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种番鸭是否感染禽坦布苏病毒颇受国内学者关注。本研究于国内外首次自表现产蛋下降的种番鸭卵巢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命名为WYZLJ-1359株),经RT-PCR方法鉴定为禽坦布苏病毒。经比较分析该病毒与我国其他禽源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表明,种番鸭源分离株WYZLJ-1359主要分子特征未出现变异,与2010年以来我国分离的其他禽源分离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8.4%以上,且亲缘关系非常近,遗传距离均在1.8%以下,远低于与2000年以前分离的坦布苏病毒分离株之间的遗传距离。以上结果表明,我国禽坦布苏病毒感染的宿主在不断增加,但病毒在不同品种家禽的传播过程中遗传较为稳定,基因组未出现基因的缺失或插入等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2.
采用SPF鸡胚与vero细胞传代接种法,从江苏某蛋鸡场临床表现为产蛋下降、卵泡萎缩、全身多器官出血为主要特征的发病鸡肝脏、卵巢病料组织中分离一株病毒。该分离毒不能凝集鸡和鹅红细胞, 并对乙醚、氯仿敏感;病毒核酸为RNA;PCR结果排除了分离毒为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用坦布苏病毒特异引物扩增为阳性, 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毒与GenBank上登录和实验室保存的坦布苏病毒E基因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上述结果表明分离毒(SN01)可能是一种新的坦布苏病毒,属于黄病毒科坦布苏病毒属,暂称为鸡源坦布苏病毒。  相似文献   

3.
鹅源坦布苏病毒SHYG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离鹅源坦布苏病毒,并研究其对雏鹅的致病性。【方法】用RT-PCR方法对江苏省3个鹅场送检的产蛋期病鹅样品进行检测;对坦布苏病毒核酸阳性的样品进行病毒分离,测定分离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E蛋白基因序列。【结果】这些样品中坦布苏病毒呈阳性;从病料中分离鉴定一株病毒,命名为SHYG。E蛋白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显示其与中国鸭源坦布苏病毒同源性达到99.3%;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病毒可致Vero细胞病变,对小鼠无致病性,接种2周龄雏鹅出现精神沉郁、腹泻、神经症状甚至死亡;组织学变化可见肝脏淤血、胆小管扩张、脂肪变性;肺淤血、炎性渗出及含铁血黄素沉着,脾脏网状内皮细胞空泡化,肾出血,脑充血、胶质细胞增生。【结论】坦布苏病毒SHYG株对雏鹅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4.
自肝脏表现不规则出血的白羽半番肉鸭脏器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命名为ZZ40株),经(RT-)PCR检测为鸭坦布苏病毒,可被鸭坦布苏病毒高免阳性血清特异性中和。应用鸭坦布苏病毒特异性引物从该株病毒基因组中成功获得结构蛋白基因片段,该片段与近年来我国分离的禽源坦布苏病毒株核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9.1%以上,而与蚊媒源坦布苏病毒MM-1775株同源性仅为88.6%;分子进化分析表明该株病毒与BYD-1等近年来的鸭坦布苏病毒分离株共处于一个进化分支。以上结果表明,我国白羽半番肉鸭存在坦布苏病毒感染,且该分离毒株的抗原性与我国早期分离于种(蛋)鸭的坦布苏病毒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建立基于禽坦布苏病毒E囊膜蛋白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纯化的禽坦布苏病毒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获得2株杂交瘤细胞株(2F6和4E11),其分泌的单抗效价可达1∶64 000,并可有效识别禽坦布苏病毒感染的Vero细胞;原核表达的囊膜E经SDS-PAGE电泳后可与单抗进行Western-blot发生反应,初步表明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为禽坦布苏病毒E蛋白单抗,为该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新型诊断方法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我国部分地区鸡感染禽坦布苏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鸡群感染禽坦布苏病毒的情况,应用已建立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ELISA )对2010年12月至2013年9月近3年内采自福建、江西、浙江、广东4省发生产蛋异常鸡场的开产海兰蛋鸡、后备海兰蛋鸡2300份血清样品进行禽坦布苏病毒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开产蛋鸡血清样品的禽坦布苏病毒抗体阳性率为43.4%,而后备蛋鸡为19.9%;在开产蛋鸡中,以福建省的阳性率最高,为60.7%,而在后备蛋鸡中则以广东省最高,为37.2%。4省采集的蛋鸡血清样品中均检出禽坦布苏病毒抗体,且开产蛋鸡的阳性率高于后备蛋鸡,揭示福建、江西、浙江、广东4省海兰蛋鸡在不同程度上感染禽坦布苏病毒,研究结果可为以上地区乃至我国鸡群做好禽坦布苏病毒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禽坦布苏病毒(avian Tembusu virus,ATMV)WR株非结构蛋白NS1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禽坦布苏病毒WR株核酸中扩增其NS1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上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GEX4T-NS1,进行条件优化诱导表达,将表达的目的蛋白经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分子量约为62kD的重组目的蛋白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8.
据GenBank中人源大肠杆菌pilA基因序列,由Oligo 6.0设计一对引物,以提取的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了5株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pilA基因,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pilA基因核苷酸序列长度为549bp,编码182aa,与人源、鸡源及猪源大肠杆菌pilA基因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87.3%~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87.5%~100.0%。对不同宿主来源大肠杆菌pilA基因所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亲水性、抗原性、抗原表位进行预测分析比较,结果显示Ⅰ型菌毛间具有一定的结构相似性,并存在一定的共同抗原位点;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各菌株之间的pilA基因遗传相关性与其宿主来源及血清型之间没有严格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鸭坦布苏病毒XZ-2012株的分离鉴定与基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2012年10月徐州地区某鸭场的樱桃谷种鸭突然发生产蛋下降,疑似鸭坦布苏病毒病.为了确诊病因,本试验进行了剖检与病原的分离鉴定.[方法]将病料匀浆处理后尿囊腔接种SPF鸡胚,分离病毒,接种BHK细胞培养,应用RT-PCR扩增病毒全基因,测序并进行基因进化分析.[结果]分离到一株鸭坦布苏病毒,命名为DTMUV XZ-2012株.该病毒株能适应鸡胚,无血凝活性,在BHK-21细胞上第5代的病毒滴度为5×104 PFU·mL-1.测序结果表明该病毒株基因组全长为10 990 nt,编码的多聚蛋白含3 426个氨基酸.DTMUV XZ-2012株与BYD株、YY5株和JS_2010株等分离株的全基因同源性为98.5% ~99.3%.与最早分离的BYD株等相比,XZ-2012株的基因变异主要分布于E基因、NS1基因、NS2基因和NS5基因,提示该病毒在自然界的流行存在一定的免疫压力.[结论]本试验成功分离鉴定了一株鸭坦布苏病毒,为鸭坦布苏病毒候选疫苗株的筛选及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
利用 RT-PCR 方法扩增鸭坦布苏病毒分离株(WR 株)全长 E 蛋白基因,克隆到 pEASY-T3载体中,经Bam HI和XhoI酶切后将目的片段连接入pET-32a载体,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E。表达质粒转化入感受态细胞 BL21(DE3)后,经IPTG 诱导后表达出鸭坦布苏病毒 E 蛋白,并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Western-blotting试验呈阳性,表明 E蛋白有很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11.
以制备的鸭坦布苏病毒单克隆抗体致敏乳胶,建立检测鸭坦布苏病毒抗原的乳胶凝集方法。经优化后确定其最佳致敏抗体量为300μg、最佳致敏时间为3 h、致敏温度为37℃。以乳胶凝集试验和RT-PCR对73份自然感染病例进行检测,分别检出阳性27、31份,两者检出的阳性符合率为87.1%。本方法快速、简便,适用于基层应用。  相似文献   

12.
鸭坦布苏病毒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现的可引起种(蛋)鸭高热、采食量和产蛋量骤降的新病毒。本研究以麻鸭为动物模型,测定麻鸭感染鸭坦布苏病毒后,其免疫器官指数、重组H5亚型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和鸡新城疫病毒弱毒活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水平。结果表明,鸭坦布苏病毒感染会侵害麻鸭的免疫器官,第1~3d脾脏明显肿大,第7~10d试验组胸腺指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第1~14d法氏囊出现萎缩;与仅免疫疫苗的对照组鸭相比,感染鸭坦布苏病毒后再注射疫苗的试验组鸭产生抗体的时间延迟、抗体的峰值降低,抗体下降加快,且在整个试验期内产生的抗体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鸭的抗体水平,表明鸭坦布苏病毒感染可抑制鸭对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能力。  相似文献   

13.
侵染丝瓜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山东分离物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在山东泰安采集到疑似感染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的丝瓜样品,利用该病毒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特异引物CG-CPF/CPR对样品进行扩增并测序。所得序列(GenBank登录号:KJ187042)经NCBI BLAST比对,与已登录的CGMMV序列的相似性均大于92.6%,确定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系统进化分析表明,CGMMV山东丝瓜分离物(CGMMV-SDLoofah)与辽宁分离物(CGMMV-LN)等大多数国内CGMMV分离物同聚为一个进化组,从而进一步确定了CGMMV山东丝瓜病毒分离物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这是首次报道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侵染丝瓜。  相似文献   

14.
长白山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长白山中华蜜蜂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蜜蜂资源,具有独特的分布区域、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性.本研究通过A107、AP043、AP085、AP313、AT101等5对微卫星引物与mtDNA tRNAku-COII 357 bp片段,对110只长白山中华蜜蜂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长白山中华蜜蜂在5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期望杂合度、平均观察杂合度、平均香农指数分别为0.2110±0.2333、0.0645±0.0718、0.4031±0.4202,PIC值除A107为0.5541外,其它4个位点分别在0-0.1644之间;mtDNA标记检测到的单倍型多样度为0.249±0.054,核苷酸多样度为0.00074±0.00017,平均核苷酸差异为0.263,表现出很低的遗传多样性.长白山中华蜜蜂的遗传结构较为单一,5个微卫星位点的遗传结构均以一种等位基因为主,线粒体单倍型H1(Japan1)占83.64%,且在长白山中华蜜蜂研究中首次发现H3(登录号:KF673779)、H5(登录号:KF673782)、H7(登录号:KF673780)、H8(登录号:KF673781)等4种单倍型.长白山中华蜜蜂种群数量少,遗传多样性低,遗传结构单一,面临着灭绝的风险.长白山中华蜜蜂的资源保护刻不容缓,需要尽快建立保护区.  相似文献   

15.
利用RT-PCR技术,以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河南分离株(HN04)基因组RNA为模板,扩增并克隆IBDV HN04株基因组A片段cDNA。测序结果表明:克隆的A片段全长3260个核苷酸,包括2个部分重叠的开放阅读框(ORFl和ORF2)及两端的非编码区。ORFl和ORF2分别编码含有1012个氨基酸的结构蛋白(VP2-4-3)及含有145个氨基酸的VP5。IBDV HN04株基因组A片段核苷酸序列与来自GenBank IBDV血清Ⅰ型毒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4.9%~99.4%,血清Ⅱ型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3.8%。对IBDV HN04株的A片段核苷酸及其推导氨基酸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HN04株与国内外IBDV数株弱毒株的同源性在9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克隆家蚕eIF2α全长cDNA,分析家蚕抗BmDNV-Z品系、感性品系eIF2α的点突变。【方法】利用荧光差异显示技术,在易感浓核病毒中国镇江株(BmDNV-Z)的家蚕品系华八中获得感性特异条带G13-1b650,通过电子延伸,设计特异引物验证。【结果】克隆了家蚕eIF2α(BmeIF2α)全长cDNA。其全长为1 100 bp(GenBank登录号:DQ073458),ORF框为999 bp,编码332个氨基酸。BmeIF2α蛋白与草地贪夜蛾eIF2α蛋白同源性高达94.3%。具有保守的磷酸化位点S(51)R(52)R(52)R(54)R(56)K(60)R(63)。BmeIF2α有推定的3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5个酪氨酸激酶磷酸化、9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3个依赖cAMP与cGMP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2个酪氨酸硫酸盐化位点,1个糖基化位点。【结论】家蚕易感品系的eIF2α在113~127位的"H V A E L L H Y E T S E Q S E"为酪氨酸硫酸盐化位点,而完全抗性品系eIF2α发生C378→T突变,导致Ser126→Leu,缺少了113~127位的酪氨酸硫酸盐化位点。  相似文献   

17.
提取禽流感病毒液中RNA,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禽流感病毒(AIV)H5N1亚型的血凝素(HA)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引物。RT-PCR扩增出HA全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与GenBank收录的其他AIV H5N1亚型的HA基因进行序列比较分析,同源性达96%~99%。从HA基因序列中截取HA1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质粒pET-28a中构建HA1基因原核表达质粒,转化E.coliBL21(DE3)细胞,在IPTG诱导下表达出HA1蛋白,所表达的蛋白质分子质量约为37~40ku。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用于禽流感抗体检测的抗原蛋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