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4个油茶品种的半致死温度与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探明油茶不同品种对高温的适应性差异,从而为高温、强光地区种植油茶提供理论依据,以油茶一年生功能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导率法对‘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22号’和‘岑软24号’4个油茶品种的耐热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4个油茶品种叶片的细胞伤害率增长速度均呈现“慢-快-慢”的趋势,呈典型“S”型曲线,显著性检验均符合Logistic方程。通过计算“S”型曲线拐点求得4个油茶品种的半致死温度都超过了50.0℃,这表明4个品种都有一定的高温适应性,其中‘岑软3号’的半致死温度最高,达到58.5℃,‘岑软2号’的高温半致死温度最低为53.1℃,4个油茶品种耐高温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岑软3号’>‘岑软22号’>‘岑软24号’>‘岑软2号’。  相似文献   

2.
低温胁迫对银叶菊和矾根抗寒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分析银叶菊和矾根的抗寒性,为其栽培管理和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拟合的S型曲线计算获得半致死温度;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叶片游离脯氨酸;采用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叶片丙二醛含量。银叶菊和矾根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7.38℃和-61.09℃;不同处理温度下银叶菊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增幅远大于矾根,矾根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均低于对照,银叶菊叶片在各处理温度下的丙二醛含量远低于矾根叶片。采用相对电导率和半致死温度这2个生理指标得出的结果与露地观察较为一致,矾根的抗寒性强于银叶菊。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多肉植物的耐热性,以6种景天科多肉品种为材料,通过短时高温胁迫处理,用电导率法结合Logistic方程对其耐热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升高,供试材料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呈"S"型曲线变化趋势.供试材料半致死温度(LT50)介于53.17~61.68℃之间.根据LT50结果,确定供试的6个景天科多肉品种的...  相似文献   

4.
8种屋顶绿化木本植物的耐热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筛选适应屋顶特殊环境的木本植物,对于丰富屋顶绿化植物种类、发挥屋顶绿化的生态和美化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温胁迫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限制因子,为了探索屋顶绿化木本植物的耐热性,研究其在屋顶高温环境下的适应能力,笔者以屋顶上生长的白榆、柳树、构树、杠柳、小叶杨、金银木和较适宜屋顶绿化的金叶榆、珍珠梅8种木本植物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梯度热处理条件下叶片相对电导率,配合Forstst2.1统计分析,对8种木本植物耐热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经梯度高温处理后,处理温度与细胞伤害率之间呈“S”形曲线。通过Logistic拐点确定半致死温度LT50,由高到低依次为:杠柳65.30℃、金银木63.80℃、小叶杨57.85℃、柳树56.84℃、白榆55.87℃、珍珠梅49.94℃、构树44.81℃、金叶榆43.98℃。8种植物材料中,杠柳、金银木的耐热能力最好,柳树、白榆、小叶杨次之,珍珠梅、构树、金叶榆耐热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研究高温胁迫下平欧杂种榛品种(系)的耐热性,为选育适合于新疆高温干旱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提供参考。以新疆伊犁大西沟的13个品种(系)为材料,分别在30℃(对照)、35℃、40℃、45℃、50℃等 5个温度梯度下处理,测定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计算细胞伤害率,结合Logistic方程拐点确定半致死温度,利用聚类分析法综合分析品种间的耐热性。结果显示:(1)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各品种(系)的细胞伤害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细胞伤害程度为:12#<7#<26#<8#<3#<24#<6#<2#<1#<27#<30#<29#<28#。(2)各品种(系)的高温半致死温度在39.29℃~47.02℃,12#的半致死温度最高,28#的半致死温度最低。(3)聚类分析将13个品种(系)划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包括1#、27#、28#、29#、30#;第Ⅱ类群包括2#、3#、6#、8#、7#、24#、26#;第Ⅲ类群仅有12#。研究表明,13个品种(系)的耐热阈值为39.29℃~47.02℃,12#耐热性最强,1#、27#、28#、29#、30#耐热性较差,其余品种(系)耐热性居中。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光照对鹤望兰幼苗培育及抗寒性的影响,以不同光照条件下的18 个月鹤望兰为材料,用生理生化方法从半致死温度、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POD 等生理指标研究叶片在自然降温过程中抗寒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降温过程中,半致死温度也逐渐降低,夏季遮荫的半致死温度由-1.79℃到-3.32℃,全年遮荫半致死温度由-0.72℃到-1.51℃;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也变化明显;且均表现为夏季遮荫抗寒力最强,POD活性比较稳定,对温度敏感性低。不同光照条件下的鹤望兰抗寒力由强到弱为夏季遮荫、全年自然光、全年遮荫。  相似文献   

7.
4个野生早熟禾属草种的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草地早熟禾栽培种“午夜”为对照,通过测定高温胁迫下4个野生早熟禾属草种的几项生理指标,探讨了半致死温度、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叶片脯氨酸含量以及叶片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硬质早熟禾、细叶早熟禾、早熟禾和“午夜”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56.56℃、55.95℃、53.78℃、52.88℃和56.09℃;高温胁迫下,各草种随着胁迫程度和胁迫时间的增加,都表现为质膜透性增大,游离脯氨酸积累先增加后减少,丙二醛含量持续增长。4种草受高温胁迫时伤害的程度存在差异,耐热能力强弱依次为草地早熟禾、硬质早熟禾、早熟禾、细叶早熟禾。  相似文献   

8.
羽衣甘蓝抗寒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赏羽衣甘蓝作为秋冬季节重要的园林绿化植物,抗寒性直接影响其推广和应用。为了阐明羽衣甘蓝响应低温的生理特性,揭示抗寒机理,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生物技术课题组选配的优良F1杂种作为研究试材,分析不同低温处理下叶片电导率变化和半致死温度,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羽衣甘蓝叶片电导率在-5℃以下迅速升高,-10℃左右达到最大值;半致死温度为-10.3~-13.7℃,红色类型低于白色类型,羽叶和圆叶低于皱叶类型。上述研究结果与观赏羽衣甘蓝田间抗寒表现一致。低温处理下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响应特性表明,不同指标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除了可溶性糖在-10℃含量最高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在-5℃或-8℃达到最大值,并随温度进一步降低而下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半致死温度、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是导致羽衣甘蓝抗寒性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为建立羽衣甘蓝抗寒性评价体系,进一步解析抗冻机理,培育抗寒新品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6种百合种球抗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6种百合种球即Ⅰ泰伯(Tiber)、Ⅱ多阿娜(Pollyanna)、Ⅲ索蚌(Sorbonne)、Ⅳ西伯利亚(Siberia)、Ⅴ耀眼(Ceb Dazzle)、Ⅵ布鲁塞尔(Brunello)的抗寒性,以3℃为对照温度,分别从0℃到-15℃下测定每一低温处理后6种百合种球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各品种随温度的降低,其电导率呈“S”型曲线增大,应用Logistic方程建立回归模型,确定半致死温度分别为:-8.33315℃、-8.76722℃、-9.14241℃、-10.9918℃、-11.3131℃、-12.6293℃,束缚水/自由水呈先缓慢增大后急剧增大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得出6种百合种球的抗寒性顺序为:布鲁塞尔﹥耀眼﹥西伯利亚﹥索蚌﹥泰伯﹥多阿娜。  相似文献   

10.
为利用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快速鉴定评价甜椒的抗寒性,本研究以‘多福’甜椒叶片为试材,通过测定不同低温强度(12℃,8℃,4℃,0℃,-4℃)和不同处理时间(0 h,1 h,2 h,4 h,8 h,16 h,24 h)下的相对电导率(REC)变化情况,分析温度和处理时间对REC的影响,并拟合应用Logistic方程计算其LT50。研究结果表明,甜椒叶片REC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当低温处理8 h以上时,甜椒叶片REC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S"形上升,其变化规律符合Logistic方程,拟合度R2在0.975~0.980范围内,由此计算出"S"形拐点对应的温度即为甜椒叶片的LT50,其值在6.36℃~8.71℃之间,这可作为鉴定评价甜椒抗寒性的重要指标,为进一步研究甜椒品种的抗寒性及抗寒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广西油茶主栽无性系低温半致死温度与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鉴定广西主栽无性系的耐寒性,采用电导法测定广西主栽的4个油茶无性系‘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22号’和‘岑软24号’在不同低温下细胞膜透性的变化,配合Logistic方程,分别求出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细胞伤害率呈“S”型曲线变化,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4个无性系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9.0℃、-12.6℃、-9.9℃、-10.8℃,耐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岑软3号’>‘岑软24号’>‘岑软22号’>‘岑软2号’。  相似文献   

12.
以云南栽培的7个核桃品种幼苗叶片为材料,进行不同梯度的低温胁迫试验,测定其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指标,从而对不同品种的抗寒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7个核桃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随着温度的降低都呈现出逐步升高的趋势,而可溶性糖则出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将电导率变化应用Logistic方程拟合,推算不同品种的半致死温度为:‘漾泡’(-3.6℃),‘铁核桃’(-5.13℃),‘大砂壳’(-2.17℃),‘云新306’(-4.56℃),‘云新高原’(-5.91℃),‘温185’(-7.10℃),‘新新2号’(-7.37℃)。利用隶属函数对抗寒性能进行评价,得出7个核桃品种抗寒性强弱顺序为:‘新新2号’>‘温185’>‘云新306’>‘云新高原’>‘铁核桃’>‘大砂壳’>‘漾泡’。  相似文献   

13.
以‘粉杂一号’粉蕉为材料,研究了薄膜包装(MAP)和不同处理后在常温(25±2)℃下贮藏保鲜的效果。采用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袋包装,以52℃ 1 min热水、400 mg/L施保克、自主研发的乙烯吸收剂等对果实进行单一或复合处理。结果表明:采用施保克 乙烯吸收剂保鲜效果最好,贮藏时间达到30天,好果率高,果实后熟色泽风味好;其次为采用热水 乙烯吸收剂,贮藏时间也达21天。两者与对照或单一处理相比,明显保持果实的品质及延缓硬度下降、果皮变黄等。常温下用热水或施保克处理后加入乙烯吸收剂,用BOPP薄膜袋包装,可延长粉蕉贮藏时间3倍以上,该技术操作简易、可行有效,适合广大果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北美海棠较湖北海棠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武汉夏季高温是限制北美海棠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以北美海棠‘金吉丽’和‘特丽’为试材,以本地乡土植物湖北海棠为对照,经过1周35℃高温处理,测定海棠叶片的抗性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北美海棠的叶绿素含量和保护酶活性高于湖北海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低于湖北海棠、丙二醛含量与湖北海棠相似,总体来看,北美海棠抗性生理指标变化与本地乡土植物湖北海棠抗性生理相似。结合前期的形态学研究,进一步从生理水平上佐证了这2个北美海棠品种在武汉地区能够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15.
郑单958与先玉335黄淮海北部物候期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为了实时掌握夏玉米在黄淮海北部生长发育进程,综合评价环境因素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调查分析了郑单958与先玉335在北纬37°53′、东经115°42′的物候期特征。夏播玉米郑单958与先玉335播种后6d出苗,生育期间为111d,灌浆期持续66d,叶片展开速率和灌浆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速,收获前6d(10月5-11日期间),郑单958与先玉335产量贡献率分别达6.61%和4.20%。【结论】分析结果认为,黄淮海区域属于一年两熟种植模式,黄淮海北部夏玉米一般不能达到完熟收获。选用中早熟品种,及早抢播、适时晚收,保证玉米充足的有效积温和授粉后充足的灌浆时间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外源亚精胺对低温条件下菜豆种子萌发与种子耐低温性的影响。本研究以菜豆品种‘热那亚’为试验材料,设置常温对照(CK)、4℃低温(LT)以及4℃低温条件下添加1 mmol/L Spd (LT+Spd)三个处理组,对其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活力及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4℃低温条件下,添加1 mmol/L的Spd后菜豆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分别提高了95.69%、136.10%和217.12%;电解质外渗率降低;抗氧化酶SOD、POD、CAT的活性升高;H2O2、O2-、MDA、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由此可见,施用外源亚精胺能够缓解低温胁迫对菜豆种子造成的伤害,提高菜豆种子的耐低温性,从而提高菜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