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通过对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素质状况的分析,提出了新时期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归根到底,要靠亿万高素质的农民。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以及长期忽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此,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依靠力量,农民素质的提高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法律素质、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发挥广大农民主体性作用的关键和根本,是解决新农村建设所有问题的总根源.为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农民素质的提高;加强和完善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开展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改善农村环境和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农民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潘云华 《农业考古》2006,(6):120-122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和谐的社会,其核心是新农民.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影响农村的各项建设,决定农村社会的和谐程度.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同时其本身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核心的内容,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文章通过分析湘西州农民收入与素质现状及新农民培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等方面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陈兴国 《农业与技术》2006,26(4):144-147
农民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其素质与能力结构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通过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经营管理能力和民主政治意识四个方面的现实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职专业政治的教学方向是教育学生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农民,提高未来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农村的建设进程。而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还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村中还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适应这一需要,在教学中笔者重点采取如下做法:  相似文献   

9.
颜平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378-8379
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的科技文化、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对农民教育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培育新农民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中国农民的素质制约着新型农民的培养.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证.目前,无论是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还是经营管理素质、身心素质都急需提高.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自身文化素质低,民主参与的渠道不够畅通,基层党员干部对民主认识不到位,封建家长式作风盛行,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是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应端正思想认识,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健全民主管理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风文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乡风文明建设就是农村文化建设,其内容包括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三种文化形态,其要义是培养新的乡村精神,其目的是促进农民“人”的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农业企业组织的形式及演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农业特征决定以农户为基本组织形式.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交易行动主体,农业组织才具有企业行为能力.中国现代农业企业组织的典型形式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其发展经历四个阶段的演进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契约形式的变化,农户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现代农业企业组织的演进逻辑,是根据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的消长变化,选择成本最低的契约形式.  相似文献   

14.
对“农家书屋”可持续运行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入手,促进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客观问题或障碍,这就要求我们从这些客观情况入手,分析这些问题,探讨和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建立起"农家书屋"的可持续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白现军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154-155,158
农民集体上访事件的频繁发生是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不和谐音符,其形成既有农村干部的素质问题,也有农民自身的因素。通过强化村务公开、完善村级干部管理制度、加强干群沟通、树立司法权威、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等途径,可以有效预防和化解农民集体上访事件。  相似文献   

16.
韩国农民培训的经验及对我国新型农民培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国清  滕平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9):22-23,46
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根本动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于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韩国的"新村运动"积累了丰富的农民培训经验,该文借鉴韩国的经验,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提出了我国培养新型农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现代农业内涵与特征的阐述,并从产业支撑、农民素质提升、粮食安全、资金支持等四个方面,对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基础工程的机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广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应加强农广校教育教学研究,注重思想素质和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的培养,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容整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之一。村容整洁,既是新农村的外观表现,也是新农村的内容所在。实现村容整洁,就是通过稳步扎实的村庄整治,创造适于人居环境,保障农民的生存,促进农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