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黄瓜自然生长期间叶片可溶性蛋白质降解、内肽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并对叶片衰老后期粗提液内肽酶的基本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瓜叶片内肽酶活性在叶片伸出5 d时较低,叶片衰老后期(叶片伸出35 d)显著升高,Rubisco蛋白发生明显降解;叶片全展以后叶片蛋白质含量与内肽酶活性显著负相关.黄瓜叶片粗提液总内肽酶的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40 ℃,内肽酶活性可被Ca2 、Zn2 、半胱氨酸等激活.内肽酶抑制剂试验显示,丝氨酸类型的内肽酶活性占内肽酶总活性的57%左右.采用以明胶为底物的内肽酶梯度凝胶电泳活性染色方法,检测到叶片中至少有4种内肽酶同工酶,各同工酶在叶片生长过程中出现的时间和活性大小不同,丝氨酸型内肽酶同工酶活性随叶片生长明显增强,暗示该类内肽酶在黄瓜叶片衰老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盐浓度胁迫下不结球白菜暑绿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内肽酶同工酶及其活性的变化和内肽酶同工酶生化特性.结果表明,暑绿叶片中存在5种内肽酶同工酶(EP1~EP5),其中,EP3和EP5为半胱氨酸型内肽酶,EP1和EP2为丝氨酸型内肽酶,而EP4几乎不被所试的各种内肽酶抑制剂所抑制;内肽酶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50 ℃;EP3、EP4和EP5的热稳定性较好,在60 ℃下保温1 h后还保留较高活性.100 mmol·L-1 NaCl处理暑绿4 d后,EP4活性增强,其他4种同工酶活性变化不明显;200 mmol·L-1 NaCl处理相同时间,叶片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等蛋白发生明显降解,EP2、EP4、EP5活性随着时间推进不断升高,而EP1、EP3活性明显降低,显示EP2、EP4、EP5可能在盐胁迫诱导的暑绿叶片衰老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与紫萍半叶状体衰老相关的内肽酶及其性质。[方法]采用明胶-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与衰老相关的内肽酶同工酶。通过改变电泳分离胶中底物蛋白浓度,可以使正染的蛋白质标准条带和负染的内肽酶条带同时显现出来,从而了解内肽酶的表征分子量。将进行电泳、复性后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切成相同大小的条带,分别置于含有同等浓度蛋白酶抑制剂[2mmol/L丝氨酸型内肽酶抑制剂(PMSF)、2mmol/L金属型内肽酶抑制剂(EDTA)、25μmol/L半胱氨酸型内肽酶抑制剂(E-64)]的酶反应缓冲液中进行反应,同时以不加抑制剂的胶条处理5d的样品作为对照,以分析内肽酶类型。[结果]衰老紫萍半叶状体的内肽酶同工酶谱上共出现6种内肽酶。其中,内肽酶HEP1、HEP2、HEP4和HEP6在衰老过程中出现,且活性受细胞分裂素的调控,可能是衰老相关的内肽酶。经过蛋白酶抑制剂的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E-64未能对内肽酶条带HEP1产生抑制作用,而EDTA和PMSF都能抑制内肽酶活性,且EDTA作用较明显,因此,初步鉴定分子量为120kD的HEP1为金属型内肽酶,其他3种内肽酶均为半胱氨酸型内肽酶。[结论]在紫萍半叶状体衰老早期金属型内肽酶活性较强,而在衰老后期半胱氨酸型内肽酶大量出现并具有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与紫萍半叶状体衰老相关的内肽酶及其性质。[方法]采用明胶-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与衰老相关的内肽酶同工酶,并用蛋白酶抑制剂分析内肽酶类型。[结果]对紫萍衰老期间内肽酶的分析表明,共有6种内肽酶出现,金属型蛋白酶HEP1和半胱氨酸型内肽酶HEP2、HEP4、HEP6是与衰老相关的内肽酶。[结论]在紫萍半叶状体衰老早期金属型内肽酶活性较强,而在衰老后期半胱氨酸型内肽酶大量出现并具有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抗盐小麦品种德抗961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小麦叶片内肽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20 mmol/L)的NaCl处理对小麦叶片中内肽酶活力、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大,而高浓度(50、100、200 mmol/L)NaCl处理可使小麦幼苗叶片中内肽酶活性升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下降。用激活剂和抑制剂处理结果表明,NaCl胁迫引起的叶片老化与叶片正常衰老一样,其过程中至少存在3种内肽酶(巯基蛋白酶、丝氨酸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而在蛋白质降解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巯基蛋白酶。以酪蛋白为底物时,内肽酶的最适温度为42℃,最适pH值为4.8。  相似文献   

6.
以扬麦158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进的以血红蛋白为底物的梯度凝胶电泳结合内肽酶同工酶染色方法,探讨在自然衰老和暗诱导衰老条件下,叶片内肽酶(EP)活性和同工酶酶谱的变化模式。结果显示小麦叶片暗诱导衰老和自然衰老过程中,内肽酶活力均先上升后下降;在叶片暗诱导衰老过程中先后出现4种新的内肽酶同工酶,而在自然衰老过程中先后出现5种新的内肽酶同工酶,其中EP3只在自然衰老末期才能检测到。表明自然衰老与暗诱导衰老过程中的内肽酶同工酶谱变化基本相似,因此暗诱导衰老可以作为研究叶片自然衰老期间内肽酶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7.
西芹鲜根浸提液对黄瓜叶片内POD和CAT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别用乙醚、乙醇和水提取西芹鲜根内的化感物质,后于黄瓜幼苗第2片真叶展开且横宽4cm时,及其后第3d、第5d 3次处理(灌根)黄瓜幼苗,以3种空白溶液为对照,处理前2d和最后1次处理后第3d、第6d、第9d和第12d对黄瓜叶片内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除乙醚浸提液处理后对黄瓜叶片内的POD活性与CK没有显著差异外,浓度为0.05g/ml和0.025g/ml的乙醇和水漫提液处理后黄瓜叶片内的POD和CAT活性都高于CK且差异均表现为极显著和显著水平,而蒸馏水、乙醇、乙醚浓度为0.0125g/ml的浸提液处理后黄瓜叶片内的POD和CAT与CK差异不显著.在浸提液浓度为0.025g/ml-0.05g/ml的范围内,黄瓜叶片内POD和CAT活性较对照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8.
探讨花生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子叶内肽酶的活性及其同工酶数量的变化,研究金属型蛋白酶抑制剂EDTA与不同温度对内肽酶的活性的影响。采用直立玻板法萌发花生种子,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内肽酶的活力,结果发现内肽酶活力在种子萌发6 d达到最大值;运用SDS-PAGE凝胶电泳法发现在种子萌发6 d出现5条内肽酶同工酶(其中2条是金属型内肽酶);在种子萌发8 d和10 d均出现7条内肽酶同工酶(其中4条是金属型内肽酶),这些内肽酶同工酶的最适温度约为40℃,EGTA对萌发6 d时存在的2种金属型内肽酶同工酶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并不能完全抑制其活性。  相似文献   

9.
曹慧  韩振海  许雪峰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12):1514-1518
 平邑甜茶叶片在水分胁迫下内肽酶活力的变化可分为低值缓降期和速升期 ,对应于叶绿素含量缓降期和速降期 ,用激活剂和抑制剂处理。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引起叶片老化过程中存在 3种以上的内肽酶 (巯基蛋白酶、丝氨酸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 ) ,而在蛋白质降解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巯基蛋白酶。以牛血红蛋白、酪蛋白为底物时 ,最适 pH为 5 .2 ;以Rubisco为底物时 ,最适pH为 4 .8。这表明水分胁迫在平邑甜茶叶片衰老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酸性蛋白水解酶 ;3种底物内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 4 5℃。另外 ,用不同浓度放线菌酮、激素、H2 O2 处理的试验表明 ,放线菌酮和BA可抑制内肽酶的活性 ,而ABA和H2 O2 可促进内肽酶活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黄瓜衰老过程中,叶片外部性状与内在生理代谢密切相连.通过对博耐13号B型(博耐13-b)黄瓜叶片衰老过程中细胞膜透性、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研究,表明博耐13-b型黄瓜衰老过程中叶片叶绿素的降解和可溶性蛋白质质量比下降较慢;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膜脂过氧化作用产物丙二醛(MDA)增加;细胞膜相对透性增加.生长期间不同叶位叶片功能期的长短不同,表明博耐13-b叶片衰老速度慢,绿叶面积持续期长,对提高黄瓜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羽毛废弃物的排水沟污泥中采集污泥样品,通过富集培养、分离、纯化、发酵筛选,获得一株降解羽毛效果最佳的RM菌株.对该菌株进行形态特征、16S rDNA序列以及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RM菌株为Deinococcus actinosclerus.该菌株在4%羽毛含量条件下,培养7 d后对羽毛的降解率高达60%,且羽毛水解产物含有多种氨基酸,如丝氨酸、天冬氨酸.RM菌株产生的胞外蛋白酶以丝氨酸蛋白酶为主,也含有天冬氨酸蛋白酶、半胱氨酸蛋白酶.粗酶液最适反应温度为45℃,最适pH为10.0;金属离子Cu~(2+)、Mg~(2+)能够提高蛋白酶活性,而Ca~(2+)、Ni~(2+)、Zn~(2+)及蛋白酶抑制剂苯甲基磺酰氟、乙二胺四乙酸、亮抑蛋白酶肽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通过以上结果可知,RM菌株对羽毛的高效降解具有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设计5种水平pH值的磷酸缓冲液,研究pH值对百合叶片粗提液保护酶SOD、POD、CAT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OD、POD和CAT 3种酶活性较高的提取液最适pH值分别为7.5、6.0、7.0。选用pH值7.0磷酸盐缓冲液作为百合叶片粗提液,基本可达到同时提取3种保护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失水胁迫对月季切花花瓣内肽酶活性和种类的诱导与花朵衰老进程加速之间的关系.[方法] 切花月季 samantha 为试材,分别进行了如下处理(1)反复失水胁迫处理,即依次失水胁迫24 h、复水12 h、然后再次失水胁迫24 h,(2) ABA 预处理后的失水胁迫处理,即50μmol-L-1的ABA处理12 h后,失水胁迫24 h;并以直接蒸馏水瓶插作为对照.[结果] (1)失水胁迫和再次失水胁迫,即两次胁迫处理期间花颈的弯曲状况相近,但失水胁迫后花朵的瓶插状况差异非常明显,其中,再次失水胁迫后的花朵出现了严重的僵蕾现象.ABA预处理明显减轻了失水胁迫期间花颈的弯曲程度.(2)第1次失水胁迫后复水6 h,花朵水势能够恢复到胁迫前的水平,而花枝鲜重和花瓣内肽酶活性在复水12 h后才能恢复到胁迫前的水平;再次失水胁迫后,花朵水势下降和花枝鲜重损失率都呈现与第1次胁迫相近的变化,但是花瓣内肽酶活性的变化更为剧烈,上升幅度更大.ABA预处理有效抑制了失水胁迫带来的水势降低、鲜重损失以及内肽酶活性的升高.(3)对照花材在自然开放和衰老进程中,没有检测到金属蛋白酶和巯基蛋白酶活性;丝氨酸蛋白酶活性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在衰老时进一步显著升高.失水胁迫对花瓣内肽酶活性和种类的诱导与花朵自然衰老诱导一致.失水胁迫明显诱导提高了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复水使其活性恢复到胁迫前的水平,再次失水胁迫进一步加剧其活性的升高.ABA预处理显著降低了失水胁迫诱导的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增加.[结论] 失水胁迫对花瓣中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强烈诱导与复水后瓶插期间衰老进程加速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离体小麦叶片在暗处叶绿素迅速分解,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精胺处理可以延缓叶绿素降解并且降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衰老叶片除保持原有的3条同工酶活性外,还出现1条新的同工酶,该酶活性随时间延长而上升。精胺处理则一直无此酶的出现。另外,随精胺处理时间的延长,有两条同工酶活性不断降低,另一条基本保持不变。根据过氧化物酶在植物体中的作用,推测精胺保绿作用的机理与精胺抑制过氧化物酶活性或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茉莉花粗酶液酶解β-D-葡萄糖苷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NPG为底物,测定茉莉花中具有β-D-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粗酶液活性.最适反应条件为总反应体积1 mL,反应时间20 min,底物pNPG体积200 μL,浓度50 mmol·L-1,最适pH值6.0,最适反应温度50℃;并以此条件,研究茉莉花开放过程中粗酶液酶解β-D-葡葡糖苷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该酶液随着茉莉花的开放,酶活性逐渐增高,直至萎蔫失水后,活性才降低.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侵染黄瓜的多主棒孢菌孢子悬液和粗毒素提取液对黄瓜主要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从生理生化水平揭示多主棒孢菌毒素在病原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在室内条件下测定多主棒孢菌孢子及其粗毒素悬液作用后,黄瓜植株体内防御酶系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多主棒孢菌孢子和毒素悬液处理黄瓜叶片后,黄瓜植株体内POD酶和PPO酶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粗毒素悬液作用下酶活力在24 h时可达到最大值;而在孢子悬浮液作用下酶活力在48 h时达到峰值,随后显著降低,120 h后低于未处理的对照。在病原菌初期诱导作用下,SOD酶活性逐渐升高在72 h时达到最大;毒素接种黄瓜叶片后,SOD酶活性在48 h达到峰值,达到峰值后2个处理的SOD酶活性显著降低但均高于对照。本研究证明多主棒孢菌粗毒素对黄瓜寄主防御酶活性与其病原真菌孢子的作用具有一定相似性,酶活性峰值增加比率相近,前者比后者增加峰出现早,毒素诱导作用后防御酶活性最终高于未接种处理,黄瓜对其侵染的抵抗力得以维持,而在孢子悬液的作用下寄主的抵抗力随着其侵染的扩展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锌对苦瓜不同生育期叶片保护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技术,设置7个锌处理浓度,分别测定了处理15d、30d、45d时苦瓜叶片的SOD、POD、CAT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及总酚、类黄酮含量等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适量锌可显著提高苦瓜叶片SOD、POD、CAT酶活性,增强苦瓜清除体内氧自由基的能力,有效延缓植株衰老.施锌可以促进苦瓜叶片总酚、类黄酮等一些活性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植株的抗逆性.苦瓜叶片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变化趋势略有不同,总酚含量随Zn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类黄酮含量则有轻度缺锌和过量锌促进其积累的趋势.缺锌显著促进苦瓜叶片游离脯氨酸的积累,尤其是0.005mg·L-1处理的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不施锌处理,而过量锌对苦瓜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切花月季(Rosa hybrida)品种Samantha和Kardinal为试材,探讨了乙烯和乙烯作用抑制剂1-MCP处理对不同品种花朵开放和衰老以及内肽酶活性和种类的影响。结果显示,两供试品种都对外源乙烯敏感,但花朵在乙烯处理后形态上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Samantha表现为乙烯处理显著促进花朵开放和衰老进程,导致花瓣脱落;而Kardinal则明显抑制花朵开放进程,出现僵花,直接衰老萎蔫。两品种在乙烯引起花瓣总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和内肽酶活性的升高方面,以及1-MCP处理获得与乙烯处理相反的效果等方面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但是Kardinal的变化远比Samantha剧烈。同时,乙烯处理引起花瓣丝氨酸蛋白酶所占比例的增加方面依然是Kardinal比Samantha显著。上述结果表明,本试验供试的两个切花月季品种开花和衰老对外源乙烯反应的不同可能与相应花瓣中内肽酶的变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模拟干旱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营养液水培法,以不同浓度PEG6000处理黄瓜幼苗,研究模拟干旱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浓度增大,黄瓜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有增加趋势,活性氧(H_2O_2,O_2·~-)的含量明显积累,叶片中丙二醛(MDA)、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表明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膜质过氧化损伤严重;叶片中SOD同工酶活性未发生明显变化,根系中SOD同工酶活性有明显变化,而叶片和根系中POD同工酶活性却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0.
以黄瓜品种中农11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多胺预处理对弱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弱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SOD活性显著降低,CAT活性下降,POD和APX活性略有升高;而一定浓度的腐胺和亚精胺预处理逆转了,弱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SOD活性的下降,显著提高了弱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CAT和POD活性,对弱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APX活性影响不显著.表明SOD活性的下降是黄瓜幼苗遭受弱光胁迫的一种主要表现,多胺通过影响黄瓜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参与黄瓜植株弱光耐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