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夏枯草多糖脱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优化夏枯草多糖的脱色条件。[方法]以夏枯草为材料,经热水浸提,得到夏枯草提取液。研究离子交换树脂(D001、D315)和大孔吸附树脂(HZ-801、HZ-806、HZ-820)对夏枯草多糖的脱色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夏枯草多糖脱色的最佳条件。[结果]HZ-801、HZ-806、HZ-820脱色效果好于D001、D315,脱色率、总糖保留率、蛋白质去除率分别在71%、54%、35%以上。影响夏枯草多糖脱色率的因素依次为:树脂种类〉pH值〉温度。pH值对总糖保留率和蛋白质去除率的影响最大,树脂种类对总糖保留率的影响最小,温度对蛋白质去除率的影响最小。[结论]夏枯草多糖最佳脱色条件为HZ-820树脂、pH值4.5、温度35℃。在此条件下,脱色率、总糖保留率和蛋白质去除率分别为86.77%、60.37%、89.73%。  相似文献   

2.
杨勇  钱运华  贾建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59-21961,21964
[目的]制备活性炭/凹凸棒石粘土吸附剂,筛选脱色剂,优化脱色工艺。[方法]将活性炭添加到经过有机酸改性的凹土中,高温焙烧后制备出活性炭/凹土脱色剂,SEM和BET表征后用于香菇多糖提取液脱色。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吸附剂用量、脱色时间、脱色温度和溶液pH对脱色效果的影响。以脱色率和多糖损失率为指标,对脱色工艺条件进行初步优化。[结果]单因素试验确定的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脱色剂用量2 wt%,香菇多糖提取液pH为6.0,脱色时间90 min,脱色温度50℃。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采用活性炭/凹土脱色剂对香菇多糖提取液脱色,脱色率为86.8%,多糖损失率为12.3%。[结论]与活性炭、纯凹土和凹土壳聚糖复合树脂相比,该吸附剂对香菇多糖脱色率最高、多糖损失率最低。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声辅助水提醇沉法提取黄秋葵多糖,并用响应面试验优化其最佳的工艺参数。确定当水提温度为68.08℃,超声时间为41.05 min,液料比为50∶1 (mL/g)时为提取最佳工艺,此时秋葵多糖得率最佳为6.71%。由于提取的秋葵多糖颜色较深,需要用脱色剂对多糖进行脱色,同时又要有良好的多糖保留率,选用新型大孔吸附树脂D101对其进行脱色处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脱色工艺为当D101树脂用量为3%,脱色时间为2 h,脱色温度为40℃时,脱色率达到最佳为38.05%,多糖保留率为90.76%。  相似文献   

4.
香菇废菌棒多糖树脂脱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大孔树脂对香菇废菌棒粗多糖进行脱色。[方法]以香菇废菌棒为材料,以脱色率和多糖损耗率为考察指标,比较6种大孔树脂在香菇废菌棒脱色方面的性能,并选择脱色效果最佳的树脂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研究表明,717型阴离子树脂对香菇废菌棒的脱色效果最佳,其最佳的脱色工艺为:717型树脂用量6%,脱色时间3 h,pH 3,脱色温度40℃,在此条件下,香菇废菌棒的脱色率为82.07%,多糖损耗率为12.63%。[结论]研究可为香菇废菌棒多糖的理论研究及工业化提取中的脱色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马尾松松针-绣球菌双向液体发酵条件,并探究绣球菌菌丝体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为绣球菌菌丝体的高效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向液体发酵法,即在绣球菌发酵培养基中添加适量马尾松松针粉末,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马尾松松针添加量(0.50,0.75,1.00,1.25,1.50 g/L)、发酵时间(12,16,20,24,28,32 d)、绣球菌接种量(25,50,75,100,125,150 mL/L)、pH(4,5,6,7,8)对绣球菌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优化双向液体发酵条件。以未添加马尾松松针粉的处理为对照组,提取菌丝体多糖,采用红外光谱对菌丝体的多糖结构进行分析。测定菌丝体多糖对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析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当马尾松松针粉末添加量为1.25 g/L、发酵时间为24 d、接种量为100 mL/L、pH为5时,绣球菌菌丝体生物量均较高。正交试验结果显示,马尾松松针 绣球菌双向液体发酵的最优条件为:马尾松松针粉末添加量1.25 g/L、发酵时间24 d、pH为4、接种量125 mL/L,在此条件下绣球菌菌丝体生物量可达到(11.16±0.22) g/L。与对照组相比,双向液体发酵绣球菌菌丝体生物量提高了约162.10%。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松针-绣球菌双向液体法发酵得到的菌丝体多糖的红外主要吸收峰与对照组一致。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绣球菌菌丝体多糖对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均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结论】得到了马尾松松针-绣球菌双向液体发酵产绣球菌菌丝体的最佳条件,此条件下得到的菌丝体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优化壳聚糖对车前草水提液的纯化工艺,以多糖损失率、蛋白质去除率和脱色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考察了壳聚糖用量、溶液pH值、絮凝温度、絮凝时间对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纯化车前草水提液的优化工艺为:壳聚糖用量1.0mL/g、溶液pH值9.0、絮凝温度45℃、絮凝时间2.0h。此工艺条件下多糖损失率为20.03%、蛋白质去除率为80.26%、脱色率为52.67%。  相似文献   

7.
李敏晶  刘昌雨  刘远  谭成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838-7839,7855
[目的]探讨AB-8型、D101型、DM301型3种大孔树脂对多棘海盘车多糖的脱色效果。[方法]以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为指标,分别考察大孔树脂用量、脱色时间和脱色温度对多糖的脱色效果,并进行正交试验。[结果]AB-8型大孔树脂对多糖的脱色效果最好,但对多糖保留率较差;D101型大孔树脂脱色后的多糖保留率最好,但其脱色率较差;DM301型大孔树脂对多糖保留率和脱色率均较差。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多棘海盘车多糖脱色的各因素影响程度为:树脂用量脱色温度脱色时间。[结论]大孔树脂对多棘海盘车的脱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陈皮多糖脱色工艺优化陈皮多糖脱色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陈皮(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多糖溶液的脱色条件。[方法]以陈皮为材料,经热水浸提,得到陈皮多糖。研究离子交换树脂(D-201、DH-8)和大孔吸附树脂(D-101、HPD-400、HPD-600)对陈皮多糖的脱色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陈皮多糖脱色的最佳条件。[结果]阴离子交换树脂脱色效果优于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大孔吸附树脂。各因素影响陈皮多糖脱色率的大小顺序为:树脂用量〉振荡转速〉脱色温度。陈皮多糖最佳脱色条件为使用阴离子交换树脂D-201,树脂用量8∶100(W/V),在转速75 r/min、40℃水浴下振荡脱色2 h。在此条件下,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分别为62.3%和37.8%。[结论]该研究可为生产出高品质的陈皮多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绣球菌多糖的提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3,(4):11-14
采用微碱法提取绣球菌多糖,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9(34)正交试验探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pH值、料液比4个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同时利用体外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smirnoff法对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的测定。微碱法提取绣球菌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h、提取液pH值9、料液比为1∶30。此条件下的多糖提取率为1.7%。多糖在0.06mg·mL-1时对羟自由基清除率达到最大,为10.5%;在0.08mg·mL-1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达到最大,为21.5%。绣球菌有望成为天然的抗氧化药用真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绣球菌多糖对果蝇寿命的影响.[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从绣球菌中提取多糖,并采用三氯乙酸法对多糖进行纯化,并研究绣球菌多糖对果蝇寿命的影响,为绣球菌的开发利用提供试验依据.[结果]热水浸提法提取的粗糖含量与得率分别为47.6%和15.26%;三氯乙酸法纯化后的多糖含量与得率分别为58.3%和7.7%.在0.2 ~5.0g/L时,绣球菌多糖能延长果蝇的寿命和半数死亡时间.当绣球菌水溶粗多糖在0.2g/L时,雄果蝇平均寿命延长26.6%,半数死亡时间为(46.4±2.6)d,最高寿命为(55.7±1.8)d,雄果蝇的寿命延长率最大.[结论]绣球菌多糖对果蝇的寿命有延长作用,对雄性的抗衰老效果好于雌性.  相似文献   

11.
绣球菌的补料分批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绣球菌不同生长时期分别补加不同浓度的碳氮源,并以不同补料方式进行摇瓶补料分批发酵试验,通过分析菌丝体的干质量和胞外多糖的产量,筛选绣球菌液体发酵的最佳补料方式.结果显示,在绣球菌对数生长后期分4次补加2.0%淀粉效果最佳,菌丝体干质量达(12.201±0.173)mg/mL,多糖产量达到(40.011±0.201)mg/mL;在对数生长后期分4次补加0.5%蛋白胨,其菌丝体干质量和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分别可达到(7.430±0.197)mg/mL和(33.541±0.215)mg/mL;在绣球菌对数生长后期分4次同时补加淀粉、蛋白胨各5 mL效果最佳,菌丝体干质量为(12.735±0.208)mg/mL,胞外多糖产量为(41.931±0.310)mg/mL.  相似文献   

12.
在真菌分类中,菌丝和孢子的显微特征是区分种的一个重要依据。本研究对绣球菌担孢子和菌丝进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菌丝白色,粗细比较均匀,菌丝直径为1.40~2.12μm ,双核菌丝有明显的锁状联合现象;孢子近圆形至椭圆形,孢子大小为(3.1~4.4)μm ×(3.8~5.5)μm。此研究有助于绣球菌属的鉴别和分类。  相似文献   

13.
绣球菌驯化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绣球菌菌丝、子实体的形态特征;分析了子实体的营养组成;筛选出以PDPA为较理想的母种培养基,以松木屑、糯米粉为主成份的适合绣球菌菌丝生长、子实体发育的原种培养基;其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子实体发育适宜温度为16~18℃,适宜相对湿度90%~95%;培养基适宜pH值为5~6。  相似文献   

14.
以蓖麻凝集素(RCA)为亲和配体制备亲和层析树脂,在比较2种固定载体制备亲和树脂对金花茶多糖分离效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多糖上样量、NaCl浓度以及洗涤量对RCA-Sepharose-2B亲和树脂结合率或再生效果的影响,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亲和多糖进行分离效果分析,为将亲和层析技术应用于金花茶活性多糖的分离纯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显示,相比AF-Amino-650 m树脂,RCA-Sepharose 2B亲和树脂的分离效果比较好,而且可以进行反复使用多次。多糖上样量显著影响多糖与树脂的亲和效果,多糖结合率随上样量增加呈倒U型变化,当多糖上样量为10.4 mg/g亲和层析树脂时,其亲合率最高,达到57%左右;NaCl浓度对树脂的再生效果也有显著影响,用含0.2 mol/L NaCl的磷酸缓冲液洗涤树脂可以有效恢复树脂对多糖的亲和效果。HPLC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获得的亲和活性多糖是由3种不同分子量的多糖组分组成。  相似文献   

15.
对HZ830和D303两种大孔树脂串联纯化双孢蘑菇多糖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体积流速、上样量和洗脱剂用量对双孢蘑菇多糖色素脱除率、蛋白脱除率和多糖保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HZ830树脂为前柱,D303树脂为后柱,2种树脂等体积装柱,上样质量浓度为20mg·mL~(-1) (pH 8),上样体积5倍树脂柱床体积(5BV,260mL),体积流速为1.73mL·min~(-1),上样结束后以1倍树脂柱床体积(1BV,52mL)纯水洗脱的工艺条件下,对蘑菇预煮液浓缩液中提取的双孢蘑菇粗多糖的蛋白质和色素杂质的脱除率分别为91.57%和94.14%,多糖保留率为73.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