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研究细胞内可溶性物质浓度、活性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对东乡野生稻耐寒性的生理影响。[方法]以东乡野生稻为材料,同时以2种普通栽培稻协青早B和农大288为对照,对比检测它们在各个生长时期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测定采用苯酚-浓硫酸比色定糖法;游离脯氨酸含量测定采用茚三酮显色法;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法;过氧化物酶(POD)活力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采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法;MDA含量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结果]在各个生长时期东乡野生稻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维持在较高的浓度。这些可溶性物质含量的高低对于植物抗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可能通过提高或维持细胞质的溶质浓度,来达到增强植株抗性的目的;在冬季,东乡野生稻叶片中POD活性水平高,有效地清除叶片细胞中由低温激发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从而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而其CAT活性低温条件下明显降低,这可能与POD与CAT的结构和作用机理不同有关;叶片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波动不大,较对照水稻品种高。[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东乡野生稻耐寒生理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黄杨是能在我国北方高纬度地区唯一露地越冬的阔叶木本植物,研究其耐寒机制很有意义.本研究选取了栽植于包头市市区内5个绿地中的3个黄杨品种,在不同时期测定其与耐寒性相关的可溶性糖,淀粉等生理指标,以比较分析3个黄杨品种的耐寒性差异及其生理基础.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中淀粉含量冬季少夏季多,可溶性糖和果糖含量为冬季多夏季少,冬季淀粉分解为可溶性糖,降低细胞的溶质势进行渗透调节以抵御严寒.这些变化与其耐寒性有关,是黄杨耐寒的生理基础.比较3个品种的碳水化合物差异综合得出:3个黄杨品种的耐寒性强弱依次是锦熟黄杨最强,朝鲜黄杨次之,小叶黄杨最弱.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水稻耐寒种质资源,培育耐寒性品种。【方法】以5份不同的水稻种质材料为供试品种,幼苗经(5±1)℃低温处理后,进行耐寒性鉴定及相关生理特性测定,筛选耐寒性品种。【结果】索稻1号和南阳占较耐寒,达1级耐寒,桂368和R96-82达2级耐寒,爱叶绿达3级耐寒;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索稻1号和南阳占表现较高,丙二醛(MDA)含量则较低。【结论】索稻1号和南阳占表现出较强的耐寒性,可作为耐寒育种材料利用。  相似文献   

4.
从形态和生理等水平对乌塌菜耐寒特性进行研究,探究各耐寒指标之间的关系,为乌塌菜大规模品种耐寒性评价及耐寒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奠定基础。以6份乌塌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对部分幼苗在低温(0℃)胁迫5d,测定叶片的电导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其余幼苗在大田栽培,待成熟时测定其12个形态特征,以各单项指标的耐寒系数作为衡量耐寒性的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方法对其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不同乌塌菜品种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不同品种低温耐受性的相关性不显著,各品种可溶性糖含量都有所增加;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9个单项指标转换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叶色、叶片面积、株型和紧实程度是反映乌塌菜主要的形态性状,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是反映乌塌菜耐寒性鉴定的主要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值法分析将6份乌塌菜品种按耐寒性强弱划分为2类。叶色深、叶片面积小、株型小和紧实的品种耐寒性强;叶色浅、叶片面积大、株型大和松散的品种耐寒性弱。  相似文献   

5.
低温胁迫对5个不同梅花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梅花品种(东方朱砂、飞绿萼、小玉碟、淡粉、送春)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胁迫条件下梅花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5个品种的抗寒性具有明显差异性,其中送春抗寒能力最强,其次为飞绿萼、小玉碟、淡粉,东方朱砂抗寒能力最差;飞绿萼与小玉碟抗寒性差异不明显.MDA、SOD、POD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低温下耐寒性强的品种能保持较低的MDA含量、较高的SOD和POD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因此,几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梅花品种抗寒性的大小,可作为其抗寒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水稻耐寒种质资源,培育耐寒性品种。【方法】以5份不同的水稻种质材料为供试品种,幼苗经(5±1)℃低温处理后,进行耐寒性鉴定及相关生理特性测定,筛选耐寒性品种。【结果】索稻1号和南阳占较耐寒,达1级耐寒,桂368和R96-82达2级耐寒,爱叶绿达3级耐寒;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索稻1号和南阳占表现较高,丙二醛(MDA)含量则较低。【结论】索稻1号和南阳占表现出较强的耐寒性,可作为耐寒育种材料利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细胞内可溶性物质浓度、活性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对东乡野生稻耐寒性的生理影响。[方法]以东乡野生稻为材料,同时以2种普通栽培稻协青早B和农大288为对照,对比检测它们在各个生长时期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在各个生长时期东乡野生稻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维持在较高的浓度;过氧化物酶也保持较高的活性;叶片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波动不大,较对照水稻品种高。[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东乡野生稻耐寒生理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的抗寒性及其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研究了8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在越冬过程中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其与品种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个越冬期间,各品种的酶活性、可溶性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变化幅度各品种之间有差异,表现为越冬率高的品种酶活性较高、可溶性物质含量较高。其中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与品种抗寒性关系密切,在不同低温条件下可以作为选择抗寒性品种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羽衣甘蓝对低温的生理响应与耐寒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4个羽衣甘蓝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低温胁迫后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以各项指标的耐寒系数衡量羽衣甘蓝品种的耐寒性,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其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经过低温胁迫后,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MDA含量、SOD活性均高于对照,且各品种间差异显著。参试品种的综合分值(D值)介于0.15到0.60之间。根据D值将24个品种分为4类:Y108、Y4389、霓裳和Y93,耐寒性极强;名古屋红、瑞羽6号、Y92、Y122、Y4382、Y90和Y114,耐寒性强;Y4330、Y4496、Y130、Y4467和Y105,耐寒性中等;红欧、瑞羽11号、白鸥、白鸽、Y9197、Y9196、Y112和名古屋白,耐寒性弱。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值与植株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及S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植株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以用于综合评价羽衣甘蓝的耐寒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木薯品种幼苗在不同低温胁迫程度下耐寒生理指标的变化,为木薯抗寒品种选育和抗寒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华南205、华南124、辐选01为材料,试验设置4、8、12、25℃4个不同温度分别处理1、3、5、7d,处理后测定叶片的相对电导率、SOD、POD、MDA、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在4、8、12、25 ℃温度条件下,随着胁迫温度的下降与胁迫时间的延长,木薯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不断上升,SOD、POD、MDA、可溶性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及含水量则不断下降.低温胁迫下,木薯叶片相对电导率与脯氨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叶片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脯氨酸与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叶片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MDA与脯氨酸、可溶性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低温胁迫下耐寒性强木薯品种和耐寒性弱品种的相对电导率、MDA和脯氨酸差异较大且比较稳定,可作为鉴定木薯品种间耐寒性强弱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苗期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为探索马铃薯耐寒机制及耐寒品种的早期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低温敏感型品种费乌瑞它、中薯3号和耐寒品种桂农薯1号、桂农薯4号苗期植株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5℃低温胁迫处理,于处理后0、1、2、3、5和7 d分别取样并测定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结果】5℃持续胁迫3 d对叶片造成的伤害在外观形态上开始出现,胁迫5 d后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受低温胁迫后,各品种叶片POD、CAT和SOD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整体上均呈升高趋势,峰值出现时间存在差异;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各生理指标升降变化趋势不同。在低温胁迫5 d时,耐寒品种的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均高于低温敏感型品种,费乌瑞它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下同)。低温胁迫提高了各品种的叶片MDA含量,在低温胁迫第5 d时,低温敏感型品种的MDA含量高于耐寒品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OD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OD活性与CAT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CAT活性与脯氨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POD、CAT和SOD活性及MDA和脯氨酸含量可作为鉴定马铃薯品种耐寒性强弱的生理指标,低温胁迫第5 d可作为早期筛选耐寒材料的时间节点。4个马铃薯品种苗期耐寒性强弱依次为桂农薯4号>桂农薯1号>中薯3号>费乌瑞它。  相似文献   

12.
以2个羽衣甘蓝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下其叶片中渗透物质的含量,初步探究2种羽衣甘蓝的耐寒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2种羽衣甘蓝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皆在11.3%左右,差异不显著。与奶白色品种相比,紫红羽衣甘蓝叶片中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分别为0.448%和0.566%,且差异显著。另外,紫红色品种中叶片各色素含量皆高于奶白色品种。由此证明,紫色品种羽衣甘蓝比白色品种羽衣甘蓝有较强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3.
1987-1988年在小麦越冬期间遭到强寒流袭击,淮北、江淮一带冬小麦茎蘖冻死株率达50-90%,而"农鉴1"小麦受冻较轻.本实验通过对不同品种植株分蘖节的含水量、低温下的呼吸强度、细胞汁液浓度、可溶性糖含量的研究,摸索出"农鉴1"抗寒力强的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外源甜菜碱对低温胁迫下辣椒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用10 mmol/L甜菜碱进行预处理,测定低温胁迫下幼苗中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低温对照(低温胁迫+喷蒸馏水)相比,在低温胁迫下叶面喷施10 mmol/L甜菜碱能使农乐大椒幼苗叶片中MDA含量降低1.020μmol/L,农乐大椒和正宗丘北辣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11.5 mg/g和6.0 mg/g、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49.614 mg/g和47.000 mg/g、SOD活性分别提高0.25 U/mL和1.75 U/mL、脯氨酸含量分别降低34.574 mg/g和6.377 mg/g。在低温胁迫下,农乐大椒的各项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宗丘北辣。说明10 mmol/L甜菜碱预处理能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本试验中2个辣椒品种幼苗造成的伤害,提高幼苗的抗寒能力,并且农乐大椒的耐寒性提高程度高于正宗丘北辣。  相似文献   

15.
以马铃薯品种‘宣薯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的方法,对马铃薯幼苗离体叶片进行不同条件的低温胁迫。低温处理后的叶片,分别测定其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POD活性、SOD活性、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评价马铃薯苗期耐寒性的关键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和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马铃薯幼苗相对电导率逐渐增大;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POD活性和SOD活性总体上表现为先急剧升高后降低,再缓慢升高的变化;MDA含量呈先急剧增加,后下降的变化;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含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不断上升的变化。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POD酶活性、SOD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各指标间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水平。为了更全面准确的评价马铃薯品种耐寒性,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这些指标,对14个马铃薯品种(系)苗期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其耐寒性从强到弱排序依次为转心乌会-2冀张薯12号丽薯6号中薯18号晋薯16号米拉费乌瑞它滇同薯1号滇薯716芒果洋芋宣薯2号合作88威芋3号。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油菜抗寒性与某些渗透物质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甘蓝型油菜抗寒性的季节变化及其同某些渗透物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抗寒性的季节变化分为抗寒性锻炼、抗寒性保持和抗寒性消解3个阶段,在抗寒性保持阶段,不同品种抗寒能力差异显着。在越冬期中,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细胞汁液浓度、游离氨基酸、游离脯氨酸含量上升,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下降,束缚水含量以及束缚水/自由水比值上升。其中,细胞汁液浓度、游离脯氨酸含量、自由水、束缚水含量以及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可作为品种抗寒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7.
旨在为小麦品种合理利用及抗冻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田间自然条件下,对7个小麦品种越冬期进行取样,测定其与抗冻性相关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结合表型分析各品种抗冻性。结果表明,持续低温小麦发生2~3级不同程度冻害,细胞膜完整性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增加保护酶活性(SOD和POD)及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对冬小麦安全越冬有重要作用。与其他品种相比,小偃22表现出相对较高的SOD和POD活性、可溶性糖和脯氨酸质量分数;相对较低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这是其能较好地适应持续低温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低温胁迫对辣椒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辣椒为喜温性植物,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低于10℃生长则完全停止。以不耐低温的保椒F1辣椒品种为试材,以25℃条件下生长的幼苗为对照,分别经8,15℃低温处理14 d,当幼苗生长至第7天和第14天时,取样测定辣椒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等与植物耐寒性密切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8,15℃低温胁迫下,与25℃的正常生长条件相比较,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POD和SOD活性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9.
低温胁迫下桂花品种的生理变化及耐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低温胁迫下12个桂花品种的相对电导率、SOD和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以及相对含水量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并结合越冬表现对其耐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晚银桂、速生金桂和朱砂丹桂等的耐寒性较强,硬叶丹桂和堰红桂的耐寒性差;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品种耐寒性强弱。对耐寒生理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各指标间比较孤立,相关性不强,评价桂花品种耐寒性需要进行多指标测定。  相似文献   

20.
甘蔗幼苗根系形态结构及保护系统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低温对甘蔗根系的影响,本研究采取水培试验的方法,选用不抗寒品种ROC22和抗寒品种GT28的完整根系为供试材料,测定常温(25℃)与低温(4℃)条件下甘蔗幼苗根系的根长、根体积、根细胞排列、根系活力、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GT28根长、根体积均大于ROC22,但都显著低于常温生长;低温胁迫3d后,根系细胞膨大变形,细胞结构散乱,以ROC22更为明显;随着低温时间的延长,2个品种根系活力均显著降低,而ROC22的降幅更大;在低温持续胁迫下,根系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POD和SOD活性等指标均高于常温生长,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抗寒品种GT28的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POD和SOD酶活性均高于不抗寒品种ROC22。结论:在低温胁迫下根系生长和生理生化代谢的差异是不同品种抗寒能力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