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麻雀。不过,尽管它们有着带有暗示性的物种名称——家麻雀,但这种鸟类并没有被正式驯化。除了南极洲,在每个大洲都能发现这种大胆、小型、灰褐色的鸟类。它们在城市周围跳跃,在人行道上啄食剩余的面包屑,有时甚至还会赶走当地的鸟类。如今,一项新的研究揭示了这些无处不在的小鸟是如何适应与人类生活在一起的——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可能有利于基因的变异,进而改变了它们的颅骨形状,并使得麻雀能够消化淀粉,这与家养的动物类似,例如狗。  相似文献   

2.
鸟类的羽色白化现象是鸟类羽色变异的形式之一,但在鸟类各类群中并不普遍。关于鸟类羽色白化的报道多集中于小型雀形目鸟类。2019年12月4日在陕西省大荔县赵渡镇鲁安村黄河滩涂冬小麦农田(110.211°E;34.841°N)进行鸟类调查时记录到1只大鸨(Otis tarda)羽色白化个体。除白化外,该个体如觅食、集群等行为均与越冬的同群其他正常个体类似。  相似文献   

3.
骆岗机场鸟类多样性及鸟击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0月~2008年9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骆岗机场及周边地区不同生境的鸟类进行了调查,根据鸟类相对数量、遇见频率、生境利用率和飞行高度,对机场鸟类鸟击风险进行评价。调查共记录到鸟类84种,其中留鸟26种,夏候鸟26种(留鸟和夏候鸟有3种重叠),冬候鸟20种,旅鸟15种。繁殖鸟中东洋型27种,古北型20种,广布种2种。在机场外围,农田-鱼塘生境鸟类密度最高。机场围栏附近各生境鸟类密度均高于内部草坪。全年中,机场鸟类密度在秋季达到最高。春季优势种为白头鹎,夏季优势种包括麻雀、八哥、灰椋鸟和家燕,秋季优势种为麻雀和云雀,冬季优势种为黑水鸡。鸟击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白头鹎、麻雀、小白鹭、云雀、家燕等11种鸟类鸟击风险最高。建议采取生态环境治理与人工干扰相结合的方法防范鸟击。  相似文献   

4.
动检快讯     
《中国动物检疫》2007,24(11):47-47
★研究表明H5N1对小型鸟类的影响千差万别2007年10月18日,传染病研究与政策中心新闻:一项禽流感H5N1病毒对小型鸟类影响研究显示,H5N1病毒对麻雀通常是致命的,但对八哥鸟和鸽子的影响较轻,并且病毒不易在同种鸟类之间传播。研究还显示,麻雀与八哥可能会将病毒传播给家禽和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5.
2013年4月-2013年5月,通过对西昌青山机场附近6种生境9个样方进行了19次实地调查,共记录到春季鸟类6目21科37种,通过对体重威胁等级、集群状况、密度、重要系数、分布系数进行量化考核,得出最具威胁和威胁较大的鸟类有10种,如家燕、树麻雀、山麻雀、家鸽等,并提出了一些鸟撞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2013年4月~2013年5月,通过对西昌青山机场附近6种生境9个样方进行了19次实地调查,共记录到春季鸟类6目21科37种,通过对体重威胁等级、集群状况、密度、重要系数、分布系数进行量化考核,得出最具威胁和威胁较大的鸟类有10种,如家燕、树麻雀、山麻雀、家鸽等,并提出了一些鸟撞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麻雀(Passer montanus)的生存可能受到食物和栖息地缺乏的影响.我们以北京为例研究了城市化对麻雀数量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麻雀的丰富度与城市化分数呈显著负相关,高层居民区、商业中心以及主干道两侧的麻雀丰富度显著较低,而公园、校园、低层居民区以及城郊区的麻雀丰富度显著较高;50 m尺度内针叶树的数量和硬化地面积以及200 m尺度内高层建筑和植被面积是影响冬季麻雀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50 m尺度内的低层建筑面积、针叶树数量、硬化地面积以及400 m尺度的高层建筑和植被面积是影响繁殖期麻雀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以上结果表明尽管麻雀是一种适应人类环境的鸟类,然而高度城市化的区域不适合麻雀的栖息.我们建议将城市鸟类的栖息纳入未来的生态城市规划中.  相似文献   

8.
2010年5月1日,笔者在陕西省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调查时于上竹保护站八匹山保护点(31°57.102(?),109°30.386(?),海拔1 390 m)观察到7只褐灰雀(Pyrrhula nipalensis)在次生落叶阔叶林中下层活动。同年8月5~11日分别在陕西省镇坪县牛头店镇红星村、上竹乡瞎马洞、八匹山和曾家镇红星村先后发现了数量4~13只不等的小群体,且以家族群觅食活动于海拔1 300~1 600 m间的落叶阔叶林带,  相似文献   

9.
朱鹮(Nipponia nippon)是世界上极濒危鸟类之一,属我国特有的生物物种资源,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下称"中心"),自2002年3月从陕西省洋县朱鹮保护观察站引入60只朱鹮,进行人工饲养繁殖.  相似文献   

10.
2018年4~5月,在西南林业大学校园内,选取麻雀(Passer montanus)、乌鸫(Turdus mandarinus)、鹊鸲(Copsychus saμlaris)、白(Motacilla alba)4种常见于地面活动的鸟类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人为干扰并记录警戒距离及惊飞距离。研究结果显示:(1)乌鸫的警戒及惊飞距离均为最大,分别为14.21±4.84m、9.52±2.72m,麻雀的警戒距离9.62±3.68m最小,鹊鸲的惊飞距离7.22±3.25m最小。(2)乌鸫的两种距离与其它3种鸟有显著差异,表明乌鸫对人为干扰的耐受性较弱,对校园环境的适应性也相对较低。通过研究鸟类警戒行为,一方面验证了鸟类对生态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另一方面也在人为干扰方面为保护野生鸟类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