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纹枯病是湖北省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常年发生程度较重.为了了解24%噻呋酰胺悬浮剂(满穗)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探索其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最佳施药时期、用量、施药次数等,笔者2013年进行了满穗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试验,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纹枯病是安陆市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常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尤其是2020年持续阴雨、寡照,水稻纹枯病在局部地区发生十分严重。24%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防效显著,于水稻分蘖末期(7月5日)+水稻破口期(8月4日)施药两次,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20 m L/667 m~2兑水30 kg均匀喷雾,齐穗时株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80.2%、88.5%。符合试验要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噻呋酰胺24%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表明,噻呋酰胺24%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有良好防效,且持效期长,可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危害,药后15-30d,噻呋酰胺24%悬浮剂20mL/667m^2处理的防效为70.92%-83.96%,优于井冈霉素等药剂。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药剂,2012年春季进行了1%申嗪霉素悬浮剂、24%噻呋酰胺悬浮剂和7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三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申嗪霉素悬浮剂、24%噻呋酰胺悬浮剂和7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三种药剂防效分别为96.36%、94.72%和91.68%,对照药剂16%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的防效分别为88.83%和83.96%,试验药剂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理想长效药剂,本站选择了10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各期调查,均以每667m2用嘧菌酯·噻呋酰胺20%水分散粒剂70g、嘧菌酯·戊唑醇75%水分散粒剂10g、噻呋酰胺·已唑醇27.8%悬浮剂20m L、噻呋酰胺24%悬浮剂20m L、肟菌·戊唑醇75%水分散粒剂15g、嘧菌脂25%悬浮剂30m L等6种药剂处理对水稻纹枯病具有很好的防控效果,用药1次,可有效控制20d以上,对水稻生长安全,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理想长效药剂。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生产上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高效、安全药剂,于2014年8月在田间进行了防治纹枯病10种药利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类和噻呋酰胺类复配剂防效突出。24%密菌酯·己唑醇悬浮剂20 mL/667m~2、24%噻呋·咪鲜胺悬浮剂30 mL/667m~2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株防效超过或接近85%,病指防效均达90%以上,值得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7.
对24%咪鲜胺·噻呋酰胺SC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24%咪鲜胺·噻呋酰胺SC 450g/hm2处理后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达到87.44%,高于对照药剂240g/L噻呋酰胺SC 187.5g/hm2防效80.37%和对照药剂25%咪鲜胺EC 750g/hm2防效77.37%。说明24%咪鲜胺·噻呋酰胺是一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优良制剂,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农药减量为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的更高要求与重大挑战.本文开展"激健"助噻呋酰胺减量防治纹枯病试验,噻呋酰胺减量40%在药后7 d和18 d均能取得与噻呋酰胺正常用量相当的防效,持效期长,对水稻生长安全.生产中推荐使用240 g/L噻呋酰胺180 mL/ha(噻呋酰胺减量40%)+"激健"225 g/ha防治纹枯病,...  相似文献   

9.
24%噻呋酰胺悬浮剂(满穗)对水稻纹枯病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4%噻呋酰胺悬浮剂(满穗)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5~22.5mL/667m2加水30kg喷雾,可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危害。  相似文献   

10.
展膜油剂是一种专为省力化施药研制的农药剂型。为明确新药剂4%嘧菌酯·噻呋酰胺展膜油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在河北省、湖北省、湖南省及上海市选取8地进行了2年田间药效试验,比较了不同剂量处理间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嘧菌酯·噻呋酰胺展膜油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防效,优于对照药剂25%嘧菌酯悬浮剂及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治效果,且使用方便。当施药量达到200mL/7667m^2时,2014年,在河北省、湖北省、湖南省及上海市,药后14d防效分别为82.41%、89.2%、83.25%及95.29%;2015年,在河北省、湖北省、湖南省试验地,药后14d防效分别为81.72%、81.95%、90.9%;两年防效均优于或持平于对照药剂。最佳施药量为200mL/667m^2.  相似文献   

11.
噻呋酰胺240k/L悬浮剂13mL/667m2、嘧茵酯250k/L悬浮剂40mL/667m2对水稻纹枯病病指防效分别为98.4%、97.0%,显著优于其它各药剂防效;丙环唑25%乳油45mL/667m2、己唑醇50%水分散粒剂l0g/667m2病指防效分别为88.1%、84.9%;井冈霉素5%水剂200mL/667m2、咪鲜胺25%乳油80mL/667m2防效最差,分别为44.4%、37.0%.因此,噻呋酰胺、嘧菌酯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预防及治疗效果,且对水稻生长安全,水稻纹枯病重发年份首选使用;丙环唑、己唑醇是取代井冈霉素的优良药剂,生产上可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每667 m2用30%己唑醇悬浮剂15 g+25%嘧菌酯悬浮剂15 mL和30%己唑醇悬浮剂10 g+25%嘧菌酯悬浮剂10mL施药2次,第二次药后14d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00%和81.29%,对作物安全,可以作为今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替代农药,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练德进 《植物医生》2016,(11):50-52
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破口期,每667 m~2用30%已唑醇悬浮剂15 mL+25%嘧菌酯悬浮剂15 mL施药一次,7 d后再施药一次,第二次施药后14 d,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88.30%,显著高于每667 m~2用30%已唑醇悬浮剂10 mL+25%嘧菌酯悬浮剂10 mL的防治效果,极显著高于每667 m~2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15 mL、30%已唑醇悬浮剂15 mL和10 mL、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 g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试验几种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可以作为今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替代农药,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纹枯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通过试验筛选出高效低毒的药剂配方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对6种杀菌剂及其复配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对比,以筛选出较理想的防治药剂。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末期的纹枯病发病盛期,间隔7 d使用2次40%己唑醇·嘧菌酯SC 225 g/ha和24%噻呋酰胺SC 300 g/ha,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较为理想,对水稻生长安全,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5.
试验验证了20%稻瘟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0%稻瘟酰胺悬浮剂在水稻破口、齐穗期两次施药,每次施药量为80-100mL/667m2,对水稻穗颈瘟病防治效果良好,持效期长,为产品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30%己唑醇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30%己唑醇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每667m^2用30%己唑醇悬浮剂10ml和15ml,于水稻分蘖末期和孕穗末期各施药1次,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79.47%和81.82%,每667m^2用30%己唑醉悬浮剂15ml,于水稻抽穗前5~7d和齐穗期齐施药1次,对稻曲病的穗防效达77.09%,粒防效达86.2%。  相似文献   

17.
12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12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噻呋酰胺24%悬浮剂339g/hm2、嘧菌酯25%悬浮剂500g/hm2、丙环唑25%乳油750g/hm2在2次药后15d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5%、88.1%、86.6%,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肟菌·戊唑醇75%水分散粒剂防效为77.0%,稍次于丙环唑25%乳油;其他8种杀菌剂的防效在54.1%~68.7%之间,防效不太理想;井冈霉素20%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仅为56.6%,故笔者认为在水稻纹枯病大发生年份,尽量选用其他高效的杀菌剂进行预防和防治。  相似文献   

18.
<正>登记证号LS20150139企业名称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名称噻呋·氟环唑含量20%剂型悬浮剂毒性低毒配比氟环唑5%、噻呋酰胺15%作物防治对象用药量施用方法水稻纹枯病90-150克/公顷喷雾有效期2015.06.08-2016.06.08登记证号LS20150201企业名称山东省青岛农冠农药有限责任公司产品名称氰氟·二氯喹含量17%剂型可分散油悬浮剂毒性低毒  相似文献   

19.
噻呋酰胺240克,升悬浮剂防治花生白绢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喷淋浇灌法开展了噻呋酰胺240克/升悬浮剂防治花生白绢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噻呋酰胺240克/升悬浮剂对花生白绢病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4d,噻呋酰胺32、64mL/667m^2处理防效分别为49.4%和67.8%,明显优于生产上常用药剂异菌脲50%悬浮剂和多茵灵40%悬浮剂;噻呋酰胺32、64mL/667m^2处理收获后测产分别增产11.0%和17.8%,明显优于两对照药剂,且对花生生长安全,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噻呋酰胺在水稻和环境中的安全性,建立了噻呋酰胺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开展噻呋酰胺在水稻和稻田环境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研究。进行两年三地田间试验。消解动态试验按噻呋酰胺植株中162 g a.i./hm~2施药1次,土壤中216 g a.i./hm~2施药1次;最终残留试验按162 g a.i./hm~2(高剂量)和108 g a.i./hm~2(低剂量)分别施药2次和3次,水稻收获期采样。噻呋酰胺在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8~5.0 d、1.8~5.2 d、2.1~9.1d。噻呋酰胺在土壤、植株、谷壳和糙米中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322 0、2.305 2、2.142 7、0.199 7mg/kg。糙米最终残留量低于中国规定的糙米中噻呋酰胺最大残留限量(MRL)5.0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