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样田田面采用微集流聚肥放土耕作法,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常规作法。大旱之年作物基本不减产,一般年份可使作物增产159%-220%,集流效率达到70%;对于不同的粮食作物,土壤水分利用率提高170%-224%,肥料利用率提高27.9%,同时在梯田上采用微集流聚肥改土耕作法枣、经、菜立体间作套种模式,使得种植蔬菜的纯收益比种植粮食作物增加2.26万元/hm^2,其经济效益比种植一提高335%,每元投资值相应  相似文献   

2.
集流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流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是适宜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生产的一种水土保持耕作技术。临县旱地玉米的实验研究表明了其集水、改土、聚肥的特点,利于提高旱地农作物的产量。据测定:该技术可使耕作活土层达45cm-60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分别提高0.45、0.022、0.011个百分点,天然降水基本全部拦蓄,大大提高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大旱之年作物产量比对照提高11.38倍,显示了该项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黑土坡耕地防蚀培肥耕作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赵光农场二分场黑土坡耕地上,采取调整作物布局、建立合理轮作制;实行横坡垄耕、三耙一松少耕、鼠道耕法与三耙一松少耕相结合,建立调水防蚀改土耕作制;合理施肥,恢复和培肥地力等措施进行防蚀培肥试验,结果表明,防蚀培肥耕作可使坡耕地土壤风饱和水蚀得到有效控制,年土壤侵蚀模数由5500~6000t/km2减少到1000t/km2以下,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改善,1990~1993年作物单产、总产和总产值分别比试验前提高93.6%、104.5%和283.5%。这项研究成果已推广面积3130km2,累计增加经济效益近1.8亿元。  相似文献   

4.
2003~2005年,在山西省吕梁市5个县(区)的旱地玉米进行了聚肥集流蓄水改土耕作技术的应用研究,同时与机械起垄覆膜播种、人工起垄种植、常规地种植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可以使作物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62%,全氮、全磷提高58.6%、53.7%,速效氮、速效磷提高66.1%、50.4%.4~9月,0~80cm土壤水分含量比对照高33.35%;0~40cm根层地温比对照高13.99%,年终作物总生物量比对照高59.26%,产量高62.03%.显示了该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强大威力.  相似文献   

5.
1997年吕梁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旱灾且有冰雹和病虫危害。据调查,绝大部分山旱地大秋作物基本绝收,好的常规耕作块产量仅300kg/hm^2 ̄600kg/hm^2,而集流节水改土蓄水聚肥田地出苗全,苗壮,长势良好,获得了较好的收成,粮食作物均产达4027.5kg/hm^2 ̄11302.5kg/hm^2,棉花均产达757.5kg/hm^2,各种蔬菜等产值也达到25530元/hm^2 ̄91575元/hm^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地栗钙土坡梁地旱、薄的作物生产障碍,根据土壤水分时空变异和层位特征,充分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采用聚水土沟作、聚水沟作等保护性耕作措施,较传统耕作莜麦产量提高18.4%~23.4%,水分利用效率由4.05kg/mm·hm2提高到4.57~4.64kg/mm·hm2;而改变土壤营养环境则显著提高水分作物生产力。在贫水、平水和丰水三种降水年型下,氮磷肥合理配施莅麦产量可提高89.8%~161.2%,水分利用效率可高达7.27kg/mm·hm2。  相似文献   

7.
极端干旱年份的试验表明,梯田采用微集流耕作法,作物生长态势明显优于常规耕作法,玉米株高、抽穗率、抽雄率、生物产量、单产以及土壤含水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并可取得一定的收成,宜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对于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应用径流农业和坡地降雨径流水量平衡原理,对代表燕辽低山丘陵区典型区域不同平坡比的集流聚肥梯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为提高该区自然降水利用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丰产沟覆盖效应及其最佳覆盖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丰产沟耕作法(亦称蓄水聚肥保土耕作法),把土地优化组合成“种植沟”和“生土垄’两大部分,彻底改造了土体构型,较好地改善了土壤环境:一能使地面环境相对稳定,地积温提高;二能较好地发挥雨养农业的优势;三能使上下土层中水、肥、气、热得以协调运转,加之作物良种良法的配合,就能使耕作与栽培、地下与地上、用地与养地有机地结合于一体,不仅改善了土壤肥力水平,而且提高了光能与气热的利用率,因而增产效果较为显著。一般增产30%~80%,严重干旱年份和瘠薄耕地增产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10.
梯田起垄覆膜微集流耕作措施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梯田上,采用地膜覆盖微集流雨水耕作措施,通过对其土壤水分测试结果的分析表明,在极干旱年份,对土壤水分影响较大的层次为0cm ̄100cm土层,100cm ̄200cm可吸收利用的有效水分较少。地膜覆盖在极干旱年份可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率。梯田地玉米最佳栽培模式为:起垄覆膜单行以3.0万株/hm^2,起垄覆膜双行以4.2万株/hm^2 ̄4.8万株/hm^2栽培,其土壤供水能力强,水分  相似文献   

11.
山东招远市诸流河小流域总面积 91 4km2 ,列为重点治理区后 ,在山顶培育和恢复植被 ,在山腰栽植经济林 ,在沟道建谷坊 ,在主河道建设拦河截流工程 ,河道两岸建设基本农田 ,形成了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 ,不但达到了蓄水保土的目的 ,而且收到了地下水位回补的效果 ,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南河渡石榴基地地处豫西丘陵地区 ,干旱少雨 ,土地资源利用率低。通过选育优良品种、科学整枝与施肥、合理灌排、疏花疏果、促使座果、果实套袋、病虫防治、化促落叶、越冬防寒十项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实施 ,显著提高了该地区石榴的产量和品质 ,并且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生姜产量和品质,给甘肃省生姜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结合生姜栽培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生姜种植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姜种催芽、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环节。  相似文献   

14.
高锌水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锌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元素。水稻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籽粒尤其是精米中的锌含量非常低,因此,开发高锌含量的水稻极为重要。本文综述了高锌水稻的研究进展,包括不同水稻基因型间锌含量差异及其生物有效性,通过施肥和接种植物生长促生菌等农艺措施以及常规、诱变和转基因育种方法提高水稻中的锌含量,以期为生产高锌水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HEC高强高耐水土体固结剂在水土保持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山区于2004~2005年在农发水保项目中,推广应用了科技新产品HEC高强高耐水土体固结剂水泥并进行水保工程施工,结果表明,应用该新产品与采用传统材料进行水保工程建设相比,具有就地取材、施工方便、工期缩短、省工节资、工程质量效果较好等优点,是一种具有费省效宏水保工程施工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明在高温、高湿自然环境恶劣影响下,采用通风屋脊、单层铁皮屋面,全墙式的铁皮百页窗的建筑形式,较好的创造了自然通风、降温的良好效果,基本上满足了鸡群生长的环境要求。设计突破了炎热地区采用隔热屋面的常规作法,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与科学试测,证明这种建筑形式,在湿热地区是可行的。并很快得到了推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农产品市场供需变化与高产优势高效之间的辨证关系,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相似文献   

18.
高强高耐水土体固结剂具有应用范围广、早期强度高、水稳定性与耐久性好、湿胀与干缩变形小等特点。长阳县对运用该固结剂修筑梯田土坎、土质晒场和道路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 ,运用该固结剂修筑的梯田土坎、土质晒场和道路均能满足设计强度要求 ,施工工艺简单 ,在无砂石料和运输困难的地方使用固结剂修筑土坎、晒场和道路 ,可节约工程投资 10 %以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饲养工艺、总平面及运输、建筑结构三方面剖析深圳横岗奶牛场的设计,如何在防疫、防暑降温、通风等方面所进行的有益的探讨,来解决在我国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奶牛场设计中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农产品市场供需变化与高产优质高效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