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曲柳末成熟胚的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业科学》2003,39(3):63-69,t004
  相似文献   

2.
栗属树种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国内外栗属Castanea Miller树种离体培养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对其在外植体选择、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我国板栗离体培养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为给菲油果离体快繁工厂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分别以当年生菲油果嫩枝和无菌种子发芽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在启动、增殖、生根等培养阶段以MS或1/2 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不同浓度的6-BA和IBA进行试验,筛选了适用于离体快繁的培养基组合。结果表明:无菌种子发芽的带芽茎段较容易离体快繁,且其增殖指数高达2.3;最适的启动培养基组合为MS+6-BA 0.5 mg/L,增殖壮苗培养基组合为MS+6-BA 0.2 mg/L+IBA 0.2 mg/L,生根培养基组合为1/2MS+IBA 0.5 mg/L。  相似文献   

4.
昆虫病原线虫大量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昆虫病原线虫的大量繁殖,在三角瓶培养的基础上,使用自行设计制造的不锈钢培养盒进行线虫的固体培养.结果显示:培养盒最佳培养物装量为1000g/盒,是500 mL三角瓶装量的12.5倍,最佳培养时间18 d,线虫侵染力与三角瓶培养无显著性差异,并且提高了线虫培养量,降低了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模式,用座谈会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所属的12所高校和国内其他省市有代表性高校的联合培养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国内指导教师调查问卷,分析了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改进的对策与建议:政府应充分发挥政策导向、资金支持、沟通协调作用;学校要强化国际合作意识,提供全面保障;指导教师和学生应提高综合能力,积极参与联合培养,逐步推广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等。  相似文献   

6.
爬山虎离体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爬山虎茎尖和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对爬山虎组织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爬山虎启动培养时,以茎尖作外植体比带腋芽茎段得到的无菌材料多,最适合的基本培养基为玛,适宜的细胞分裂素浓度为6-BA0.3mg/L;爬山虎增殖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B5 6-BA1.0~1.5mg/L IBA0.1mg/L或B5 6-BA1.0~1.5mg/L NAA0.05mg,L;爬山虎试管苗生根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B5 IBA0.2mg/L,经炼苗移栽,成活率可达到93%以上。  相似文献   

7.
以黄榆枝条水培萌发的茎尖与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建立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初代培养以WPM培养基最佳,诱导率可达77.16%,外植体最佳灭菌时间为6 min,最佳细胞分裂素为6-BA,以1.0 mg·L~(-1)质量浓度诱导效果最佳,2 a生母树采集的外植体诱导率最高;继代培养以WPM+6-BA2.0 mg·L~(-1)+NAA0.3 mg·L~(-1)效果最佳,平均增殖芽数达到4.1个;生根培养以1/2MS+NAA0.5 mg·L~(-1)最佳,20 d后试管苗生根率可达83.33%,平均生根数为3.2个。  相似文献   

8.
卷荚相思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卷荚相思优树的带芽茎为外植体,进行初代培养、继代苗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组培苗移栽等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初代培养最合适流程为:树冠中上部穗条经70%酒精消毒处理40 s后,再用0.1%HgCl2溶液消毒处理8min,萌动率高达35.7%;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改良MS+6-BA 0.8 mg.L-1+IAA 0.5 mg.L-1+蔗糖30 g.L-1,增殖倍数最高达5.2倍;生根培养以继代芽苗长1.1~1.4 cm,1/2MS+IBA 1.5 mg.L-1+ABT1#0.2 mg.L-1+NAA0.2 mg.L-1+蔗糖30 g.L-1培养基最佳,生根率最高达97.8%;组培苗移栽的最佳基质为红心土+泥炭土(3∶1),成活率达90%。  相似文献   

9.
胶陀螺人工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胶陀螺在不同培养基上,以及温度、光照、湿度等不同条件下的人工培养状况,并可以通过液体繁殖、扩大,完全可以省去人工栽培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0.
鹿角蕨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株高40~50cm,地下有根状茎,喜温暖湿润.形似"鹿角",高贵典雅,适于居室及厅堂摆放. 1供试材料  相似文献   

11.
对药用植物金银花品种‘金花3号’的组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合诱导的培养基为MS+ 6-BA 1.5mg/L+ NAA0.1 mg/L;较好的增殖培养基为MS+ 6-BA 1.0 mg/L+ NAA 0.2mg/L,芽健壮整齐,增殖系数可达4.5左右;较好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 NAA 0.2 mg/L+ IBA 0.4 mg/L,生根率达90%以上.移栽基质为泥炭土+珍珠岩(V泥炭土∶V珍珠岩=3∶1)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梨树茎尖培养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梨树茎尖的采集时期,外植体消毒接种,及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基配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总结出了梨树茎尖培养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14.
美国红栌组培快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培养已成为快速繁殖各种观赏植物、园艺植物和林木的一种重要方法。组织培养是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进行的,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生长素都能得到满足,而且用量少,繁殖系数高,节省土地,这对于美国红栌的推广有重要意义。对彩叶树种美国红栌试管苗的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NT(1971)+BA 0.6mg/L+NAA 0.2mg/L培养基上,美国红栌试管苗继代培养的丛生苗分化率最高且生长良好;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0.omg/L+NAA 0.1mg/L+IAA 0.15mg/L.试管苗生根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15.
牡丹花石榴的茎尖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牡丹花石榴茎尖为材料,通过研究不同的激素配比对芽的增殖和生根的影响,探索牡丹花石榴的最适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结果表明:牡丹花石榴的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1.0 mg/L+IBA0.3 mg/L,其增殖系数达到3.5;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1.0 mg/L,其生根率达到80%。生根处理中初期暗培养对供试品种生根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文冠果腋芽茎段为外植体,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采用不同激素组合对其进行离体培养试验,结果表明:6-BA1.0·mg·L-1+NAA0.5·mg·L-1的激素组合适宜诱导腋芽和分化苗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IBA,经30天生根培养,分化苗基部未见生根,生根培养试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红掌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生长健壮的红掌盆苗,研究其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MS+BA 1 mg/L+NAA 0.2 mg/L+葡萄糖30 g/L诱导率最高;1/2MS+BA 2 mg/L+2,4-D 0.5 mg/L+椰汁100 mL/L+蔗糖30 g/L培养基愈伤组织及芽苗增殖率最高;壮苗最佳培养基MS+BA 0.5 mg/L+IBA 0.05 mg/L+椰汁100 mL/L+蔗糖30 g/L;最佳生根培养基1/2MS+NAA 0.3 mg/L+蔗糖20 g/L,生根率达95%以上,当生根苗有3条-4条时即可移栽。  相似文献   

18.
细叶百合组培继代培养与生根移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细叶百合离体快繁的再生体系,对细叶百合组培苗的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及移栽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继代培养在MS 6-BA 2.0 mg/L NAA0.1 mg/L上培养基上鳞茎的增殖系数为6.95,且苗粗壮、长势良好;生根培养在1/2MS IBA 0.5 mg/L生根最快,生根率达100%,根粗壮,平均每个小鳞茎生根8.77条,平均根长为2.85 cm,苗长势较好;移栽基质以泥炭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在初代培养中(1/2DKW+6-B1lmg/L+IBA0.2mg/L+NAA0.1mg/L+琼脂粉6.5mg/L+蔗糖30mg/L),黄连木无菌苗在红光和白光下可正常生长,褐化率较低,但在蓝光下,褐化率高且芽体伸长不明显;培养室内湿度对减缓褐变没影响,当湿度为80%时,黄连木腋芽萌发最高达到69.17%;茎段接种3种方式即平放、斜插、直插对腋芽萌发无影响,但平放接种可以减轻褐变的发生。在继代培养中(1/2DKW+6-BA4.0mg/L+IBA0.04mg/L+NAA0.02mg/L+琼脂粉6.5∥L+蔗糖30g/L),7—14d转接一次可将褐化率降至15.41%~18.07%;糖是培养基的重要成分,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20.
光皮桦叶芽离体培养再生植株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光皮桦外植体诱导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抗氧化剂及多次转接可有效防止褐化。光皮桦最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 6-BA0.5mg/L KT1.0mg/L NAA0.1mg/L,增殖系数可达3.2。生根培养基经正交试验筛选为1/2MS NAA2.0mg/L IBA2.0mg/L 6-BA0.1mg/L,生根率可达86%。组培苗移栽时应注意调节环境因子与组培苗的生长关系。优良组培苗造林后生长整齐均一,增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