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了珍珠龙的工厂化养殖技术,并分析了其养殖经济效益.6500尾4-5 cm的珍珠龙鱼种经5个多月的试验养殖,驯化成活率为93.3%,总成本支出28.4万元,收入34.7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22,共盈利6.3万元.从养殖效益上看,珍珠龙的工厂化养殖具有低风险、高效益的特点,养殖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海水工厂化养殖节能减排增效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省率先攻克牙鲆和大菱鲆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关,以鲆、鲽、鳎(牙鲆、大菱鲆、星鲽、半滑舌鳎等)为主要品种的海水工厂化养殖在我省迅猛发展。截至2007年末,养殖面积由几万平方米发展到520多万m^2,年总产鲆、鲽、鳎等优质鱼类5万多吨,年产值超过30亿元,养殖规模和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3.
星鲽的养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星鲽俗称“花豹子”、“花边爪”,隶属鲽形目、鲽科、星鲽属,是大型鲆鲽类,但数量极少。星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与养殖价值,是一个值得推广的优良品种。 星鲽具有下列优点:①经济价值高,养殖效益好。在日本市场星鲽价格1-2万日元/kg,是牙鲆的5倍。②肉味美,口感好。由于星鲽较牙鲆含有更多的胶原蛋白,因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鲟鱼养殖得到较快的推广。本人在官厅水库养殖鲟鱼,经过5—6个月的养殖,鱼体平均重量可达750g,比较适宜北京等城市的市场需求。每尾50g的鱼种成本约为6元,养至商品鱼增重700g,饲料系数按2.0计算需饲料1.4kg,每吨饲料价格大约为5000元,即5元/kg,每尾商品鱼的饲料成本为1.4×5—7元,每尾商品鱼总养殖成本为13元,按市场最低价30元/kg计算,每尾鱼销售额为22.5元,毛利润为9.5元,  相似文献   

5.
在面积2.6亩、水深1.5米塘内放规格75—100尾的乌鳢种5000尾,投喂冰鲜鱼,经一年养殖,收获商品乌鳢6500公斤,鳙、鲫鱼2544公斤,产值10.89万元,获纯利5.2万元。  相似文献   

6.
虾池养殖牙鲆的试验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鲆( Paralichthys olivaceus )是鲆鲽类中的大型种,经济价值高,活鱼价格100~180元/kg.近几年辽宁工厂化养殖牙鲆已经成功,并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室外土池养殖尚未开展,2000年4~11月,我们和青堆子运成水产有限公司合作,进行了虾池养殖牙鲆试验.7月1日在6.7 hm2虾池中放养平均体长11.2(8.1~12.5)cm牙鲆幼鱼8 532尾,之前45d曾投放中国对虾仔虾100万尾.至10月27日出池,获牙鲆2 584尾,平均体长(23.5±2.7)cm,平均体重(161.4±56.7)g,成活率30.3%.同时获对虾1000kg,虎鱼1 750kg.对虾池养殖牙鲆的前景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万安县建立了以"池塘培育斑点叉尾苗种,网箱养殖斑点叉尾成鱼"为核心的斑点叉尾健康养殖模式——万安模式。到2010年底,全县斑点叉尾养殖池塘达1万亩,网箱养殖突破10万米2,斑点叉尾产量达1万吨,总产值达1.3亿元。二、池塘培育斑点叉尾优质苗种技术要点1.鱼种培育池的条件与准备(1)池塘条件:鱼种池要求水源方便、水质良好、进排水设施完善;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小于20  相似文献   

8.
在长江江滩中用浮动式网箱养殖长吻鮠试验,经5个多月的养殖试验,400m^2的网箱养殖共捕获成鱼7608尾,成活率95.1%,平均规格为435g/尾,总产3309.48kg,总产值16.5474万元,总成本7.6042万元,纯收入8.943142万元,每m^2纯收入223.53元。  相似文献   

9.
葫芦岛市位于辽宁西部的渤海湾,有258km的海岸线,地下海水丰富,资源沿海岸线长达.50km。从2000年开始我市打井取地下海水(称为“井盐水”)进行工厂化养殖鲆鲽鱼类。本地区的地下“井盐水”温度常年在14℃=-20℃,盐度在25‰左右,适宜海水低温鱼类的养殖。“井盐水”的各种理化指标均符合渔业养殖用水标准。目前我市的井盐水工厂化养殖鲆鲽鱼类的面积已达到3万m2。工厂化养殖管理比较复杂,投资较大,生产成本高,因此,必须考虑技术配套和经济效益问题。我们在实施应用技术方面,在山东省一些专家的指导下,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技术要点,逐步完善其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0.
一、养殖条件与生产布局   试验养殖水面共 28.8亩,池塘有效水深 1.5~ 1.8米。池水源于长江支流,水质清瘦,无污染。其中一半塘口四周用砖头护坡,所有塘口进排水较为方便。   生产布局的安排是: 7个塘口 16.4亩安排乌仔培育及鱼种、成鳖混养,一个塘口 3.3亩安排垂钓生产,两个塘口 6.6亩安排罗氏沼虾养殖,一个塘口 2.5亩及 5个 150米 2的水泥池用于亲鳖繁殖及幼鳖饲养。   二、技术要点与饲养管理   1.乌仔培育与鱼鳖混养   乌仔培育放养鱼苗 530万尾,其中鲢 200万尾、鳙 120万尾、草鱼 100万尾、青鱼 30万尾、团头鲂 4…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于2019年6—10月开展黄金鲫示范养殖,1号流水槽投放黄金鲫鱼种37 500尾,规格83 g/尾;2号流水槽投放33 500尾,规格165 g/尾,经过5个月养殖,共收获黄金鲫34 625 kg,成活率98.6%,总产值达48.5万元,获纯利润11万元。试验表明开展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黄金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科学养鱼》2012,(12):67
近日,从有关部门获悉,高纬度地区的冷水鱼类之一——三文鱼在汉沽试养获得成功,成为工厂化养殖的又一新品种。天津长久发达水产养殖公司从2011年开始尝试养殖三文鱼,经过一年多的试验,克服了养殖技术、水温、密度等困难,试养获得成功。目前,已经成功养殖鱼苗5万尾、成鱼1万尾。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宽体金线蛭水泥池养殖技术,进行了不同放养密度的饲养试验,将12个面积为115.0 m2(46.0 m×2.5 m)的水泥池平均分成T1、T2和T3组,分别在每个池投放2万尾(174.0尾/m2)、3万尾(261.0尾/m~2)、4万尾(348.0尾/m~2)经人工培育20 d的蛭苗,经过3个月饲养,干池捕获成蛭。试验结果,T1、T2、T3组平均产量分别为(89.9±5.7)、(92.9±7.1)、(96.6±10.3)kg/池,平均养成规格分别为123、136、142尾/kg,平均成活率分别为55.3%、44.1%和34.3%,不同密度试验组之间,其平均产量和平均养成规格差异不显著,而平均成活率差异显著;试验投入9.7万元,产出19.2万元,投入产出比约为1∶2。试验结果表明,宽体金线蛭水泥池养殖投入产出比较高,建议养殖密度以不超过260尾/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水库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口养殖网箱,规格为5 m×4 m×3 m,投放斑点叉尾鮰鱼种21 600尾,养殖20个月,总成活率91.3%,饲料系数1.81,平均体重817 g;销售收入16.1万元,利润2.9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22。  相似文献   

15.
在长江江滩中用浮动式网箱养殖长吻(鱼危)试验,经5个多月的养殖试验,400m2的网箱养殖共捕获成鱼7608尾,成活率95.1%,平均规格为435g/尾,总产3309.48kg,总产值16.5474万元,总成本7.6042万元,纯收入8.943142万元,每m2纯收入223.53元.  相似文献   

16.
洛阳市位于豫西山区,近几年来,利用伏牛山脉,黄河水系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大鲵养殖,截止2013年底该市共有大鲵养殖企业公司及养殖场28个,养殖大鲵10万尾,年繁殖幼苗6万尾,15~40斤以上的亲鱼1万余尾。2013年的经济效益3~4亿元。但养殖初期,在技术上存在着种鲵运输,繁育,设施建设,养殖成本过高,病害等问题。根据我市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大菱鲆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约占鲆鱼产量的80%。据2013中国渔业年鉴,2012年我国鲆鱼产量约为11.36万吨,主要集中在辽宁、河北及天津、山东、江苏北部等沿海地区。在国家鲆鲽类技术体系技术推广和广大养殖者技术提升的作用下,大菱鲆养殖模式由单一的工厂化流水养殖转向工厂化流水养殖、循环水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在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下,生产  相似文献   

18.
钟强 《淡水渔业》2005,35(2):44-47
平均体重 150g的三角鲤苗种 11250尾, 采用二级养殖技术养殖 20个月, 成活率 90 .1%, 平均体重 726. 6g/尾, 收获三角鲤 7362. 5kg, 亩产 589kg, 总产值为 515375元, 获利 356458 2元, 平均 28516. 7元 /亩, 饵料系数为 3 .2, 饵料成本占生产成本 48 .2%, 投入产出比为 1∶3. 24。  相似文献   

19.
1997年1月至1998年9月,湛江市水产研究所与海南海富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合作,在海南省三亚市林旺镇开发高位池50亩,对斑节对虾高密度高产养殖技术进行研究,总投苗830万尾,总产量56813公斤,最高单产602.5公斤,总产值322万元。本探讨了放养密度、高盐度海区养殖、饲养管理、虾病防治等养殖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Richardson)浅海围网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作者在三都湾的东吾洋内浅海进行了大黄鱼围网养殖技术试验。在1口面积2460m2的围网中共投放40~50g规格的鱼种12万尾,经过14个月的精心饲养管理,共收获商品鱼43253kg,平均规格445g/尾,成活率81.0%,总产值108.13万元,利润41.23万元。试验收到了良好效果。本文在总结试验基础上,分析了浅海围网养殖技术的优点,提出了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