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发生症状 发病初期首先从离地面较近的穗轴或小果梗开始,出现淡褐色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逐渐向果粒蔓延,果粒发病首先在基部变为淡褐色,软腐,后全粒变褐腐烂,果梗干枯缢缩.  相似文献   

2.
葡萄的白腐病又叫腐烂病,是严重影响葡萄产量的重要病害,在7-9月高温多雨期最易发生。该病主要危害果穗,也危害枝蔓和叶片。发病先从离地面较近的穗轴或小果梗开始,出现淡褐色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逐渐蔓延到果粒。果粒发病后约一周,病果由褐色变为潔褐色,果实软腐,果皮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摘是林果种植中的劳动密集型作业,果园中的果实采收环境较为复杂,我国采摘机具的行业研究相对薄弱,采摘机器人等高科技装备在当前果园采摘中的实际应用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发展辅助人工摘果装备具有切实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方法针对球形带梗果实,以苹果为例提出了果梗锁定—枝果分离的采摘方法,并设计完成了相应采摘器。采摘器整体结构为欠驱动布局,以曲柄摇杆机构为原型设计了果梗锁定机构,构造了固定板、浮动板结构的双板枝果分离机构,利用摇杆滑块机构作为手持驱动单元,利用钢丝和绕线丝轮的传动方法将滑块的输出运动首先传递到曲柄摇杆机构,驱动结构和尺寸对称的两套果梗锁定机构对果梗进行锁定,果梗锁定后继续驱动浮动板向下移动与固定板分离完成摘果。结果分析了驱动单元和果梗锁定机构的几何参数,驱动单元的手柄转动5.5°即可使摘果器完成87°的果梗锁定和50 mm的双板分离动作,果梗锁定机构在锁定果梗时处于反向死点位置,保证了锁定的可靠性。应用Adams软件仿真了采摘器的果梗锁定和双板分离动作,验证了采摘器欠驱动结构的设计可行性,并对输出曲线在锁定果梗过程中的振动情况进行了解释;对采摘过程中的驱动力进行了仿真。采摘器样机实验顺利完成了锁定果梗—枝果分离的顺序采摘动作。结论枝果分离的采摘方法和欠驱动双板分离式采摘器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操作性,可用于发展人工辅助采摘机具。   相似文献   

4.
1 症状 果穗感病,一般先在接近地面的果穗尖端发生,首先在小果梗或穗轴上发生浅褐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逐渐蔓延至整个果粒.果粒发病,先在基部变淡褐色软腐,迅速使整果变褐腐烂,果面密布灰白色小粒点,严重发病时常全穗腐烂,果梗穗轴干枯缢缩.新梢发病,往往出现在受损伤部位,如摘心部位或机械伤口处.病斑初呈水渍状,淡褐色,不规则,并具有深褐色边缘的腐烂斑.病斑纵横扩展,以纵向扩展最快,逐渐发展成暗褐色、凹陷、不规则形的大斑,表面密生灰白色小粒点.  相似文献   

5.
葡萄白腐病又叫腐烂病,是严重影响葡萄产量的重要病害,在7~9月高温多雨期最易发生.该病主要危害果穗,也危害枝蔓和叶片.发病先从离地面较近的穗轴或小果梗开始,先出现淡褐色不规则水渍状病斑,逐渐蔓延到果粒.果粒发病后约1周,病果由褐色变为深褐色,果实软腐,果皮下密生灰白色略突起的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白腐病以此得名),以后病果逐渐失水干缩成僵果.病果在软腐时极易脱落,僵果不易脱落.  相似文献   

6.
枣缩果又称萎蔫果,在大部分枣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主要靠雨水和昆虫传播。7月下旬初显病斑,8月中旬达发病高峰,果洼变红。空气湿度大,间断性阴雨和连续大雾有利于发病。病症是:开始果面出现淡褐色斑点,继而外果皮呈水烫状,土黄色,  相似文献   

7.
<正> 1 症状 果穗感病,一般先在接近地面的果穗尖端发生,首先在小果梗或穗轴上发生浅褐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逐渐蔓延至整个果粒。果粒发病,先在基部变淡褐色软腐,迅速使整果变褐腐烂,果面密布灰白色小粮点,严重发病时常全穗腐烂,果梗重轴干枯缢缩。 新梢发病,往往出现在受损伤部位,如摘心部位或机械伤口处。病斑初呈水渍状,淡褐色,不规则,并具有深褐色边缘的腐烂斑。病斑纵横扩展,以纵向扩展最快,逐渐发展成暗褐色、凹陷、不规则形的大斑,表面密生灰白色小粒点。  相似文献   

8.
又名疮痂病,是葡萄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对葡萄叶片、果实、新梢、叶柄、果梗等均能侵染,尤其是幼嫩部分受害最重。幼叶发病时产生多边形褐色小斑点,叶皱缩,后期病斑干枯穿孔。成叶病斑为圆形淡褐色,亦干枯穿孔。幼果易感此病,染病后有针头大的黑色斑点,病斑逐渐扩大,中心  相似文献   

9.
1表现症状 在果实果面梗部、胴部和萼部产生类似锈状的木栓层,形状不规则,边缘较明显,病部失去光泽。发病严重时,锈斑连片并呈现土豆皮色状,且果面粗糙。按发生部位分为梗锈、胴锈和顶锈。  相似文献   

10.
1,病原及症状。桃炭疽病的病原是半知菌亚门炭疽病属的一种真菌。病菌在寄主表皮下形成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梗集生其内。分生孢子梗无色,丝状,很少分枝。分生孢子椭圆形至长卵形。发病温度为12-32℃,最适温度为25℃,致死温度为48℃。 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也可危害叶片和新梢。幼果指头大时即可染菌发病。初为淡褐色水渍状斑,后随果实膨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红褐色。中心凹陷。气候潮湿时,在病部长出橘红色小粒点。幼果染病后即停止生长,形成早期落果。气候干燥时,形成僵果残留树上,经冬不落。成熟期果实染病后,  相似文献   

11.
一、症状玉米大斑病的病斑大而少,发病初期呈水渍状,后变灰绿色至黄褐色;扩展后,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长梭形,一般长50~150毫米。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密生黑色霉状物,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12.
胡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866-1867
首先指出果梗判别在苹果自动分级系统中的研究意义;进而列出4种有代表性的判别果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图像形态学可以更好地判别果梗,同时还能检测边缘;最后对该算法进行了系统评估,并为提高处理速度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3.
1.煤霉病。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及荚。发病初期仅叶两面生赤色或紫褐色小点,扩大后呈近圆形至多角形淡褐色或褐色病斑,直径0.5~2厘米,病斑边沿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相似文献   

14.
梨黑星病为害鳞芽、叶片、叶柄、新梢、花、果实、果梗等绿色幼嫩组织,从落花期到果实近成熟期均可发病,病部形成显著的黑色霉斑,很像一层霉烟。  相似文献   

15.
葡萄白腐病的病状 果梗和穗轴上发病处先产生淡褐色水浸状近圆形病斑,病部腐烂变褐色,很快蔓延至果粒,果粒变褐软烂,后期病粒及穗轴病部表面产生灰白色小颗粒状分生孢子器,湿度大时由分生孢子器内溢出灰白色分生孢子团,病果易脱落,病果干缩时呈褐色或灰白色僵果.  相似文献   

16.
冯玉强 《新农业》2008,(2):21-21
1.煤霉病 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及荚。发病初期仅叶两面生赤色或紫褐色小点,扩大后呈近圆形至多角形淡褐色或褐色病斑,直径0.5~2厘米,病斑边沿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严重时敛早期落叶。  相似文献   

17.
葡萄白腐病的病状 果梗和穗轴上发病处先产生淡褐色水浸状近圆形病斑,病部腐烂变褐色,很快蔓延至果粒,果粒变褐软烂,后期病粒及穗轴病部表面产生灰白色小颗粒状分生孢子器,湿度大时由分生孢子器内溢出灰白色分生孢子团,病果易脱落,病果干缩时呈褐色或灰白色僵果.  相似文献   

18.
苹果果梗和表面缺陷的计算机视觉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苹果果梗与果体的识别方法和果面缺陷的查找方法.根据苹果果梗的特性,提出用分块扫描判断果梗是否存在;分析了苹果的坏损表面与非坏损表面的不同反射特性,以及不同灰度值象素点数的统计特性,找出坏损区域,并从中区分出果梗和果萼.对1 5幅无果梗的图象判断准确率为100%,对90幅果梗完好图象的准确率为88%.试验证明该方法对坏损的检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一、病原及发病症状 病原属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的灰霉菌.在草莓上主要侵害花、花蕾、果实及果柄,病部变暗褐色,由花萼延及子房及幼果.果实被害时最初出现油浸状淡褐色小斑点,进而斑点扩大,全果变软,上面生有灰色霉状物,这就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与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20.
1 危害症状 小麦纹枯病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在土壤内病残体上越夏,小麦播种出苗后在小麦三叶期即可受到病原菌的侵染发病。在基部第一叶叶鞘上,首先出现淡褐色小斑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为中部灰色、边缘褐色的斑纹,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病株率提高,形成秋苗期发病高峰,暖冬年份可造成黄苗以及死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