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用包衣技术制备缓释制剂是制药行业的常用方法,目的是对药物的渗出、扩散、渗透及离子交换等特性加以控制的。反刍家畜饲料中添加尿素,是利用其瘤胃的消化特点,提供生成菌体蛋白的氮源,从而既节约蛋白质饲料,又提高饲养效果。通过包被不同厚度或不同释药性能的衣料,可达到控制尿素氮释放速度的目的。1包衣目的及对包衣产品的质量要求1.1包衣目的掩盖尿素氨味,改善适口性。控制尿素氮释放速度达到缓释目的,提高尿素氮的利用率和饲料效率,防止尿素中毒,提高尿素使用的安全性。防潮、防湿,以增加尿素的稳定性。改善包衣尿素外观,便于识别不同用…  相似文献   

2.
包衣尿素生产工艺及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包衣尿素的研制 用包衣工艺制备缓释包衣尿素,不仅要考虑尿素本身在消化道内的溶解度,同时也要考虑日粮蛋白质水平及肠道微生物利用氨的速度。随着新型高分子包衣材料的不断涌现,使用包衣材料来制备缓释包衣尿素能越来越精确地控制尿素氮  相似文献   

3.
<正>1缓释制剂及其应用缓释制剂是指通过一定的制剂技术(如酯化、络合、包衣或微囊化或包藏于无毒塑料中)延缓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吸收、代谢以及排泄过程,从而达到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或者减轻其毒副作用的一种制剂形式。缓释制剂包括缓释部分和速释部分。理想的缓释制剂应可以迅速在体内达  相似文献   

4.
几种尿素缓释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素因其具有成本低、来源广、饲喂方法简便等优点,所以是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的非蛋白氮饲料产品之一。反刍动物利用尿素过程中,尿素利用率低的原因是,在瘤胃脲酶的作用下,尿素迅速降解,瘤胃微生物来不及利用。为了提高尿素利用率,避免氨释放过快造成尿素损失及氨中毒,就应设法延缓尿素的水解反应,即所谓的尿素降解缓释技术。下面是几种主要的尿素缓释技术方法。1包衣技术利用疏水性物质对尿素进行包衣处理。经过特殊工艺,用动物脂肪、硬脂酸、羟甲基纤维素、聚乙烯、蛋白质、干酪素、丹宁以及蜡类物质等,将尿素包被起来,制成颗粒状包被尿素…  相似文献   

5.
胡兴平 《动物保健》2008,(12):36-37
兽用长效制剂最具代表性的是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两类。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可在预定的较长时间内停留在动物体内某些部位,并为患病畜禽提供平稳的有效血药浓度,使疗效一剂量比最佳化,减少用药量、投药次数和药物的毒副作用。其区别表现为缓释制剂是指通过延缓药物从该剂型中的释放速率,降低药物进入机体的吸收速率,从而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通常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将药物分散于凝胶、大分子孔道骨架、包衣膜等材料中达到有规律缓慢连续释放药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缓释尿素对绵羊瘤胃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 5只 10月龄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 ,按 5× 5拉丁方试验设计 ,研究了 5种不同处理的日粮对绵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通过对瘤胃液pH值、氨态氮、尿素氮浓度的测定结果表明 ,以尿素部分替代混合日粮中的豆粕作为蛋白源 ,瘤胃液pH值、氨态氮等生理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经包被处理的缓释尿素 ,食后 0 .5h时瘤胃中氨态氮的释放速度低于直接添加尿素组 ;以聚乙烯醇 (PVA)包被的尿素 ,食后 0 .5h时瘤胃液尿素氮浓度高于其它处理组。从而初步证明尿素经包被处理可在某种程度上减缓释氨速度  相似文献   

7.
饲用缓释包被尿素相比于普通尿素,能减缓尿素释放速率、提高氮利用率、更好的促进微生物蛋白的合成。目前,市场上缓释包被尿素产品种类较多,为评价缓释包被尿素饲料的产品质量,本文从颜色气味、粒度、包被材料、平均抗压碎力进行表型测定,从水分含量、尿素含量、氮含量进行理化成分的检测,选择1 h尿素释放率评估尿素缓释效果,旨在建立一套缓释包被尿素饲料评价体系,用于对饲用缓释包被尿素产品质量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氟苯尼考肠溶缓释包衣微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湿法制粒、流化床包衣制备肠溶缓释微粒,正交法进行微粒处方、工艺参数的筛选,通过溶出度试验对其释放特性进行考察,筛选最佳工艺处方。在此优选处方和工艺条件下制得的微粒体外释放特性良好,在人工胃液中几乎不溶,而在人工肠液中释放达80%以上。本品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达到了肠溶缓释的目的,为氟苯尼考制剂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微胶囊技术(Microencapsulation)是微量物质包裹在聚合物薄膜中的技术。缓释制剂是指通过延缓药物从该剂型中的释放速率,降低药物进入机体的吸收速率,从而起到更佳的治疗效果。一种分子被包嵌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包合物(inclusion compound)的技术,称为包被技术。而微胶囊包被的缓释酸化剂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微胶囊缓释包被酸化剂的作用机理1.1微胶囊把物料形态改变,改善物料的存在状态、质量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药肠宁Ⅱ(CNⅡ)β-环糊精(β—CD)缓释制剂的制备工艺及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选用饱和溶液法制备缓释制剂,采用正交试验对缓释制剂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分光光度法考察中药CNⅡ缓释制剂的体外释放特性和缓释作用。结果:制备中药CNⅡβ—CD缓释制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中药CNⅡ与β—CD投料质量比1:3,反应温度50℃,搅拌时间4h,搅拌速度1500r/min,包合率为35.56%。中药CNⅡβ—CD缓释制剂的体外释药曲线符合Huguchi动力学模型,释药方程:y=25.903t1/2-7.574,r=0.9882:结论:中药CNⅡβ-CD缓释制剂其释放速率明显慢于CNⅡ,基本达到理想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不同形式的氮源对活体外瘤胃氨氮释放和发酵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普通尿素、两种包被缓释尿素(快速型和慢速型)、糊化淀粉尿素和大豆分离蛋白作为五种处理因子,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利用活体外人工瘤胃产气法,研究不同形式的氮源对活体外瘤胃氨氮释放速度和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2h发酵过程中,不同形式氮源显著影响活体外瘤胃氨氮释放规律,其中两种包被尿素的氨氮浓度在各时间点均低于...  相似文献   

12.
包衣尿素的研制和饲喂奶牛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依据反刍家畜瘤胃的消化特征和生理机能,采用包衣技术加工处理尿素微粒,研制出包衣尿素制剂。经水溶性试验和模拟瘤胃条件脲素酶法测试,包衣尿素具有缓释和控释作用。当奶牛日粮蛋白质营养水平低于13%时,将包衣尿素直接混合于精饲料中饲喂,试验组奶牛泌乳量和乳脂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523%和533%。试验组奶牛血液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尿素氮和血糖)均处于奶牛生理正常值范围内。使用包衣尿素安全可靠、方法简便、适口性好、价格低廉、效果显著,在牛、羊、鹿饲养业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固体分散技术是指制备制剂时将同体药物,特别是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另一种固体载体中的新技术.在制剂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剂型、处方组成和工艺等方法来改变药物的分散状态,从而达到药物速效、高效、缓释及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1控释制剂和缓释制剂 控释或缓释制剂又称控释或缓释系统,是在预定时间内,将药物浓度长时间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剂型。控释、缓释制剂的制备原理主要是基于溶出速率的减小和扩散速率的减慢,从而达到缓释和延长疗效的目的。近十几年来,兽药缓释制剂在兽医临床上逐渐被重视并通过兽医药理和药物制剂的结合而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15.
改善反刍动物尿素利用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不同尿素缓释技术对反刍动物的应用效果、作用机制及其存在的问题。脲酶抑制剂和丝兰提取物能有效抑制脲酶活性,但对动物机体会产生不良影响。包膜尿素作为一种新型缓释技术,可以较好地掩盖尿素的异味,有效地控制尿素释放速度,提高尿素利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改善动物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6.
育肥奶公牛日粮中添加包衣缓释尿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刍动物的瘤胃基于结构和生理上的特殊性 ,能以非蛋白氮 (NPN)作为唯一氮源合成微生物蛋白 (MCP)供机体利用。尿素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反刍动物蛋白质替代饲料 ,由于其特殊的异味以及释放氨的速度太快 ,利用率较低 ,如使用不当易引起中毒 ,因而在我国未得到广泛应用。包衣缓释尿素是采用喷雾干燥法研制而成的一种微胶囊尿素 ,能掩蔽其异味 ,并在反刍动物的瘤胃中 ,可缓慢释放氨氮 ,有利于MCP的合成。本试验在包衣缓释尿素应用于奶牛的基础上 ,进而添加于育肥奶公牛日粮中 ,研究其对增重的影响。1 试验方法试验分两大组进行 ,一…  相似文献   

17.
兽药对畜牧生产中的疾病防控和健康养殖意义重大,但由于某些药物味苦、对胃黏膜刺激性大、稳定性差和药理作用部位靶向性差等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包衣技术在改善药物适口性、提高药物稳定性和实现药物控缓释和靶向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作者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包衣技术在改善药物适口性、提高药物稳定性、制备控缓释剂型和高效靶向释药剂型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包衣膜的形成原理,剖析了几种常见包衣技术的优缺点和其产业化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包衣技术在兽药领域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基于包衣技术的兽药新制剂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兽药对畜牧生产中的疾病防控和健康养殖意义重大,但由于某些药物味苦、对胃黏膜刺激性大、稳定性差和药理作用部位靶向性差等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包衣技术在改善药物适口性、提高药物稳定性和实现药物控缓释和靶向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作者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包衣技术在改善药物适口性、提高药物稳定性、制备控缓释剂型和高效靶向释药剂型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包衣膜的形成原理,剖析了几种常见包衣技术的优缺点和其产业化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包衣技术在兽药领域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基于包衣技术的兽药新制剂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尿素用于反刍动物营养,迄今已有百年历史,但尿素在瘤胃里很容易溶解,溶解后被瘤胃内脲酶迅速降解为氨,这样就可能导致动物氨中毒。尿素要被瘤胃细菌有效地用作合成菌体蛋白的氮源,氨就必须从尿素中缓慢释放。当脲酶活性足够时,氨的释放速度实际上就是尿素溶解于瘤胃液中的速度。人们一直在探求尿素降解缓释技术,其中尿素包被技术具有成本低、简单实用的优点。本试验选用聚乙烯醇  相似文献   

20.
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含药微丸,药物以固体分散体的形式存在微丸中,流化床进行肠溶包衣,制得替米考星肠溶微丸。通过不同的工艺处方筛选,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放特性。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替米考星的含量,电子显微镜、红外分光光度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确证微丸的特性。结果显示,微晶纤维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微丸骨架的成型有影响,而包衣的厚度影响微丸的体外释放行为。释放度实验表明替米考星肠溶微丸能达到肠溶制剂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