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0 毫秒
1.
孙宗玖  安沙舟  许鹏 《草业学报》2008,17(2):151-156
2006年3-11月,在新疆阿什里乡对新疆蒿类荒漠草地建群种伊犁绢蒿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蔗糖、淀粉和粗蛋白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伊犁绢蒿中粗蛋白和蔗糖含量居前2位,淀粉含量低,还原糖仅在茎中存在。5月4日-11月14日,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蔗糖含量呈"升高-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特征,叶片粗蛋白和淀粉均呈"单峰"曲线,最高为234.05和3.55 mg/g;根粗蛋白基本不变,为67.26 mg/g,茎中呈下降趋势。可塑性营养物质均在10月17日前完成根内贮存。不同生长阶段伊犁绢蒿营养物质在根、茎、叶上分配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甘肃栽培的25个苜蓿品种分枝期的茎、叶中总皂苷的含量,同时,比较了白花苜蓿、低纤维苜蓿、新疆大叶、甘农3号4个常见苜蓿品种在不同生育期茎、叶中总皂苷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所有测定的苜蓿品种叶片总皂苷含量均高于茎;不同品种之间的总皂苷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叶中含量最高的品种为阿尔岗金,为30.15mg/g DW,而茎中含量最高的品种为单选2,含量为17.39mg/g DW。4种苜蓿的茎和叶的总皂苷含量随着生长发育时期的延长而升高,在盛花期达到最高。盛花期的苜蓿中花的总皂苷含量明显高于叶,茎秆中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3.
以红三叶真叶、子叶、上胚轴和下胚轴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根据愈伤组织形态分为A型、B型和C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外植体来源和类型的愈伤组织内异黄酮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初代培养中,来自真叶的愈伤组织异黄酮含量最高(1.562μg/mL),其次是子叶(0.904μg/mL)和下胚轴(0.885μg/mL),上胚轴的最低(0.774μg/mL);继代培养1次后,上胚轴的含量升高(0.941μg/mL),真叶,子叶和下胚轴的含量均下降;3种愈伤组织类型,均以B型的异黄酮含量为最高,其次为A型,C型的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4.
在完全营养液条件下,采用砂培法,研究了2种氮素形态(NO-3-N,NH+4-N)和5个氮素水平(0、105、210、315、420mg/L)对紫花苜蓿品种"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幼苗各部位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下各部位NO-3-N含量、NH+4-N含量和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5)。"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2个品种的各部位氮含量变化一致,均随施氮水平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峰值表现不一。同一氮素形态及水平下,不同部位NO-3-N、NH+4-N及全氮含量表现为:叶根茎。"甘农3号"在NO-3-210处理下叶、茎、根中NO-3-N含量最优,分别为490,385和463μg/g;"陇东苜蓿"分别为473,355和447μg/g。"甘农3号"在NH+4-210处理下叶、茎、根中NH+4-N含量最优,分别为212,182和194μg/g;"陇东苜蓿"茎和根中含量分别为177μg/g、178μg/g,叶却在NH+4-315处理最大,为189μg/g。"甘农3号"在NH+4-315处理下叶、茎、根中全氮含量最优,分别为4.25%,1.7%和3.47%;"陇东苜蓿"叶和根中含量分别为4.01%、3.08%,茎却在NH+4-210处理最大,为2.33%。对于同一部位除"陇东苜蓿"茎全氮含量高于"甘农3号"外,其他部位的NO-3-N、NH+4-N和全氮含量均表现为"甘农3号"优于"陇东苜蓿"。  相似文献   

5.
以鹰嘴豆牙素A(Biochanin A)为标准样,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岷山红三叶(Trifoliumpratense L.cv.Minshan)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的异黄酮含量,旨在探索药用岷山红三叶最适收获期。测定结果表明:岷山红三叶在甘肃岷县的生境条件下,不同生育期的异黄酮含量是苗期(2.25%)>分枝期(1.74%)>孕蕾期(1.41%)>初花期(1.36%)>盛花期(1.26%)>成熟期(0.78%),其中苗期为最高。异黄酮含量随着植株的生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且下降幅度很大,下降了65.33%;不同植株器官中异黄酮含量:叶(1.58%)>花(1.32%)>全株(1.26%)>茎(0.73%),叶片中总异黄酮含量最高,茎中的含量最低。在实际生产中,应考虑刈割次数,兼顾生产、加工和消费多方面的效益,药用岷山红三叶的最适收获期为盛花初期。  相似文献   

6.
不同采收期苜蓿总黄酮含量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不同时期及同一时期不同品种苜蓿黄酮含量的差异,试验对不同采收期的新疆大叶、蔚县、润布勒、WL324、阿尔冈金5个品种苜蓿全草及茎、叶黄酮进行了超声波提取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不同品种苜蓿全草黄酮含量不同,新疆大叶苜蓿全草的黄酮含量(5月份取材)最高,为3.784 mg/g,阿尔冈金苜蓿全草的黄酮含量(5月份取村)最低,为2.775 mg/g;5月份取材的苜蓿黄酮含量显著高于10月份(P>0.05);苜蓿叶中的黄酮含量明显高于茎。  相似文献   

7.
黄芪发酵前后黄酮含量及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HPLC-UV法比较发酵前后黄芪中4种黄酮含量及色谱图变化,旨在为发酵黄芪制品提供质控数据。采用色谱条件为Inertsustain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系统,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流速:1 mL/min,进样量:20μL。该方法中毛蕊异黄酮苷在12.34~790 mg/L、刺芒柄花苷在5.0~320 mg/L、毛蕊异黄酮在4.53~290 mg/L、芒柄花素在9.53~610 mg/L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不同成分色谱峰分离程度较好。测定结果表明,黄芪经发酵后,毛蕊异黄酮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发酵黄芪含量分别为12.236±0.232、0.201±0.021和0.737±0.041 mg/g,对照黄芪含量分别为0.327±0.013、5.453±0.078和12.847±0.118 mg/g;发酵前后色谱图差异显著,说明生物发酵可使黄芪成分及其含量发生较大变化,试验可为黄芪发酵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溶剂对蒙早苦荬菜活性物质提取的影响。试验以蒙早苦荬菜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使用5种不同溶剂提取蒙早苦荬菜根、茎、叶进行总酚和总黄酮,测定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评价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能力与活性物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极性溶剂对不同部位的提取效果不同,叶的60%乙醇提取物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10.22、10.69 mg/g;根的乙醇(99.7%)提取物总黄酮含量最高(7.65 mg/g),甲醇提取物总酚含量最高(3.92 mg/g);茎的水提物总黄酮含量最高(6.89 mg/g),60%乙醇提取物总酚含量最高(3.36 mg/g)。研究表明,蒙早苦荬菜中活性物质的含量与其抗氧化性间呈良好的量效关系。蒙早苦荬菜各部位总黄酮和总酚的提取量排序为叶>根>茎,60%乙醇溶液是提取蒙早苦荬菜总黄酮和总酚的最佳溶剂。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钙对香水百合生长及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峤  潘远智  赵莉 《草业学报》2012,21(5):274-284
以盆栽香水百合为试验材料,采用氮、磷、钾、钙四因素四水平L16(4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比对香水百合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和叶片中氮、磷、钾、钙含量变化的影响,旨在揭示香水百合需肥规律,为其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氮肥对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影响显著,基本呈极显著正相关,氮肥为300 mg/kg时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和叶绿素均最高;磷肥、钙肥与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呈正相关;磷肥100~150 mg/kg、钾肥150 mg/kg、钙肥120 mg/kg时叶面积、叶绿素最高。2)叶片中氮、磷、钾、钙养分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现蕾期或初花期达到最高,现蕾期后不同处理间叶片养分含量差异显著。氮肥200~300 mg/kg、磷肥100 mg/kg、钾肥0~300 mg/kg时四者含量均最高。3)综合考虑各因素,最佳配比组合为氮300 mg/kg、磷100 mg/kg、钾150 mg/kg、钙120 mg/kg,该处理的香水百合生长状况最佳,株高增长快,叶片质量高,且叶中养分含量高,叶片磷、钾、钙积累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扁穗雀麦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特性和变化规律,以江夏和黔南两个常见品种为研究对象,对花后不同时期的种子含水量、营养物质、酶活性和ATP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江夏和黔南种子含水量除花后第42d有所上升外,其余时间均表现为逐渐下降,并以花后第32~36d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每天4.66%和4.84%。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在品种间差异较大,江夏基本表现为先升后降,其中花后第19~32d显著高于其它时期(P0.05);黔南则持续下降,但于花后第32d含量趋于稳定。淀粉含量变化品种间虽有差异,但均在花后第25d含量最高,分别为433.86 mg/g和412.95mg/g;在花后第36d含量最低。随着种子的发育,两品种脱氢酶活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表现为先增后减趋势,并于花后第32d达最高值0.598μg/min/g和0.471μg/min/g,与其它各阶段差异显著(P0.05)。ATP含量江夏表现为双峰曲线,分别在花后第19d和第36d较高,而黔南呈单峰变化,在花后第32d高达4.19μmol/g。对扁穗雀麦江夏和黔南各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除黔南可溶性糖含量与种子含水量极显著相关外(P0.01),江夏各指标间及黔南的其它指标间差异均不显著。综合考虑,两品种适宜在种子含水量分别为27~45%和30~49%时收获。  相似文献   

11.
姜义宝  杨玉荣  王成章  崔国文 《草业科学》2011,28(11):2032-2036
为了研究红车轴草(Trifolium pratense)异黄酮对肉鸡生长、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将180羽1日龄AA肉仔鸡分成3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红车轴草异黄酮(10 mg/kg)、基础日粮+红车轴草异黄酮(20 mg/kg)。结果显示,红车轴草异黄酮可以提高肉鸡的日增体质量(P<0.05)和屠宰性能(P>0.05),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腹脂率(P<0.05),减少了储存第6天肉中丙二醛含量(P<0.05),降低了肉品滴水损失和剪切力(P>0.05)。表明红车轴草异黄酮能够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改善肉品品质,添加20 mg/kg时肉鸡日增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2.
在兰州地区以岷山红三叶为对照,从物候期、分枝数、株高、草产量、种子产量、营养成分及异黄酮含量等方面对国外引进的5个红三叶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岷山红三叶生育期最短;Astred粗蛋白含量最高;Colenso叶茎比显著高于其他品种;Renegade异黄酮总量、鲜干比及株高最高;Sensation鲜草产量、分枝数、千粒质量优于其他品种;Cobbity小花数,花序长最高;Renegade,As-tred,Cobbity,Sensation均可作为红三叶品种的优良种质来源。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能源植物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秋季地上部各器官中氮素是否存在回流特征,对田间自然生长的荻进行连续取样,并测定不同器官中氮素含量。结果表明:在取样时间范围内,1)荻穗中氮素含量最高,而茎中则最低;2)取样末期较取样初期荻穗、茎和叶片中氮素含量分别显著(P<0.05)降低了69.97%、33.62%和32%,而根茎和根中氮素含量分别显著(P<0.05)增加了63.86%和19.90%;3)穗和茎中氮素的回流在种子形成后开始,且持续时间较长,而叶片中氮素的回流发生时间较晚,但在霜降前快速完成。总之,能源植物荻秋季地上部各器官中氮素会逐渐转运到地下部根和根茎中,表现出明显的回流特征。  相似文献   

14.
红三叶种群的叶片干重和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呈正单峰曲线.营养元素积累量的动态类型,除Mo为正双峰型外,其余N、P、K、Ca、Mg、Fe、Mn、Cu、Zn、B 10种营养元素的积累量动态亦均为正单峰型.叶片干重的绝对增长速率动态和叶面积的绝对扩展速率动态为正-负单峰型.在结实中期之前,叶片干重的相对增长速率或叶面积的相对扩展速率与生长时间之间均成对数函数关系.叶片与非光合器官的干重比值和叶面积比率于枝条形成盛期达到最大值,结实中期出现最小值.随着生育期后移,叶片干重和面积的最大值的分布高度随之上移.  相似文献   

15.
菊苣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以菊苣叶片、茎段,花蕾和花瓣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叶片,茎段,花蕾可产生淡黄色的愈伤组织,并可诱导出不定芽,出愈率为100%,叶片和茎段的分化率为100%,诱导愈伤组织及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 2mg/L IBA0.3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mg/L,生根率为100%。  相似文献   

16.
红三叶新品系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L.)新品系无菌苗不同部位,通过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途径获得再生植株。结果表明:子叶、下胚轴、叶柄、叶片及根段在MS+0.5mg·L-1 6-BA+1~2mg·L-1 2,4-D培养基上都极易诱导出愈伤组织。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0.5mg·L-1 6-BA+1.0mg·L-1 2,4-D,添加2,4-D比NAA更利于愈伤的增长和保存;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0.75mg·L-1 6-BA+0.5mg·L-1 NAA,最高分化率为16.67%,且分裂素6-BA优于KT,6-BA与NAA组合比与IBA组合更有利于红三叶愈伤组织的分化;茎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0.5mg·L-1 6-BA+1.0mg·L-1 IBA,再生苗的增殖效果IBA>NAA,2,4-D不利于茎芽生长;最佳生根条件为50mg·L-1浓度的IBA中浸泡1h后植入含0.5mg·L-1 IBA的MS中,生根率达80%,红三叶新品系IBA生根最大极限浓度为0.75mg·L-1,浓度过高表现出对根系生长的毒害。  相似文献   

17.
运用RT-PCR法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中成功克隆出长度约1100 bp的尿黑酸法呢基转移酶基因MsHST,采用qRT-PCR的方法,分析MsHST基因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MsHST在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根中最低;随叶片的衰老,表达量降低。且构建了超表达载体pBI-MsHST,并获得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转基因植株,经PCR,RT-PCR和GUS染色检测转基因植株,初步证实目的基因在拟南芥中表达。  相似文献   

18.
花苜蓿内生放线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药用植物花苜蓿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将采自四川省甘孜地区的药用植物花苜蓿进行严格的表面消毒灭菌后,运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技术对其根茎叶花等样品的内生放线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花苜蓿不同组织中内生放线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其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S)均是花>根>茎>叶,而均匀度(EH)则是叶>根>茎>花。不同组织样品之间的放线菌群落结构相似性差异明显,其中茎与叶的相似性最高,根与叶之间相似性最低,其他组织之间相似性均很低。DGGE条带回收测序结果显示,大部分克隆条带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但仍有超过43%的条带属于稀有放线菌,且主条带A23和共有条带A12属于稀有放线菌,说明部分稀有放线菌在花苜蓿样品内是优势放线菌。该研究表明了花苜蓿根茎叶花组织的内生放线菌存在丰富的多样性,且不同组织内生放线菌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花组织多样性最丰富。说明甘孜地区的药用植物花苜蓿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分离内生放线菌的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对现蕾期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进行氮添加处理,测定其根系、茎秆、叶片、花、块茎等器官生物量,计算茎叶比、根冠比等相关指标,探讨现蕾期氮添加对菊芋各器官生物量及物质分配规律的影响,以期为科尔沁沙地菊芋氮肥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地上生物量呈现先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呈现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菊芋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茎生物量和叶生物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添加量为78.75 Kg·N·hm-2处理下,值分别为368.6633 g·plant-1,503.0667 g·plant-1,158.64 g·plant-1,208.84 g·plant-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菊芋根比重、花比重、块茎比重、根冠比均有显著差异,而茎比重、叶比重、茎叶比差异不显著;在不施氮条件下菊芋的根系、块茎产量达到最高,根冠比最大,根比重最大。综合来看,科尔沁沙地菊芋饲草利用最佳施氮肥量是78.75 Kg·N·hm-2。  相似文献   

20.
盐处理对甜菜生长和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盆栽法,探究了不同浓度NaCl (0、50、100和150 mmol/L)对60 d龄甜菜植株生长及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50、100和150 mmol/L NaCl明显促进甜菜植株生长,维持良好水分状况。与对照(0 mmol/L)相比,不同浓度NaCl均显著增加甜菜叶片、叶柄和贮藏根的鲜重和干重(P<0.05)。高盐(150 mmol/L)条件下,甜菜叶片和叶柄Na+浓度较对照分别增加4.4和4.9倍(P<0.05),贮藏根和侧根Na+相对分配比例分别降低44%和53%(P<0.05);叶片和侧根K+浓度分别降低39%和55%(P<0.05),叶柄和贮藏根K+相对分配比例分别增加35%和80%(P<0.05)。盐处理下贮藏根蔗糖含量降低44%~50%(P<0.05),果糖含量减少31%~36%(P<0.05),而葡萄糖含量维持在稳定水平。另外,高盐使贮藏根的脯氨酸浓度较对照增加93%(P<0.05)。由此可见,甜菜通过叶片和叶柄积累大量Na+、根部维持K+的稳态平衡以及提高脯氨酸含量,以适应盐渍生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