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秋季蚕病发生重的原因1.1养蚕环境中病源数量多在春夏两季蚕的饲养过程中,蚕沙在蚕室周围乱堆乱放,甚至是大量随意晾晒,病死蚕的尸体不经过漂白粉液处理就乱丢或投喂鸡鸭等,使得各种蚕病病源不断累积,严重污染了养蚕大环境,给秋季蚕病的  相似文献   

2.
介绍棠张镇秋季蚕病发生的种类,分析其秋季蚕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为秋季蚕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芳秋 《河南农业》2014,(21):16-16
<正>秋季是蚕病多发的季节,河南省蚕区因秋季蚕病造成蚕茧减产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分析秋蚕蚕病流行原因,加强消毒防病工作,减少蚕病危害,对确保秋蚕茧丰收至关重要。一、秋蚕期蚕病流行的原因(一)蚕区消毒防病意识淡薄,蚕室蚕具消毒不彻底目前,河南省蚕区蚕农消毒防病意识普遍淡薄,蚕室蚕具消毒工作不彻底,已经养过了春夏两季蚕后,蚕室蚕具和环境中积累了大量的病原  相似文献   

4.
马雪侠  彭亨俊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8):155-155,170
本文主要分析了丰县赵庄镇秋季蚕病多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病对策,为该镇秋蚕的优质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永民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177-177,179
蚕业生产中消毒不彻底、饲养管理粗放、桑叶质量不高、防病意识淡薄等是造成蚕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发病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蚕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严格消毒防病,消灭传染源;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蚕体的抵抗力;加强桑园管理,提高桑叶质量;提高防病意识,及时诊断和治疗蚕病等。  相似文献   

6.
夏、秋季养蚕有许多不利的因素。主要是病虫多、蚕病多、苍蝇多、蚕儿中毒多、气候变化大,稍有疏忽就会减产。养好夏、秋蚕,要根据各期特点,抓住以下几点。1 抓病虫防治,保证桑叶优质高产夏、秋季病虫危害严重,影响养蚕用叶,又传染蚕病。所以要及早治、连续治、普遍治、彻底防  相似文献   

7.
高兆云 《农家致富》2007,(20):36-36
一、蚕病多发的原因 蚕病的发生是病原、蚕体与环境三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蚕发病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养过蚕的人都知道,晚秋蚕比夏蚕、秋蚕难养,这是因为秋季气温下降,早晚温差大,桑叶逐渐硬化,叶质变差,再加之春、夏、秋多次连续养蚕和高温多湿,病源积累较多,容易传染蚕病,造成农户少收或绝收,严重打击了蚕农的养蚕积极性和经济收益。究其原因,是饲养晚秋蚕的技术要点没有把握好。根据我们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家蚕不结茧蚕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家羿  黄德辉  王磊  李圣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93-3393,3397
对生产上不结茧蚕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微量化学农药中毒、慢性传染性蚕病、不良的上簇环境是产生不结茧蚕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0.
长春市桑蚕生产上常见的蚕病主要有脓病、软化病、僵病等。春蚕期一般发病较少,秋蚕期由于高温多湿,蚕病的发生较春期多。  相似文献   

11.
一些养蚕的老蚕区,常年因蚕病而减少蚕茧15%左右,夏、秋季节严重发病地区有时高达50%,个别养蚕户甚至失收.因此,老蚕区养蚕场(户)要提高蚕茧产量,必须进行蚕病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2.
蚕在密集饲养条件下易受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或其他外界因素影响而引发蚕病,危及蚕茧产量和质量。生产经验表明,应做好以下几点,减少蚕病发生,确保蚕农收入。一、发病原因高寒地区春季雨水少、气温低,小蚕受低温影响,发育缓慢、体质弱,5龄后期高温闷热,夏、秋蚕受高温、多湿影响会爆发蚕病,增加预防难度。微生物  相似文献   

13.
蚕病是造成蚕农养蚕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做好桑蚕饲养防病工作对保障蚕农收益十分重要。为蚕农有效进行蚕病预防提供参考,从良种选择、蚕室设置与管理、蚕具管理、蚕前消毒方面介绍桑蚕饲养主要防病措施。  相似文献   

14.
秋季养蚕包括中秋蚕和晚秋蚕,时间一般从8月中旬-9月末。此期前期气温高,后期气温低且气候多变,桑叶质量差,因而易导致蚕体弱、抗病能力低。同时,由于春夏两季养蚕后饲育环境中存留的病原物较多,病原物繁殖快且致病力强,因此,如果此期蚕室、蚕具消毒不彻底、饲养管理粗放很容易发生蚕的病毒病。  相似文献   

15.
秋蚕饲养量占全年饲养量的60%左右,饲养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单位面积桑园效益.宁国市地处皖南山区,在中、晚秋蚕饲养期,前期常遇高温天气,后期又遇深秋低温季节,蚕室内外病原积累多,致病力强,桑树虫害多,桑叶老化品质差,农业用药频繁,容易诱发蚕病.由于中、晚秋蚕比春蚕难饲养,因此要夺取二秋蚕茧丰收,必须根据秋季养蚕的特点,切实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王进 《云南农业》2001,(8):23-23
一、蚕病发生的种类和为害 我县蚕区蚕病有真菌病、病毒病和细菌病,以真菌病和细菌病最常见,以真菌病、病毒病等传染性蚕病为害严重,其中以血液型脓病和白僵病最多.春季蚕发病少、为害轻,夏秋高温多湿,发病严重,各种蚕病都有,严重时几乎无收.中、晚秋蚕发病倒蚕已成部分农户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养蚕不消毒,养蚕养得哭",蚕病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夏秋高温季节,正是蚕病爆发的高峰期,更要抓好消毒防病工作,确保蚕茧丰收.  相似文献   

18.
秋季气温十分适合蚕的生理要求,是饲养多丝量蚕品种的好季节。养好秋蚕主要抓好下面4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蚕病是养蚕中的大敌,直接影响蚕茧的产量及质量.蚕病分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而以传染性蚕病危害更重.农村中常见的传染性蚕病主要是僵病、脓病、软化病3种.这些病的共同特点是潜伏期长、发病快、来势猛、范围广、危害性大,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80%-90%,甚至颗粒无收,给蚕农带来极大的风险.笔者现就本地区养蚕常见病的发生原因及对策,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由于农药中毒、感染蚕病及上蔟环境不良的影响,引起不结茧蚕,给蚕农造成经济损失.对发生不结茧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和技术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