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是我国主要蚕区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蚕业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研究出不少引人注目的成果,使我省蚕桑生产不断得到发展。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本文就我省解放以来的蚕业科技进步简单总结并初步探讨今后发展的方向。一、广东蚕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广东长期以来在教育、科研和生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一批具有广东特色并在生产上起到重要作用的科技成果。 (一)蚕品种的改良使蚕茧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广东蚕业     
一、历史回顾广东是我国四个蚕丝主产省之一,桑园面积和年产茧量少于四川、浙江和江苏,单位面积产茧量则高于国内各省蚕区.广东蚕业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来自中原,一说来自古交州.总之,广东蚕业兴起,见于史书记载的,迟于中原和长江流域.《汉书·地理志》最先提到汉武帝元鼎  相似文献   

3.
根据广州岭南大学农学院蚕业系主任霍华德教授等于一九二五年编著的《华南蚕业之调查》一书中记载有关广西蚕业概况如下:广西的蚕丝业在1860年陈思舜任广西省的财政委员时,曾积极组织发展,先在容县农家中推广种桑养蚕成功.并在物质上改善蚕农的条件.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广西蚕农的收入比他们农业生产的收入高十倍,容县是养蚕业最繁荣的一个县,其他各县1890年起也开始发展养蚕业,当时的省长马丕瑶带来了广东的桑种,并分发给西江沿岸的丹竹平南以及桂平等地的农民,并在梧州创建了一个蒸汽缫丝厂,但是好景不长,几年之后,养蚕业被迫  相似文献   

4.
李芳 《中国蚕业》2005,26(4):69-72
蚕丝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是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通过丝绸之路将中国的文明纳入到了世界的文明体系,成为真正的世界文化.经考古证实,在我国养蚕业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早在殷商时代养蚕业已经相当发达,到春秋战国时代蚕桑生产已经遍及全国.中国古代社会生产以"男耕女织"、"农桑并举"为特点,所以蚕丝业也就自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它到了近代就更是中国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可以说中国的蚕丝业是随着中国的整个发展进程而起伏跌荡前进发展的.本文着重探讨中国近现代蚕丝业的发展情况,以期能够对我国今后蚕丝业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 我省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据史料考证已有6千多年历史,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起点于古长安。1918年我省蚕茧产量达14070吨,到1949年下降到325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提倡蚕丝业,我省养蚕业也出现了新的转机,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蚕茧产量有了较大发展。1986年蚕茧产量超过5000吨,为解放以来最好水平。我省蚕桑生产虽然逐年提高,但与江浙等省比较,发展速度、仍显缓慢,经济效益不高,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广东种桑养蚕,缫丝历史悠久。目前,广东已有50多个县、市种桑养蚕。一年养蚕七造,可养蚕期九个月。在养蚕期中,蚕室(共育室)和蚕茧收购站等,均遭有老鼠对蚕和茧的不同程度的危害。经调查,广东蚕业生产中老鼠主要危害种类有四种’大家鼠(Rattus norvegicus norvegicus Berkenhout)、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 Milne-Edwards)、小家鼠(Mus musculus homourus Hodgson)和骚鼠(Suncus murinus murinus Linnaeus)。上述四种老鼠对我省蚕业的危害,因各地的养蚕业和收茧场地建筑物结构、所处环境、管理技术以及防治老鼠害措施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范林 《四川蚕业》2012,40(1):19
<正>养蚕业于12世纪(13世纪前)经由西西里被带到意大利,之后养蚕业北迁至波河流域。蚕农业,亦称养蚕业,是件累人的农活,通常要求全家参与其中,艰辛的养蚕业需要使极小的蚕  相似文献   

8.
蒙国栋 《广西蚕业》2005,42(3):38-41
蚕病是养蚕业的大敌,每年单是蚕病的发生就给养蚕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桑园血积和养蚕农户的逐年增加、蚕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技术培训、蚕房条件及蚕种场的建设改造等各种配套措施的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9.
细蚕共育在广东蚕区兴起已有二十年的历史。如何认识细蚕共育对广东养蚕业的影响?认真总结二十年来广东细蚕共育的正反经验,对今后巩固、发展广东的蚕桑生产是有益的。本文就这些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广东细蚕共育的历史及现状。早在1972年,广东蚕区已兴起细蚕共育。七十年代初,细蚕共育开展得最好的是化州县,细蚕共育率达90%以上。1975年省蚕业主管部门为了推广细蚕共育,在化州县那务镇举办了第一次全省细蚕共育培训班,推广化州县办好细蚕共育的经验。1976  相似文献   

10.
蓖麻蚕(又称木茨蚕)是一种过渡型野蚕,适应性广,具有多化性、多食性和多产性的特点。茧皮是绢纺工业的优质原料;蚕卵是农业生防上寄生蜂的优良中间寄主;干蚕蛹含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动物脂肪和百分之六十的蛋白质;蚕粪是优质高效的肥料和塘鱼精饲料。为了发展我国生物资源,促进野蚕事业的发展,我省于五十年代进行驯化育  相似文献   

11.
1991年,是广东省全面实现“全年二化白茧化”的一年,饲养多化性蚕种已成为历史,这是我省养蚕业的重要里程碑! 解放后,广东省的蚕桑生产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蚕茧产量1990年比1949年增加4倍多,亩桑产茧增长3.8倍,养蚕技术革新也取得很大成绩,但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实现“全年二化白茧化”。本文就涉及全年二化白茧化问题,结合当前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继续向新的台阶攀登。一、历史的回顾“全年二化白茧化”是广东养蚕业的一个特殊问题,是指改革过去饲养多化性黄茧  相似文献   

12.
中国蚕学会广东分会于五月十三日在广州举行学术报告会,邀请正在广州访问的日本汤浅产业株式会社的田中成光博士朋友作关于蚕业机械化的报告。学术报告会由广东蚕学会副理事长唐维六教授主持,我省各地学会会员和蚕业工作者二百五十人参加了这  相似文献   

13.
<正> 一、恢复和发扬历史光荣传统,振兴陕西蚕业我省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据西安半坡村原始母系社会遗址出土的陶器残片上细如丝的纹痕及桔状石纺轮、骨针,推想当时先民们已知道采集和利用野蚕茧丝缝制衣物。传说轩辕黄帝时代,嫘祖氏即在教民养蚕。  相似文献   

14.
自1982年秋发生的生丝价格下跌不景气状况至1987年4月到低谷后一度呈恢复趋势。最近则大幅度回旋稳定上升。蚕丝业界总算恢复了活力。但是,由于农业国际化在不断发展,为求蚕丝业将来的繁荣安定,在养蚕业中推行适应于国际价格水准的养蚕技术革新,大概会成为必要的课题吧。图1是表示1965年以后逐年平均1公斤上茧的价格和蚕茧生产费用(第二次),但茧生产的收支逐年变坏。到1974年,生产费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极具岭南特色的养殖业,广东省肉鸽养殖历史悠久。广东是全国肉鸽养殖最集中的地区。2021年广东省出栏乳鸽3.5亿只,占全国乳鸽出栏量60%以上。由于广东鸽业发展早、规模大,在全国有着重要的行业地位。“世界鸽业看中国,中国鸽业看广东”,肉鸽产业已经成为广东省畜牧业的新名片。目前,我省养鸽业处于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集中凸显:肉鸽品种杂、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国农学会、蚕学会接受国际昆虫学会的邀请,派辽宁省蚕业研究所于溪滨同志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叶元柏同志,前往日本参加了1980年8月3日至9日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第十六届国际昆虫学术会议。中国代表在8月4日的野蚕学组会上,宣读了“柞蚕空胴病的研究”论文,受到了各国代表的赞扬。在会议期间,野蚕学组还专门召开了一次国际野蚕讨论会,讨论会由联合国、中国、印度及日本的四个大学、八个蚕业试验场、协同饲料株式会社研究开发部的代表参加,重点讨论了成立国际野蚕丝学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桑是养蚕业的基础,其产叶量的多少、叶质的优劣与养蚕的收成,单位面积的产茧量和效益密切相关。建国以来,我省的栽桑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有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特别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顺利地完成了蚕桑基地的转移。桑地面积进一步扩大,蚕茧产量逐年上升,这与我省广大蚕业工作者在桑树新品种的选育,栽培技术的改革,病虫的防治等系列的研究所取得的新进展和获得一批富有成效的科技成果是分不开的。改革15年来,先后获得省、部、厅级科技成果17项,创造社会效益预估数亿元,发表论文报告220多篇,  相似文献   

18.
叶志毅 《蚕桑通报》2021,52(1):48-52
7 桑树其他害虫 7.1 野蚕 野蚕(Bombyx mandarina Leech)属鳞翅目蚕蛾科.幼虫取食桑叶,与家蚕争夺饲料;野蚕发生的各种真菌病、细菌病、病毒病和微粒子病等都能感染家蚕,对蚕丝业生产的影响极大.野蚕在江、浙一带1年3~4代,以卵在桑树的树干上越冬.各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下旬、6月下旬、8月上旬和9月上旬.  相似文献   

19.
脂肪是蚕蛹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对我国家蚕原料茧生产中每年产生的12万t干蚕蛹以及野蚕类蚕茧生产中的蚕蛹进行综合加工利用,将有助于实现传统养蚕业的优化升级和为人们提供优质油脂保健食品。随着蚕蛹油脂的应用向多元化发展,对蚕蛹油脂组成及加工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也不断进步。本文概述近年来国内外在家蚕和部分野蚕的蛹油脂组分及加工利用方面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该领域的重点研发方向。今后应在对蚕蛹脂肪酸组成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蚕蛹油脂的特性及组成特征;将作为保健食品、医药品和化妆品原料的蚕蛹油脂,推向蚕蛹油脂精制及高端食用保健油脂的研制与开发。  相似文献   

20.
新型登蔟剂DC-1的应用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养蚕业在家庭收入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各蚕区为了巩固、发展蚕业,不断扩大规模以保持其在家庭中的经济主导地位.尤其近几年随着WTO的加入,蚕业形势看好,植养蚕大户不断出现.大棚养蚕解决了饲养省力、省工、低耗这些问题,但上蔟这一难题仍待解决,本试验利用蜕皮激素和登蔟剂联合应用作了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