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齐河县祝阿镇采取有力措施扶持、引导农民发展棚菜生产。目前,全镇大、中、小棚超万个,瓜菜面积达2000hm^2。连续三年获全县“蔬菜明星乡镇”称号.仅蔬菜生产一项.每年为这里的农民带来5000多万元的收入。  相似文献   

2.
小西瓜又称袖珍西瓜、迷你西瓜。单瓜重一般在2kg以下,口感甜,肉质嫩,品质佳,无论单瓜重还是品质.均迎合了当代人们生活的需要.市场前景极好。发展精品小西瓜生产是增加西瓜的花色品种,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潍坊市寒亭区是山东省著名的西瓜生产基地。该基地利用拱圆大棚空间大、保温性能好、升温快等特点.进行西瓜早熟栽培。12月下旬至1月上旬播种育苗,苗龄45天左右,2月上中旬定植.4月底至5月上旬采收第一茬瓜.6月初采收第二茬瓜.666.7m^2产量一般为4000~5000kg。大棚西瓜早熟栽培面积已达13300hm^2。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种子作为农业生产中的特殊生产资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安全、农民经济利益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因而种子质量问题被列为种子法的重要内容。也是种子纠纷司法实践中最常见和最难解决的法律问题。笔者结合种子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简单论述有关农作物种子质量的检测和鉴定等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5.
茶叶是泰顺县的一项主要经济作物也是发展效益农业的支柱产业。1茶叶生产的现状泰顺是全国生态示范县,产茶条件得天独厚,历史悠久,是“温绿”的主产区;1978年列为全国重点产茶县,1996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全县现有茶园面积4333hm2,其中良种茶园1400hm2,占总面积的32.3%,无性良种与有性良种面积比例3:2;2001年全县茶叶总产量1500t产值3200万元,其中名茶产量150t,产值1500万元,分别占总产,总值的10.4%和47%;优质茶产量250t,产值800万元。2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河南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是玉米生产大省,也是玉米消费大省。玉米主产区被划为国家重要的玉米产业带,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井渠双配套、广大农民掌握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先进的生产技术。1999—2004年(2003年受严重涝灾除外)河南省平均年种植玉米1106.8万hm^2,年总产量1077.17万t,平均每hm^2产量4869.7kg,其中2000年玉米单产、总产最高,总产达到1156.6万t,单产每hm^2 5271.6kg。2004年全省种植玉米242万hm^2,受涝灾影响,总产量玉米1049.95万t,平均每hm^2产量4338.6kg,较2000年减产17.7%,玉米总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的24.6%,占全省秋粮总产的60.4%。  相似文献   

7.
县域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平舆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现状 1.1蔬菜的产业化经营 目前全县瓜菜生产面积近30万667m^2,2003年获得河南省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认证,注册了“清河源”商标。平舆县蔬菜的产业化经营在县蔬菜开发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培植了嘉元油脂有限公司、春鹤脱水菜厂、庙湾镇黄花菜综合服务公司、东皇庙瓜菜批发市场等龙头企业,全县的黄花菜、早春茄子、早春西葫芦、早春小拱棚西瓜等品种,基本上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对推动品种更新换代、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种业健康发展的作用,以山东省潍坊市昌乐西瓜为例,探索西瓜产业新品种“云”展示示范定位。通过架构西瓜新品种“云”展示示范及功能模块设置,架起科研、生产、推广之间的桥梁,为西瓜品种研发及推广单位提供一个线上品种生长完整信息展示的平台,让育种者、经销商和农户通过“云”展示直观看到品种的特性,克服传统新品种展示示范观摩缺点,加快优秀新品种的推广,推动全国西瓜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小拱棚加地膜双覆盖西瓜生产是目前国内各地普遍推广应用的早熟栽培方式之一。双覆盖早熟栽培,由于第一茬瓜收获期较早,收获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天气条件仍很适宜西瓜坐果和果实发育,同时在第一茬瓜收后蔓叶仍很强旺,只要管理得当.可继续结果成瓜,这就为生产二茬瓜  相似文献   

10.
自2008年云南省把以国兰、山茶和杜鹃为代表的地方特色花卉列为继鲜切花后云花五大支柱以来,经过1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云南地方特色花卉生产初具规模,商品化率逐渐提高,产业化开始起步。 据云南省花卉产业办公室最新统计分析,与2009年相比,2011年云南地方特色花卉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增长了16.71%和12.37%,种植面积达4.04万亩,总产量3.25亿株,总产值近100亿元,占全省花卉总产值的35%,  相似文献   

11.
彭大贵  施景才 《种子》1990,(1):51-52
被国家列为杂交稻种子生产基地的江苏省建湖县,针对杂交稻种子生产面积大,供需矛盾突出,生产和经营混乱等状况,县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县实际,对加强杂交稻种子管理工作作出如下规定。  相似文献   

12.
江蔬一号丝瓜表现优良的早熟性,在春季一般于6~7节着生第一雌花,比其他品种和生产上的主栽品种提前2~3节,比五叶香提早1.6节,比蛇形丝瓜提早0.6节。并且节成性强,节节有雌花。单株采瓜数最多达到143个,比对照品种血叶香和蛇形丝瓜分别增加246%和168%。由于江蔬一号品种早熟性突出和对光照不敏感性,在生产上可以作为露地栽培、大棚栽培和日光温室栽培,同时可作为秋季栽培,为丝瓜周年生产提供了品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苏北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西瓜生产基地,尤其是6月份左右上市的晚春西瓜,一般占华东六省一市70%以上的市场销售份额。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此时上市的西瓜往往容易出现裂瓜现象,尤其是近两年,中棚覆盖的晚春西瓜裂瓜率都在5%~10%,严重的田块达30%以上。2011年发生的丹阳爆炸瓜不仅造成种植户自家严重减收,还对全国西瓜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冲击。笔者经过多年调查研究,现将苏北晚春西瓜裂瓜易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控要点总结如下,供果农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是我国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整体效益.推动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自1998年河北省藁城市实施优质麦产业化开发以来.取得突破性发展。2002年即被省政府命名为“硬质麦之乡”。连续3年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2005年夺得“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第1名。  相似文献   

15.
《山东蔬菜》2007,(1):12-13
根据今年“立春”后,天气以晴为主.气温逐渐回升的特点及市场惯性预测.今年瓜菜市场前景仍然看好,农民朋友应抓紧做好早春瓜菜生产安排。早春播瓜类蔬菜栽培前期主要在大中棚内进行,掌握关键的栽培技术尤为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1推广应用杂交种 富裕县棚室蔬菜生产从1983年开始已有15年的历史,现在已发展到436hm^2,棚室内所栽培的品种都以当地的主栽品种为主,如黄瓜品种有长春密刺、新泰密刺等常规品种,这些品种具有耐低温、耐高温、喜肥水,主蔓结瓜,节间短、瓜码密、抗枯萎病等优点。但近几年,这些常规品种混杂退化严重,对霜霉病抗性降低,产量不断下降,现在还有各别农户继续延用这些品种,从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引进试种蔬菜杂交种,如黄瓜的“中农5号”,番茄的“沈番402”等,通过几年的试种,这些杂交种表现出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效益高等特点。在生产中发挥有明显的增产、增收优势,适合在棚室内种植的蔬菜品种,应大力推广应用杂交种,改变传统的种植习惯,进一步提高富裕县的棚室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余占荣 《种子科技》2010,28(3):38-39
山西省定襄县季庄乡北林木村农民张文廷刻苦钻研农业新技术,把自己的承包地作为带领本地农民共同致富奔小康的示范田,连年成为名副其实的单位面积高效种植典型户,发展瓜菜制种产业订单生产的农业科技带头人。2009年,他承包种植的1.5亩非耕地利用田,采用制种小籽西瓜套种食用葵立体种植,共产小籽西瓜种子80kg,种子订单回收价格76元/kg,  相似文献   

18.
徐飞 《种子世界》2004,(11):46-46
本品种极早熟,苗后45~50d可采收单瓜重500~700g嫩南瓜,连续结瓜性强,节问短,瓜码密,瓜长柱型,籽少肉厚,一般单株结瓜6~9个,最多可达13个,单瓜重一般1~2kg,最重可达2.5kg,产量可达9.00万~11.25万kg/hm^2,瓜皮墨绿色,无须搭架,以收嫩瓜为主。适宜南北方温棚、大棚、拱棚及春季露地套种。发芽适宜温度30~35℃,结瓜适宜温度25~28℃,超过这个温度瓜码不均匀。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济宁市是举世闻名的孔孟之乡,在这块秀丽而肥沃的土地上,不仅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古老文化,而且当地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采的名特优作物品种资源。这些名特优作物品种资源中,有的早在数百年前就闻名遐迩,如曲阜香稻、金谷小米、嘉祥大蒜等都曾被列为贡品;用三郭黄瓜和马铃瓜加工制成的酱黄瓜和酱包瓜  相似文献   

20.
陈春生 《种子科技》2007,25(4):63-64
甬优6号系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与宁波市种子推广站联合研发的超高产优质稻新品种,2005年通过浙江省审定,同时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该品种于2003年由福建省种子总站引进观察试种,2006年安排省级生产试验,表现稳产高产、适应性广、抗逆性较强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