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11个能源林杨柳无性系热值季节及年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5个乔灌木柳树无性系和6个杨树无性系夏季、冬季不同组分的干质量热值,研究了1年生杨、柳无性系皮部和干部在夏季和冬季的干质量热值的变化情况,以及随着平茬次数的增加1年生柳树无性系全株热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杨、柳树无性系不同组分在不同季节干质量热值的变化不完全一样,但是在冬季皮部、干部和全株热值均比在夏季时高;5个柳树无性系不同季节年份的干质量热值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冬季热值为1年生根1年生干>2年生根1年生干>3年生根1年生干,柳树无性系间的1年生根1年生干冬季热值与2年生根1年生干冬季热值的差异极显著,与3年生根1年生干冬季热值的差异显著,灌木柳的热值比乔木柳的高;6个杨树无性系(1年生根1年生干)的冬季全株干质量热值>夏季全株干质量热值,但无性系间差异均不显著;1年生柳树全株冬季干质量热值普遍高于杨树。  相似文献   

2.
植物热值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评价的重要指标。利用假设检验和回归分析方法,对东北落叶松不同器官的热值和灰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木不同器官的热值和灰分含量在统计上大都存在显著差异,去灰分热值从大到小排序为叶(21.57 kJ/g)﹥枝(20.98 kJ/g)﹥皮(20.73 kJ/g)﹥根(19.88 kJ/g)﹥干(19.51 kJ/g),灰分含量排序为叶(5.79%)﹥皮(2.48%)﹥枝(1.88%)﹥根(0.95%)﹥干(0.47%);树干热值和灰分含量随树干从下往上呈增加趋势,且上、中、下部均存在显著差异;树根热值和灰分含量从根茎、粗根到细根也呈增加趋势,且两两之间差异显著;地上部分的平均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和灰分含量均大于地下部分(树根),且差异显著;不同器官的热值和灰分含量与林木直径、树高和起源等因子显著相关,但其影响程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
4种福建乡土竹种的纤维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年生大木竹、椽竹、苦绿竹、橄榄竹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进行了显微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4个竹种的平均纤维长度为2.12~2.58mm,属略长至甚长纤维范畴,平均纤维宽度在11.69~12.75μm,各竹种的纤维长宽比为160~220,均适用于制纸原料。纤维形态在竹秆的不同部位存在着差别,在纵向上,竹材中部的纤维较长,基部次之,顶部居三,而纤维宽度为基部中部顶部;在径向上,纤维长度为内部外部,而纤维宽度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2种桉树不同林龄生物量与能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广东廉江市石岭林场2种桉树不同林龄的生物量和能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桉树各器官生物量及林分生物量都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各器官生物量都以干的最大,叶的最小。4.5年生雷林1号桉和尾巨桉林分生物量分别为77.13、80.03 t·hm-2。不同器官间灰分含量、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差异很大,排序分别为:皮>叶>根>枝>干,叶>枝或干>根>皮,叶>枝或根>干>皮。叶、枝、根、干的灰分含量随林龄的增大有减小的趋势,而干质量热值则相反;皮的灰分含量和干质量热值随林龄的变化与前者相反。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中国重要丛生竹的热值,结合其生物量计算对应的能量现存量,比较其现状差异,并探究丛生竹系统中具有发展生物质能源优势的竹种,为今后丛生竹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发展及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中国8种重要丛生竹(青皮竹、粉单竹、麻竹、绿竹、黄竹、龙竹、缅甸竹、慈竹)的竹叶、竹枝、竹秆等器官为对象,分析其单位面积生物量,利用量热仪测定干物质热值,计算单位面积能量现存量。【结果】8种丛生竹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6.68~77.72 t·hm-2,其中龙竹最高,麻竹最小;各器官单位面积生物量表现为竹秆竹枝竹叶,不同丛生竹生物量分配不同;8种丛生竹各器官干物质热值为16.407~19.948 k J·g-1,相同器官的干物质热值随竹龄增大而略有降低,竹种间器官平均干物质热值均以缅甸竹最高,最低的为绿竹的竹叶(16.652 k J·g-1)和竹枝(17.522 k J·g-1)及慈竹的竹秆(17.710 k J·g-1);除慈竹外,其他丛生竹的热值均表现为竹叶竹枝竹秆,慈竹表观为竹叶竹秆竹枝;各丛生竹地上部分单位面积能量现存量(MJ·m-2)表现为龙竹(142.17)粉单竹(115.41)慈竹(112.97)缅甸竹(95.26)青皮竹(87.50)绿竹(85.31)黄竹(85.14)麻竹(31.34)。【结论】丛生竹是潜在的能源竹种,受林分特征、气候因素和竹种本身特性等因素的影响,8种丛生竹的热值、生物量及其分配差异显著。8种丛生竹的生长环境条件各异,以能量现存量最为基本单位进行竹种间的比较更加可靠。8种丛生竹能量现存量及其分配存在差异,单位面积生物量差异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比较8种丛生竹能量现存量的现状,龙竹较其他竹种具有效大的优势,有利于今后丛生竹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吊丝球竹DD-1是大渡河造林局近年选育的省级良种,通过吊丝球竹DD-1与原种吊丝球竹(Bam busabeecheyana)的分类学的差异分析、抗寒性等研究,结果表明:对低温的耐受性,与慈竹相当,明显优于杂交竹,可耐受-1.1℃以下的低温;吊丝球竹DD-1抗干旱性较强,在川中旱区种植成活率高于当地慈竹45.7个百分点;耐盐碱性尤为突出,在pH5.5~7.8均能正常生长,在pH值7.0~7.8的立地条件表现优异;在相同立地条件下,其生物量大大高于慈竹,DD-1单株平均重量20.1 kg,慈竹单株重量2.4 kg,DD-1重量是慈竹的8.37倍;比较与慈竹等4种竹子制浆抄纸性能,粗浆细浆出浆率综合评定优于慈竹,属于优良的造纸竹材;经营模式研究表明,DD-1栽植第4年,笋、材两项公顷平均收入可达34 500元~46 500元;综合研究表明:四川1 000 m海拨以下的山区可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7.
从福建、浙江等地引入16个笋用丛生竹种植于瑞安飞云江边农田及涂滩地,经对引种竹的存活率、生长、发笋及冻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综合考虑引种成活率、保存率、发笋率等指标及冻后恢复生长情况。认为,吊丝单竹(平阳山门种源)、花吊丝竹、清甜竹在瑞安引种点的生态适应性较好、其生长与抗寒性与本地种绿竹相似,可进一步区试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8.
研究在马尾松(24年生)下留养茶秆竹培育复层林的经营效果,结果表明:间伐后留养7年马尾松胸径增长量从大到小依次为C>D>B>A>ck;平均树高则为C>A、D>B>ck,树高增长量不同处理间差异不大.B、C、D处理与CK处理间单株立木材积有极显著差异,C处理与A处理间有极显著差异,B处理与A处理间有显著差异,A处理与ck处理间有显著差异.茶秆竹平均胸径C>D>B>A,平均竹高C>D>B>A,按产笋量从大到小,依次为:D>C>B>A.产材量从大到小,依次为:C>D>B>A.马尾松茶秆竹可以形成复层林且经营效果较好,在南方林区有宽广的推广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9.
几种丛生竹根际联合固氮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几种丛生竹种麻竹、吊丝球竹、青皮竹、粉丹竹、马甲竹、绿竹等进行根系固氮能力调查测定 ,用直接法测定 (干根样品 )前 5个种竹种的根系最高固氮酶活性分别为 2 0 .50、2 4 .81、10 .83、7.4 9、2 .4 6nmol(C2 H4 )·g- 1·h- 1,用富集培养法测定 (鲜根样品 )前 5个种竹种的根系平均固氮酶活性分别为 2 75、4 31、169、188、79nmol(C2 H4 )·g- 1·h- 1。不同生境和不同季节丛生竹根系固氮能力的调查显示 ,充足的水分供应、较高的温度及适当施用有机肥有利于竹子固氮。对几种丛生竹种根际不同部位固氮菌数调查测定显示 ,根际固氮菌数最多的竹种是吊丝球竹 ,在根际不同部位固氮菌数由非根际土→根际土→根表→根内依次急剧递增 ,越往内部根际效应越明显。用 2 #、12 #、14#、7#菌及混合菌液对麻竹组培苗进行接种显示 ,接种固氮菌可提高苗木成活率和植株含氮量 ,14#、7#菌和混合菌接种可显著提高麻竹组培苗生物量。  相似文献   

10.
云南甜竹、大头典竹、吊丝单竹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介绍了华安县1998年引种云南甜竹、大头典竹、吊丝单竹3个竹种的生长情况、经济效益和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其平均造林成活率和当年出笋率为:93.3%和85.9%,造林第2年就可郁闭成林,并有竹笋产出,第3年有竹笋、竹材产出,第4年达到稳定丰产期,每亩(1hm^2=15亩,下同)平均产鲜笋l124kg、竹材45lkg,投入产出比为1:1.8。  相似文献   

11.
几个丛生竹开花授粉特性及麻竹苗期初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麻竹、绿竹、大头典、吊丝单、撑篙竹几个丛生竹种进行开花生物学特性观测和人工授粉;对麻竹进行苗期选择.结果表明:麻竹花雌雄蕊异时成熟,柱头和花粉发育良好,易于授粉;绿竹属3个竹种竹花雌蕊退化,花粉少或无,授粉困难;撑篙竹花雌雄蕊同时成熟.2002~2003年、2003~2004年分别收获麻竹种子388粒、麻竹种内和麻竹×绿竹种子1 495粒,育苗成苗率分别为32.5%,36.5%.19个月龄的麻竹实生苗平均每丛发笋量为8.89秆,平均竹高187.08 cm,平均地径1.66 cm;在竹高、地径方面占优势的群体发笋数量中等.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地撑绿杂交竹林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撑绿杂交竹是一种优良的丛生竹,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栽植。本文通过调查四川省退耕还林区撑绿杂交竹林分,分析了撑绿杂交竹林分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区撑绿杂交竹林分在直径变化、秆龄、生物量以及叶面积指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北部山区优良纸浆竹种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邵武市引种撑绿竹、硬头黄竹、坭竹、单竹、青皮竹及大眼竹的成活率、出笋率等情况,并就福建省北部山区纸浆竹林苗圃基地建设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撑绿杂交竹文献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1998~2009年的撑绿杂交竹文献进行统计归纳,文献计量共72篇,分别从文献研究的内容、发表年份、第一作者以及期刊载体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撑绿杂交竹在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较深入,文献第一作者以高等院校居多,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广西和云南等省,文献共涉及40种中文期刊。  相似文献   

15.
立地因素对撑绿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省引种栽培撑绿竹的10个县(市)24个镇(乡)60个样地进行调查,分析了6个重要立地因子对撑绿竹平均竹高与平均胸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坡位、坡度、海拔、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对撑绿竹竹高、胸径的影响差异显著,坡向对撑绿竹的生长差异影响不显著,但表现为阳坡上生长更旺盛.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大木竹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开发利用前景,特别是在竹浆造纸和竹板材上的应用前景,指出了对大木竹存在认识不到位,经营管理粗放,种苗基地建设不足,适生区域有待实验等问题,提出在今后的开发利用中要加强对大木竹的科学研究、加速种苗繁殖基地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做好市场开发、提高大木竹林经营管理水平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麻竹等4个丛生竹种的田间育苗试验和撑绿竹等4种丛生竹种的大田生产观测表明:丛生竹分株留蔸育苗与带蔸埋秆育苗,竹苗产量和苗木地径差异达显著至极显著水平。前者可比后者平均每丛增产苗木28.0%-106.0%,竹苗平均地径大10.0%~54.0%。分株留蔸育苗各竹种预留母竹数量和地径与当年竹苗产量和地径,除大头典竹外,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大木竹秆形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了浙江南部大木竹的秆形状况,包括秆高、鲜秆质量、尖削度、竹壁厚和节间长等一系列指标.以毛竹为参比竹种,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拟合曲线,结果发现:相同胸径下,大木竹的全高大于毛竹;尖削度较毛竹略小;壁厚随竹秆高度增大而减小的速率比毛竹快;拟合大木竹鲜秆质量-胸径的幂函数方程为:M=0.232 7(DBH)2.1899,与毛竹相比,同样胸径的大木竹鲜秆质量比毛竹大;大木竹的节间长度随高度的变化趋势呈二次曲线,在胸径为4~11cm范围内,节位数10~15处的节间长度最大,可达50~65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