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烟粉虱具有趋黄性和喜光性,通过在温室中挂涂有不同黏虫剂的黄板,以及在实验室中用小荧光灯、灯泡和塑料杯等自制诱捕器研究了烟粉虱的趋性。结果表明:(1)两种黏虫剂差异显著,黏虫剂3号的诱集效果要好于4号。(2)不同颜色小荧光灯诱捕烟粉虱数量差异极显著,绿色荧光灯效果较好;不同颜色灯泡之间诱捕效果差异显著,黄灯效果偏好;(3)在本试验中15~60 cm距离间烟粉虱诱捕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烟粉虱对3种寄主植物的田间和室内趋性,为采用“推-拉”技术防控烟粉虱提供参考。【方法】以棉花、苘麻和蓖麻为材料,采用田间调查方法,研究烟粉虱对棉花和苘麻趋性。于室内以罩笼选择法,测定该虫对以上3种寄主植物的选择性。【结果】2019年棉田烟粉虱成虫于8月中旬进入高峰期,若虫于8月下旬进入盛期。田埂苘麻8月中旬上、中、下3张叶片上成虫数量达到90.5头/株,田间棉花上达到30.9头/株,8月下旬苘麻上若虫量达到31.7头/株,棉花上有虫14.1头/株;棉田烟粉虱对苘麻有明显的趋性,苘麻上的烟粉虱虫量始终与棉花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在8月上中旬,近苘麻的棉花植株上烟粉虱有趋向苘麻的趋势,8月下旬后近苘麻的棉花上烟粉虱虫量也比远离苘麻的棉花上多;有60.6%的烟粉虱趋向于苘麻,棉花上只有27.0%,蓖麻上仅12.4%,苘麻与棉花、蓖麻上的烟粉虱虫量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苘麻对烟粉虱引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对新疆MEAM1烟粉虱隐种高效、低毒的环境友好杀虫剂,预防和控制烟粉虱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危害,为安全防治烟粉虱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烟粉虱发生期,采用喷雾施药法,5种环境友好杀虫剂对设施番茄MEAM1烟粉虱隐种的田间药效并进行评价.[结果]施药后7d,供试的5种杀虫剂对MEAM1烟粉虱隐种效果最佳,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田间防效依次为96;、94;、93;、93;、92;;至施药后14 d,药效降低显著,仅达50;左右.[结论]5种杀虫剂对MEAM1烟粉虱隐种的防治效果均较好,对番茄安全,可以作为防治设施番茄MEAM1烟粉虱隐种的推荐药剂;从各药剂的毒性、速效性比较,在设施番茄生产上优先推荐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和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交替使用,每个生长季使用不超过2次,以延缓烟粉虱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采用酶活力测定法分析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B型烟粉虱种群保护酶和解毒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苘麻、番茄、茄子和黄瓜4种寄主植物中,取食茄子的B型烟粉虱种群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是取食番茄的2.64倍,且差异显著,取食苘麻与番茄的B型烟粉虱种群之间SOD活力的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取食茄子的B型烟粉虱过氧化物酶(POD)活力是取食苘麻的3.13倍,且差异显著,取食苘麻与番茄的B型烟粉虱种群之间的POD活力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4种寄主上的B型烟粉虱种群的羧酸酯酶(CarE)活力以取食茄子的最高,其次为苘麻、番茄,最低为黄瓜;取食黄瓜的与取食其他3种寄主植物的B型烟粉虱种群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力之间差异极显著,取食苘麻与茄子的B型烟粉虱种群GSTs活力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烟熏剂对MED烟粉虱隐种及其优势寄生蜂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的毒力,为推广烟熏剂的使用及对天敌的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模拟熏蒸和温室大棚熏蒸法进行毒力测定。【结果】两种烟熏剂对海氏桨角蚜小蜂的毒力显著高于对MED烟粉虱隐种的毒力,但两种药剂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并且实验所用的两种方法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温室熏蒸实验得出海氏桨角蚜小蜂的校正虫口减退率达到了100%。【结论】烟熏剂对MED烟粉虱隐种和海氏桨角蚜小蜂均有很强的毒副作用,不利于对烟粉虱的优势寄生蜂海氏桨角蚜小蜂的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6.
2008年8月-2009年10月在福建省连江县江南乡花坞村研究了不同生育期、不同品种菜用大豆对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 ius)]的抗性。结果表明,苗后期3个品种菜用大豆的每株烟粉虱虫口密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3个品种在苗期和初花期对烟粉虱的抗虫性无显著差异。从盛花期到成熟期,2808的烟粉虱虫口密度远远低于台湾毛豆75和茶豆;经LSD法检验,2808和台湾毛豆75,2808和茶豆的烟粉虱虫口密度存在极显著差异,但台湾毛豆75和茶豆的烟粉虱虫口密度则无显著差异,说明3个品种中2808更抗烟粉虱为害,而茶豆最易被烟粉虱为害。  相似文献   

7.
利用诱集寄主苘麻防治B型烟粉虱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利用烟粉虱对寄主植物苘麻的嗜好趋性,研究棉花和大豆田的苘麻诱杀B型烟粉虱的技术体系。【方法】设计了不同播种期、种植方式和配套施药方法来研究苘麻对烟粉虱的诱集防治效果。【结果】在棉花和大豆的整个生长期间,苘麻对烟粉虱均有极显著的诱集作用,但不同播期苘麻的诱集效果差别明显。在棉花和大豆生长早期,烟粉虱最先在早播的苘麻上发生,诱集效果达85.2%;中播和晚播苘麻对棉花和大豆生长中、后期的烟粉虱诱集效果显著,分别达到93.3%和95.4%。苘麻植株在田间分散程度和诱集效果呈正相关,单棵插花种植苘麻的诱集效果分别是片状种植和条带种植苘麻的7倍和3倍。配套施药试验结果表明,苘麻喷洒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5%锐劲特悬浮剂、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高渗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25%高渗辛硫磷乳油7 d 后对烟粉虱成虫和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21.76%~97.57%和27.02%~74.77%,以阿克泰和锐劲特防治效果最佳。【结论】基于播种期、种植方式和配套合理的药剂防治的苘麻诱集方法对生态调控棉田和大豆田中的烟粉虱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对不同白肋烟品种的选择性差异,筛选出抗Q型烟粉虱的烟草品种或种质,在室内温度为(26±1)℃,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简称RH)为60%~80%,光―暗周期为14 h—10 h的条件下,研究Q型烟粉虱对不同白肋烟品种的选择性以及不同白肋烟品种对烟粉虱生长发育的影响及Q型烟粉虱生长发育与烟草叶背茸毛数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白肋烟品种对Q型烟粉虱成虫的选择性、产卵趋性及发育历期影响明显;烟草叶背茸毛密度与成虫数量显著相关,在生产上可以选育少毛的烟草品种增加对烟粉虱的抗性。Q型烟粉虱对鄂烟209的选择性强,说明鄂烟209抗虫性弱,而Q型烟粉虱对五峰1号的选择性弱,说明五峰1号的抗虫性强。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自然猎物烟粉虱Bemisiatabaci为对照,研究了替代猎物红蜘蛛Tetranychusnr.fi jiensis和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对小黑瓢虫成虫繁殖及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黑瓢虫以蚜虫为猎物时,成虫不产卵,但可延长寿命;以红蜘蛛为猎物时,成虫可产卵。与自然猎物烟粉虱相比,小黑瓢虫取食替代猎物红蜘蛛的产卵前期延长,总产卵量及平均每雌每天产卵量减少,而两者之间的性比、产卵率及产卵期无显著差异。(2)三种猎物条件下雌虫寿命之间显著性无差异,而雄虫寿命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t测定法进一步表明,雄虫寿命在蚜虫与红蜘蛛之间差异显著,而在蚜虫与烟粉虱之间、以及烟粉虱与红蜘蛛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黄色黏虫板对设施番茄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设施大棚条件下测定比较了黄色、绿色、蓝色、红色、紫色和粉红色等6种不同颜色的黏虫板对烟粉虱成虫的诱集效果,并设置黄板高度和密度不同处理,研究了黄板对烟粉虱成虫诱集量的影响及对烟粉虱成虫种群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黏虫板颜色对烟粉虱成虫的诱集效果影响显著,黄色黏虫板对烟粉虱成虫的诱集量最高,其他依次为绿色黏虫板蓝色黏虫板红色、紫色和粉色黏虫板。悬挂高度对黄色黏虫板的诱集量影响显著,番茄冠层上部15cm、冠层和冠层下部15cm处黄板诱集量显著高于冠层上部30cm和冠层下部30cm处的诱集量。黄板对温室内烟粉虱成虫种群具有明显的控制效果,悬挂密度0.06、0.09、0.12片·m-2黄色黏虫板后的第8周,对烟粉虱成虫种群的控制效果分别达54.18%、67.29%和80.01%。因此,黄板诱杀可用于控制设施大棚烟粉虱成虫种群。  相似文献   

11.
黄板诱杀对设施蔬菜烟粉虱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方法]研究不同黄板间距及色板颜色对温室烟粉虱的诱杀作用.[结果]3 m间距黄板对烟粉虱的诱杀效果最好,30 d后虫口减退率高达99.52;;其次是6和9m间距,虫口减退率分别达87.27;和44.92;.以植株上烟粉虱虫口减退率对黄板间距进行拟合,得到回归方程Y=-1.7404X2+11.392 X+79.874(R2=1).表明黄板间距大于3 m以后,随着间距的增大,植株上烟粉虱的虫口减退率降低.3~5m间距植株上烟粉虱成虫的虫口减退率下降趋势缓慢,是设施内经济有效的黄板间距.两种黄板颜色的比较表明,金黄色板和橘黄色板对烟粉虱均有明显的诱杀作用.金黄色板对烟粉虱的诱集效果更好,与橘黄色板间差异显著.[结论]在设施烟粉虱发生初期虫口密度较低时,即虫口密度在平均每片叶不超过5头的时候,以3~5m间距悬挂2列金黄色板,对温室蔬菜定植后早期发生的烟粉虱可以获得理想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应用不同烟草棉铃虫性诱剂和杀虫灯及使用技术防治烟草棉铃虫.结果表明,应用昆虫性诱剂诱捕棉铃虫比杀虫灯效果更好.诱捕器悬挂高度以距离地面80 cm最佳,每667 m2使用性诱剂及诱捕器各1套为宜.PVC基质诱芯的性能优于橡胶基质诱芯,而且持效期更长.  相似文献   

13.
黄板诱杀及其对烟粉虱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黄瓜大田内黄板诱杀烟粉虱成虫的最佳方法及对烟粉虱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对黄板具有强烈的正趋性。对寄主黄瓜上的烟粉虱成虫进行黄板诱杀时,最好是将黄板垂直悬挂于黄瓜行间,黄板高度基本上保持与植株顶端相平。黄板对黄瓜田其他昆虫如有翅瓜蚜、瓜蓟马、弹跳虫、蚊、斑潜蝇等也有显著的诱杀作用。烟粉虱种群趋势指数,黄板诱杀区为3.5198,对照区为8.6300;黄板诱杀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达到0.4079,与对照区相比,黄板诱杀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效果可以达到59.21%;黄板诱杀区天敌的排除作用控制指数为6.7917,对照区为6.1617。  相似文献   

14.
田间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棚室番茄植株上主要害虫为烟粉虱和蚜虫;巴氏钝绥螨和胡瓜钝绥螨均对烟粉虱虫口密度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控害持效期50 d左右。2种捕食螨、2个释放密度对烟粉虱的控害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巴氏钝绥螨控害作用略强于胡瓜钝绥螨。烟粉虱种群时间生态位宽度值为捕食螨释放区大于空白对照区,化防区最低,其值仅为0.5818;表明化防区目标害虫虫口数量在时间系列上分布的不均匀性,种群波动幅度较大,有暴发成灾的可能;而生防区害虫种群变化较稳定,不易成灾。烟粉虱种群空间生态位宽度在各处理区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不同波长杀虫灯对鳞翅目害虫的诱杀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几种不同波长的杀虫灯对鳞翅目害虫进行诱杀,其中,1~6号灯中心波长在紫外光区,7~9号灯中心波长在可见光区。结果表明,紫外光区杀虫灯对夜蛾、毒蛾和灯蛾的诱集效果明显高于可见光区杀虫灯。一盏紫外光区杀虫灯诱集夜蛾、毒蛾和灯蛾虫数分别达可见光区杀虫灯的4.1,8.0,5.6倍。对于枯叶蛾和天蛾,不同波长杀虫灯诱集的虫数差异不明显。气象因素会影响日诱虫量,日诱虫量与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云量和月光相关,温度和相对湿度与日诱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37和0.2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设施黄瓜和番茄田间烟粉虱及其优势天敌发生动态,为设施黄瓜和番茄田间烟粉虱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系统调查,利用五点取样记录昆明市宜良县设施黄瓜和番茄田间烟粉虱成虫及其天敌种类、数量,采用四分位法划分其发生时期;利用生态位相关指数分析烟粉虱及其优势天敌在时间生态位上的关系。【结果】设施黄瓜和番茄田间烟粉虱优势天敌均为烟盲蝽(Nesidiocoris tenuis)、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a)和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不同设施作物田间烟粉虱及其优势天敌的消长规律略有差异,设施黄瓜田间烟粉虱较设施番茄田发生时间早、种群数量增长迅速;在烟粉虱主要发生时期,设施番茄田间的种群数量为1.03头/cm2,显著高于设施黄瓜田(P< 0.05,下同)。烟粉虱在设施黄瓜田间主要发生时期为黄瓜苗期~开花坐果期,设施番茄田间主要发生时期为番茄初花期~幼果期。草间小黑蛛和烟盲蝽在2种作物田间的同一发生时期,种群数量间无显著差异(P> 0.05),但2种天敌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值在不同种植环境下差异较大。丽蚜小蜂生态位宽度值较小,发生较集中,在主要发生时期和发生晚期,设施番茄田间种群数量分别为0.34和0.24头/cm2,均显著高于设施黄瓜田。设施黄瓜和番茄田间与烟粉虱生态位重叠指数最大的天敌均为烟盲蝽,分别为0.9664和0.9637。【结论】设施番茄田间烟粉虱主要发生时期在番茄初花期~幼果期,设施黄瓜田间烟粉虱主要发生时期在黄瓜苗期~开花坐果期。在烟粉虱主要发生时期应辅以化学防治等其他防治措施,以压低烟粉虱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诱捕器颜色、悬挂高度、悬挂位置对诱蛾效果的影响,为针对番茄潜叶蛾的绿色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专一性引诱剂为材料,采用行为生态学技术方法,在有机蔬菜生产温棚,对比研究性信息素诱捕器(平面式)颜色、诱捕器悬挂高度和诱捕器悬挂位置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结果】蓝色、绿色、黄色和白色4种颜色性信息素诱捕器均可诱捕到一定数量的番茄潜叶蛾,4种颜色诱捕器41 d平均日诱蛾量从高至低依次为蓝色65.4头、绿色59.7头、白色47.4头、黄色30.9头,逐日诱蛾量中,蓝色诱捕器最高,依次为蓝色和绿色>白色>黄色诱捕器,差异显著。不同颜色诱捕器逐日诱蛾量占比中,4种颜色的诱捕器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依次为蓝色>绿色>白色>黄色。3种悬挂高度性信息素诱捕器39 d平均日诱蛾量依次为40~60 cm为125.1头、90~110 cm为96.1头、140~160 cm为65.1头,逐日诱蛾量中,40~60 cm最高,依次为40~60 cm>90~110 cm>140~160 cm,差异明显。不同悬挂高度诱捕器诱蛾量占比中,40~60 cm显著高于其他2种悬挂高度,依次为40~60 cm>90~110 cm>140~160 cm,差异明显。3种悬挂位置性信息素诱捕器35 d平均日诱蛾量依次为悬挂于通风口处为103.0头、出入口处为66.6头、远离通风口处为71.4头/诱捕器,逐日诱蛾量中,通风口处诱蛾量最高,依次为通风口>远离通风口>出入口,差异明显。不同悬挂位置诱捕器诱蛾量占比中,悬挂于通风口处的诱捕器诱蛾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悬挂位置,依次为通风口>出入口和远离通风口,差异明显。通风口>远离通风口>出入口。【结论】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将蓝色性信息素诱捕器(平面式)于40~60 cm放置通风口处,对番茄潜叶蛾的诱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李丽  李永亮  胡志明  段燕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43-16144,16154
[目的]探究利用性信息素和杀虫灯诱杀控制烟草害虫的效果。[方法]通过性信息素不同基质诱芯和佳多杀虫灯对云南保山腾冲烟区烟草斜纹夜蛾(Spodoptern litura)、烟青虫(Helicoverpa assulta)、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3种害虫进行了田间诱杀对比试验,并对防治成本进行了评价。[结果]使用昆虫性信息素和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棉铃虫具有一定效果,其中使用性信息素诱捕器的诱杀效果明显优于杀虫灯,性信息素中PVC基质诱芯诱杀害虫的性能优于橡胶基质诱芯,以对斜纹夜蛾的诱捕能力最强、控制作用持续、效果显著;不同放置密度、高度诱捕器对斜纹夜蛾、棉铃虫的诱杀效果有差异,悬挂高度以距离地面100~150 cm较佳;从成本控制来看,单位面积内以低密度区的成本最低,比常规用药区减少44%以上。[结论]利用性信息素和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棉铃虫等害虫具有经济、安全、高效的特点,是一项绿色环保的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