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飞播造林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等优点,是在人工造林困难的地方进行造林绿化的一种好方法。我省自一九七九年开始飞播造林,飞播面积已达400万亩,目前成苗成林面积120万亩。但由于飞播林面积集中,多是针叶林,易发生森林火灾。我省卢氏、栾川、西峡  相似文献   

2.
建国后,我省飞播造林的发展从无到有,步伐由小到大,现在,每年以100—120万亩的速度向前迈进。截止1993年,飞播总面积1665万亩,成林成苗面积700多万亩,占飞播总面积42%,占宜播面积的56.6%。飞播造林为绿化三秦大地做出了卓越贡献。在现在成林成苗面积中,已建成了用材林基地550万亩,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林150万亩。在秦巴  相似文献   

3.
我省的飞播造林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由于上下共同努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十二年来,全省累计飞播造林402万亩,已成林163万亩,初步形成了以栾川、卢氏、内乡、南召、辉县、林县为骨干的百万亩飞播造林基地。通过飞播造林,加快了山区绿化速度,昔日荒山秃岭,今日绿树成荫,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促进了农业生产,增加了群众收入。内乡县飞播区内,500多条冲刷沟、50多处塌方被飞播林和植被所覆盖,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75%,12  相似文献   

4.
我区飞播造林自1961年在全区推广应用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飞播造林遍及15个地(市),74个县,58个国营林场,共计1836个飞播区。到1994年,全区飞播造林有效面积5895.2万亩,成效(苗)面积2374.6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5498万立方米。其中成熟林80.4万亩,近熟林459.6万亩,中龄林375.6万亩,幼龄林1191.4万亩,未成林267.6万亩。飞播林面积占全区用材林面积的37.6%,蓄积量占35.8%;按现有飞播林立木总蓄积量5498万立方米概算,可出材2749万立方米(按出材率50%计),总价值54.98亿元(以200元/立方米计),相当于飞播造林直接投资1.6亿元的34.36倍。飞播林已成为我区新型用材林基地和松脂基地,产生着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  相似文献   

5.
飞播造林是具有成本低、见效快、能够在人工造林困难的地方进行造林绿化的一种好方法。河南省自1979年开始飞播造林以来,飞播面积已达330万亩,目前成苗成林面积120万亩。但由于飞播林面积集中,多是针叶林,火险性大,易发生森林火灾。卢氏、栾川、西峡等地的飞播林近几年已相继发生火灾,许多飞播林正潜伏着很大的火灾隐患。若不引起重视,不切实加强预防措施,很有可能发生大的森林火灾,酿成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对本省飞播林防火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几点意见。一、飞播林的特点和易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 1、林相单纯。我省飞播林95%以上是油松、马尾松等针叶林,都是幼林,树冠矮,枝叶含油脂。一遇火源,易燃烧蔓延。 2、密度大。飞播造林播种量大,形成的林分比较稠密,有些每亩株数高达八、九百株。树冠相连、  相似文献   

6.
飞播造林作为我国林业建设的重要措施,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陕西飞播造林试验始于1958年,1969年首次飞播试验成功。此后,又进行了为期10年的扩大试验。从1980年起全省飞播造林转入正式生产阶段,每年以100—120万亩的速度迅猛发展。目前,全省飞播成林面积为700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了2个多百分点。商洛市连续31年飞播造林,面积达650万亩,已经郁闭成林280万亩,活立木蓄积700多万立方米。丹凤、山阳、商州三县(区)相邻的流岭两侧连片飞播林面积达110万亩,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飞播林基地。  相似文献   

7.
南宁地区自1961年开展飞机播种造林。1983年调查,成林面积162.52万亩,中、近熟林面积58.05万亩。连片5万亩以上的飞播林达73.73万亩,占飞播林总面积的45.4%。经过多年封山育林和经营活动,飞播林出现了树种更替,形成了针阔混交林。现将飞播林树种更替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的飞播造林截止2007年,全省已累计完成飞播造林面积3087万亩(宜播面积),成苗成林面积1485万亩,成苗成林面积率48.1%.早期的飞播林大部分已进人中、幼龄林的生长高峰期,林木生长迅速,分化激烈,高密度林分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急待进行抚育间伐.目前,全省急待抚育间伐的飞播林约600万亩.  相似文献   

9.
1 股份制的经营概况 我省是全国开展飞播造林较早的省、区之一。已在10个地、市62个县、市飞播造林1665万亩,成林成苗面积达700万亩。由于飞播林的林权既有国家、集体所有,又有私人所有,权属呈多元化状态,容易出现产权不明,经营无主,多方争利的问题,易使一些地区发生山林火灾、乱砍滥伐情况。 1987年,我省从加强飞播林经营管理入手,积极探索建立播区林业生产责任制的新路子,先后在飞播较早的丹凤、宁强、商南、紫阳、汉阴等县开展林业股份制的试点工作。试点地区涉及5个县、u个乡、50个行政村,建立了折股联营林场13个,经营飞播中幼林31万亩及天然林、人工林3万亩。从目前运作情况看,经营好的林场不但有效地管好了飞  相似文献   

10.
飞播造林在生态建设中的前景与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飞播造林从1958年开始,截止1997年已推广到全省的9个地市、64个县区,总面积达134.67万hm2,成林56.67万hm2。飞播造林在我省灭荒、治沙、“三北”防护林和长江防护林等生态建设工程中所起的作用日渐显著。1飞播造林在生态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1.1飞播造林为我省生态建设造就了大面积防护林基地我省飞播造林在转入大面积推广后,注意了飞播造林与经营管理的基地化、集约化建设,从而使成片成林面积有较大地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成林面积在万亩以上的有82片,10万亩以上的有15片,丹凤县流岭播区、宁强县、紫阳县等3个“百万亩”飞…  相似文献   

11.
飞播造林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造林作业方式,以其高效、省时、低成本等优势,在我省的造林绿化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1999年全省累计完成飞播造林2500多万亩,己成林1000万亩,但飞播造林的作用远未得到充分发挥。伴随西部大开发的步履,飞播造林仍然是山川秀美工程中的劲旅。  相似文献   

12.
我省飞播造林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累计完成飞播造林面积3087万亩,成林成苗面积1485万亩,形成了大规模的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基地,为我省培育了大量的后备森林资源,对提高我省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目前我省飞播造林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矛盾,需要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宁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角,林业用地315.6万亩,占总土地而积的64.8%。截止1994年,共完成飞播造林128.5万亩,其中已成林和可望成林的有53.4万亩,在全县形成4大块相对集中连片的飞播林区。 在80年代,县上成立了飞播造林管理站和五丁  相似文献   

14.
飞播造林是模拟林木天然下种更新的一种大规模机械化造林方式。由于受机械设备、气候、立地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飞播林较人工林树种单纯,林木稀稠不匀,生长差异显著,林地生产力低。适时适量适法地开展抚育间伐较人工林更为重要,是飞播林速生丰产的关键措施。我省从1979年开始飞播造林,目前已成林163万亩,约有三分之一需要抚育间伐,怎样才能搞好飞播林的抚育间伐呢?主要应掌握抚育间伐的开始期、强度、间隔期以及间伐方法等技术关键。一、确定适宜的抚育间伐开始期。抚育间伐的开始年龄与经营目的、树种生物学特  相似文献   

15.
<正>在民航及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一九五八年以来,我省先后在陕北沙区、黄土区和陕南石质山区开展了飞播造林草种试验。截止一九七九年共飞播造林种草二百六十多万亩,其中陕南飞播造林一百三十六万亩,陕北飞播造林种草试验一百二十六万亩。实践证明,飞机播种是加快绿化步伐,改良草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飞机播种造林事业的发展,三十年来,我国在大部分省、区的偏远大面积荒山开展了飞播造林,扩大了森林资源。但是,由于森林火灾的原因,飞播林保存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据1984年飞播造林成效清查,全区1961—1983年累计飞播作业面积4500多万亩,有效面积3330多万亩,但保存面积仅925万多亩,占有效面积的27.7%;失败面积共计2344万多亩,其中因火烧失败的达1123万多亩,占总失败面积的47.9%,占有效面积的33.6%。有些播区因火灾几乎毁于一旦。每年因火灾而使飞播林造成的损失也是惊人的。据广西百色地区护林办统计,85年  相似文献   

17.
西乡县1989年被国家林业部确定为长防林工程建设县,至1999年春,共投入资金554.4万元,投工350万个,投劳70.5万人。累计完成重点营造林面积71.73万亩,其中工程植苗造林18.37万亩、飞播造林23.84万亩,人工植播造林1.16万亩,低产林改造2.1万亩,封山育林21.61万亩,幼林抚育4.65万亩。年均造林7.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89年  相似文献   

18.
宁强是陕西省最早的飞播造林县之一,飞播成林面积位居全省第一,是全省3个飞播造林面积超过百万亩的县之一。自1971年开始飞播以来,截至2009年底,累计飞播97个播区,飞播造林153万亩,有效面积112万亩,飞播造林成林60.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88.5万立方米。全县人工造林成林保存面积80万亩,其中飞播造林成林60.3万亩,占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的75.4%。飞播造林加快和促进了全县荒山造林绿化步伐,  相似文献   

19.
一、我省飞播造林概况飞播造林是一种新兴的造林方式。它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适用于人口稀少或边远地区的林业生产。国外从三十年代开始飞播造林,主要有苏联、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我国从1956年开始至今,已有24个省(区),开展了飞播造林。造林面积大、成效好的有广西、广东、四川、云南、湖北等省。据统计,截止1980年全国共飞播造林2亿亩,成林近7000万亩,“六五”期间飞播造林共计5354万亩。我省的飞播造林开始于1958年。二十九年走过了一条迂回曲折的道路,曾出现过失败和短期停顿,但最终形成了大面积生产的形势。截止1986年,全省9个地、市,45个  相似文献   

20.
南阳地区为加快荒山造林绿化步伐,采取积极措施,认真搞好飞播造林工作,获得了显著的成效。自1981年开始试验以来,已在淅川、西峡、内乡、南召、桐柏等5个山区县累计完成飞播面积166.34万亩,造林131.82万亩,共设飞播区115个。通过管理,早期的飞播区大都郁闭成林,有的已开始间伐利用。全区已初步形成了4片具有一定规模的飞播林基地,总计面积45万多亩,其中内乡和南召的两片基地已划入全省飞播林基地建设的重点。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一、建立健全飞播机构,自上而下形成管理体系。地区行署和有关县政府召集林业、交通、邮电、石油、公安等部门成立飞播造林指挥部,有关乡、镇成立了飞播造林领导小组,村村有护林队伍,由主抓领导挂帅。重点县设立飞播管理站等专职机构,南召县还在重点乡设飞播分站,使飞播造林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