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6个不同大豆品种为材料,对不同时期不同节位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致和蒸腾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在整个生育期间叶片光合速率动态变化不同,OhioFG1前期叶片光合速率高,后期衰老较快;HS93-4118前期并不太高,而后期叶片光合速率高;铁丰29整个生育期光合速率都较高。所以在选育品种时,不能只看某一时期的瞬时光合速率,还要看整个生育时期的光合速率动态变化。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节位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研究,结果表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在不同时期不同品种间与光合速率表现出趋势一致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四棱豆现蕾期及主茎不同节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并通过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净光合速率与主要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四棱豆主茎不同节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随着节位的上升而下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状,有典型的光合"午休"现象;影响四棱豆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生态因子是叶片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主要生理因子是蒸腾速率.  相似文献   

3.
山葡萄种质资源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山葡萄田间条件下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不同节位叶片光合速率差异及外界条件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对24份山葡萄种质的光合速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山葡萄种质间光合速率(PR)存在很大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可分为五类;光合速率与温度,光强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198和0.8272,随节位增长叶片PR提高,其日变化为中午略低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老大豆品种各生育期不同节位产量及叶片性状的变化,为吉林省大豆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929年育成品种元宝金、1941年育成品种金元1号、1999年育成品种吉农7号和2000年育成品种吉林45号为材料,比较新老品种不同节位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光合能力、叶片干质量、比叶质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各大豆品种在整个生育期间不同节位的叶片性状不同;元宝金和金元1号在生育前期中下部节位叶片的叶面积大,净光合速率、光合能力和叶绿素含量高,而生育后期叶片功能下降较快;吉农7号和吉林45号在生育后期中上部节位叶片的叶面积大,净光合速率、光合能力和叶绿素含量高,叶片功能持续期长,这些节位的产量也比较高;元宝金和金元1号的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光合能力、叶片干质量和比叶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吉农7号和吉林45号的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光合能力和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相关性较2个老品种更密切。【结论】吉农7号和吉林45号产量提高是由于中上部节位的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光合能力和叶绿素含量得以改善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樱桃叶片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那翁、斯坦勒和佐藤锦3个樱桃栽培品种为材料,利用CIRAS-2便携式光合测定仪,研究了樱桃不同枝条节位、不同叶幕层和方位上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樱桃新梢不同节位叶片Pn呈单峰变化,中部5~7节叶片Pn值的最高,梢部叶片Pn值最低.不同叶幕层Pn存在显著差异,3个樱桃品种Pn值均为外层>上层>中层>内层.3个品种不同方位叶片Pn值大小均为南面>东面>西面>北面,南面叶片Pn值最高,与其它方位Pn值差异显著.3个樱桃品种间不同叶位Pn值佐藤锦最高,斯坦勒次之,那翁最低.  相似文献   

6.
桂北地区中华猕猴桃光合作用的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明桂北地区猕猴桃的光合生理适应机制,以中华猕猴桃"桂海四号"(Actinidia chinensis cv.Guihaia 4)为对象,测定了其夏季和秋季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指标,以阐明其光合特性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猕猴桃6月和9月其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并具有不同程度的光合"午休"现象;均在上午10:00达到峰值,此时气孔限制值达到最大值,水分饱和亏缺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但下午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猕猴桃6月份的光合"午休"现象主要是由非气孔因素引起的,而9月份的光合"午休"现象主要是由气孔因素引起。6月份猕猴桃光合速率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影响,9月份猕猴桃光合速率除受光合有效辐射影响外,还受大气饱和蒸汽压亏缺、气温和相对湿度气温的影响。猕猴桃光合特性日变化特征表明,为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其光合特性发生了相应的调整,反映了对该地区特殊的气候环境的一种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7.
牛歆雨  刘林  张良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40-13741,13745
[目的]研究盆栽葡萄的光合特性。[方法]以夏黑和绯红盆栽葡萄为试材,在室内阳台对夏黑葡萄光合速率日变化,不同叶位、不同品种、不同叶龄光合速率进行测定,同时测定节间长度和叶面积。[结果]不同叶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不相同,中间叶位的光合速率最高,不同节位的节间长度和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相关性不大,但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相关度较高,室内盆栽葡萄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叶龄不同净光合速率也不一样,叶龄在32 d时净光合速率最高,夏黑和绯红葡萄品种光合速率差异不明显。[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盆栽葡萄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叶位黄精叶片的光合生理指标日变化规律及环境因子的影响,揭示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叶位之间的关系,为黄精光合生产潜力的挖掘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黄精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光合仪测定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日变化,采用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及通径分析,研究影响不同叶位叶片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①黄精不同叶位间的净光合速率差异显著,表现为中位叶上位叶下位叶,即随叶位升高表现出"低-高-低"的规律。②黄精不同叶位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型"曲线,且有较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③气孔因素为影响不同时段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非气孔因素为影响不同叶位叶片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④由相关分析与偏相关分析可知,黄精Pn、Tr、Gs与不同环境因子(RH、VPD、Tl、PAR、Ca)之间均存在相关性。⑤由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可知,影响黄精Pn、Gs、Tr的主要环境因子为RH和PAR,其中RH为Pn、Gs、Tr变化的主要决策因子,且环境因子对不同叶位叶片的影响有异。【结论】测定黄精植株光合指标时应选第10节位左右的中位叶。黄精栽培过程中应及时去顶,在炎热的正午,可适当提高大气相对湿度以提高净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9.
以吉林省1929、1941年选育的2个老大豆品种元金宝和金元1号及1999、2000年选育的两个新大豆品种吉农7号和吉林45为试材,在相同栽培管理模式下,研究了不同时期育成品种不同节位叶片的光合特性和叶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育成品种在不同节位、不同时期叶片生理特性均存在差异,生殖生长阶段新选育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叶面积、水分利用效率(WUE)更具有优势,不同生育阶段各节位Pn也均高于老品种;新品种叶面积表现为苗期增长较慢,在生殖生长初期阶段增长加快,中后期又趋于平稳,叶面积呈"慢-快-慢"的发育特征,保障了群体结构更趋合理,继而延长了叶片功能持续期。说明叶片光合性能和叶面积发育动态协调,是新品种高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产量水平小豆叶片的光合指标,为小豆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夏播区高产小豆品种"保200112-20"和低产品种"白红5号"、"苏红02-11"为材料,研究不同产量水平小豆开花结荚期主茎各开花节位功能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小豆植株开花后,随着叶片的衰老,各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均逐渐下降,但胞间CO2浓度(Ci)逐渐上升;同一时期不同开花节位叶片的光合性能自上而下逐渐降低,高产品种"保200112-20"的光合性能明显高于低产品种"白红5号"和"苏红02-11"。相关分析表明,小豆籽粒产量与开花后各节位功能叶片的平均Pn、Gs、Tr和WUE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Ci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高产小豆品种叶片的光合能力明显高于低产小豆品种,为其获得高产奠定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是在中华猕猴桃幼树新梢生长期,应用~(14)C 示踪的方法,在不同时期用~(14)C 标记不同节位单叶,尔后将整株挖出洗净采样,样品液经液体闪烁计数器探测表明:中华猕猴桃幼树新梢生长期,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主要运至顶梢和嫩叶,呈现出光合产物分配的相对集中性;新梢上不同节位的叶片,光合产物在分配方向和数量上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和就近供应的特点,并在新梢基部2~4节存在着养分分配的临界节位。试验结果表明,标记叶下部皮层光合产物的运输量均是标记叶同侧大于对侧,不论在标记叶的同侧或对侧,光合产物同时以叶柄为出发点,沿枝轴方向上下输导,呈双向运输,同时,也有弦切方向的径向运输。中华猕猴桃幼树新梢生长期光合产物运输速度约为20~30cm/h。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砧木嫁接的红阳猕猴桃光合特性,为筛选更适合红阳猕猴桃嫁接的砧木提供参考。【方法】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分别测定阔叶砧木(A.latifolia)、桂林砧木(A.guilinensis)、长果砧木(A.longicarpa)和中华砧木(A.chinensis)嫁接的两年生红阳猕猴桃成熟叶片的光响应曲线和光合日变化特征,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方程拟合光响应曲线及各光合参数。【结果】4种砧木嫁接的红阳猕猴桃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在17.6853-24.8340μmol/m^2·s变化,表观量子率(AQY)为0.0465-0.0538,光饱和点(LSP)为433.60-494.79μmol/m^2·s,光补偿点(LCP)为33.19-61.79μmol/m^2·s;长果砧木嫁接的红阳猕猴桃光合性能最好,其Pmax、AQY和LSP均最高。红阳猕猴桃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光合最高峰出现在上午9:30左右,在13:00-14:00,因高温和空气湿度下降引起气孔关闭,发生光合‘午休’现象;长果砧木嫁接的红阳猕猴桃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能利用效率(LUE)和羧化效率(CE)均最高。【结论】从光合效率角度评价,选择长果砧木作为红阳猕猴桃的嫁接砧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3.
以中华猕猴桃36号为试材,研究了猕猴桃不同部位果肉叶绿体的结构特征并与叶片叶绿体做比较。结果表明,猕猴桃外果肉、中果肉和果心均存在具一定片层结构和淀粉粒的叶绿体。果肉叶绿体的基粒垛数量和基粒类囊体数目都远小于叶片叶绿体;外果肉叶片叶绿体片层似纬线平行排列,而中果肉和果心片层结构在叶绿体内弯曲扭转,排列不整齐;猕猴桃外果肉、中果肉和果心叶绿体都含有淀粉粒,但数量和体积都小于叶片叶绿体;这些观测结果为研究猕猴桃果实的光合特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晚熟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为试材,通过控制其副梢叶片的数量,研究不同副梢处理对葡萄新梢光合、枝条贮藏营养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片摘心处理显著增加了叶幕厚度;不同处理的光合速率随物候期变化,坐果期以第5节位的光合能力最大,膨大期和转色期分别是第7节位和第9节位叶片光合能力最高;2片和1片摘心处理有利于果实糖分和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枝条成熟度及枝条贮藏营养以2片摘心处理的增加幅度最大。综合分析可得,留2片副梢叶片摘心有利于果实品质的提高及树体贮藏营养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广西气候条件下葡萄夏果采收后叶片光合特性变化,为葡萄栽培模式等理论研究和生产实际提供依据.[方法]以阳光玫瑰葡萄为材料,于2017年葡萄采收后75 d至开始落叶期间定时监测日平均温度、日光照时数和日平均光照度环境参数指标,同时测定第2、4、6、8、10、12和14节位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分别在人工LED光源[红:蓝:白=90:5:5,1200μmol/(m2·s)]和自然光照下,利用CIRAS-3便捷式光合仪测定上述节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蒸腾速率(E).[结果]葡萄采后75~110 d的日平均温度始终高于20℃、日照时数大于8.0 h、日平均光照度维持在28000.0 lx以上,各节位叶片SPAD值下降缓慢.在人工和自然光源下,总体上表现为采后110 d前高节位(第10、12和14节位)叶片的Pn、Gs和E显著高于基部(第2、4和6节位)叶片(P<0.05),各节位叶片Pn、Gs和E平缓下降;采后110 d后随各环境因子急剧下降,各节位叶片Pn、Gs、E和SPAD值也急剧下降,高、低节位间差距逐渐变小.在人工和自然光源下,随时间推移Ci不断升高,高节位叶片Ci低于基部叶片.[结论]广西南宁地区葡萄采收后4个月内温度和光照均处在较高水平,而葡萄基部叶片长期保持在较低的光合水平,不利于枝梢及叶片养分充分回流,影响第2季植株花芽分化及产量形成.因此,生产上建议去除基部叶片或采用破眠技术使葡萄休眠冬芽萌发新梢开启第2个生长周期,以充分利用桂南下半年丰富的温光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不同基因型绿豆群体的冠层温度分异现象及其光合性能,以不同产量水平绿豆品种为材料,在开花结荚期利用红外测温仪对绿豆冠层温度进行观测,并定期测定主茎开花节位叶片的光合性能。结果表明,参试绿豆品种在开花结荚期间存在冠层温度分异现象,低产品种“汾绿2号”、“洮9947 6”的冠层温度持续偏高,高产品种“冀绿9802 19 2”和“潍绿2116”冠层温度持续偏低,且高产品种主茎开花节位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以及胞间CO2摩尔分数等光合生理指标均优于低产品种。  相似文献   

17.
高温干旱强光对猕猴桃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猕猴桃是一种中等喜光性果树,在许多引种栽培地区因高温干旱强光危害而造成落叶落果,果实品质下降,产量和贮藏性降低,甚至导致植株死亡,严重影响其经济效益。高温干旱强光是通过影响冠幕微气候环境、抑制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破坏叶片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等来影响猕猴桃正常的生长发育,而遮荫、果实套袋等调控措施是缓解这一危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不同耕作方式对猕猴桃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眉县‘徐香’猕猴桃为试验材料,通过对猕猴桃叶片气体交换参数与光响应曲线及果实品质指标的测定,研究土地清耕(CK)、枝蔓还田(S1)和林下生草(S2)3种土地耕作方式下,猕猴桃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相比,S1和S2的光合速率和光响应曲线均差异明显,其中日平均净光合速率分别较CK高14.08%和6.04%,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较CK高43.60%和78.10%;S1和S2的果形指数、维生素C质量分数、糖酸比和固酸比等果实品质指标优于CK,其中维生素C质量分数分别较CK高22.76%和12.77%。可见,枝蔓还田和林下生草的土地耕作方式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猕猴桃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改善果实品质。对3种土地耕作方式进行科学评价,有益于探索更为合理的猕猴桃果园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9.
栽培方式对哈密瓜光合速率和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爬地和立架2种栽培方式,研究其对2个哈密瓜品种叶片光合速率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植株伸蔓期,爬地栽培低节位叶片光合速率高于立架栽培,而高节位叶片光合速率立架栽培高于爬地栽培;2种栽培方式在不同生育期的叶片光合速率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植株生长,叶片光合速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爬地栽培叶片光合速率最大值出现在果实发育初期(授粉后7 d左右),而立架栽培叶片光合速率最大值发生在果实发育中期(授粉后20 d左右);在爬地栽培光合速率达峰值前,其值始终大于立架栽培,但之后立架栽培光合速率则显著高于爬地栽培;相比爬地栽培,立架栽培平均单果重增加163%~277%,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178%~309%。可见哈密瓜立架栽培比爬地栽培的产量和果实内在品质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20.
嫁接无籽西瓜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西瓜光合速率的测定结果表明,2x有籽西瓜与3x无籽西瓜,嫁接西瓜与自根西瓜的光合作用特性无显著差异。西瓜的光合作用表现出前期较弱而后期较强的趋势;不同叶位以距坐瓜节位邻近叶片的光合速率最高,其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典型双峰曲线,表现明显的逃命中光合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