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整地措施坡面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了解不同整地措施的梯田果园土壤水分的时空异质性及影响机制对提升林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赣南小洋小流域脐橙果园开发示范区内的3种典型的土地利用结构坡面(优化整地坡面、粗放整地坡面、未整地荒草地坡面)和4种土地利用类型(优化整地果园、粗放整地果园、荒草地、农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0~100 cm土壤剖面上的水分时空分布特征及主控地形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含水量在雨季表现为农地>粗放整地果园>优化整地果园>荒草地,果园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他土地利用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在旱季为农地>优化整地果园>粗放整地果园>荒草地,荒草地和粗放整地果园土壤含水量大幅降低,要显著低于优化整地果园(P<0.05)。在不同坡位,雨季与旱季土壤含水量从坡顶到坡脚均表现为逐渐升高趋势,且坡上、中、下部位的差异均很小。通过冗余分析也发现雨季和旱季土壤水分异质性的主控因子分别为坡位和土地利用类型(P<0.01),均通过表层(0~20 cm)土壤来影响水分分布。整地措施对坡面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提升明显,且显著提升了坡面在雨季对降雨的入渗能力,同时优化整地措施显著提升了梯田表层土壤在旱季的蓄水保水能力。研究结论可为区域内整地措施空间布局优化以及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云南干热河谷不同坡面整地方式对土壤水分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云南干热河谷高温少雨.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水分严重亏缺,人工植被“土壤干化”现象严重。通过在坡面采用不同的整地方式.对微地形进行塑造,强化降雨入渗.结果表明,不论是雨季还是早季,水平台和水平沟整地后,水平台、台间坡面、水平沟、沟间坡面的土壤水分环境均比同一等高水平上自然坡面好,旱季水平台和水平沟与自然坡面的差距从分水岭到坡脚逐渐减小,雨季差距最大值出现在坡的中部.水平台整地后,西坡的含水率比北坡和南坡高。在一定的坡度范围内,坡度越缓.水平台整地改善土壤水分的效果越明显.偏粘性土壤水平台整地后,改善土壤水分环境的效果要比偏沙性的土壤好,水平台和水平沟整地后,增加了水分在土壤中蓄存的时间.对植物的吸收利用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3.
云南干热河谷不同坡面整地方式强化降雨入渗的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典型坡面上改造于2001年的水平台、水平沟及对照自然坡面的土壤水分进行动态监测,分析计算不同坡面整地方式在集中降雨条件下湿润峰运移情况、土壤水分通量及土壤持水量,结果表明:集中降雨后,缓坡上水平台整地在0—200 cm土层范围内湿润峰运移较明显;陡坡上的水平沟整地在0—100 cm土层范围内湿润峰运移较快,由于侧渗损失较大,100 cm以下土壤水分改善不明显;自然坡面在降雨前后只有0—40 cm土层范围内土壤水分有明显变化,40 cm土层以下湿润峰下移趋势不明显。实施水平台和水平沟整地后,强化了天然降雨入渗,分别能将89%和83%的降雨转化为土壤水分,在时空上对降雨重新进行了分配,而自然坡面只有22%的天然降雨能转化为土壤水分。水平沟和水平台整地能将拦截入渗的降雨转化为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0—200 cm土层持水量最大增幅分别可达57.67、56.93 mm,并能使入渗的水分长时间蓄存在土壤中。  相似文献   

4.
《土壤通报》2015,(4):866-872
通过在黄土坡面上实施鱼鳞坑整地的自然化造林试验,对1 m深土壤剖面的水分季节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探讨了鱼鳞坑整地在黄土区植被重建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鱼鳞坑的雨季蓄水过程明显,阳坡坑春季较原状荒坡的含水量增幅均值可达18.18%,其改善土壤水分状况的程度高于阴坡坑(增幅均值9.93%);季节更替中,阴坡坑的土壤含水量(剖面均值11.46%~22.26%)始终高于阳坡坑(剖面均值8.90%~19.12%),早春阴坡坑中可见冬季上层土壤含水量的上升;土壤水分受气候的深刻影响,变异系数及反映蒸发的降幅表层大于深层,阳坡坑(剖面均值变异系数25.85%、降幅34.10%)高于阴坡坑(剖面均值变异系数18.73%、降幅21.10%);阳坡坑中覆膜(剖面水分均值10.62%~19.27%),虽不及阴坡自然力,但可显著缓和阳坡干燥气候的影响(剖面均值变异系数20.89%、降幅29.54%),有助于调用深层水分,尤其在旱季末可较好地延缓土壤含水量的急剧下降。黄土区植被重建重视鱼鳞坑整地的同时,采取抑蒸保墒、限量灌水的辅助措施是必要的,但应注意其使用时间;南部的阴坡种植,可不整地或改用穴状整地形式;春季种植适宜尽早进行。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沟壑区集水造林整地形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按照水量平衡原理,采用对比研究方法,主要用年耗水量、土壤水分盈亏、土壤含水率、苗木成活率、苗木生长量、整地费用等指标对6种整地形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菱形、V字形整地对山地园林建设、高耗水树种或高档苗木可选择使用,常规山地造林不宜选用;半圆形土堤从整地投入角度考虑不宜采用;等高埂整地可用于中档苗木造林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水平阶、鱼鳞坑可用于黄土高原山坡地常规造林整地。  相似文献   

6.
整地时期对土壤物理性质及苹果幼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苹果幼树的栽植成活率和保存率,对3个穴状整地时期的土壤物理性状及苹果幼树生长状况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穴状整地后土壤容重降低,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提高.雨季前穴状整地提高了春季和幼树生长前期的土壤水分,减小了土壤日温差,提高了苗木成活率,促进了树体生长.但雨季后和春季穴状整地降低了春季和幼树生长前期的土壤水分,加大了土壤日温差,降低了苗木成活率,削弱了树体生长,并且加深了定植当年的地面塌陷深度,降低了苹果幼树冬春季的枝条含水量,提高了枝条抽条指数,降低了苗木保存率.陕北丘陵沟壑区栽植苹果时应该在雨季前穴状整地.  相似文献   

7.
水平槽造林整地工程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平槽造林整地工程及效果李京图(辽宁省喀左县水利局,122300)张宝林(辽宁省水土保持办公室)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中,有一批起着重要作用的“水平”工程,象鱼鳞坑、竹节壕、水平沟、水平阶、水平台田、水平条田、水平梯田等等,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水土保持“水平...  相似文献   

8.
干旱条件下人工幼林自然化经营的生长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工林自然化经营的理念进行造林试验,整地采用鱼鳞坑,幼林抚育中仅在其坑面松土除草。对土壤水分、幼树生长量等的测定结果表明,采用鱼鳞坑整地以及松土除草处理均能够显著提高旱季土壤的水分含量,后者是对前者的增进,前者作用可持续多年,而后者仅当年有效。不同处理方式下幼树的生长效果为:春季和夏季两次处理>春季一次处理>夏季一次处理>未处理。与旱季土壤蒸发失水特征相符,春季松土除草占有重要的地位。人工幼林自然化经营并不与其生长相悖。  相似文献   

9.
春季干旱是影响辽西地区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在雨季来临前进行整地,可以有效地改善造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加强造林地的空气对流,改善造林地立地条件;同时采取苗木在出圃前要灌足结冻水、化冻水和起苗水,真正提高苗木的含水率等技术措施,利用优质苗木进行造林。在确保用优质苗木造林的前提下,采用合理的整地技术是确保辽西地区造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塬坡坡面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土残塬沟壑区塬坡坡面土壤水分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整地方式对坡面土壤含水率有较大影响,采取整地坡面的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同等条件下没有采取整地措施的自然草坡;坡度与坡向对坡面土壤含水率亦有较大影响,相同下垫面条件下,坡度小的阴坡土壤含水率要远大于坡度大的阳坡的土壤含水率;就整地、坡度、坡向三者对坡面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程度来看,坡向影响最大,其次为坡度和整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