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饲料》2007,(4):30-30
在养猪实践中,新购进的猪与原存栏猪合栏,或栏舍之间的猪进行调整合并时,须经较长时间的咬斗,才能逐渐适应新环境,这期间猪的生长速度大为降低,饲养实践中,猪合栏的方法不少。但效果好的不多,为了使猪安静地合栏,不发生咬斗现象,快速的生长发育,这里介绍一种生猪合栏的有效新法,供养猪者参考试用。方法是:  相似文献   

2.
洪学 《猪业科学》2006,23(7):55-55
在养猪实践中,新购进的猪与原存栏猪合栏,或栏舍之间的猪进行调整合并时,须经较长时间的咬斗,才能逐渐适应新环境,这期间猪的生长速度大为降低,饲养实践中,猪合栏的方法不少,但效果好的不多,为了使猪安静地合栏,  相似文献   

3.
<正>在养猪实践中,新购进的猪与原存栏猪合栏,或栏舍之间的猪进行调整合并时,须经较长时间的咬斗,才能逐渐适应新环境。这期间猪的生长速度大为降低,在饲养实践中,猪合栏的方法不少,但效果好的不多,为了使猪安静地合栏,不发生咬斗现象,快速生长发育,现介绍一种生猪合栏的有效新法,供养猪者参考试用。先把原存栏猪赶出栏外,在新进猪的猪身上喷酒,栏舍也要用酒喷一遍。然后将新猪放进栏,再把原栏猪赶回栏。猪主要凭气味进行相互识别,由于这时四处均充满着浓重的酒味,原存栏猪和新进仔猪间互相闻不出异味,因而原栏猪识别不了新进猪,新进猪也识别不出原栏猪,因而不会出现不合群和咬斗现象。  相似文献   

4.
正不同栏的猪合圈饲养时常会发生咬斗。可先把原存栏的猪赶出圈外,用白酒喷洒圈舍,然后将这些猪同欲合圈的猪一起喷上相同的白酒,最后将欲合圈的猪和原存栏的猪依次赶回圈内,这样猪就不会咬斗了。  相似文献   

5.
<正> 83年4月7日,某猪场杂交幼猪一栏,计32头。体重14~18公斤,营养中上等。仅在6天时间内,全栏猪只体表均程度不同的发生坏死性皮肤炎。饲养员代诉:该栏猪是4月1日,由3个栏的猪合并来的。首先发生互相咬斗,曾见有咬伤者,仅擦了些3%碘酒。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至今就发展到如此。  相似文献   

6.
猪坏死杆菌为多形性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猪的肠道和排出的粪便中也可发现。本病除猪易感外,对牛、羊、兔也感染。猪患此病时可与副伤寒等病并发或在内脏形成转移性的坏死灶,对仔猪危害较大。1常见诱发因素1.1猪斗咬,体表创伤,从创口感染的病原在皮下深部组织生长繁殖,阻碍组织代谢,引起组织坏死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因素。猪斗咬常见于猪断乳分群,不同窝的初次合群关养;猪在长途运输中车厢内太拥挤或栏舍中饲养过密;饲料中矿物质等营养不全,以致猪互相咬尾、咬耳,使皮肤出血损伤。1.2怀孕母猪腹部着地擦破乳…  相似文献   

7.
猪异嗜癖在集约化和规模化养猪场时有发生,多见于早期断奶的猪群,而且一旦发生常难以制止,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根据资料报道,发生恶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下降26.4%。1临诊特征有异嗜癖的猪常见舔食墙壁、啃食槽、泥土、煤渣、咸味异物(伤口、血液)等。有的啃咬耳朵、尾巴;有的母猪吞食胎衣和仔猪;有的食欲减退,贫血、衰弱,甚至衰竭。患猪起初表现举止不安,对外部刺激敏感,食欲减弱,眼光呈恶毒状。1栏或几栏内的猪起初只有几头互相咬斗,后来逐渐发展为多头互相咬斗,特别是咬尾,个别还咬…  相似文献   

8.
猪场在生产过程中,往往由于猪群转栏、合栏时猪栏门未关好或被猪群弄开,特别是哺乳母猪断奶后几头关在一个常规栏内,由于打架、嘶咬等原因,致使耳、尾出血不止,甚至呈喷射状出血,传统的止血方法如注射止血药、结扎血管等不仅操作复杂,而且效果还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9.
猪群咬尾症是猪的一种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对外部刺激敏感,常出现不安,食欲减退.猪群开始只有几头相互咬斗,逐渐发展成多头相互咬斗,特别是咬尾,个别还咬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地随着规模化养猪的不断发展,采取一圈多头饲养的环境下.猪只相互发生咬斗的现象在猪刚分群时较为多见,一般以20-40kg的育肥猪发生率较高。起初同栏内只有几头猪相互咬斗,主要是咬头部和尾部,咬伤后有血液流出,猪对血液产生异嗜,逐渐多头之间相互咬斗且更加厉害。被咬伤的猪蜷缩于角落.食欲不佳,影响增重,受伤严重的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治疗,伤口感染后还会引起死亡。猪的咬斗则直接影到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如不想法控制,将会给养猪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结合养猪生产实践,就猪的咬斗现象产生的原因与防制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规模化养猪的不断发展,多头猪群居在一起,猪间常发生相互咬斗恶癖,一般在猪刚分群时为多见,尤以20~40千克的育肥猪发生率较高。起初,同栏内只有几头猪相互咬斗,主要是咬头部和尾部,咬伤后有血液流出,猪对血液产生异嗜,逐渐在多头猪之间相互咬斗且越咬越烈。被咬伤的猪蜷缩于角落,食欲不佳,体重增加受影响。受伤严重的,如不  相似文献   

12.
1原因 1.1营养因素 在舍饲条件下,猪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全部依靠饲料的供应,当饲料营养不平衡时,猪群出现应激反应而咬斗。如饲料营养水平低于饲料标准;饲料配合不科学;育肥前期饲料中蛋白质质量不佳;维生素、铁、铜、钙、镁和食盐的缺乏以及纤维素的不足均可导致咬斗的发生。在市场销售不景气的情况下,有些猪场过于限制饲料的成本,导致饲料质量不能满足猪群发育的需求,就可能引发猪群的咬斗。  相似文献   

13.
随着规模化养猪的不断发展 ,多头猪群居在一起 ,相互咬斗现象时有发生 ,一般以 2 0~ 40kg的育肥猪发生率较高。起初同栏内只有几头猪相互咬斗 ,逐渐多头之间相互咬斗且更加厉害。被咬伤的猪蜷缩于角落 ,食欲不佳 ,影响增重 ,受伤严重的如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还会引起死亡。咬斗现象发生的原因饲养密度过大或猪群过大 每头猪饲养面积不到 1m2 ,它们相互接触和冲突的机率大 ,活动受到限制 ,是发生咬斗现象的诱因。另外 ,猪有群序行为 ,对猪进行分群后 ,起初会相互撕咬 ,然后按体质的强弱建立明显的位次关系。若猪群过大 ,就难以建立位次…  相似文献   

14.
异食癖系指由于营养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和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综合症。对于猪来说,常见咬尾、咬耳、咬肋、吸吮肚脐、食粪等症状,另也常见由猪拱地、闹圈、跳栏等引起的综合燥栏现象。对于家禽来说,有啄羽、啄肛、啄趾、啄蛋、啄头等恶癖或上述某些症状的并发症,还有鹌鹑啄鼻症、小鹅啄毛癖等等。目前在猪的养殖中,常见咬尾症和燥栏症;在鸡的饲养中,则常见啄羽、啄肛或某几种啄癖的并发症。1 猪咬尾症和燥栏症的防治引起猪咬尾或燥栏等症的原因,不仅与日粮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有关,也与猪之大小、季节、饲养环境有关。12~16周龄可能是猪…  相似文献   

15.
1临床症状 猪患异食癖表现为咬尾、咬耳、咬肋、吸吮肚脐,特别是喜食鸡粪、食尿、拱地、啃木棍,或有闹圈、跳栏等现象。相互咬斗是异食癖中较为恶性的情况,表现为猪对外部刺激敏感,举止不安,食欲减弱,目光凶狠。起初只有几只互相咬斗,逐步由多头参与,主要是咬尾,少数也有咬耳。  相似文献   

16.
在猪的饲养管理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猪互相咬斗的现象,轻者影响生长、不能正常出栏;严重的会引起猪的死亡。特别是通过咬坏的伤口传播多种传染病,如附红体细胞病、链球菌病、李氏杆菌病等,导致更大的经济损失。引起猪只咬斗的原因很多,但多与饲养管理因素有关。现将猪咬斗的原因及其对策简述如下,供养户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1临床症状猪患异食癖表现为咬尾、咬耳、咬肋、吸吮肚脐,特别是喜食鸡粪、食尿、拱地、啃木棍,或有闹圈、跳栏等现象。相互咬斗是异食癖中较为恶性的情况,表现为猪对外部刺激敏感,举止不安,食欲减弱,目光凶狠。起初只有几只互相咬斗,逐步由多头参与,主要是咬尾,少数也有咬耳。  相似文献   

18.
猪群咬尾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本市曲靖镇×村搞疫病调查时,发现该了养猪户柏××两圈育肥猪(计14头,体重在30~60kg),由于相互咬斗,引起尾部部分脱落,有的甚至整个脱落,咬伤部发炎肿胀,有1头死亡.据畜主讲,猪群开始只有几头相互咬斗,逐渐发展到多头相互咬斗,特别是咬尾,个别的还咬耳.经对该群咬尾病猪作了防治,6d后,病猪情况有所好转,20d以后,再没有发生猪体相互咬尾现象,咬伤猪伤口治愈,现就防治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吴韬 《四川畜牧兽医》2007,34(12):54-55
1 临床症状 猪咬尾症多由各种刺激因素引起。 病猪起初躁动不安,对外部刺激敏感,食欲不振,眼光呈恶毒状,个别猪只相互咬斗,以后逐渐发展为多只咬斗,出现咬尾或咬耳现象。不断的咬斗会造成继发感染并引起骨髓炎、脓肿等。如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被咬猪可因败血症而亡。该病多发于育肥猪,以25~40kg猪发病率较高。母猪咬尾症的发生率比去势公猪高。  相似文献   

20.
随着规模化养猪的不断发展,多头猪群居在一起,相互咬斗现象时有发生。一般以20~40kg的育肥猪发生率较高,最初同栏内只有几头猪相互咬斗,逐渐多头之间相互咬斗且更加严重。被咬伤的猪蜷缩于角落,食欲不佳,影响增重,受伤严重的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治疗,还会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