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茶毛虫病毒是从田间病死的茶毛虫虫尸中分离获得的一种核型多角体属的杆状病毒,而杆状病毒是无脊椎动物专一性病毒,只能在活体内生存和繁殖。病毒的颗粒十分小,需要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杆状病毒由核型多角体和颗粒体两个属组成,其专一性非常强,作用于昆虫的杆状病毒只对昆虫有效,一种病毒一般只能感染一种昆虫,对其他昆虫是安全的。茶毛虫病毒也是一样,它只感染茶毛虫,并只能在茶毛虫幼虫的活体内才能生存繁殖。茶毛虫幼虫取食带有病毒的  相似文献   

2.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是茶园中的代表性害虫。本文主要综述了茶毛虫的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并从利用天敌昆虫、性信息素、核型多角体病毒三个方面介绍了茶毛虫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和防治效果,对茶毛虫及其他茶树病虫害的生物防治作出展望,一方面帮助茶农全面了解茶毛虫的发生规律并针对性地进行有效防治,另一方面也为应用生物防治方法进行茶树病虫害防治提供策略方针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茶毛虫是我省高山茶区的主要虫害之一.今年四月间周宁县泗桥、纯池、狮城、七步等乡、镇的许多茶园,又都发生了茶毛虫.省茶科所及时派了科研人员,协助泗桥茶叶站在赤岩村搞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毛虫示范推广片.他们先后组织群众采集茶毛虫三至四龄幼虫三十多万头,每次以一平方米3000至4000头虫的密度把虫集中到0.10亩茶树上就地复制病毒.至五月中旬,回收毒尸五万多头;同时还在该村茶场的217亩采摘茶园喷播了病毒,有效地防止了茶毛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茶毛虫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杨  殷坤山  肖强 《茶叶》2006,32(2):70-74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是茶毛虫高效专一性病原物,已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工程等研究的不断深入,茶毛虫病毒将在茶园害虫综合管理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茶毛虫病毒形态学、生物学和应用技术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由于化学农药广泛使用对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农林虫害的综合防治日益受到人们重视,近年来我国昆虫病毒的研究得到很大发展不断获得新的毒株。我所分离的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 nuclear Polyhyedrosis virus,简称EPNPV),对高山茶区主要害虫茶毛虫的防治效果达70~80%,  相似文献   

6.
利用病毒治虫是综合防治的一条重要途径。一九七五年在我所一号山楼下茶园采集,获得当地的茶毛虫病毒——楼下毒株。次年初步测定及茶园试验:利用茶毛虫感染这种病毒致死的虫尸杀除茶毛虫,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为此,近两年对这种病毒的利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茶毛虫病毒杀虫剂田间使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殷坤山  肖强 《中国茶叶》2004,26(3):18-19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茶毛虫病毒或EPNPV)是茶毛虫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对茶毛虫具有很强的致病力.齐义鹏等[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毛虫.生物防治通报,1986,2(2):43]和姚渭等[低位侧向喷施茶毛虫NPV技术及大田应用试验.茶叶科学,1987,7(2):52~53]分别通过收集罹病虫尸获得茶毛虫病毒,进行了田间防治茶毛虫试验,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本所于1975年在茶园中分离出致死茶毛虫幼虫的病毒,经鉴定为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是我国较早获得此种病毒的单位。室内外感染试验证明,此病毒具有较高的杀虫效果和实际应用价值。1984年又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共同研究了该病毒的生物学性质及其理化特性。确定该病毒为杆状病毒科,杆状病毒属A组  相似文献   

9.
茶毛虫自然感染病毒,倒吊在枝叶上死亡的情况,据几年来调查省内各茶区均有存在。其中,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致死的虫体以尾足倒吊在枝叶上,较为普遍与常见;为探明在本省茶园与气候情况下,利用这种茶毛虫病毒防治茶毛虫的效果与方法,先后采集、回收这种虫尸干藏保存在灭菌试管中,并引进这种虫尸制品,贮供进行以下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10.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毛虫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研究了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EpNPV)的室内外增殖、分离粗提,以及对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室内毒力测定、田间防治效果和病毒电镜检测。采用室内离体茶树嫩枝水培,106βPIB/ml EpNPV喷雾接种2~3龄茶毛虫,或大田直接喷雾处理2~3龄茶毛虫,在罹病幼虫液化前及时收集虫尸,完成病毒增殖。106βPIB/ml、107βPIB/ml、108βPIB/ml EpNPV室内处理第12天致病率分别为43.60%、76.13%和64.68%;第14天致病率分别为59.17%、95.71%和95.70%。大田试验107βPIB/ml喷雾处理第15天防治效果达78.11%。经透射电镜观察田间防治大量感病茶毛虫虫尸,证实为EpNPV致病死亡。  相似文献   

11.
古田县大桥镇茶场一九八四年133.6亩茶园发生茶毛虫为害,其中严重者38亩,古田县茶业公司派出技术人员,使用福建省茶科所提供的六十克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毒尸,播毒复制毒尸生产病毒进行防治。病毒的生产:(1)为田间采集四、五龄幼虫,室内感染后收集的虫尸;(2)选用田间四、五龄高密度虫源,喷洒病毒及时回收感染死亡的虫尸。然后将茶毛虫毒尸加少许清水捣碎,充分磨细,经双层纱布过滤,亩加清水150—200市斤常规喷雾。一般四、五龄感病虫尸每头约含5亿个多角体,10头虫尸约重一克,每亩茶园用50—  相似文献   

12.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Strand 是我省山区茶园的主要害虫;幼虫群集食叶,有毒;人的皮肤触及立即肿痒;大量发生为害时茶树仅剩秃枝残脉,茶叶产量明显下降。我所1975年秋在所内一号山楼下茶园采集分离的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福  相似文献   

13.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福建一号毒株,简称FK—1—EpNPV,是我所从1975年秋采集的自然感染病毒致死虫分离出来的,在我省山区茶园用于杀除茶毛虫有良好效果。为了给进一步大田应用提供依据,1984年对茶毛虫进行毒力生物测定,现报告  相似文献   

14.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是茶树的一种主要害虫。长期以来,防治茶毛虫一直使用化学农药,由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防效降低,采取加大用药量来提高防效,不仅会增加茶叶生产成本,而且会提高茶叶中化学农药残留量。1982年,四川万源县参加由四川大学,成都市农科所主持的应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防治茶毛虫的试验。结果证明,防治茶毛虫具有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特点。1983年,全县用该病毒防治第一、二代茶毛虫达91096亩次,防治效果很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推广应用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 persaStrand)是我省山区茶树的一种主要害虫。一般以周期性猖獗发生,但有的茶区常年均有出现不同程度的为害。省茶科所1978年采集、分离获得的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福建一号毒株,经多年来在各地的试验情况表明:对茶毛虫有良好的防除效果。为使该病毒在生产上作为杀虫剂推广应用并产生经济效益,1985年我们将去年10月在凤阳乡复制的病毒致死虫制作成毒液后,于4月30日~5月7日陆续散发给全乡的茶农和专业户使用。至5月22日茶农普遍反映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寿宁县现有茶园58000亩,其中82%的面积分布于300~800米海拔,常是茶毛虫主要发生地区。据历史记载,一般每隔5~6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次猖獗发生。据不完全统计,仅一九七九年发生严重的面积就达11895亩,产量损失近千担。为了防除此虫,寿宁县多年来曾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仍得不偿失。1984年7月通过宁德地区召开病毒防治茶毛虫现场会后,在省茶科所植保室的密切配合下,寿宁县为大面积实施病毒防治茶毛虫新技术,于同年9月26日在凤阳乡,将徙手捕捉的300斤茶毛虫五龄幼虫用病毒喷后,放置于官田村茶场的0.7亩茶园里;随后又从10月8日开始  相似文献   

17.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是茶园和油茶林主要害虫之一,多年来一直沿用多种化学农药来防治。1973年9月,我们从自然罹病死亡的茶毛虫幼虫尸体中分离出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以下简称茶毛虫NPV)。曾于1974年作过室内致病试验和大田防治试验,效果均在90%以上,10年来各地均推广应  相似文献   

18.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保存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德炳  杨军 《茶叶》2002,28(3):158-158
茶毛虫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1983年四川达县地区13个县市,1.46万多公顷茶园中不同程度发生茶毛虫危害.万源、宣汉、通江、南江、邻水、大竹等县有6246.13多公顷茶园,虫口密度每亩高达10万头以上.万源有数千亩茶园达到30万头/亩~40万头/亩,全县3793.3多公顷茶园暴发成灾.由于及时得到川大生物系和成都市农科所的帮助,引进了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通过病毒复制、田间防治应用,有效地控制了茶毛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我所1975年采集、分离获得的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福建一号毒株,简称FK—1—EpNPV,经多年来用于杀除茶毛虫有良好效果;为求使本病毒作为杀虫剂的产品质量逐步标准化并更便于茶园使用等,1979年我们曾进行剂型的探讨。1984年在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的支持下,我们继续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将5月问在平和县高峰茶场再  相似文献   

20.
宁德地区科委受省科委的委托,对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承担的"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福建一号毒株防治茶毛虫"的科研项目,于8月3-5日在寿宁县召开"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现场验收会",来自省内外的科研、教学、生产部门的专家、教授、学者、技术干部39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代表们实地参观,检查了该县凤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