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借鉴使用土地利用类型净变化量、交换变化量和总变化量的计算方法,以都江堰市中心城区2005年和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2005年数据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2009年数据为土体利用规划数据),对都江堰市中心城区土地覆被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都江堰市中心城区农用地、园林地、建设用地以及其他土地的覆被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2014—2015年新宾国家基本气象站大型蒸发自动观测数据和人工观测数据,比对数据差异性,结合风速、降水和日照等要素,分析大型蒸发的日数据规律,找出大型蒸发数据的系统误差因子,并分析各项因子对数据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1979—2015年洞庭湖流域27个气象站点的实测降水数据(CMD),采用降水Z指数、小波分析和线性倾向估计等研究方法,比较了美国环境预报中心的再分析降水数据(CFSR)和融合降水数据(CMAP)、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数据(ERA–Interim)、全球降水气候学项目数据(GPCP)、英国East Anglia大学气候研究中心降水数据(CRU)和全球陆地降水重建数据(PREC/L) 6套格点降水数据中洞庭湖流域的旱涝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洞庭湖流域的旱涝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GPCP的总体再现能力较强;洞庭湖流域整体呈变旱趋势,ERA–Interim中旱涝趋势与CMD的较为一致;流域旱涝具有明显的准18年、准3年和准5年的周期变化,GPCP中旱涝变化周期与CMD的较为接近;洞庭湖流域旱涝频率和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存在区域差异,格点数据中,仅部分区域的旱涝频率和变化趋势与CMD的一致。总体上,GPCP对洞庭湖流域旱涝特征的再现较好。  相似文献   

4.
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秘书已经发布2012年6月的天然橡胶趋势与数据,它提供一个更新数据支持的目前天然橡胶市场趋势和短期展望以及通过权威渠道获得的预期数据。共有21个统计表格提供分月的预期数据,一直到2012年8月份,统计国家包括泰国、印尼、马  相似文献   

5.
朱守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887-6891
本文首先运用新疆鄯善县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现状分析,分析了鄯善县土地利用的特点;运用1993年~2000年的土地变更数据,对鄯善县的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找出鄯善县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和变化的方向、幅度,然后选择鄯善县城及附近的区域作为实验区,进行CA模型的建立与实现。以实验区1990年TM影像作为基础数据;以实验区2000年TM影像作为训练模型的训练数据,对模型进行调试;以2005年的资源二号卫星影像数据作为检验模型的检验数据,对模型进行评价和检验。最后运用模型模拟2010年的实验区土地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6.
张正勇  刘琳  曾令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974-7975,8015
以1961~2006年石河子垦区的年降水量为基础数据,分析得出该地区降水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及规律:研究区年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世纪90年代以前增加缓慢,90年代以后增加显著。以1961~1996年的年降水量数据为建模数据,1997~2006年的数据为检验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的灾变预测方法,建立各分区的灾变预测模型GM(1,1),重点对石河子市和下野地未来发生干旱的年份进行了预测,得出石河子、下野地未来可能发生干旱的年份分别为2012、2010年。  相似文献   

7.
统计了2011年2月23日至2011年10月28日的莱西市气象局土壤水分固定观测地段人工观测数据和自动土壤水分站测得的相对湿度数据的绝对差值、差值分布概率、相关系数等特征值。结果显示:少雨时段的中上层和多雨时段的表层土壤较干,这种情况下,土壤水分自动观测传感器工作较为正常,所得到的观测数据通过一定的订正后较为接近人工观测数据。少雨时段的下层和多雨时段除表层以下土壤相对较湿,自动站数据和人工观测数据差值明显,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正>自2021年11月《“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推广首席数据官制度以来,北京、江苏、广东、山东、浙江、四川等相继发布首席数据官的试点工作方案或建设指南。随着我国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数字经济的进程不断加快,首席数据官正在形成一股新潮流,成为企业和地方政府统筹数据战略实施、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与开发利用的重要举措。其实,首席数据官早在2002年就成为一种新兴职位,全球不少知名企业已设置这一岗位,来统筹企业数据资产管理,规划数据架构、数据治理和数据质量工作,组织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数据要素有序流通,激发数据要素潜力,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已经实施3年,亟须对地下水压采效果进行评估。本文以河北省广平县为研究对象,收集评估区自然地理数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数据、农业信息数据、水资源基础数据、长序列降水数据、地下水埋深数据、农业用电量数据以及其他相关基础数据,并开展相关抽水试验;利用有效降水与开采量曲线(P-W)计算出地下水的压采量,分析了2014年广平县在水利和农业2个方面压采目标的完成情况;同时对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做出客观评价,为以后开展类似地下水超采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78年MSS多光谱数据、2008年中国资源卫星数据、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和2009年土壤野外试验数据,对黑龙江省土壤退化典型区域大庆地区的土地覆被土壤碳氮库变化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979年全区土地覆被土壤总碳氮量分别为(163.68±47.34)×10<'6>t和(102.00±22.55)×10<'5>t,2009年分别为(152.19±43.74)×10<'6>t和(67.44±33.23)×10<'5>t,30年期间大庆地区土地覆被土壤总碳氮量分别减少了11.49×10<'6>t和34.56×10<'5>t.耕地、林地、草地、沙地、盐碱地和沼泽地的土壤碳库影响因子分别为0.07、-0.24、0.70、0.89、3.67和0.77,土壤氮库影响因子分别为-0.65、-0.18、1.41、0.23、0.35和0.89.大庆地区土壤碳氮库的影响因子与中国的数据有些出入.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我国工业用地规模持续扩大,工业用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十分重要。探讨土地市场化改革对工业用地出让价格的影响,对于推进中国土地市场的发展和提升工业用地价格的信号引导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分析土地市场化改革对工业用地出让价格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08—2015年中国内地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定量测算了土地市场化改革对工业用地出让价格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1)工业用地出让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对工业用地出让价格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由于现阶段我国工业用地市场体制不健全,土地市场化改革对工业用地出让价格的影响效应总体比较微弱。(2)地区层面影响效应的区域异质性明显。东、中部地区工业用地出让价格与土地市场化水平均呈现显著正向关系,而西部地区土地市场化改革尚未深入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3)东、中、西部土地市场化改革进程均在深化,东、中部地区市场发育水平高,推进速度快,而西部地区工业用地市场化改革仍处于被动配合中央政策规定阶段。基于此,提出在继续深化土地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应大力完善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年限制,同时建立健全土地空间优化制度,加大对西部地区市场化改革的实施力度,完善相关配套措施。该研究为分析我国土地市场化改革绩效提供经验证据,并为进一步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改革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土地整治项目(补充耕地)数据成果的审核,发现其存在报备坐标错误、重叠等问题。为了保障后续土地整治项目(补充耕地)数据成果质量,推进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有效实施,在项目立项、选址、规划设计、项目验收、后期管护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车鑫  李淑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482-9485
根据2008年扶余县完成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成果,对扶余县土地利用结构、数量及分布进行统计,结合当地实际发展情况,发现当地土地利用结构地域差异明显、土地产出水平相对较低、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比重偏低、林地比重较高、建制镇面积增加较多等特点,继而针对其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扶余县未来土地发展趋势及合理利用土地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4.
县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以四川省犍为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省犍为县县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调查的基础上,选取相应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对犍为县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总体情况进行了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对犍为县今后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9年公益林监测资料,以往的机械样地调查资料,2005年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和2009年二类补充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大通县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从森林的生态功能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为大通县低效林分改造、森林资源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选择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拜城绿洲盆地为研究对象,以2000年ETM+和2016年GF-1影像为数据源,对研究区进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分类,分析绿洲盆地近16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16年来,研究区耕地、密林地、坑塘、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灌木林地、沼泽湿地、水域、轻度盐渍化土地、戈壁砂砾石裸地面积有所减少,沙漠化土地及基岩面积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人工渠系和人工水库的修建造成研究区干旱缺水,地下水位下降,天然生态植被减少,绿洲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合理地控制人口数量、正确的政府政策导向和合理经济发展需求是干旱区绿洲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以常德市汉寿县为研究区域,主要分析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在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数据更新中的适应性,通过对比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地理国情普查二者成果之间分类的差异和相似性,分析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论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应用于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数据更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部分可以作为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更新疑似靶区,并用作重点区域,但是受时相性的差异影响,难以保证地表覆盖数据更新到位。  相似文献   

18.
在地表温度反演中,大气透射率是一个关键参数。覃志豪的单窗算法依靠从探空数据中获得大气水分含量来计算大气透射率。因此在缺乏探空数据的情况下,对地表温度的反演就比较困难。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利用地表相对湿度来估测大气水分含量。估算的大气水分含量是否能精确地反演地表温度的这类研究还比较少见,此研究利用冀蒙接壤区LandsatTM热红外波段数据和估算的大气水分含量,采用覃志豪的单窗算法反演冀蒙接壤区内的地表温度,并与地表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反演多伦的地表温度与实测数据相差6.29℃,反演的地表温度精度较高;研究区地表温度除了与NDVI指数相关外,还与土壤、人类活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基于合肥市土地利用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分析了合肥市2004-2012年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8a间,合肥市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其中建设用地变化最大,未利用地逐年减少,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有效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仍是今后合肥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土地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导致了土地数据的多源性的产生,为土地数据整合、综合利用以及共享带来些许不便。该研究立足于土地数据整合现状,在综合分析当前技术水平及操作平台的基础上,对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整合、比例尺不同的数据整合、不同空间坐标系数据的整合、不同格式数据的整合现状进行研究,旨在对该过程的发展作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