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6,28(2):122-122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现已全面启用“科技期刊稿件采编系统(ver2.0)”,完全实现了稿件从收稿到发稿的全程数字化管理。该系统分别建立了数据齐全、操作简便的作者数据库和审稿专家数据库。基于Internet实现了作者在线投稿、在线查询、上传校样;实现了专家在线审理稿件、提交审稿意见、上传审改稿;编辑在线加工处理稿件。  相似文献   

2.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稿件采编系统(Ver2.0)网址是http:/xuebao.jlau.edu.cn,该系统自2006年3月18日开通以来,深受广大作者、审稿专家和读者的欢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稿件采编系统包括网刊及在线投稿、在线审稿、在线查稿、远程编辑等一系列稿件处理业务。作者通过注册可在线投稿、在线修改稿件、在线查询稿件状  相似文献   

3.
加强学报稿件初审可以减轻评审专家的工作量,保障学报用稿质量;提高学报的工作效率,避免好稿源流失;扶持本学报的新作者,不断扩大作者群。高职学报初审包括稿件的内容是否符合本学报刊发标准,稿件的规范性审读,稿件内容的创新性查新,撰写初审报告。提高高职学报稿件初审水平应完善初审制度,并认真执行,同时要提高编辑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4.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稿件采编系统(Ver2.0)网址是http://xuebao.jlau.edu.cn,该系统自2006年3月18日开通以来,深受广大作者、审稿专家和读者的欢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稿件采编系统包括网刊及在线投稿、在线审稿、在线查稿、远程编辑等一系列稿件处理业务。作者通过注册可在线投稿、在线修改稿件、在线查询稿件状态,并能及时得到编辑部的反馈意见;审稿专家利用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系统,实现随时随地在线审稿。期刊稿件在线处理系统的开通,免去了邮寄信件或发送电子邮件带来的麻烦和信息安全等问题,方便了作者和审稿专家,缩短了专家…  相似文献   

5.
《农学学报》2013,3(2):79
1.《农学学报》实行网上投稿。请登录http://www.caaj.org,请点击"作者中心"进行注册投稿.投稿成功后,请作者及时查看投稿所用电子邮箱。2.稿件的格式必须符合《农学学报》论文写作  相似文献   

6.
《农学学报》2011,1(12):75-75
1《.农学学报》实行网上投稿。请登录http://www.caaj.org,请点击"作者中心"进行注册投稿。投稿成功后,请作者及时查看投稿所用电子邮箱。2.稿件的格式必须符合《农学学报》论文写作要求,包含: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全称、所在城市、邮政编码、中文  相似文献   

7.
1.《农学学报》实行网上投稿。请登录http://www.caaj.org.cn,请点击作者中心进行注册投稿。投稿成功后,请作者及时查看投稿所用电子邮箱。2.稿件的格式必须符合《农学学报》论文写作要求,包含: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全称、所在城市、邮政编码、中文摘要(报道  相似文献   

8.
《农学学报》2011,1(11):69-69
1.《农学学报》实行网上投稿。请登录http://www.caaj.org,请点击"作者中心"进行注册投稿。投稿成功后,请作者及时查看投稿所用电子邮箱。2.稿件的格式必须符合《农学学报》论文写作要求,包含: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全称、所在城市、邮政编码、中文摘要(报道性摘  相似文献   

9.
一、本学报系有关林业、森林工业等方面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要求来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时反映我院和国内外的科研成果。它的任务,是通过学术交流提高我院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促进林业科学的发展,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二、本学报以刊登本院的稿件为主,但对外单位的来稿亦表欢迎。国外稿件,如系有利于发展我国林业事业者亦在欢迎之列。来稿应做到学术观点明确,论证数据充分,  相似文献   

10.
<正>《浙江农业科学》系"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和方阵期刊。《浙江农业学报》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CSCD收录期刊,被CABI,AGRIS等国内外10多种权威检索机构或数据库收录。作者可通过登录杂志网站,注册用户后进行网上投稿、查稿、提交返修稿及校样稿。审稿专家也可通过登录网站审阅稿件、提交审稿意见。欢迎大家登录网站、踊跃投稿!Http:www.zjnykx.cn(浙江农业科学);www.zjnyxb.cn(浙江农业学报)  相似文献   

11.
监察制度是保证政府廉洁高效的重要制度。御史台制度、谏官制度和封驳制度是唐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唐代特定时期政治的清明与监察制度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完善问责制需建立相对独立的监察体系,并进行制度建设实现以法控权,最终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完整监督体系。唐代的监察制度在诸多方面能为当今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的基础性制度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经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及研究价值。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分析范式,对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模式进行识别。由封建土地所有制经过制度更替后变迁至农民土地所有制,由农民所有制经过制度转换与更替后变迁至农民集体所有制,由农民集体所有制经过制度层叠后变迁至"两权分置"产权制度,由"两权分置"产权制度经过制度漂移后变迁至"三权分置"产权制度,这表明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是渐进式的并且具有极强的路径依赖特征,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是多因果作用下的产物。未来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应从多角度出发,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优化农地产权结构、以乡村振兴战略重塑农村土地价值观念、以农业数字化助力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升级,推动农地产权制度的良序变迁。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现存3种公司资本制度,即法定资本制、折衷资本制、授权资本制,不同国家及其不同时期常常采取不一样的公司资本制度。本文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公司资本制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一个国家在选择何种公司资本制度上,应当考虑该制度是否适应整个社会制度体系,并认为我国当前将法定资本制度修改为折衷资本制度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  相似文献   

14.
张睿海  孟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315-15318
在阐述生态农业开发保障机制构建必要性的基础上,构建了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包括观念支持体系、法制保证体系、机制保障体系、环境促进体系、区际合作体系,,以确保县域生态农业及其整个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将森林采伐知识、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等集成在一起,设计开发基于GIS的森林采伐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数据采集、录入、存储、查询、分析、输出等功能。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库系统、知识库系统、模型库系统、方法库系统以及人机交互界面等5个模块。根据用户需求,通过各个模块协同作用,实现森林采伐决策的可视化和数字化,为森林采伐规划设计提供决策支持,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通过系统分析陕西苹果集聚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构建陕西苹果聚集产业科技服务体系的设想;在此基础上,对苹果集聚产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内含、管理与运行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剖析研究和归纳总结。重点对成果转化与技术扩散体系、示范基地网络体系、苹果标准化研究与应用体系、科技培训体系、信息化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  相似文献   

17.
定西地区农业系统协调度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参考现阶段国内外众多农业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针对定西市的自然和经济状况,建立了该区域农业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农业系统协调度模型,包括功效函数、协调函数,计算得出定西市农业系统以及子系统的协调度,并确定各系统在不同年份的协调等级。定西市农业系统协调度主要是受人口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环境系统协调度变化的影响。系统内部要素协调度低,严重影响农业系统的整体协调性,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应实施有效协调控制,实现良性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乡镇企业在经历了20a的迅猛发展后步入了低谷,产权不清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不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就不能调动所有者、经营者和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就不能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因此,在界定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将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改组为规范的公司制企业、合作制企业、合伙制企业以及个人业主制企业,是促进乡镇企业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以蜜梨为试材,研究了3种树形内外部位的光分布对蜜梨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树形不同部位相对光强的变化趋势相同,均为由外向内依次递减;小冠自由纺锤形各部位的平均相对光强明显高于中冠分层开心形和大冠疏散改造形,由此导致了单位面积产量和果品质量差异明显;分层形和疏散形的产量集中分布在树冠的外层和次外层,显著高于次内层和内层.与之相比较,纺锤形各部位间的产量相对较平衡.3种树形优质果率依次为纺锤形72.4%、分层形65.7%和疏散改造形62.6%.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建设,已颁布法律条例指导政府、企业建设及应用追溯系统,但是,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推广应用也遇到一些难题,亟需探明解决方法。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应用现状,阐明了追溯的成本、系统的应用价值及信息安全对应用追溯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溯系统成本高、应用价值少和系统信息安全保障低是企业考虑应用追溯系统的重要因素。拓展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推广应用的范围,开发追溯数据多方面的应用以提高其价值,控制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成本,完善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是解决追溯系统推广应用难的有效办法。这些措施可以提高追溯系统的利用率,降低政府、企业开发部署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成本,激发企业应用追溯系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大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