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介绍了空间权的产生背景、涵义及特征,概述了空间权的基本内容、立法概况,以期为我国的空间权立法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讨论了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影响因素,土壤中重金属化学形态及其迁移能力与土壤pH值、有机质、机械组成和作物根际环境有关。土壤重金属的不同形态在空间的分布、迁移能力影响着其生物的有效性及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北京市引进植物资源的野外调查及问卷反馈的统计和归纳,对引进植物资源现状及利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按照其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空间分布、推广及更新等内容进行了详细地阐述,重点对引进植物在北京市的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包括其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的优点及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缺点,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林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IS地理信息是空间属性与描述同性的结合体。GIS地理信息的意图性、信息源性、无比例性等构成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特性。通过对这些基本特征的介绍,引入了地理信息在我国林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地统计学在生态学中的应用(I):基本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地统计学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一个新分支,是由采矿学和地质学研究发展起来的。与传统的统计学相比,地统计学更注重随机变量的空间过程,通过研究对象在空间上不同间隔距离的抽样点上的差异,定量描述了其空间变化规律。这一理论主要包括两方面的研究内容:第一为半方差图,研究对象的宽间相关性的方法;第二为空间局部内插理论,通过空间上抽样点的调查数据,对空间上未测点进行估计。文章介绍了地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概述了此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重金属污染尤为突出,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危害;本文简要分析了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并对土壤重金属特性空间变异定量研究中所涉及的主要分析方法作了初步介绍;提出了重金属特性空间变异定量研究方法的两点启示:①地统计学与3S(GIS,RS,GPS)技术的结合来研究重金属空间变异;②提出了地统计学与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分布建模.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卵空间分布的地理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调查了低密度下棉田2代棉铃虫卵的空间特性,建立了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多个变异曲线球面模型,其中大部分表现为纯块金效应;棉铃虫卵的空间变程为4.0-6.4m,空间不连续性强度为0.871-0.999。  相似文献   

8.
介绍谷子空间诱变育种过程,分析第1代谷子田间表现及晋谷47号的特征特性,以为谷子的育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不同机械工作空间的概念,定义了由灵活特性,即雅可比矩阵的条件数决定的灵活工作空间,作为可达工作空间的子空间,并且分析了RPS型并联机构的灵活工作空间。给出了当坐标参数变化时,不同的工作空间的变化图。  相似文献   

10.
“3S”技术集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GIS、RS、GPS作为空间信息处理的3个技术系统,在空间信息管理中各具特色,但相互之间又有许多关联,三者的结合和集成已成为空间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本文在介绍“3S”系统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我国“3S”系统集成的理论、技术和实践,并简单探讨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开展三生空间研究对推进该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构建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功能性土地分类体系,揭示了1980—2018三生空间格局分布及演变特征,应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三生空间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地区主要以生态空间为主体,生产空间主要聚集于东南部,生活空间集中于快速发展的重要城市,生态空间主要分布于西部及中部地区。(2)生产和生态空间在黄土高原的中西部地区的变化均较为剧烈,生活空间的扩张主要集中在各大城市。(3)社会经济因素对三生空间的演变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人口是影响生产空间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对于生活空间面积的限制作用较强;财政收支对生态空间的解释力较强。这些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三生空间的影响都大于单个因素。结果能够为未来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并为推进三生空间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由耕地、林地、草地、湿地及水域共同构成的绿色空间有利于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清福建省绿色空间的景观结构组成以及空间配置演变情况对构建生态屏障、打造全国生态示范省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绿色空间为对象,分析其景观格局在2000-2020年的演变,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构建回归模型,分析福建省绿色空间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整体绿色空间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较明显。福建省整体绿色空间破碎化程度上升,总体连通性降低和多样性降低。空间分布上,整体绿色格局破碎化、连通性和多样性变化随着空间位置不同而变化。2)GWR模型在空间位置层面对不同时期的绿色空间格局演变影响因素的解释优于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模型。GWR模型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对绿色空间景观格局破碎化、连通性、多样性的影响以负相关为主,且具有较显著的空间差异。自然因素中,地形、温度、降水对绿色空间景观格局的影响也具空间差异。分析揭示了福建省绿色空间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在空间层面上量化影响因素对绿色空间景观格局的影响特征,有助于进一步优化福建省绿色空间格局并构建福建省生态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13.
针对羊体图像背景复杂、分割难以及不同光照条件干扰羊体图像的问题,采用一种基于YCbCr空间改进C-V主动轮廓模型的分割方法,对具有复杂背景的羊体图像分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羊体图像的颜色特点,对羊体图像进行从RGB空间到YCbCr空间的转换能克服拍摄环境中光照对羊体的影响;2)利用手动勾画羊体的粗略轮廓构造预处理水平集,对其内部、外部以及边界进行划分后可以演化羊体图像的轮廓。试验证明改进C-V模型能对复杂背景下的羊体图像进行准确分割,分割结果能够应用到后续羊体测量点的识别中。  相似文献   

14.
彭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2258-2259
归纳总结了公众参与城市绿地建设的发展趋势,立足城市绿地建设各个阶段的特点,解析公众参与城市绿地建设的基本模式,指出公众参与是未来城市绿地建设研究的重要内容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以2002和2005年两期的QuickBird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景观指数和转移矩阵法分析了深圳特区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并应用马尔可夫模型对今后6年(至2011年)绿地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预测。结果表明:深圳特区绿地景观变化的主要特征为人工绿地景观组分不断增加,而原有的自然绿地景观组分不断减少;绿地景观斑块破碎度增加,斑块形状趋于规则化,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上升,优势度下降,景观类型有向多样化、均匀化方向发展的趋势;预计至2011年研究区绿地总面积不断增加,但生态效益较高的自然绿地面积将会减少。  相似文献   

16.
古老的加·蒙日(G.Monge 1746~1818)的图解法,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仍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此法缺乏数值的定量计算。本文根据生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的需要,提出一种新的空间角度计算方法——模式计算法。该法具有直观简明、思路清晰和使用灵活等特点,达到了用简易的方法,解决复杂空间工程问题,而避免纯数学运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稻水象甲成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辽宁省稻水象甲成虫在越冬场所和田间的空间分布型研究表明,分布型均呈聚集分布,呈该分布的原因都是由成虫行为引起的。抽样调查方法为分层抽样法,为减少抽样中零样方对统计结果的影响,便于抽样操作,总结出在越冬场所的成虫数量“模拟环境”抽样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评价兼具实践性和艺术性的双重标准,在评价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主观判断,很难进行定量的分析评定。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北京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北京市5个公园的植物景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实现了非量化因素的可量化研究,是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合肥市区二环以内建成区为研究区域,选取10个街旁绿地进行景观现状调查,并应用统计学、生态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游憩满意度,探寻街旁绿地景观构成要素与游憩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合肥市不同街旁绿地的综合游憩满意度不同,10个街旁绿地满意度得分范围3.044~4.320,整体满意情况一般;其中建于2010年的瑞园游憩满意度最高,建于2000年的长江东大街与南陵路交口游园最低。建立满意度和绿地景观要素之间的相关模型,评价结果表明,市民满意度较高的街旁绿地表现为,绿地和铺装表面比例恰当,常绿和落叶乔木搭配比例合适,有较好的树荫,人行步道宽度合理。运用SPSS 23.0分析软件,通过曲线估算回归分析合肥市街旁绿地各景观构成要素与游憩满意度关系,并得出相应的最优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20.
开发区公共空间品质评价是开发区公共空间建设的重要参考,是优化完善开发区园区环境的重要内容。采用文献分析、现场踏勘、专家访谈、归纳比较等方法,通过描述性分析,归纳开发区公共空间品质评价的特点,即物质环境、使用人群和使用时间的特殊性、以及评价的层次性;依据综合开发区的发展阶段特征、公共空间场地特征、从业人员心理需求特性、公共空间游憩利用特征等,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开放性、舒适性、形象认知性3个准则层12评价因子构成的开发区公共空间品质评价模型;选取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的3类6个公共空间场地进行评价模型应用,依据评价结果,对该开发区提出提高场地标识度、提升环境质量、增加场地配套设施等方面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