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西门塔尔牛早在20世纪初期就开始引入我国,但有计划引进西门塔尔牛是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通过国家和地方贸易从苏联引入。1976年以来从联邦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陆续引入了乳肉兼用、肉乳兼用型西门塔尔牛,1987年又从法国引入西门塔尔牛(蒙贝利亚牛)。这些牛除在一些国营农牧场纯繁外,主要用于改良我国黄牛,其杂交改良后代大约占我国各类杂交改良牛的50%。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西门塔尔牛两万余头,各类杂交改良牛250多万头。西门塔尔牛属于乳肉、肉乳兼用种,起源于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谷,有着良好的宜牧能力和产奶产肉性能。我国自1981年成立中国西门塔尔牛育种委员会以来,逐步建立和建全了纯繁体系及其杂交改良体系,在纯种繁育上,出现了9600公斤的高产个体,产奶量超过4500公斤的高产群体,平均乳脂率达到4.0%,最高可达7.2%。在杂交改良上,用西门塔尔改良我国黄牛,使其由过去单一的役用逐步转向乳、肉、役  相似文献   

2.
前言西门塔尔牛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入我国,而后在5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以来,从前苏联、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陆续引入了乳肉兼用、肉乳兼用西门塔尔牛,1987年又从法国引入蒙贝利亚牛,引入的西门塔尔牛除在一些国营农牧场纯繁外,主要用于改良我国黄牛,其杂交改良后代大约占我国各类杂交改良牛的50%。我国西门塔尔牛育种群规模3万头,各代杂交牛  相似文献   

3.
(一)肉牛杂交改良的历史 追溯我国黄牛改良史,早在30年代就引入黑白花牛,短角牛等进行改良,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引进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末,先后从国外引进乳用黑白花、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肉用的夏洛来、利木赞、海福特、安哥斯等品种,改良我国的黄牛,使黄牛从单一役用向着肉、乳、役兼用方面发展。经多次试验研究,确定以西门塔尔牛、夏洛来、利木赞牛为改良当地黄牛的当家品种,吸收了外来品种的优点,改进了体型结构,提高了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黄牛改良工作在全国普遍展开。陕西省自1985年开始全面开展黄牛改良以来,主要采用了黑白花、丹麦红牛将秦川牛向乳用方向改良,还采用了兼用的西门塔尔或肉乳兼用短角牛将秦川牛向以肉用为主的肉乳兼用方向发展。目前,已获得了各种杂交后代。一些乳用改良牛已开始投入生产. 陕西省富平县位于渭北旱源,曾是秦川牛的良种产区之一,1987年该县引进丹麦红牛冷冻精液改良本县秦川牛,目前已获得各代改良牛3125  相似文献   

5.
正种公牛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今后的改良效果。河北省的兼用牛主要是西门塔尔乳肉或肉乳兼用牛,是通过德系西门塔尔和法系的西门塔尔兼用牛杂交改良的,纯种兼用牛存栏量很少。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国推广黄牛改良技术工作,引进国外优质的种公牛对我国的基础母牛进行杂交改良,旨在提高我国基础母牛的质量和生产水平。当时曾经引进德国和法国的兼用牛品种。通过30多年来改良工作的开展,我国基础母牛的质量和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包  相似文献   

6.
<正>种公牛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今后的改良效果。河北省的兼用牛主要是西门塔尔乳肉或肉乳兼用牛,是通过德系西门塔尔和法系的西门塔尔兼用牛杂交改良的,纯种兼用牛存栏量很少。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国推广黄牛改良技术工作,引进国外优质的种公牛对我国的基础母牛进行杂交改良,旨在提高我国基础母牛的质量和生产水平。当时曾经引进德国和法国的兼用牛品种。通过30多年来改良工作的开展,我国基础母牛的质量和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包  相似文献   

7.
《农业新技术》2004,(3):42-42
1.西门塔尔牛 (1)品种简介 西门塔尔牛是乳肉役兼用品种,原产于瑞士.我国从20世纪初开始引入,目前在华北、东北、中原、西北和西南均有分布,是引入品种中纯种繁育数量最多、改良本地黄牛数量最多、饲养范围最广的品种,主要作为杂交父本利用.  相似文献   

8.
<正> 我省黄牛属于南方小型牛。体型矮小、役力也小,出肉率少,经济价值低,广大农民群众迫切要求改良。 我省从1973年开始用么拉水牛对本地水牛进行试点改良。后来陆续引进夏洛来、辛地红、抗旱王、海福特和西门塔尔牛对省内部分县的耕牛进行杂交改良。结果加大了体型和役力,提高出肉率,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经济效益不够明显,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从1984年开始在泰和县选择西门塔尔杂交改良牛进行试验,探讨耕牛乳、肉、役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9.
自80年代初以西门塔尔牛为主的冷冻精液改良本地黄牛开始,至今阜新种牛场有西门塔尔种牛220头,并有一部分种牛被全国奶牛育种委员会列为中国特一级种牛,该场现已成为全国四大西门塔尔牛基地之一.在阜新西北一些养牛重点乡(镇),利用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冷冻精液改良黄牛约占50%,其杂交后代乳肉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河北黄牛改良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根据杂交组合试验结果和生产条件,制订了河北黄牛改良区域规划;北部承德地区以肉牛为主,用夏洛来牛或肉乳兼用西门塔尔牛改良,张家口坝上继续搞好草原红牛的培育,山区和广大平原区以肉乳兼用牛为主,用西门塔尔牛改良;城市郊区和工矿区以乳用牛为主,用黑白花牛改良。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的牛种资源--中国西门塔尔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西门塔尔牛,是由国外引进的西门塔尔牛与我国地方优良黄牛品种杂交改良后经选育形成的一个大型乳肉兼用牛品种,本文阐述了中国西门塔尔牛的选育历程,中国西门塔尔牛的种群特性和生产性能以及该品种牛在我国草原、平原、山地和丘陵等地区推广应用的现状,并已其作为新的乳肉兼用型牛品种的优势和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接上期) 4.肉牛 (1)西门塔尔牛 西门塔尔牛是乳肉役兼用品种,原产于瑞士.我国从 20世纪初开始引入,目前在华北、东北、中原、西北和西南均有分布,是引入品种中纯种繁育数量最多、改良本地黄牛数量最多、饲养面积最广的品种,主要作为杂交父本利用.  相似文献   

13.
弗莱维赫牛(Fleckvieh)又名德系西门塔尔牛,是由瑞士西门塔尔牛和德系红荷斯坦牛杂交,并引入部分其他品种血液选育而成的乳肉兼用型牛品种。整个选育过程有近150年的历史,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近30年的定向选育,形成了特有的乳肉兼用西门塔尔品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2008年启动“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区域试验示范推广项目”以来,以德系西门塔尔牛为父本,以本地杂种黄牛或西杂牛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数据表明,杂种优势明显,杂交后代的生长性能、产肉性能、产奶性能都得到很大提高.项目证明,乳肉兼用品种在我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役牛必须向乳、肉型改良。永吉县从1978年开始用西门塔尔种牛和夏洛来种牛的冷冻精液改良本地黄牛,根据1981年测定,永吉县的黄牛用兼用型西门塔尔种牛改良效果比较明显。虽然改良牛的生长曲线明显高于本地牛,但是随着月龄的增长而降低。其原因是:由于改良犊牛初生重大于本地犊牛,而且对饲养条件及饲料的要求也高于  相似文献   

16.
西门塔尔牛是世界上利用最多的牛品种之一,分为乳肉兼用型和肉乳兼用型。由于其产乳量比肉用牛高,产肉性能与夏洛来等优良肉用品种相似,体大而结实,性情温质,适应性好,耐粗饲,在我国的黄牛杂交改良中充分扮演着“外祖父”的角色。笔者仅结合10年来辽宁省海城地区形成的黄牛冷配改良现象,分析西门塔尔牛的应用潜力,以期更好地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畜牧局和晋中地区畜牧局在祁县进行了一次黄牛改良评比大会。这次大会评比的是西门塔尔牛改良的效果,共有50头西杂一代和二代参加了比赛。现将该县的有关几项经济收益情况简要汇总如下:西门塔尔牛是乳肉兼用品种,过去只用它来改良黄牛的肉用性能,但最近发现西杂改良牛有很好的乳用性能,如该县西六支秦村吕积广饲养的一头西杂二代牛第二胎产奶6405公斤  相似文献   

18.
西门塔尔牛属肉乳役兼用品种。蒙城县自1984年以来采用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皖北黄牛。目前,西门塔尔杂交牛存栏42351头,占黄牛总存栏31.85万头的13.31%。为  相似文献   

19.
<正>吉州区乳肉兼用牛是由美国西门塔尔种公牛与吉安黄牛繁育出的杂交牛。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吉安市推广冷配技术期间,对西门塔尔、利木赞、夏洛莱等品种杂交后代进行对比,最终广大群众普遍接受了西门塔尔杂交牛。西门塔尔杂交后代牛体型结构匀称,毛色呈黄白花或淡黄白花,是吉安独特的优良乳、肉、役兼用牛。通过冷配的方式获得杂交后代不仅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的特性,而且大大提高了杂交后代的日均增重、产乳的质量和  相似文献   

20.
<正> 早在本世纪初期,俄国人就将一些纯种及杂种西门塔尔牛引入我国东北。据报道,内蒙三河牛、黑龙江滨洲牛中约有19%的是西门塔尔血统;北方黑白花奶牛的部分牛群中也有少量西门塔尔血统。 从五十年代末起,我国曾有计划地从苏联引入西门塔尔牛,养在内蒙、黑龙江、新疆等地,进行纯种繁殖和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效果较好。七十年代又从奥地利、西德、瑞土等国引入大批纯种西门塔尔牛,分在全国23个种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