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甜槠林是我国亚热带分布最广的常绿阔叶林类型之一,是我国典型的地带性植被和顶极群落类型。本文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湖南甜槠林的分布、生境特征、群落结构及区系组成,并讨论了立木生长规律。为进一步保护利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提供了较为系统的资料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群落物种多样性反映了生物群落在组成、结构、功能和动态方面的异质性,是生态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兰思仁,2003;Rieklefa,2004;井学辉等,2010).大别山位于安徽、湖北和河南3省交界处,是长江和淮河的天然分水岭,其地带性植被属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类型(谢中稳等,1995).  相似文献   

3.
尾巨桉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尾巨桉(3年生)与杉木(8年生)林下植被的调查表明:尾巨桉的林下植被29科49属53种,多于杉木林分,林下植被生物量与杉木持平.尾巨桉林的植物分布类型组成 与地带性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相近;群落外貌体现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群落各层次物种多样性表现为灌木层>草木层>藤本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4.
对开化县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3种不同自然森林植被类型进行演替过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是该地森林植被自然演替的主要发展方向;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别代表了森林植被不同演替类型与动态。结合森林群落类型和生境的异质性、群落树种组成与结构、演替阶段和演替趋势,根据森林植被景观的优美性、多样性等需求,对开化县主要通道两侧的森林植被确定了7类15种目标的森林植被景观改造方案,提出了森林景观优化"主景树种+地带性树种+伴生景观树种"的树种选择模式与营建技术。  相似文献   

5.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紫帽山生态旅游景区的植被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福建植被》的划分方法,该区自然植被有针阔混交林、暖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灌草丛共4个植被型,计9个群系、16个群丛,均为人工植被和次生植被,其群落结构和组成具亚热带森林植被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就保护区植被的恢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调查大峡谷自然保护区植被和植物资源的基础上,对该区的植物区系和植被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的原生植被种类丰富,具有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点;区内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组成以热带-亚热带和热带成分为主,热带性分布的植物类群甚多,使得区内沟谷常绿阔叶林具有某些雨林特征,小型板根、茎花现象、附生植物、藤萝密布等随处可见,而在其它中亚热带地区这种现象很少见;保护区内的植被有8个类型,包括具有雨林特征的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山顶常绿阔叶矮林、崖壁常绿矮林、亚热带针叶林、亚热带竹丛、亚热带灌丛草坡等,以及假苹婆、榕树林等18个群系;大峡谷自然保护区多样性植被类型具有与其独特的地形地貌相适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野外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优势种、外貌与结构相结合的原则,参考《中国植被》的分类系统,将珠海市自然植被划分为5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19个群系,40个群落。其中植被型主要包括:A. 亚热带针叶林;B. 常绿阔叶林;C. 常绿灌丛;D. 灌草丛;E. 草丛;F. 砂生草丛;G. 砂生灌丛;H. 沼生草丛。人工植被可划分为4个植被型,即林地、林果园、农作物园地和城市绿地。同时,对主要群落的外貌和组成特点进行了描述,如:马尾松群落、布渣叶群落、大叶相思群落、大头茶群落、猪笼草群落、红树林植物群落等。  相似文献   

8.
2007—2008年通过分不同季节、不同时段前后8次对湖南蓝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查。该处植物资源具有以下特点:种子植物种类丰富,珍稀濒危植物富集;植物区系地理的复杂性与过渡性;植被类型的多样性与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具有南岭山脉植物的代表性。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植被类型多样,特色群落众多;较单纯稳定性植被类型,甜槠林常绿阔叶林面积为湖南之冠。提出了加强对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监测与保护,建立特色植物园,保护森林植被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解析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地区典型植被类型对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为深入探讨可见的地上植物群落和未知的地下真菌群落结构间的关联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梵净山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矮林3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根系真菌群落结构在植被类型间的差异,FUNGuild对真菌进行功能预测,并分析真菌群落与土壤性质、细根性状和叶性状间的关系。[结果]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为优势真菌门,undefined saprotroph、丛枝菌根真菌、外生菌根真菌、植物病原菌、内生真菌、寄生性真菌和杜鹃花类菌根真菌为主要功能类群。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矮林的显著差异功能类群分别是丛枝菌根真菌、外生菌根真菌和杜鹃花类菌根真菌。真菌群落组成在植被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常绿阔叶林真菌多样性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矮林,而Bray-Curtis相异性指数在亚高山矮林显著低于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ABT分析表明,根碳含量是影响真菌丰富度的首要因子,叶干物质含量是影响真菌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  相似文献   

10.
官山自然保护区野生闽楠林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闽楠林群落结构、植被类型、生长环境以及闽楠树种的生长进程进行了全面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群落组成复杂,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群落中以闽楠占绝对优势,且更新幼苗多,将来有演替为闽楠纯林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中亚热带天然植被保存较完整的庆元林场千岗坑林区选取6个不同群落类型的样地,分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对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等的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和杉阔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程度较高;各层次物种多样性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程度直接受到群落类型、优势种类优势度、群落发育阶段及郁闲度等方面的影响;从植物物种多样性保存出发,应大力提倡营造多树种常绿阔叶林或杉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样地调查和岸线调查法,于2012年3月和9月分别对福建罗源湾维管植物种类及分布、群落结构等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罗源湾共有维管植物584种,隶属于127科381属;植被类型可划分为暖性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亚热带灌草丛和沼生草本等4个植被型,8个群系,16个群丛;森林植被以马尾松、台湾相思和木麻黄为主要建群种,植物种类较为单调,植被总体覆盖率低,多呈片段化分布、连通性差,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该研究可为罗源湾城市(北岸)总体规划实施后的植被重建和生态恢复提供基础性的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3.
对江西安源国家森林公园开展植被类型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安源国家森林公园区系中亚热带植物区,中亚热带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中最大的一个地带。园内的主要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其组成的主要优势树种为壳斗科、蔷薇科、樟科、山茶科、木犀科、木兰科、金缕梅科等树种,体现了典型的亚热带森林特点。  相似文献   

14.
神仙居景区景观林改造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神仙居景区森林植被现状的调查,结合景区旅游观光的需要,模拟仙居县俞坑自然保护区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树种组成、生活型组成类型进行景观林改造。采用渐伐针叶树、保留阔叶乔木树种、培育阔叶乔木树种萌蘖丛、保留有益灌木、林下补植和林间空地栽植常绿阔叶树、块状清理植被、块状整地造林、次生常绿阔叶林幼龄林的间伐抚育等营林技术措施,使原生植被得到有效的保存,促进植被演替过程,构建物种丰富、群落稳定、地域特色鲜明、景观优美的针阔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5.
开展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植被多样性调查,摸清区域内天然植被现状及分布特点,将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内天然植被划分为4个植被类型、6个植被亚型、18个植被群落,对每一类型的植被群落进行特征与结构的详尽描述,对植被保护价值进行评价研究,并提出了植被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踏查和典型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优势种、外貌与结构相结合的原则,参考《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将珠海市自然植被划分为8个植被型、19个群系、40个群落。其中植被型主要包括: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灌丛、灌草丛、草丛、砂生草丛、砂生灌丛和沼生草丛。人工植被划分为4个植被型,分别为林地、林果园、农作物园地和城市绿地。同时,对主要群落的外貌和组成特征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7.
南平细柄阿丁枫天然林群落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南平细柄阿丁枫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植物区系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表明 ,该群落种类丰富 ,维管束植物 2 7科4 4属 5 9种 ,该区系的主要表征科为金缕梅科、壳斗科、樟科、茜草科、冬青科等 ,它们绝大多数是热带亚热带科。从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来看 ,以泛热带分布属的比例最高 ,其次是热带亚洲分布属、旧世界热带分布属。该群落区系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 ,又深受热带区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天然灌丛植被群落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山西省天然灌丛植被群落按以水土保持作用为主和兼有水保功能和经济利用进行分类,介绍了38种山西省天然灌丛植被群落类型。并对每个群落的分布、结构特征进行了简单描述。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三百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类型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西三百山自然保护区开展植被类型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三百山自然保护区区系成分复杂,以热带一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占优势。保护区的主要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其组成的主要优势树种为壳斗科、金缕梅科、木兰科、山茶科和樟科等树种,体现了典型的亚热带森林特点。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主要植被群落类型划分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组间平均联结法对深圳市主要植被群落进行划分,并应用Gleason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对主要植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城市森林可以划分为5个群系组和31个群落类型;各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均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常绿阔叶人工林的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均最低,常绿落叶阔叶人工林乔木层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最高,常绿阔叶人工林的乔木层优势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