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研究播期对麦茬机插稻武运粳27号产量的影响,探讨不同播期条件下机插稻产量形成特征、干物质积累特性。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机插稻武运粳27号实收产量显著下降,糙米产量、精米产量、整精米产量及精米蛋白质产量呈下降趋势。早播处理的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均显著高于晚播处理,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受播期推迟的影响,抽穗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拔节-抽穗期、抽穗-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拔节期前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则升高。收获指数随播期推迟而下降。因此,稻麦两熟地区,机插稻武运粳27号早播可实现高产量,为稳定实现9.0 t/hm2以上的产量,最晚应在6月10日之前播种,并配套科学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2.
扬麦16耐迟播早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品种扬麦16自2009年审定以来推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生产中表现出耐迟播、早熟的特性。为阐明其耐迟播、早熟的生长发育机制,比较了在不同播期(10月20日,早播;11月5日,适播;11月20日,迟播)下扬麦16和当前本地区其他小麦主栽品种的生育特性、群体结构、灌浆特性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扬麦16在迟播条件下穗粒数和千粒重以及产量下降幅度均最小,稳产性好;扬麦15和扬麦22的早播和适播产量高,而迟播相对于适播的减产幅度大,但减产原因不同,扬麦15穗粒数下降幅度较大,扬麦22则是千粒重下降显著。随着播期的推迟,所有品种的全生育期天数均逐渐缩短。迟播时扬麦16生育期最短,开花期至成熟期天数比其他品种缩短3~5d,但其快速灌浆启动早,持续时间长,灌浆速率峰值大,千粒重高。迟播条件下,扬麦16越冬期茎蘖数、LAI及干物质积累量最大,能保持较大的生长量及分蘖发生量,群体结构协调,这是其迟播高产的基础。扬麦16耐迟播、早熟的特性明显,稳产性好,能满足当前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迟播早熟的种植需求。  相似文献   

3.
结合高产试验,从研究麦茬红麻的生长发育规律入手,揭示麦茬红麻器官发展不协调,根系发育弱,单株纤维生产力不高;后期氮素营养水平高,纤维发育不良,出麻率和经济指数低;叶面积发展和干物质积累进程迟,麻株纤维得不到充分发育和成熟。根据影响麦茬麻纤维产量低的原因,研究提出以快播争早苗,铁茬播种,麦麻套种和选用熟期适宜的7804良种为骨干的大幅度提高麦茬麻单产的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刘明  陶洪斌  王璞  张雅杰 《玉米科学》2009,17(2):108-111
以郑单958和鲁单984为材料,研究了两个播期条件下春玉米的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显著,且品种间表现趋势一致。晚播春玉米生育期缩短,在各时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均显著高于早播春玉米。晚播春玉米产量(干重)提高,粒重在播期间、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晚播春玉米穗粒数显著提高,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推迟播期后总耗水量增加,但增加幅度小于产量增加的幅度,水分利用效率略高于早播春玉米。在本试验条件下,晚播春玉米具有较优叶面积指数,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并向子粒转移,增加穗粒数。因此,在春玉米播期的选择上不应单纯考虑生育期的延长,应重视早播春玉米前期营养生长受限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麦茬红麻高产栽培技术及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高产试验,从研究麦茬红麻的生长发育规律入手,揭示麦茬红麻器官发展不协调,根系发育弱,单株纤维生产力不高,后期氮素营养水平高,纤维发育不良,出麻率和经济指数低,叶面积发展和干物质积累进程迟,麻株纤维得不到充分发育和成熟。根据影响麦茬麻纤维产量低的原因,研究提出以快播争早苗,铁茬播种,麦麻套种和选用熟期适宜的7804良种为骨干的大幅度提高麦茬麻单产的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试验,对播期相差16 d的棉花生育进程及产量品质开展调查。结果表明,因温度优势,晚播棉花出苗快,出苗至现蕾生长进程加快,缩短了晚播造成的生育进程滞后时间;晚播棉花第一果枝节位比早播棉花低1,总果枝数与早播棉花的相同。晚播棉花现蕾至开花期的生育进程与早播棉花趋于一致,吐絮期比早播棉花晚7 d,播种至吐絮生育时间缩短9 d。晚播棉花在10月上旬收获的产量比早播棉花低9.8%,但差异不显著;10月下旬晚播棉花与早播棉花的产量基本相同。早播棉花纤维品质总体好于晚播棉花,其中长度整齐度指数和黄度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中国麻作》1986,(4):35-36
提高麦茬麻的单产对发展和不断完善麦麻两熟制具有重要意义,而影响麦茬麻单产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一)收麦后播种迟,气温高,苗期短,麻株生长快,根系发育弱,是制约麦茬麻个体不能向高、粗、重发展的内在原因,致使单株生产力不高,单株纤维重一般较春麻低20%左右。(二)器官发展不协调,虽皮、叶比例大,麻骨比例小,但因后期氮素营养水平高,纤维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8.
晚春播对不同品种春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个自育稳定棉花品系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春播(4月26日)和晚春播(5月12日)两个播期,研究晚春播对不同春棉品种烂铃率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品种对皮棉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与正常春播相比,晚春播能显著降低伏前桃比例,提高伏桃比例,降低烂铃率;晚春播能显著降低衣分,对单铃重无显著影响;适期晚播能显著提高纤维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和伸长率,显著降低纤维整齐度指数,而对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设置3个播种日期,对比研究不同播种日期对两个玉米品种产量、生物量、氮素积累和分配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XY335在早播和晚播处理下,产量比中播处理分别提高11.5%和5.1%;ZD958在早播和中播处理下,产量较晚播分别提高15.8%和11.1%。在VT-R6期,XY335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素积累早播和晚播较中播分别提高6.8%和2.7%、31.5%和11.4%,ZD958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早播和中播较晚播分别提高26.6%和25.9%、99.2%和59.4%。在早播处理下,XY335、ZD958具有较高的花后干物质和氮素分配,分别达到了58.5%和63.2%、49.1%和52.2%。在公主岭地区,两个品种均适宜早播,但XY335播期范围更广,适宜播期均通过提高VT-R6期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素积累而提升产量。  相似文献   

10.
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和抗倒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明确播期对高产小麦抗倒性的调控效应,以大穗型小麦品种泰农18和多穗型小麦品种山农15为材料,设置早播(10月1日)、传统播期(10月8日)和适期晚播(10月15日)三个播期,研究了播期对冬小麦抗倒性相关形态学指标、抗倒指数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冬小麦的抗倒性有显著影响,与早播和传统播期相比,适期晚播小麦的基部节间长、株高和茎秆重心高度显著降低;小麦茎秆基部第二节间壁厚显著增厚,充实度增加,显著提高了茎秆机械强度。相关分析表明,小麦抗倒指数与重心高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机械强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和0.99**)。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播期对小麦基部第二节间长和株高的调控均极显著影响植株的重心高度,并通过影响基部节间充实度影响机械强度。适期晚播小麦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减少,穗粒数增加,千粒重维持不变,可获得与早播和传统播期处理相当水平的籽粒产量。因此,适期晚播可在显著增强小麦抗倒能力的同时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1.
播期与密度对玉米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播期与密度对玉米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与密度和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关系紧密,早播密植、晚播稀植有利于群体干物质积累;随播期推迟,产量呈下降趋势,且播期越晚,产量下降越显著。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率因气象条件而异,穗数和千粒重对产量贡献率较大,且随播期推迟均有所降低;花前充足的光辐射、花期适量的降水及花后适宜的有效积温对玉米产量有明显促进作用。苗后50~60 d的光辐射对穗数影响极显著,光辐射及降雨量与穗粒数也呈显著正相关;苗后70 d至成熟期的有效积温对千粒重影响显著。因此,适当调节播期,使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处于最适的气象条件有利于发挥玉米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2.
晚播对菜用大豆根系、干物质积累及鲜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期是大豆高产栽培管理的重要手段.利用正常大豆播种期为对照,研究了三个相对晚播日期对菜用大豆物候期、根系、干物质及鲜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明显缩短生育期,播期越晚,播种到出苗的时间越短,整个生育日期越短,晚播能促进营养生长,增加苗期干物质的积累,但显著降低苗期根表面积和减少根长,根冠比下降.晚播也显著增加地上干物质的积累,6月14日播种R6期的干物重最高为:51.1g·株-1.适当的晚播可有利于菜用大豆的鲜荚产量形成.6月4日和6月14日播种R6期后10 d鲜荚产量最高,可作为哈尔滨地区的菜用大豆的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13.
H2O2浸种能够促进低温胁迫下油菜种子的物质代谢,为适应直播油菜不同播期生产需求,研究H2O2浸种对不同播期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提高晚直播油菜产量。2017年以南农油4号为材料,设置播期(早播10月5日,晚播10月25日)和0.05%的H2O2浸种两个因素,采用露天盆栽试验观察油菜在越冬期的光合特性及全生育期生长发育动态。结果表明:(1)晚播使油菜苗期延长而蕾薹期缩短,初花前可利用积温从1349.5℃·d减少至1095.5℃·d,导致油菜营养生长期干物质积累减少,而生殖生长期活动积温升高,相比早播的1042.5℃·d升高为1119.5℃·d。由于晚播生育期缩短,活动积温减少,干物质积累降低,最终显著减产8.3%。(2) H2O2浸种处理对早播油菜萌发出苗及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抑制了地下部生物量及光合能力,降低了越冬期干物质积累,继而影响后期产量形成,最终造成油菜显著减产,降幅为10.9%。(3) H2O2浸种处理促进了晚播油菜萌发出苗,增大叶面积,促进了油菜干物质积累使产量显著升高,增幅为15.7%。因此在油菜晚直播条件下,可通过H2O2浸种处理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江苏射阳地区红皮小麦品种不同播期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射阳县新洋农场进行16个红皮小麦品种不同播期的筛选试验,对参试品种早晚2个播期下的生育期、农艺性状、抗性及产量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表明:早播组全生育期变幅在221~225 d,晚播组全生育期变幅在213~217 d,扬麦23全生育期均最短,华麦6号全生育期最长。早播组产量变幅为591.67~739.67 kg/667 m2,华麦6号最高,扬麦15最低;晚播组产量变幅为637.00~707.67 kg/667 m2,扬麦23最高,扬麦27最低。未防治条件下,锈病早播组发病明显重于晚播组,早播情况下华麦7号、扬江麦580-1、宁麦13(CK)锈病发生极重,华麦6号锈病早、晚播发生均轻,锈病抗性突出。总之,早播组平均产量水平低于晚播组,产量变幅明显高于晚播组,品种间产量差异较大。扬麦23、华麦1430表现最为突出,在早播组、晚播组产量均居于最前列,赤霉病、锈病均发生较轻。  相似文献   

15.
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豫麦49-198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为给豫麦49-198大面积推广选择适宜栽培措施,设置播期和密度各3个水平,通过大田裂区试验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该品种群体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播期和密度变化可以调控群体性状,最高群体茎数随播期推迟和种植密度减小而下降,早播(10月5日)的最终成穗数较少;最大叶面积指数随播期推迟而下降,孕穗后早播的叶面积指数衰减较快;就花后干物质积累而言,播期间适播(10月12日)>晚播(10月19日)>早播(10月5日).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并且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大于播期.3个播期中,适播的产量显著高于早播,但与晚播的差异不显著;密度间以中密度(195万/ha)产量最高,低密度(120万/ha)最低,两者差异达显著水平,但中密度与高密度(270万/ha)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根据本试验结果可以得出,豫麦49-198维持最大叶面积指数9.5和干物质积累量21 000 kg/ha左右时,籽粒产量可以突破9 000 kg/ha,相对应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为10月中旬和195万~270万/ha.  相似文献   

16.
用砂培和土培试验研究硼营养对红麻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硼明显影响红麻的生长,尤其是根系的生长。适量施硼可促进麻株的生长速度,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加速麻茎纤维细胞的分化发育,增加茎横切面内纤维束数、单束纤维细胞数及纤维带厚度。而缺硼或硼过量的麻株,生长速率均不及适量施硼处理的,麻株各部位干物质的积累量也相对较少,纤维细胞的分化、仲长与增厚受阻,纤维群体结构发育不良。适施硼肥既提高株高、茎粗,又增加各部位干物质积累量及缝维带厚度,故产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刈叶制度是否合理,关系到杂种11648能否高产稳产的问题.生产实践证明:开刈过早、过迟或强度过大,对麻株的生长发育和纤维的产量质量均有不良影响.合理刈叶就是要做到开刈适时,刈叶周期和刈叶强度适宜,使麻株体内养分能够相对平衡,能够正常生长发育,能够稳产高产.什么时候开刈才算适时呢?总的来说,应根据叶片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在叶片较长,纤维率较高,拉力较强,既有一定产量,又能保证麻株正常生长发育的适当时机开刈.根据试验数据和生产实践经验,高产麻园一般在植后两周年,长叶一百片,叶长一米左右开刈为宜.开刈过早,麻株长不大,叶片短,产量低,质量差.开刈过迟,产叶数减少,枯叶多,产量也不高.我省的杂种11648在正常管理下植后两周年开割看来是适时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淹水条件下红麻生长发育及营养吸收特点.结果表明淹水影响红麻根系的发育和生活力,养分的吸收与运输受阻而富集于麻株茎部,从而导致红麻叶片大量脱落,麻株生长停滞,光合强度降低,干物质积累量减少,茎杆木质素含量增加,纤维素合量减少。播种早的麻株耐淹能力明显大于播种迟的麻株。  相似文献   

19.
淹水红麻生长发育及营养吸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淹水条件下红麻生长发育及营养吸收特点。结果表明淹水影响红麻根系的发育和生活力,养分的吸收与运输受阻而富集于麻株茎部,从而导致红麻叶片大量脱落,麻株生长停滞。光合强度降低,干物质积累量减少,茎杆木质素含量增加,纤维素含量减少。播种早的麻株耐淹能力明显大于播种迟的麻株。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超级稻连粳7号不同播(栽)期与株行距配置对产量结构的影响试验比较分析,初步认为对于同一株行距,及时早播(栽),产量表现就越好,播(栽)越晚,产量表现就差;对于不同株行距,适期早播(栽)的,行距可以适当放宽,随着播(栽)期的推迟,行距应作相应的缩减,有利于产量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