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豆种子田食心虫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食心虫又名小红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主要危害大豆。一年发生一代,成虫盛期在8月上旬、中旬,幼虫入荚盛期在8月下旬,荚内危害约20-30d,9月上旬开始脱荚入土越冬,直到来年7月下旬化蛹,羽化进入下一循环危害。主要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1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影响小麦吸浆虫发生的气候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越冬幼虫一般在地下10cm,当地温达到10℃以上时才破茧活动,15℃左右时开始大量化蛹,17~20℃时成虫大量羽化,所以春季的温度变化能影响小麦吸浆虫发生的迟早。另外,雨水也常对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如果春季3~4月多雨,土壤湿润,幼虫容易破茧出土、化蛹、羽化,小麦吸浆虫发生量就多,小麦受害就偏重。反之,  相似文献   

3.
基于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 (Trybom)偏好土壤内化蛹的习性,研究不同土壤及含水量对花蓟马化蛹及羽化的影响,以期为花蓟马蛹控制技术提供重要依据。采集黏土、壤土和沙土3种土壤并在105℃条件下烘干,在3种土壤中添加纯水至其含水量达到3.00%、5.00%、10.00%、15.00%、20.00%和25.00%,随后将花蓟马老熟2龄若虫引入不同类型及含水量的土壤,观察其化蛹与羽化。土壤类型及含水量均显著影响了花蓟马的羽化,且2种因素之间交互作用显著(P<0.05)。在所有供试土壤中,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花蓟马羽化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花蓟马在含水量为10.00%沙土中羽化率最高,可达77.50%;在黏土中,当土壤含水量为15.00%时,花蓟马羽化率最高达63.33%;而在壤土中,当土壤含水量为15.00%和20.00%时,花蓟马的羽化率最高,分别为50.00%和47.50%。此外,研究发现花蓟马的羽化高峰在15.00%含水量的沙土中出现在第4天,而在其他含水量沙土以及所有含水量的黏土和壤土中其羽化高峰为第3天。土壤类型与含水量共同制约着花蓟...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记者从黑龙江省植保站了解到,由于今春低温多雨,水稻二化螟化蛹羽化进度明显拖后,较常年晚7~10天。据气象部门预测,7月份降水较多,气温略高,对水稻二化螟化蛹羽化及幼虫孵化有利。加之今年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为二化螟提供了适宜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5.
土壤水分与棉铃虫化蛹的关系及对下代发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表明,土壤湿度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对棉铃虫的化蛹及羽化影响不大。土壤相对含水量在90%以下时,棉铃虫化蛹率一般在90%以上,羽化率在80%以上,最适为40%左右。降雨对棉铃虫入土化蛹的不同时段影响有差异,雨水浸湿土壤,对入土后尚未化蛹的幼虫影响很大,其死亡率接近100%。化蛹后蛹的死亡率则主要取决于浸水时间的长短。浸水1~2d,对蛹的影响较小,羽化率一般在50%以上;浸水3~4d,羽化率则一般低于20%。对近年棉铃虫发生的实况分析也表明,棉铃虫入土时降大雨,后期蛾消长曲线上相应的位置将出现一个低谷。灌水灭蛹以幼虫入土高峰期最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6.
低温对不同虫态烟草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低温处理方法,对不同虫态烟草甲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各虫态烟草甲耐低温的顺序从高到低依次是:幼虫、成虫、卵。-20℃处理,各虫态烟草甲死亡率都为100%;-10℃低温条件下,处理1h以上,烟草甲卵和成虫全部死亡,处理72h以上,烟草甲幼虫全部死亡;5℃处理72h以上,烟草甲卵不再孵化,5℃处理20d不能使烟草甲幼虫和成虫完全致死,但影响幼虫化蛹和成虫产卵。各温度处理中烟草甲幼虫最终羽化率为0,成虫单雌产卵量为0。0℃,5℃卵最高孵化率均为41.67%。对照中幼虫最终羽化率为77%、卵最终孵化率为52%。  相似文献   

7.
甜菜夜蛾成虫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明确甜菜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在人工气候室(26±1)℃恒温条件下,以专用人工饲料饲喂甜菜夜蛾,研究了甜菜夜蛾成虫的羽化、交配及产卵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甜菜夜蛾蛹的性比为11.0430,羽化之后的成虫性比为11.0154;甜菜夜蛾羽化集中在化蛹后4~8 d,且化蛹具有显著的昼夜分布特点.夜间羽化数占总数的80%左右,其中000~800之间羽化数达一半以上;成虫单次交配持续时间为40~100min的发生概率占70.44%,85%以上的交配集中发生在夜间200~700;成虫主要在夜间产卵,其中在000~500时辰占65%以上.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甜菜夜蛾羽化、交配和产卵具有明显的生物节律,均表现出夜间特点,尤其是交配、产卵以000~600活动最为频繁.  相似文献   

8.
谷斑皮蠹(Trogoderma granarium Everts)是一种隐蔽性、抗逆性和抗药性很强的检疫性害虫,许多国家为消灭它而进行了化学的和物理方法的处理研究,这些方法难以彻底防除.1985——1990年笔者用C_060-伽马射线的不同剂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成虫、幼虫.蛹和卵的百分之百致死剂量范围内,随着致死剂量的增加各虫态百分之百致死的时间减少.成虫、幼虫和蛹用较低剂量辐照后主要影响成虫的产卵和卵的孵化;幼虫的化蛹和蛹的羽化;蛹的羽化和成虫的产卵等发育效应.从试验中说明了伽马射线的剂量影响它们发育至下一虫期.  相似文献   

9.
劳传忠  曾伶  郭超 《粮食储藏》2012,41(4):27-29
研究了在28℃、75%RH的温湿度条件下,5%和2%低氧储藏条件对赤拟谷盗高龄幼虫、蛹和成虫的抑制作用。在5%和2%氧气条件下暴露15d后,赤拟谷盗高龄幼虫化蛹率分别为95.0%和3.7%,蛹羽化率分别为98.0%和0%,成虫死亡率分别为12.7%和100%。本研究结果为气调储粮防治害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麦黑斑潜叶蝇近年在麦田有危害加重的趋势,为进一步了解其生态习性,确定正确的田间抽样调查方法,作者于麦黑斑潜叶蝇为害盛期调查了其幼虫和蛹在8个品种麦田的种群密度,并采用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法则和m^*-m回归法测定了幼虫和蛹在麦田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幼虫和蛹在徐州26号的麦田种群密度最大,济南17号的麦田种群密度最小;5月初麦黑斑潜叶蝇幼虫和蛹在麦田呈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1.
旨在为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科学防控、适生性分析以及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以盆栽香蕉苗、玉米苗和草地贪夜蛾3~4龄幼虫作为试材,用室内接虫和田间自然感虫的方法,测定了选择压力和非选择压力条件下草地贪夜蛾对香蕉和玉米的危害指数、草地贪夜蛾发育历期、幼虫存活率、蛹体大小及成虫羽化率。在非选择压力条件下草地贪夜蛾主要选择危害玉米,对香蕉‘桂蕉6号’只是试探取食,接虫7天后对玉米和香蕉危害指数分别是89.05、1.58。在选择压力下草地贪夜蛾幼虫接虫3天后开始取食危害香蕉,接虫后3、5、7天危害指数分别为11.74、16.51、24.76,说明香蕉不是草地贪夜蛾适宜的寄主作物。取食香蕉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生长缓慢、虫体小,3龄幼虫至化蛹历时9~14天,比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长2~4天;成虫羽化历时9~14天,比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长4~7天;取食香蕉明显影响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幼虫存活率为20.0%、化蛹率68.1%、蛹体大小1.25×0.35 cm、蛹重0.13 g、成虫羽化率47.8%,明显低于取食玉米寄主的幼虫存活率为86.7%、化蛹率97.4%、蛹体大小1.57×0.5 cm、蛹重0.21 g、成虫羽化率92.0%。草地贪夜蛾在选择压力下会取食危害香蕉,危害程度相对较轻,能完成世代生活史,但生长发育速度也较慢。香蕉不是草地贪夜蛾适宜的寄主植物,但在香蕉上暴发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野生型黑腹果蝇Canton-S品系果蝇在含有0.02%,0.05%,0.10%质量分数PP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并收集8 h内羽化的成蝇,将雌、雄蝇处理组分别杂交,统计各组产卵量、出蛹量、羽化量及体质量,探讨对羟基苯甲酸丙酯(N-propylparaben,PP)对果蝇生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分数PP(0.02%,0.05%)对CS果蝇有明显的雌激素效应,其产卵量、出蛹量、羽化量及体质量均有所增加;高质量分数PP(0.10%)雌蝇处理组的出蛹量及羽化量也有所增加,而高质量分数PP雄蝇处理组的产卵量、出蛹量、羽化量和雄蝇体质量却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正> 孵化。昆虫由卵变为幼虫或若虫,叫做孵化。化蛹。由幼虫变为蛹,叫化蛹。羽化。由若虫或蛹变为成功,叫羽化。咀嚼口器。有的昆虫头部下方生有一副用以咬碎植物组织的口器,这种口器叫咀嚼口器。刺吸口器。有的害虫,如蚜虫,稻飞虱等,头部生  相似文献   

14.
<正>核桃举肢蛾又名核桃黑或黑核桃,近年来,是为害核桃生产的最严重的一种虫害。由于早期危害不明显,特别是大部分幼虫是钻入硬壳内蛀食种仁,所以不好发现,一旦发现落果,或果实变黑时,往往已经错过防治时机。举肢蛾危害盛期多在7月上旬,但防治其危害应该"赶早"。核桃举肢蛾在山东、河北等地区一年发生1~2代,以2代居多,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1~3厘米深的土内、石块下或树干基部皱裂缝内结茧越冬。越冬幼虫化蛹后于第二年5月初开始羽化出土,5月中下旬为羽化出土盛期。成虫  相似文献   

15.
阿维菌素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亚致死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旨在了解阿维菌素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亚致死效应,以完整了解阿维菌素对小菜蛾的影响并指导其合理使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在药膜法测定阿维菌素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3龄幼虫室内毒力的同时,以试虫取食量、化蛹时间、化蛹率、蛹重、羽化率等为指标观察了阿维菌素对试虫的亚致死效应。【结果】在所设定浓度下,阿维菌素除了可能直接导致部分试虫死亡外,会降低存活个体、死亡个体的平均取食量,其中CK中死亡个体的平均取食量为0.55叶牒,而浓度最高的9.0mg/L处理中死亡个体的平均取食量只有0.03叶牒。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试虫取食抑制率也显著增加。浓度最高的9.0mg/L处理中总取食量降低了93.8%。阿维菌素处理会推迟试虫平均化蛹时间,CK的平均化蛹时间为92.4h,4.5mg/L阿维菌素处理过的试虫平均化蛹时间为136h,显著延长(p〈0.05);试虫平均蛹重也有所下降。【结论】在亚致死浓度下,阿维菌素能够显著降低小菜蛾3龄幼虫的取食量,推迟化蛹时间、降低蛹重。  相似文献   

16.
转Cry1Ac+Cry2ab基因棉花对小地老虎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转Cry1Ac+Cry2ab基因棉花对小地老虎的致死作用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棉对照相比,转Cry1Ac+Cry2ab基因棉花对小地老虎幼虫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但不理想;转Cry1Ac+Cry2ab基因棉花对小地老虎幼虫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表现为使各虫态发育历期延长,化蛹时间和羽化时间延长,幼虫虫体质量和蛹质量减轻,化蛹率和羽化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正>冬耕棉铃虫一般在距地面2.5~6厘米(深的可达9厘米)处化蛹越冬,冬耕可以破坏蛹室,改变蛹体的自然状态,降低翌春羽化率;能够将部分虫蛹翻至地表,使其干死、冻死或被天敌啄食;亦可将部分虫蛹翻入土壤深层,使其不能正常羽化出土而被闷死,从而减少越冬虫源。  相似文献   

18.
1发生规律与症状 核桃举肢蛾每年发生1~2代。以幼虫随果脱落在树干基部的树皮夹缝内结茧越冬。也有在土缝中、石块下越冬的。第2年6月上旬开始化蛹羽化.6月中旬为幼虫孵化始期,也是药剂防治最有利时期。老熟幼虫7月中旬可再化蛹羽化,7月中下旬开始为害造成脱果发生第2代。成虫卵多产于两果间缝之处,少数产在叶柄上。 核桃举肢蛾以幼虫蛀入果内为害,其早期造成果青皮变  相似文献   

19.
桑褶翅尺蛾(Zamacra excavate Dyar)是体中型的蛾类,具有爆发性食叶危害的特点。为有效防治其入侵危害,对其扩散方式、发生发展过程、生物学习性和防治策略进行详细观察研究。采取多年、多点观察并结合实验室验证,系统调查桑褶翅尺蛾从羽化、产卵、孵化、化蛹到休眠、越夏、越冬的生活史过程,对各虫期的生物学性状详细观测和准确掌握。结果表明:桑褶翅尺蛾以茧蛹强力粘附于树木根基部扩散蔓延,以发育完全的成虫在蛹内越冬;北疆昌吉3月中下旬午后羽化,成虫出土,初步估算雌雄比例约5:1,雌虫产卵量大,孵化率高达95%,3~5龄幼虫食量暴增,昼夜取食,危害严重。加强检疫、冬灌、树干缠绕粘胶带以及在1、2龄幼虫时用药化防,可以减轻危害,取得较好的防效。桑褶翅尺蛾是一种羽化集中、产卵量大、孵化率高、爆发性危害较大的昆虫,加强检疫、及早发现、适时化防、入冬灭蛹、阻隔上树是综合防治该虫危害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明确湖南地区柑橘大实蝇幼虫的入土化蛹规律,为制定湖南柑橘大实蝇虫果捡拾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在长沙、石门、邵阳和吉首分别观察虫果中幼虫的入土化蛹数量和化蛹进度,并与主要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宫川’温州蜜柑和‘纽荷尔’脐橙虫果中单果蛹数量的顺序均为邵阳>长沙>吉首>石门;温州蜜柑虫果中幼虫在不同观测地区化蛹始期均在10月10日以前,在吉首的化蛹持续期最长;脐橙虫果在长沙、邵阳和石门的化蛹时间均主要集中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吉首的化蛹持续期最长;温州蜜柑虫果中幼虫的化蛹与最低温度、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脐橙虫果中幼虫的化蛹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在制定虫果捡拾方案时要考虑品种和地区差异,温州蜜柑园的捡拾虫果时间应比脐橙园早,温州蜜柑园应重点捡拾10月以前掉落的虫果,并在各地的化蛹高峰期前捡拾完成,脐橙园应重点捡拾10月中旬左右掉落的虫果,并在10月24日以前完成虫果的捡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