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12个小麦品种的6个相关因素与产量的关联度分析表明:小麦产量与其相关因素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粒数)千粒重)亩穗数)最高分蘖)基本苗)有效分蘖率。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因素是穗粒数、千粒重、亩穗数等。  相似文献   

2.
钟声  阮培均 《种子》1995,(6):24-26
该文对1983 ̄1994年南方冬麦区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毕节试点6轮参试品种(系)的产量及主要产量构成性状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期内育成小麦品种的穗粒数和穗粒重均较高,系丰产潜力提高的2个重要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4个产量性状与数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穗粒重〉穗粒数〉亩有效穗数〉千粒重,为小麦高产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乌什垦区冬小麦产量与10个性状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千粒重r6〉收获穗数r7〉单穗重r5〉粒质r8〉株型r3〉穗长r2〉穗粒数r4〉生育期r10〉株高r1抗倒性。与产量形成关系密切的主要性状为千粒重、收获穗数、单穗重,并明确了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小麦及时更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平 《中国种业》2014,(12):58-61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探讨了春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收获指数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穗颈长〉主茎生物产量〉穗长〉千粒重〉株高〉产量〉穗粒数〉单穗重〉收获指数〉小穗数〉总生物产量;春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对收获指数关联度顺序为单穗重〉产量〉穗粒数〉千粒重〉总生物产量〉株高〉穗颈长〉主茎生物产量〉穗长〉小穗数。  相似文献   

5.
李虹  王成海 《小麦研究》1997,18(2):24-25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极蘖大穗型冬小麦新品种鲁麦12号产量构成因素对其产量的影响,并与多穗型高产品种宝丰7728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大穗型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影响关联序为千粒重〉穗粒数〉亩穗数,多穗型在联序为亩穗数〉千粒重〉穗粒数,为高产栽培和超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灰色关联分析在高原粳稻品种选育决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省2003和2004年中部高原粳稻多点区域试验参试的12个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这些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部粳稻的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序依次为:全生育期〉千粒重〉结实率〉有效穗数〉穗长〉株高〉穗实粒数〉穗总粒数。明确了高原粳稻各性状之间的关联程度,为高原粳稻品种选育决策和优质栽培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法,对20个夏玉米杂交种6个籽粒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夏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大小位次为出籽率〉行粒数〉千粒重〉穗粗〉穗行数〉穗长,依次为进一步选育高产玉米杂交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顾尚敬 《种子》1994,(4):48-49
对1987~1992年贵州省常规粳稻良种区域适应性试验各年参试品系的产量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80年代末期(1987~1989年)产量因素与产量间的相关性大致趋势为:亩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随着品种改良和育种目标的改变、近期内,即90年代初(1990~1992)育成的品种产量因素与产量间的相关性趋势则有所改变,大致趋势是:千粒重>穗实粒数>亩有效穗数。由此说明,亩有效穗数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对产量的增长作用不及提高千粒重和穗实粒数。近期产量的提高主要是千粒重和实粒数的提高。同时产量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亩有效穗数与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说明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受亩有效穗数的制约,只有适当控制亩有效穗数,才能相应提高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穗实粒数与千粒重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在育种中可以同时获得。因此,目前的选育目标,应是在一定的亩有效穗数的基础上,着重选择穗实粒数和千粒重较高的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连续4年对优质强筋小麦郑农16穗数(x1)穗粒数(x2)千粒重(x3)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6000kg/hm^2以上产量水平,郑农16成产3因素对产量的效应依次为千粒重〉公顷穗数〉穗粒数;7500kg/m^2产量水平,该产品成产因素对产量的效应依次为千粒重〉穗粒数〉公顷穗数。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43份小麦品种的诸性状对穗粒重的影响。经过30年的演变,对百穗粒重贡献大小的顺序是穗粒数、千粒重、成熟期和株高。但穗粒数和千粒重对百穗粒重的贡献相差不大。可见提高穗粒重的主要途径应是穗粒数和千粒重并重。  相似文献   

11.
喀斯特山区野生燕麦农艺性状的主成分与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进一步发掘喀斯特山区野生燕麦的优异基因资源,拓宽燕麦资源的遗传基础,对采自不同喀斯特山区的80份野生燕麦进行了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中,筛选出的特征根累积贡献率大于85%的有穗粒数因子、穗长因子、株高因子以及千粒重因子,共4个主成分;灰色关联度分析中,株高与穗长、有效穗与穗粒数、小穗与株高、穗粒重与穗粒数、千粒重与穗粒重之间相互的关联度最大,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西藏地区春青稞品种的选育与栽培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笔者通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计算了西藏地区13个春青稞品种8个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长、小穗数、退化小穗数以及生育期与单位面积产量的关联度分别为0.6334、0.6957、0.6394、0.7088、0.6955、0.7308、0.6241、0.6514;按关联度大小排序为小穗数>株高>穗粒数>穗长>生育期>千粒重>穗数>退化小穗数。从结果来看,培育大穗与秸秆较高品种,提高单穗小穗数、穗粒数可能成为今后西藏地区春青稞育种与栽培管理工作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3.
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西藏地区春青稞品种的选育与栽培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笔者通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计算了西藏地区13个春青稞品种8个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长、小穗数、退化小穗数以及生育期与单位面积产量的关联度分别为0.6334、0.6957、0.6394、0.7088、0.6955、0.7308、0.6241、0.6514;按关联度大小排序为小穗数>株高>穗粒数>穗长>生育期>千粒重>穗数>退化小穗数。从结果来看,培育大穗与秸秆较高品种,提高单穗小穗数、穗粒数可能成为今后西藏地区春青稞育种与栽培管理工作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两个类型水稻组合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恢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配组而成的两个类型的籼稻组合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穗、粒兼顾型组合产量与各性状的关联度按大小顺序依次为实粒数>结实率>有效穗>千粒重>全生育期,表明每穗实粒数的高低是影响该类型组合产量的主要因素,有效穗及各粒重次之;重穗型组合产量与各性状的关联度按大小顺序依次为有效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全生育期,表明有效穗是影响该类型组合产量的主要因素,每穗实数次之。  相似文献   

15.
超甜玉米鲜穗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2个超甜玉米杂交种9个主要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甜玉米杂交种鲜穗产量与各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吐丝期〉穗行数〉穗长〉穗粗〉双穗率〉行粒数〉株高〉百粒重〉着粒深度。为优质高产超甜玉米杂交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别对豫南春播和夏播粳稻的产量构成要素对产量贡献大小进行分析的结果 :春播粳稻各要素对产量贡献大小依次为 :结实率 >千粒重 >穗粒数 >穗数 ;夏播粳稻各要素对产量贡献大小为 :穗数 >结实率 >千粒重 >穗粒数。以此阐述夏播粳稻区别于春播粳稻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高产栽培条件下夏玉米穗部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对16个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玉米产量与穗部性状的关联度排序为:粒数/m2>千粒重>穗粒数>出籽率>穗行数>行粒数>穗粗>穗数/hm2>穗长>秃尖长。进一步分析表明与高产栽培条件相适应的杂交种是单位面积粒数较多、穗粒数和千粒重较高的中大穗耐密型玉米杂交种,出籽率较高;从玉米的形态性状来看,穗行数和穗粗对产量的影响大于行粒数和穗长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忠县水稻制种单产,现虽已达到155公斤,但与单产250公斤以上的先进县差距甚大。怎样才能尽快提高我县水稻制种单产呢?笔者认为增加母本有效穗,是提高水稻制种单产的一条有效途径。一、母本亩有效穗偏少,是我县水稻制种单产不能尽快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家知道:产量=有效穗×穗实粒数×千粒重。即,产量与有效穗,穗实粒数,千粒重成正比,而有效穗则是穗实粒数,千粒重这两个产量因素的基础,有效穗在一定的范围内,穗粒数,千粒重的增减与亩有效穗的多少相关不明显;当亩有效穗超过一定的范围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豫西南地区试验与示范的杂交小麦主要产量因素与产量关系的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四个主要产量因素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千粒重>穗粒数>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重。这为以后选择高产优质的杂交组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40个太湖粳稻品种14个品质性状的研究,综合评价米持的分级标准,该分级标准同实际情况完全吻合,5个形态性状对米质的影响依次为:熟色〉叶开张角〉株高〉穗长〉叶基角;8个农艺性状对米质的影响依次为: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每穗实粒数〉总粒数〉绳索产数〉穗数〉千粒重〉抽穗天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