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非药品控制委员会 2 0 0 3年 6月 2 0日正式批准了南非首例艾滋病疫苗进入一期人体临床试验 ,这是世界上第 1例获准进行人体试验的 C株艾滋病疫苗 ,这标志着世界上 C株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次获得批准的疫苗是主要针对 C株艾滋病病毒的 ,这种艾滋病主要流行于南部非洲国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 ,科学家将 C株艾滋病病毒的基因片断整合到委内瑞拉马脑炎减活病毒体内 ,从而得到这种新型艾滋病疫苗。人工整合的病毒疫苗由于只含有以上 2种病毒的片断 ,因此不会使人体致病 ,同时由于疫苗含有艾滋病的基因 ,因此可…  相似文献   

2.
鸡毒支原体TS-1l活苗的临床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毒支原体TS-11活疫苗是温度敏感株疫苗,在33℃生长旺盛,超过39.5℃就停止生长,因而该疫苗主要在鸡体内的上呼吸道3/5处寄居、繁殖,起到很好的占位作用,提高局部免疫水平,有效地阻止支原体野株的进攻,保护了呼吸道粘膜的完整性,减少了病毒的入侵机会,是一株安全  相似文献   

3.
鸡毒支原体TS-11活疫苗是温度敏感株疫苗,在33℃生长旺盛,超过39.5℃就停止生长,因而该疫苗主要在鸡体内的上呼吸道3/5处寄居、繁殖,起到很好的占位作用,提高局部免疫水平,有效地阻止支原体野株的进攻,保护了呼吸道粘膜的完整性,减少了病毒的入侵机会,是一株安全性好,预防效果高的鸡毒支原体疫苗.为验证该疫苗的免疫效果,特安排了本次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美国FDA(Food and DrugAdmisisration)于2007年4月17日批准了用于预防人感染H5N1亚型(禽)流感的疫苗。该疫苗为一种灭活的H5N1亚型流感病毒疫苗,由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Pennsylvania)的Sanofi pasteur公司生产,制作疫苗的种毒是2004年于越南1名患者体内分离的A/Vietnam/1203/2004株。其使用方法是肌肉注射,共注射2次,免疫间隔4周。目前批准对18~64岁有暴露于H5N1禽流感病毒危险的人使用。但是,该疫苗目前还不会在市场上出售,而是由联邦政府买下作为美国战略储备由公共卫生官员在需要时发放。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辉瑞动物保健集团异普克公猪异味控制疫苗获农业部批准上市。据悉,该疫苗注射后,能暂时性抑制睾丸功能,阻止公猪异味物质产生,并可替代公猪手术去势。相关人称,该疫苗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公猪异味,而且可以显著改善猪只的饲料转化率、降低背膘、提高胴体瘦肉率。  相似文献   

6.
《饲料研究》2005,(1):62-62
澳大利亚科学家近日发现了一种能取代抗生素.可提高鸡免疫能力的蛋白质:研究人员发现,只要给小鸡注射一种无害的病毒疫苗,它的体内就会自然生成一种特殊的蛋白质“Cytokines”。这种蛋白质可以使鸡的免疫力得到提高,不必再喂给抗生素。据悉,这种蛋白质原先用于治疗接受化疗的病人,以提高病人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对3组分别注射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疫苗(简称三联疫苗),CpG十三联疫苗,阳离子脂质体包裹CpG十三联疫苗的小鼠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阳离子脂质体包裹CpG十三联疫苗免疫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明显增强,白细胞介素-2(IL-2)诱生活性和免疫细胞数量,血液IgG含量较仅注射三联疫苗的小鼠显著增加。说明阳离子脂质体包裹CpG能增强小鼠对三联疫苗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反应。使疫苗的免疫原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麻疹病毒是一种引起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传染病,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同属的还包括犬瘟热病毒、牛瘟病毒等。细胞受体是病毒入侵易感细胞和启动感染的关键。目前,3种蛋白质分子——膜辅蛋白CD46、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因子SLAM和细胞黏附分子Nectin-4已经被证实是介导麻疹病毒入侵易感染细胞和启动感染的受体。论文综述了麻疹病毒3种细胞受体的研究进展,对深入了解病毒与宿主间的相互关系及有针对性地进行抗病毒药物、疫苗研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晓理 《中国家禽》2004,26(7):30-30
给禽类注射疫苗被认为是防止禽流感的一种有效方法,但近来一种新观点指出,这种方法就像“定时炸弹”,它有可能加大禽流感在人与人之间流传的危险。最新一期的《新科学家》杂志报道说,一般情况下,注射疫苗的方法确实能起到防止禽类感染禽流感的作用,但问题是,疫苗并不能百分之百有效,在失效的情况下,大量病毒仍可能在禽类体内繁殖。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病毒很快会在未接种的动物中流行,或有机会变种,使疫苗不再起作用。一个最新的证据是,美国农业部专家戴维·苏亚雷斯和他的同事发现,墨西哥1995年曾用疫苗接种法阻止了H5N2禽流感病毒的蔓延,自…  相似文献   

10.
槲寄生在荷瘤小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槲寄生在荷瘤小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将槲寄生提取物1.65~15 mg/(kg·d)经皮下分别注射于荷肉瘤S180的实体瘤和腹水瘤小鼠体内,连续注射9d后,分别对其肿瘤重量、抑瘤率、脾有核细胞数、脾指数、生存期以及肿瘤组织等病理变化进行观测.试验结果表明,槲寄生对体内肿瘤生长的抑制率为14.7%~28.3%,经其治疗后,小鼠的存活时间及脾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其瘤组织中为较致密的结缔组织,对照为疏松的结缔组织.槲寄生在荷瘤小鼠体内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对脾脏的保护功能可能与其抗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企业     
正大华农取得一项疫苗发明专利证书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8月21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一项发明专利证书,发明名称为"一株马立克氏病病毒疫苗株及其分离鉴定和应用"。大华农称,该发明在健康鸡场中分离到一株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命名为CVTR株。MDV CVTR株不会诱发鸡的肿瘤,对鸡群也没有免疫抑制作用。CVTR株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或鸡体内比目前广泛使用的CVI988/Rispens疫苗株增殖更迅速。将CVTR株用作马立克氏病活疫苗的生产毒株所制备的疫苗,预防超强毒MDV诱发的鸡马立克氏病,其保护力优于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成功构建了pIRES-G1500基因的重组核酸疫苗质粒,用核酸疫苗免疫BALB/c小鼠,测定注射质粒的小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相关参数的变化,评价核酸疫苗在体内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三种布鲁氏菌病疫苗株的毒力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系统比较我国现有布鲁氏菌病疫苗株A19、M5和S2的毒力,分别用上述3种疫苗株以1×105CFU/只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每隔2周采集小鼠脾脏,分离细菌,测定各疫苗株在小鼠脾脏中的存留时间。结果 A19、M5、S2在小鼠体内存活时间依次为14周、大于16周、6周。将以上3种疫苗株分别以1×109CFU/只免疫Hartley豚鼠,15日后测定豚鼠脾脏含菌量,结果 A19、M5、S2免疫后每克脾脏含菌量分别为2.8×104CFU、大于6.7×105CFU、3.8×103CFU。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使用的布鲁氏菌疫苗中,S2毒力最弱,A19其次,M5最强。  相似文献   

14.
有些 DNA疫苗在动物模型中虽能刺激较强的免疫反应 ,但最初在人临床上的实验并不尽如人意。裸 DNA疫苗通常是通过肌肉注射或皮内注射的途径接种 ,但研究人员现在发现 ,将裸 DNA疫苗直接注射到外周淋巴结能使其免疫原性提高 1 0 0~ 1 0 0 0倍 ,并诱导强而有生物活性的 CD8 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反应。而对于人来说 ,直接注射到淋巴结是一种快速而容易的操作 ,因此这种方法可能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DNA疫苗免疫新途径@郭志儒  相似文献   

15.
核酸疫苗又称为基因疫苗、脱氧核糖核酸 (DNA)疫苗。它是将外源基因克隆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 ,然后将重组的质粒DNA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 ,使外源基因在该动物体内表达 ,产生的抗原激活体内的免疫系统 ,诱导免疫应答反应 ,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核酸疫苗与疫苗史上前两代疫苗 :减毒、灭活疫苗 ;基因工程亚单位苗相比 ,被誉为疫苗史上的第三次革命。现将近十几年来核酸疫苗的研究情况简介如下[1~ 6 ] 。1 核酸疫苗的理论基础1990年Wolff[1] 等人将DNA重组表达载体注入小鼠的骨骼肌中 ,结果意外发现载体上的基因在局…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布鲁菌减毒活疫苗存在一定毒力,且野强毒株和减毒活疫苗株间缺少可供鉴别的抗原,导致在血清学检测上自然感染与疫苗接种很难区分,限制了现有的减毒活疫苗的广泛应用.本文拟对布鲁菌的减毒活疫苗株S2进行遗传改造,克服上述缺陷.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得到了布鲁菌S2株omp10基因缺失株.分别用基因缺失株和疫苗株感染小鼠,比较基因缺失株小鼠体内的存活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布鲁菌S2株omp10基因缺失株,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基因缺失株仍能在小鼠体内存活,具备作为减毒活疫苗的特性.与原始S2株比较,基因缺失株的感染力进一步减弱.表明omp10基因在布鲁菌的毒力及体内生存方面发挥了作用,为基因标记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路透社报道,位于克罗西亚札格莱伯大学的研究人员说:他们在小鼠试验中发现,蜂蜜和蜂王浆等产品,能够有效地制止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他们在《食品和农业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新论文指出,患有癌症的病人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治疗。只是蜂蜜等不能代替化学治疗。研究人员发现,在注射癌细胞前给试验鼠口服蜂蜜,能够防止它们本身癌病发展;在注射癌细胞后给小鼠服用蜂蜜,能够制止癌细胞生长。如果在癌症发展时给小鼠注射蜂王浆,病区明显缩小,而且制止了癌扩散。在蜂胶中,科学家也发现了抗癌的酸性物质,有助于 延长患癌试验鼠的寿命…  相似文献   

18.
企业     
《中国畜牧业》2014,(18):16-17
<正>大华农取得一项疫苗发明专利证书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8月21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一项发明专利证书,发明名称为"一株马立克氏病病毒疫苗株及其分离鉴定和应用"。大华农称,该发明在健康鸡场中分离到一株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命名为CVTR株。MDV CVTR株不会诱发鸡的肿瘤,对鸡群也没有免疫抑制作用。CVTR株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或鸡体内比目前广泛使用的CVI988/Rispens疫苗株增殖更迅速。将CVTR株用作马立克氏病活疫苗的生产毒株所制备的疫苗,预防超强毒MDV诱发的鸡马立克氏病,其保护力优于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羊源致病性柠檬酸杆菌4种佐剂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羊源弗氏柠檬酸杆菌灭活菌体疫苗的合适佐剂,本研究以灭活羊源弗氏柠檬酸杆菌LK-1株为抗原分别制备其矿物油疫苗、铝胶疫苗、GEL疫苗和ISA201疫苗。将4种不同佐剂疫苗分别背部皮下免疫小鼠(0.2 mL/只)和颈部肌肉免疫羊(2 mL/只)进行疫苗安全性试验。用4种不同佐剂疫苗分别背部皮下免疫小鼠(0.2 mL/只)两次后使用3 LD50的LK-1株进行腹腔攻击;颈部肌肉免疫羊(2 mL/只)两次后使用2个致死剂量的LK-1株进行耳静脉攻击,比较4种不同佐剂疫苗对小鼠和羊的保护率并对小鼠和羊免疫血清进行微量凝集抗体检测。疫苗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矿物油疫苗导致接种动物出现严重的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以及接种部位发生肿胀坏死和疫苗残留等不良反应;其它3种佐剂疫苗不良反应较轻微。动物免疫试验结果显示,4种佐剂疫苗对小鼠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85%、50%、80%、100%,对羊的保护率分别为100%、75%、0、100%。4种佐剂疫苗综合比较,ISA201疫苗使接种动物产生最轻微的副反应,而且能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和最强的保护力。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羊柠檬酸杆菌病的灭活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通过PCR克隆出IBDV VP2基因,将其插入到表达载体pYA3341中,构建重组质粒pYA3341-VP2。将重组质粒电转入鼠伤寒沙门菌疫苗株X4550(缺失Asd、Cya、Crp基因),获得重组疫苗菌株X4550(pYA3341-VP2)。进行重组菌VP2蛋白表达的鉴定;测定重组菌的稳定性、生长曲线、安全性以及小鼠免疫试验。结果表明,酶切鉴定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和Western blot证实重组菌表达的VP2蛋白能与鸡抗IBDV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重组菌株在体外营养选择压力下,可稳定地携带重组质粒传代繁殖,在体内可稳定地定居于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小鼠口服试验证实重组菌无毒性作用;口服重组菌免疫小鼠,ELISA检测产生了抗IBDV抗体;中和试验表明产生的抗体具有中和活性。本试验成功构建了能稳定表达IBDV VP2蛋白的口服减毒鼠伤寒沙门菌疫苗株X4550(pYA3341-VP2),为研究IBD口服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