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了海西特色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近年来取得的成效,通过对发展特色农牧业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要加快海西特色农牧业发展,应率先在牛羊肉、山羊绒、蔬菜、高原湖蟹、中藏药材、油菜种植和繁种等特色产业上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实施名牌优质战略,在农业技术推广和农牧民培训力度上下功夫,加快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搞活市场流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海西州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海西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较快,但仍存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散而小、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粗放、农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针对这一现状,海西编制了《海西州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制定了扶持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政策;并通过加快建立柴达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农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加强多部门的协调配合等有效措施,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提升了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了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赤峰市生态现状的分析,找出了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子,提出了大力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发展是实现赤峰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该文主要针对西藏"一江两河"农业流域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情况,结合农牧业的发展状况,阐述水资源在农牧业发展当中的重要性.如何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灌溉系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将是目前农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该文结合农业科研项目就农业水资源节约利用方面论述发展本地区农业节水模式的相关优点、缺点、特点、内容等,根据农业区域特点提出适宜发展该流域的农业节水灌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马歆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0):2143-2147
新乡市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和河南省重要的畜禽养殖基地,农业废弃物产生量大.在分析新乡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遵循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理念,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为核心,以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提出了构建新乡市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的理念和模式,从发展节约型农业、实施养殖业清洁生产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循环经济的理念出发,针对福建省农业发展存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提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是福建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同时分析了福建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业循环经济是保障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黑龙江垦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发展循环农业是实现黑龙江垦区粮食安全生产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通过分析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即合理利用资源及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垦区农业生产者的素质、健全垦区农业循环经济的财政支持体系、增强垦区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水平,从而推动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全面评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对该领域的研究至关重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估西藏2004-2018年间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实证结果表明,西藏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估因素可分为两类:生产要素基础投入水平和生产资料集约水平。研究期内,西藏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生态农牧业、加强生态保护三条建议。  相似文献   

9.
该文从循环经济的理念出发,针对福建省农业发展存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提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是福建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同时分析了福建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凉州区设施农牧业发展迅速加快,总体规模迅速扩张,生产效益稳步提高,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通过分析凉州区设施农牧业的发展状况或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凉州区加快设施农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以建设循环型农牧业产业为核心,依靠科学技术、政策手段,开展并加强农牧业循环经济技术、政策、市场体系建设。总结和借鉴区内外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实践,归纳出农牧业循环经济研究方向及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潍坊北部沿海地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农业循环经济构建思路和方法,依据农业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通过研究潍坊北部沿海地区农业现状,分析该地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潍坊北部沿海地区县发展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农林牧渔复合生态模式、花卉生产-加工-流通产业循环经济模式和旅游业、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农牧业的资金投入.国家主要在退牧还草、良种工程、旱作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投入.当地政府加大对设施农业、动植物病虫害防治、基层农牧业乡站建设、农业产业化的投入.这些资金的投入极大的改善了农牧业基础设施,加强了农牧业生产的手段,提高了农牧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分析了"十三五"以来海南藏族自治州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农牧业实际提出了针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的措施建议,为降低农业生产的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安康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安康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意义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安康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原则、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以及基地建设、重点技术和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积极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一、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1、农业机械化是就是把农业置于现代化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实现生物技术科学化,劳动手段机械化,生产经营管理社会化,这是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共同规律和标志。搞不搞机械化,对提高粮食产量,增强抗灾能力,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特别是在生产力水平低、粮食生产低而不稳,农业徘徊不前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农牧业机械化工作,对改变农牧业生产条件,增强农牧业后劲尤为重要。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实践证明,现代科学技术每向前发展一步,其在农业中的扩散与应用,都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是科技的物化,是农业新技术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的主要载体。大面积地推广应用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离开机械化是不可能完成的;进行抢收抢种、抗旱排涝、大规模病虫害防治,以及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生产活动,增强农业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必须依靠机械化作业才能得到较好实施;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单位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必须借助机械化手段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可以说,发展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离不开农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主要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战后,农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结构的不断调整,显著地提高了各国农业劳动生产力,促进了各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主要表现在: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生产专业化与集约化发展等方面。 一、农牧业生产结构变化   二战以后的 50年间,不少国家的农牧业产业结构,在不同的年代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美国的农牧业产业结构,也根据世界市场对粮食需求的变化进行了调整。 20世纪 50— 70年代,畜牧业的比重大于种植业,但基本保持平衡。从 70年代后,由于世界市…  相似文献   

18.
刘宾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62-163
从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3个层面分析了河北省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认为河北省循环经济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开端,提出河北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资金技术支持力度等方面,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9.
农业执法监管是农业法制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保障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农业部门的法定职责和义务。青海省农牧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加强农业执法监督,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规范农资市场和农牧业生产经营秩序,是新时期农牧部门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全面推进农业法制建设,提高农业依法行政水平,更好地促进农牧业稳定发展、农牧民持续增收、农村牧区全面进步的必然途径。从青海省"十三五"规划对农业行政执法的要求和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两个方面分析了青海省当前农业行政执法的现状和发展要求,从4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农业行政执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意义,分析了太湖县农业生产现状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基础及存在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