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定量描述木材宏、微观细胞堆砌构造冈案的特征,进一步获取更多有关木材宏、微观构造的尢法定量捕述的信息,对18种中刚东北产木材树种的宏观弦切面、微观三切面构造图片进行了微分汁盒维数分形分析。结果丧明:1)木材细胞堆砌的宏观构造纹理和微观构造图案部具有分形特征,且能够很好地表征木材宏、微观构造纹理、l嗣案的粗糙度和秩序度...  相似文献   

2.
木材密度曲线的分形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银杏(Ginkgo biloba)X射线木材密度曲线分形分析,结果表明,银杏木材密度的分形维数约在1.4430。分形维数直观地反映了木材密度年轮内和年轮间的变化规律。与年轮宽度有一定的联系,与木材密度本身关系不大,木材密度的分形维数一般由遗传因素控制,不同树种木材分形维数是相对固定的。木质材料的分形研究,是揭示其内在规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影响因子对木材密度的影响,为木材密度的良种选育和碳汇计量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方法】在康禾自然保护区样地中,通过群落分析筛选出6个优势树种,测定其木材密度(包括生材密度和基本木材密度),通过多种统计软件分析不同树种、不同径阶和不同坡向对木材密度的影响,以及树木性状因子与木材密度的相关关系。【结果】木材密度在树种间的差异性极显著,生材密度、基本木材密度和含水率平均值最大的分别是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红锥C.hystrix和米槠,其数值分别为1.10 g·cm~(-3)、0.53 g·cm~(-3)和122.84%。木材密度的径阶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除了栲C.fargesii以外,其他树种的木材密度在径阶间变化并不显著。木材密度在坡向上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6个树种的木材密度在坡向间的差异均不显著。非参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胸径、树高与生材密度的相关性强,而与基本木材密度的相关性弱。【结论】红锥含水率低,基本木材密度高,具备优质木材的条件。木材密度随着径阶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但在坡向上没有规律性变化。生材密度、基本木材密度与胸径、树高的关系并不一致,可能是因为生材密度受到含水率增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用偏差活化能方法分析研究木材的干燥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差活化能可以表示被干燥物料的传质传热特性.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该文研究了木材的不同几何尺寸与其偏差活化能的关系.基于木材的湿基试样之上,首先得到不同几何尺寸的木材的干燥率实验数据,然后建立模型计算扩散系数和偏差活化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几何尺寸木材试样的偏差活化能值随着环境温度和湿度而变化,并且影响着木材的传质传热动态特性;被干燥物料的偏差活化能在其几何尺寸较小时变化微小,并且随着尺寸的变小偏差活化能也下降;当干燥温度上升时,相对偏差活化能很快接近1,反之亦然.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木材的动态干燥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复合材料力学的微观力学理论,在横观各向同性的假设下,提出了一种计算冻材主方向弹性模量的理论求解方法。应用提出的理论,可以根据纤维素、木质素、细胞直径和冻结的程度。求出冻结状态下木材的主方向弹性模量。为木材力学中的冻材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法,并且可以定量解释木材冻结后硬度与弹性模量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火炬松种源生长量与木材密度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实验采用河南省引种火炬松1984年一般种源,1983年耐寒种源试验林为材料,研究林木不同生长阶段年轮宽度,晚材率与木材基本密度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火炬松林分早期生长阶段年轮宽度与木材基本密度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林分郁闭后年轮宽度、胸径与木材密度存在着极其微弱的负相关,不同生长阶段晚材率与木材基本密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早期优良种源评选没有考虑木材性状是不符合工业人工林培育种源选择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以细长中空的同轴圆柱体作为木材生物学细胞模型,以4个D吡喃葡萄糖基组成单斜晶系的晶胞作为木材纤维结构的微观模型,综合应用木材物理学、统计热力学和结构化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推导木材弦向导温系数的理论表达式,应用该表达式实际计算了24种不同树种的木材弦向导温系数,并与同条件下的实验值相比较,其结果为最大误差12.2%,平均误差7.1%。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银杏木材密度及其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该文对北京地区 1 7年生银杏 (GinkgobilobaL .)木材年轮宽度、木材密度及变异特点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年轮宽度近髓心部位较窄 ,进入正常生长年轮较宽 .木材年轮密度、最大密度和最小密度近髓心部位略大一些 ,随着年龄的增加 ,略有下降趋势 ,之后呈平缓的生长状态 .年轮宽度、年轮密度、最大密度和最小密度均值分别为0 72 0cm ,0 5 49g/cm3 ,0 6 46 g/cm3 和 0 4 77g/cm3 .年与年之间的年轮密度有一定联系 ,年轮相距越近 ,正相关系数越大 ,年轮相距越远 ,相关程度变小 ,往往呈负相关形式增大 .年轮宽度与年轮密度、最大密度、最小密度都呈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最小密度与年轮密度都呈较显著的正相关 ,变异幅度与年轮宽度呈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银杏作为人工用材林树种 ,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壳斗科4个树种木材基本密度及燃烧值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茅栗(Castanea sequinii Dode)、槲栎(Quercus aliena BI.)、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I.)和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的木材基本密度和燃烧值的径向和纵向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树种内燃烧值纵向不显著差异外,树种间、树种内木材基本密度和燃烧值及交互效应都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木材基本密度径向变异均为自髓心向外波动曲线形式下降型,纵向变异表现不同的趋势;燃烧值的径向变异与木材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异相同,纵向变异表现为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小;回归分析表明,可用多项式方程来描述4个树种木材基本密度和燃烧值随年龄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木荚红豆树相关材性随树龄的变化规律并探明其工艺成熟期。[方法]用排水法测定各个小试样的基本密度,在数码显微镜下测定其纤维长度和宽度。[结果]从髓心至42年轮,木荚红豆树木材基本密度从0.48 g/cm3增大到0.56 g/cm3;从45~63年轮,其基本密度略有减小。木荚红豆树木材纤维长度随轮龄的增大而增大,在1~21年轮间增加较快,由888μm增加至1 206μm;在21~42年轮间增加缓慢,由1 206μm增至1 390μm,42年后呈相对稳定状态。木荚红豆木材纤维宽度在21.2~26.5μm波动。木荚红豆树木材纤维长宽比的变化范围为37.51~62.50,纤维长宽比随轮龄的增大而增大,在1~18年轮间增加较快,在18~42年间增加缓慢,42年后呈相对稳定状态。[结论]木荚红豆树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随树龄的增大而增大,其纤维宽度随轮龄变化较小,其工艺成熟期为42年。  相似文献   

11.
树木水力结构特征的昼夜变化规律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为更好地了解树木的水分生理特性 ,在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 ,选择 12个供水充分、生长正常的乔木、灌木和藤本树种为研究对象 ,在 2 0 0 1年 8月份天气晴朗之日 ,用改良的冲洗法测定各树种 1年生小枝导水率的昼夜变化 ,同时测定各树种的小枝水势、最大日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 .结果表明 ,各树种 1年生小枝的比导率和水势均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 ;正常水分供给条件下 ,环孔材树种具有蒸腾快、比导率高且昼夜变幅大、光合能力强、小枝水势变化大、容易发生严重的空穴和栓塞等特点 ;与环孔材树种相比 ,无孔材树种的上述变化特点与之刚好相反 ;散孔材树种的特点则居于二者之间 ,但相对无孔材而言 ,更接近环孔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在回归方程中加入虚拟变量的方法分析休眠期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的枝龄、含水率、密度等对抗弯弹性 模量的影响。以2012 年12 月从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采集的休眠期7 个树种(40 年的油松,30 年的侧柏,12 年 的臭椿,20 年的刺槐,30 年的栾树,40 年的白杜,35 年的元宝枫)的176 株新鲜树枝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测得枝 龄、含水率、密度、抗弯弹性模量参数,枝龄通过数枝条法进行测量后,在实验室制作试件时再通过数年轮法进行复 测。含水率参照《木材含水率测定方法》标准GB/ T 19312009 中的规定获得。密度参照《木材密度测定方法》标 准GB/ T 19332009 中的规定获得,其中体积采取排水法测量树枝的体积。新鲜树枝的抗弯弹性模量参照《木材 抗弯弹性模量测定方法》标准GB/ T 1936.22009 中的规定,采用三点弯曲实验获得新鲜树枝的抗弯弹性模量。 通过用EViews7.0 对实验得到的休眠期176 株新鲜树枝的力学性能参数进行最小二乘回归研究发现,在初冬休眠 期,新鲜树枝的枝龄与抗弯弹性模量显著相关,随着枝龄的增加,新鲜树枝的抗弯弹性模量成曲线状下降;而新鲜 树枝的含水率与密度对抗弯弹性模量影响并不显著。新鲜树枝的树种对抗弯弹性模量的变化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北部典型树种功能性状地理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东北林区典型喜光树种和耐阴树种为对象,探讨功能性状沿地理梯度的变化格局及其成因,为科学预测典型树种对未来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标准化主轴回归法检验树高、比叶面积、木质密度3个性状的种内关联性;采取偏相关分析法计算功能性状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树高、比叶面积和木质密度3个性状在种内没有显著的关联性。植物性状的地理分布格局随树种而变化,白桦、水曲柳、色木槭的树高随经度增加而减小;山杨、水曲柳和色木槭的树高随纬度增加而减小;白桦和水曲柳的树高随海拔增加而增大。白桦和山杨的比叶面积随经度增加而减小,水曲柳和色木槭的比叶面积随经度增加而增大;白桦、山杨、水曲柳的比叶面积随纬度增加而增大。色木槭的木质密度随经度增加而增大;蒙古栎的木质密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植物性状与气候因子关系分析显示,白桦的树高与年均温度显著负相关,白桦、山杨、蒙古栎、水曲柳、红松的树高与年降水量显著正相关;白桦的比叶面积与年降水量显著负相关,蒙古栎、山杨和水曲柳的比叶面积与年均温度显著负相关;蒙古栎的木质密度与年均温度显著正相关,色木槭的木质密度则与年均温度显著负相关。结论功能性状地理格局及其环境驱动机制随着树种变化而变化。总体上,树高和比叶面积分别受降水和温度的影响;木质密度相对稳定,受气候因子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杉木人工林林分材种出材率变化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闽北 1 1~ 2 7年生杉木人工林的 36块临时样地和 2 5块固定样地材料 ,研究立地、年龄、保留密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对杉木林分材种出材率变化规律的影响 .研究表明 :影响杉木中小径材成材的主要限制因子是立地 ,其次是保留密度和培育年限 .地位指数大于或等于1 6,保留密度为 1 0 0 0~ 1 40 0株 /hm2 ,年龄为 2 0~ 2 5 a时 ,适于培育中径材  相似文献   

15.
不同密度15年生巨尾桉经济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初植密度为1 665株.hm-2的巨尾桉林分3.5年生进行疏伐,开展4种不同保留密度(600、900、1 200、1 415株.hm-2)林分长周期经营试验。研究表明,15年生时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优于短周期,年利润比短周期高2.3倍,林下植被正向演替,林分土壤肥力、水源涵养功能比9年生时好或持平;林分平均胸径、单株材积、中大径木比例、规格材比例、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林下植被种类、高度、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均随林分保留密度下降而增加,林分总出材量、经营利润、土壤肥力、水源涵养功能均以保留密度为1 200株.hm-2的林分最高。据此提出在福建省可试行改变短周期定向培育为长周期多目标培育的思路,且保留密度以小于1 2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6.
对菲律宾乌木和苏拉威西乌木木材的宏、微观构造和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并测定分析,得出其构造特征。菲律宾乌木和苏拉威西乌木都属散孔材,生长轮不明显,心材为黑白相间条纹;管孔径列,主单复管孔和管孔链,少见管孔团,含树胶,以圆柱形导管为主,导管纹孔为筛状互列纹孔;轴向薄壁组织排列为离管带状,部分含树胶和晶体;木射线为异型单列,多含树胶和晶体。比较菲律宾乌木和苏拉威西乌木的木材构造:前者结构甚细,后者为细;前者木纤维细胞宽度和壁厚较后者大,且前者形态种类多;轴向薄壁细胞前者较后者短粗,前者形态种类多且细胞壁有更多凸凹;木射线密度前者为密,后者为甚密,木射线的直立细胞后者较前者高窄。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13种常见乔木树种的木质部密度、胸径生长速率和树高、冠幅等形态指标,探讨种内种间水平上各性状的变异程度,以及在物种和个体水平上各性状与生长速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木质部密度与生长速率种内变异大于种间变异;(2)在种间水平上树高、胸径、冠幅以及木质部密度与生长速率显著相关,水平木质部密度与生长速率显著负相关,仅分别有2个树种的树高和胸径与生长速率显著相关,冠幅在个体水平上与生长速率没有显著相关性;(3)在种内、种间水平上木质部密度与生长速率均有显著相关性,且两者的相关性不受个体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人工林刺槐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刺槐作为我国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被广泛应用于北方人工林种植,深入研究刺槐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为刺槐人工林建设经营以及木材的高效精细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对采自于山东省东营市刺槐林场的4株不同树龄人工林刺槐沿树干等分成0.65 m长若干小段并顺序编号,测定和分析每段木材的物理性质(气干密度、全干密度、基本密度)、力学性质(顺纹抗压强度、横纹径向全部抗压强度、横纹弦向全部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以及化学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并通过SEM电镜扫描图对各段木材的微观构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刺槐木材的气干密度、全干密度、基本密度、顺纹抗压强度、横纹全部抗压强度(径向、弦向)、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均随树龄的增大而增加,随树干位置增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将木材气干密度与顺纹抗压强度、横纹(径向、弦向)全部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分别进行线性和幂函数拟合,两种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试验结果,拟合度R2值为0.865~0.895。各段木材化学组分中纤维素含量随树龄及树干高度位置的变化规律与木材各项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相似。木材的微观构造中导管占比率随树龄增大而减少,随树干高度位置增加呈现出先减后增的变化规律。结论10年生、15年生、20年生、25年生刺槐木材的气干密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均为中级以上,是良好的家具和建筑用材。在利用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树龄木材和树干不同位置的差别。密度作为影响木材力学性质的直接要素,可根据相关方程通过刺槐木材的密度值估算部分力学性质的数值。刺槐木材纤维素含量与木材各项宏观力学性质相关度很高,而木材导管占比率的差异则从微观构造上揭示了木材密度变化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9.
鲁东南引种火炬松人工林生长特性与材性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我国鲁东南引种栽培火炬松18年生人工林生长、材性的变化规律.18年生林分树高为8.2m,胸径为15.38 cm,单株材积均值约为0.05577 m3.树高和胸径的速生期分别为2~5 a、1~9 a,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的交叉点估测在20~25 a后,其数量成熟龄有待进一步确定.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化由髓心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