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茶叶中稀土元素的组成及存在状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汪东风 《茶叶科学》1999,19(1):41-46
用ICP MS分析了安徽省郎溪茶场的茶叶及茶园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组成及存在状态。结果表明:茶叶中含有其栽培土壤中所有的15种稀土元素,其中以La、Ce、Nd、Pr和Y为主,这5种元素含量之和占稀土总量的92%。茶叶中和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在组成和分布模式上基本相同,只是茶叶对La吸收相对较多,而对Ce、Yb吸收相对较少而已。茶叶中的稀土元素四分之三以上是不溶于热水而残存在茶渣中,其中又有16%是与α 纤维素结合在一起的,因此,人们喝茶时摄入的稀土元素不足茶叶中稀土含量的四分之一(约048mg/kg,远低于≤20mg/kg的国家允许标准)。茶叶中存在有稀土多糖复合物,茶汤中约有8%的稀土是以这种状态存在的。在稀土多糖中以La、Ce、Nd为主,其含量约占80%以上。  相似文献   

2.
研究建立了酸性介质中以二溴羧基偶氮胂为显色剂测定稻米中稀土总量的分光光度法。本方法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5μg(r=0.9998),加标回收率为80%~91%,相对标准偏差为8.5%,样品中氧化稀土的检出限为0.1μg。实验表明,此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合稻米中稀土总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茶叶中HRGP分离鉴定及稀土诱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汪东风  檀花蓉 《茶叶科学》1998,18(2):119-124
对茶多糖中蛋白质的分离及组分测定表明,茶叶中存在富含羟脯氨酸的糖蛋白(HRGP),羟脯氨酸与多糖呈紧密结合状态。在未经蛋白酶及Sevag法纯化的HRGP中,羟脯氨酸含量约为8%~10%;在纯化的HRGP中,羟脯氨酸要占其中氨基酸组分的30%以上。HRGP具水溶性,可用煮提法制备,茶渣中很少存在。HRGP与植物的抗性有关。在正常的茶树或经修剪造成损伤的茶树上,喷施稀土均可诱导其体内产生脯氨酸和使脯氨酸向羟脯氨酸转化。文中还对糖蛋白的提取、纯化条件,羟脯氨酸的存在状态、形成途径及稀土的诱导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DTOPSIS法综合评价大豆新品种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介绍了DTOPSIS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以大豆区试资料为例探讨了DTOPSIS法在农作物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法比单用产量进行分析更为合理,并进一步讨论了DTOPSIS法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茶叶中茶多酚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茶叶主要活性成分茶多酚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茶多酚总量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近红外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方法,以及茶多酚组分测定方法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重点介绍了应用最广的儿茶素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样品前处理及色谱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茶多酚检测方法学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茶叶中的咖啡碱是茶叶主要化学成分之一,其分析方法通常有重量法、容量法、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等。这些方法的实验手续一般比较繁琐,影响因素较多,分析速度也较慢,难以适应现代研究工作的需要。应用伏安法测定茶叶咖啡碱,迄今未见报道。作者采用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以阳极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咖啡碱,对咖啡碱在不同介质中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试验了各种茶叶样品处理方法,找到了咖啡碱测定最佳体系,应用于不同品种茶叶咖啡碱含量的测定,结果良好。试样处理好后,几分钟内即可测出结果。方法简便快速,仪器设备价廉,可作为茶叶中咖啡碱的快速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油菜MI CMS系统育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利用MICMS细胞质雄性不育双低下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研究MICMS系统育性的遗传、育性恢复基因的等位性和恢复系的细胞质育性。结果表明:(1)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后代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F2符合3:1,BC1符合1:1,不同组合间分离比例同质,MICMS系统育性恢复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2)恢复系宁R1、宁R3和宁R4的恢复基因属同一位点;(3)恢复系宁R1和宁R4的细胞质是可育细胞质,P  相似文献   

8.
应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棉花新品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DTOPSIS法,以1996-1997年江苏省中熟抗病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汇总资料为例,探讨了DTOPSIS法在棉花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法比单用产量分析更为合理,并对DTOPSIS法在棉花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以栽培种中芝5号、中芝8号、宜阳白和犀牛角为母本,以野生种为父本对其杂种胚的败育时间、营救技术及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授粉后9—13天为杂种胚营救的较佳时期。MS矿质+Nitcher有机营养+BA0.2mg+GA30.1mg+CH600mg+PVP0.2%+蔗糖5%能促进杂种胚的体外发育。幼胚在MS中萌发后采用MS+PP3330.1mg+BA0.2mg的培养基可壮苗促芽,在MS+NAA0.5mg培养基中可形成正常试管苗.再生植株在25℃—32℃温室中能正常开花结实.种子具生活力.  相似文献   

10.
将有关产业经济优势比较的理论和方法编成FOXBASE+程度,并结合MICRO--TSP时间序列分析软件包,对儋州市农业各业的投入产出效果和农业各业经济优势进行评价、比较,得出:目前,儋州市农业各业经济优势顺序是林业、渔业、畜牧业、种植业。并讨论儋州市农业发展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光化学反应器/荧光检测器测定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用乙腈水溶液(V∶V=86∶14)提取黄曲霉毒素B1,提取液经净化柱和黄曲霉毒素B1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在黄曲霉毒素B1标准溶液质量浓度为0.591~5.91μg/L时,峰面积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黄曲霉毒素B1的回收率为85.4%~98.9%(添加量分别为0.510μg/kg、7.090μg/kg和14.180μg/kg),相对标准偏差为0.2%~1.8%,方法检出限为0.1μg/kg。运用所建立方法对市售的8个茶样及加标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适合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茶叶多糖铁的合成及其铁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热水浸泡法从粗老茶叶中提取茶叶多糖,在碱性条件下,茶叶多糖水溶液与三氯化铁反应合成茶叶多糖铁配合物(TPC),并用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TPC中铁(Ⅲ)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TPC是深棕红色无定型粉末,易溶于水,在pH值3~12范围内不沉淀,不水解。TPC中铁(Ⅲ)的含量: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为20.71%,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为20.13%。  相似文献   

13.
冲泡过程中西湖龙井茶黄酮苷类浸出特性及滋味贡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HPLC的茶叶黄酮苷类物质检测方法,采用此方法分析了西湖龙井茶中黄酮苷类物质在不同冲泡条件下的浸出特性,并通过Dot值(浓度与阈值的比值)分析黄酮苷类物质对茶汤滋味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检测方法可以较好地分离和测定茶叶中11种黄酮苷类物质;(2)传统冲泡条件下,西湖龙井茶中以杨梅素-3-O-半乳糖苷(Myr-gala)和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e-rut)为主,随着冲泡温度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11种黄酮苷类物质除了山柰酚-3-O-芸香糖苷(Kae-rut)外,都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e-rut)和槲皮素-3-O-半乳糖苷(Que-gala)的浸出速率较快,而杨梅素-3-O-鼠李糖苷(Myr-rha)和牡荆素-2"-O-鼠李糖苷(Vit-rha)的浸出速率较慢;(3)通过Dot值分析,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e-rut)、槲皮素-3-O-半乳糖苷(Que-gala)和杨梅素-3-O-半乳糖苷(Myr-gala)的Dot值均高于10,可能是茶汤滋味的重要贡献物质。  相似文献   

14.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同时检测黑茶中16种多环芳烃化合物的方法。茶叶经丙酮和二氯甲烷超声提取、硅胶柱层析、正己烷和二氯甲烷混合洗脱。采用C18色谱柱,以甲醇和超纯水作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6 mL·min-1、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274 nm,16种多环芳烃分离效果显著,相关系数均≥0.996,最低检出限为0.1~1.0 μg·L-1,线性范围为1.0~200.00 μg·L-1,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1.9%~116.5%,相对标准偏差值均≤2%。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准确、成本低的特点,同时也降低了对实验仪器的要求,可用于同时检测分析黑茶中16种多环芳烃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稀土对茶树生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茶树花芽分化期和花蕾膨大现白期 ,叶面喷施硝酸稀土 ,观测茶树的花蕾生长动态及生长类内源激素 (IAA、GT和TZ)含量变化 ,结果表明 :在茶树新梢生长旺盛的 9月中旬以前 ,花蕾的累积生长量稀土处理的低于对照。稀土对茶树花蕾的形成并无明显影响。幼蕾及幼果中的内源激素含量也较低 ,而一芽二叶中的内源激素含量却较高 ,9月中旬以后 ,进入了秋末开花结实的旺盛期 ,稀土处理的花蕾中内源激素含量升高 ,但随着花蕾的成熟开放 ,内源激素含量又呈递减趋势 ,尤其是IAA含量急剧下降。这些结果表明 ,稀土并末打破茶树生长发育的节律 ,而是有助于促进IAA及GA等生长类内源激素向旺盛生长的组织和器官分布 ,从而促进它们的生长。文章还就稀土对茶树生长的作用及茶叶生产上的应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选择不同等级湖南代表性黑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冲泡时间的一次冲泡法对黑茶冲泡的动态变化,对水浸出物和品质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并与现行国家标准的二次冲泡法所获得的香气、汤色、滋味、叶底进行感官品质进行了比较;探讨了不同方法制备的湖南黑茶感官审评用茶汤内质表现及主要品质成分浸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紧压型湖南黑茶,一次冲泡法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生物碱等主要品质成分及总的水浸出物都比国家标准的二次冲泡法浸出更为充分。感官审评结果发现,采用100℃沸水,1∶50茶水比,一次性冲泡8min能制备浓度适中,适合内质评价的湖南黑茶茶汤。此方法操作便利,能够为不同等级、不同压制程度的湖南黑茶提供较客观的内质评价。  相似文献   

17.
茶多酚中儿茶素类的HPLC分析方法学考察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建立了一种非梯度洗脱的儿茶素HPLC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同时对茶多酚中的四种主要儿茶素(EC ,EGCG ,ECG ,EGC)考察了其方法学。得到最佳色谱条件为 :ODS (5 μm ,4 6× 2 5 0mm)柱 ,以重蒸水∶乙睛∶乙酸乙酯 =86∶12∶2 (v v v)为流动相 (浓硫酸调pH值至 3 0~ 4 0 ) ,流速为 1 0ml min ,UV检测波长 2 80nm。探讨了分离测定条件并验证其精密度及方法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茶类胡萝卜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吉宏武  王增盛 《茶叶科学》1997,17(2):225-230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分离测定茶类胡萝卜素的结果表明:采用己烷∶丙酮∶乙醇∶甲苯(10∶7∶6∶7)与40%甲醇氢氧化钾浸提皂化12h制备样品,使用Nova-PakC18不锈钢柱(3.9×150mm),乙腈∶三氯甲烷∶叔丁醇(83∶15∶2)作流动相,流量线性梯度洗脱,柱温25℃等色谱条件,在440nm波长下检测,使茶叶中的4种主要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叶黄质,堇黄质,新黄质)在10min内得到了较好的分离。其分辨率高,分析时间短,重现性与线性关系良好,适合于大量试样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一种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测定不同茶类中2,4-表芸苔素内酯的方法。样品经乙腈均质提取,通过C18、强阴离子交换剂(SAX)和石墨化碳黑(GCB)混合吸附剂分散萃取前处理,以HSS T3色谱柱分离,采用ESI正离子扫描和可编程多反应监测模式(SMRM)检测,基质匹配溶液外标法定量。2,4-表芸苔素内酯在0.8~800βμ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在不同茶类(绿茶、红茶、白茶、黑茶、乌龙茶)中标准样含量20、40和200βμg·kg-1添加水平下,目标化合物回收率均介于75.5%~93.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在0.4%~7.0%之间(n=6),方法定量限(LOQ,S/N=10)在0.55~1.46βμg·kg-1之间。该方法稳定、准确、灵敏,能够满足各茶类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20.
茶梢和茶花信息物引诱有翅茶蚜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宝瑜  周成松 《茶叶科学》2004,24(4):249-254
用四臂嗅觉仪和昆虫触角电位仪(EAG)研究了新鲜茶梢和茶花的15种单一挥发性组分对有翅茶蚜的引诱效应。结果表明其中的顺-3-己烯-1-醇、反-2-己烯醛、水杨酸甲酯、芳樟醇、正辛醇和己醛等组分,及茶花主要香气组分橙花醇和烯丙基异硫氰酸酯显著引诱有翅茶蚜。在嗅觉仪生测中,15种组分的10-4βg/ml和10-2βg/ml两种剂量引诱蚜数的差异明显。EAG反应还表明:①新鲜芽下第一叶气味引出的EAG值最大;②用10-2βg/ml的正己醇、正戊醇、1-戊烯-3-醇、2-戊烯-1-醇、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和乙酸顺-3-己烯酯按1∶1∶1∶1∶1∶1∶1比例组成“绿叶气味”,也可引起有翅蚜强烈的EAG反应;③蚜害茶梢嫩茎的气味忌避有翅蚜。认为新梢和茶花释放的绿叶气味和水杨酸甲酯可引导有翅茶蚜朝茶梢定位,严重遭受蚜害的茶梢可能释放忌避有翅蚜的信息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