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为了探究西藏野生禾本科牧草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本研究以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赖草(Leymus secalinus Tzvel)、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和栽培品种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其幼苗在—10℃~5℃低温条件下叶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SS)含量、游离脯氨酸(Free proline,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所有供试材料叶片MDA含量呈上升趋势,SS含量、Pro含量、POD活性和S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黑麦草Pro含量在0℃达到峰值,其他3种指标在—5℃达到峰值,3种野生禾草的各指标均在—5℃达到峰值。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并分级,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和紫花针茅抗寒性最强,划分为Ⅰ级,赖草抗寒性中等,划分为Ⅱ级,黑麦草抗寒性最弱,划分为Ⅲ级。  相似文献   

2.
杨丹  田新会  杜文华 《草地学报》2019,27(1):163-169
为研究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新品系(R)的耐低温性,本试验以岷山红三叶(CK1)和甘红1号红三叶(CK2)品种为对照,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对其进行4℃低温胁迫,测定了各参试材料的叶片含水量(Content of leaf water,LWC),叶绿素含量(Chlorophyll,CHL),可溶性糖含量(Soluble Sugar,SS),丙二醛含量(Malondialdehyde,MDA),以及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延长,3个红三叶材料叶片的LWC和CHL含量逐渐降低,MDA含量和SS含量则逐渐升高,POD,SOD和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3个参试材料中,R的LWC和SS含量最低,CHL,MDA含量及叶片SOD,POD和CAT活性最高;从红三叶材料×低温胁迫天数交互作用而言,R的LWC下降幅度较大,CHL含量显著高于CK2(P<0.05),叶片SOD,P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2对照材料(P<0.05)。采用隶属函数法对3个红三叶材料的耐低温性综合评价表明,3个红三叶材料耐低温性强弱依次为R > CK1 > CK2。  相似文献   

3.
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采集的野生草地早熟禾为材料,探讨低温胁迫对草地早熟禾不同营养器官的伤害以及不同器官的抗寒性差异,以期为草地早熟禾草坪养护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草地早熟禾叶片和根颈可溶性糖(SS)、游离脯氨酸(Pro)含量逐渐增加,其中,叶片Pro和SS含量在第6 d时显著高于对照,根颈内两者含量分别在第6 d和第10 d时显著高于对照;可溶性蛋白(SP)、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羟自由基(·OH)含量和超氧自由基(O_2~-·)产生速率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第8 d达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对照(P0.05);叶片对低温胁迫的伤害比根颈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4.
秋季对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草坪施用MU(亚甲基脲)、IBDU(亚异丁基二脲)、SUD1(大颗粒尿素+硝化抑制剂)、SUD2(大颗粒尿素+硝化抑制剂)、SUDT2(大颗粒尿素+2种硝化抑制剂)、木质素肥和有机氮肥7种不同类型的缓释氮肥,以及速效氮肥尿素,于冬季不同时期,测定与抗寒性相关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SP)、可溶性糖(WSS)、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以探查缓释氮肥对草坪草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的对照相比,秋季施氮肥有助于提高草地早熟禾的抗寒性;7种缓释氮肥的抗寒性效应较尿素更为全面和显著,均增强了CAT活性,提高了Pro,SP和WSS含量,降低了MDA含量。MU,IBDU,SUD1,SUD2,SUDT2和木质素肥6种缓释氮肥对5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基本相同,但MU和IDBU对MDA活性的影响较低(P<0.05);有机肥除了对CAT,Pro和SP的影响较小外(P<0.05),对MDA和WSS的影响与缓释氮肥具有相同效果,因此,秋施有机氮肥也是提高草地早熟禾抗寒性的有效措施。根据Fuzzy数学隶属函数综合评判法计算的缓释氮肥抗寒性数值,8种肥料对抗寒性影响的大小排序为SUDT2>SUD2>IBDU>木质素肥>SUD1>MU>有机肥>尿素(速效肥),也可按其对抗寒性影响的大小分为高、中、低3组,SUD2和SUDT2为高效组,有机肥和MU属于低效组,其余为中效组。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6种禾本科牧草的抗寒性研究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抗寒性强的牧草种质资源,本试验以同德贫花鹅观草(Roegneria pauciflora Tongde)、草原看麦娘(Alopecurus pratensis)、大颖草(Roegneria grandiglumi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同德短芒披碱草(Elymus breviaristatus Tongde)为研究材料,对不同温度下6种牧草的萌发率进行了研究,并对这6种牧草苗期进行了抗寒锻炼、冷冻及解冻恢复生长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阶段牧草中的丙二醛、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而且采用隶属函数对6种牧草进行了抗寒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同种牧草的萌发率差异显著(P<0.05);6种牧草的丙二醛含量在抗寒锻炼后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在抗寒锻炼和冷冻处理后升高,返青后降低;6种牧草的抗寒性依次为无芒雀麦 > 草原看麦娘 > 同德贫花鹅观草 > 同德短芒披碱草 > 扁穗冰草 > 大颖草。本研究为退化高寒草地恢复的物种选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硅对镉胁迫下不同狼尾草属牧草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将  陈瑶  刘大林  陈鸣晖  吴亚  黄玉婷 《草地学报》2018,26(5):1223-1228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外源硅添加(1.0,2.0,4.0 mmol·L-1)对镉(20,40,80 mg·L-1)胁迫下2种狼尾草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添加4.0 mmol·L-1的硅能显著降低高镉(80 mg·L-1)胁迫下美洲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和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美洲狼尾草在所有镉处理下叶片的相对电导率(P<0.05),能显著降低杂交狼尾草在镉浓度40、80 mg·L-1下叶片的相对电导率(P<0.05);加外源硅2.0 mmol·L-1处理组显著降低高镉(80 mg·L-1)胁迫下美洲狼尾草丙二醛(MDA)含量以及2种狼尾草脯氨酸含量;2种狼尾草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其SOD、POD活性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外源硅4.0 mmol·L-1处理组提高了美洲狼尾草和杂家狼尾草在镉浓度80 mg·L-1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P<0.05),显著提高了杂交狼尾草在镉浓度40 mg·L-1下POD活性(P<0.05)。表明硅可以增强2种狼尾草属牧草适应镉胁迫的能力,对2种狼尾草的生理代谢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气候变化是否影响植物-真菌共生关系及植物的吸收功能,本试验以青藏草原优势植物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为研究对象,选取管柄囊霉属(Funneliformis)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izal fungi,AMF)进行室内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增温促进了AMF和植物的共生,接种AMF及短期增温增雨互作对植物吸收氮磷功能的影响并不一致。对垂穗披碱草而言,增温增雨对其生长的土壤pH、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均无显著影响,增雨促进了植物磷吸收(P<0.05),增温处理下接种AMF提高了植物氮磷含量(P<0.05);对草地早熟禾而言,增温增雨提高了植物氮磷含量和土壤电导率、降低了土壤全氮含量(P<0.05),增温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P<0.05),增雨处理下接种AMF后降低了植物氮磷含量(P<0.05)。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甘肃农业大学培育的猫尾草(Phleum pratense)新品系(T)为试验材料,‘川西’猫尾草品种(CK1)和‘岷山’猫尾草品种(CK2)为对照,研究3个材料在低温胁迫(0℃,—10℃,—20℃,—30℃)下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明晰其抗寒性强弱,为培育高产优质、抗性强的猫尾草新品系打下基础。结果表明:不同低温处理对供试猫尾草的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SS)含量、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叶绿素(Chlorophyll,CHL)含量无显著影响。随着胁迫的加剧,供试材料的SS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20℃时含量最低(8.6 mg·g-1),POD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在—20℃时活性最高(606.23 U·g-1·min-1),CAT活性呈上升趋势。在—10℃至—30℃处理下,T的SS含量均显著高于CK1和CK2(P<0.05),且不同低温胁迫处理下T的SOD,POD活性均显著高于CK1和CK2(P<0.05)。综合表明,猫尾草新品系(T)的抗寒性较强,适宜开展进一步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9.
李波  方志坚  李红  杨瞾 《草地学报》2019,27(5):1259-1265
为了探究60Co-γ辐射对NaCl胁迫的‘龙牧806’苜蓿(Medicago sativa×Meliloides ruthenica ‘Longmu 806’)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对苜蓿种子进行不同剂量(600 Gy,900 Gy,1 200 Gy和1 500 Gy)的60Co-γ辐射处理,测定NaCl胁迫下苜蓿幼苗的叶片和根的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脯氨酸(Proline,Pro)、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SS)、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相对电导率(Relative conductivity,RC)。结果表明:苜蓿叶片和根的SP,Pro和SS含量及POD和PPO活性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600 Gy辐射组达到最高值;MDA含量和RC随辐射剂量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在1 500 Gy辐射组均达到最高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中Pro与SP,POD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根中POD与SP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叶和根中MDA与RC均呈显著正相关。苜蓿幼苗的叶片和根对NaCl胁迫各指标的隶属函数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不同辐射处理苜蓿种子的幼苗对NaCl抗性由强到弱依次为:600 Gy > 0 Gy > 900 Gy > 1 200 Gy > 1 500 Gy,600 Gy辐射剂量能有效提高‘龙牧806’苜蓿对NaCl的抗性,是诱变育种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10.
为鉴定评价11份不同草地早熟禾种质材料幼苗的耐旱性,将种子播种于育苗钵中,待幼苗生长至4~5片真叶时进行15%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测定相对含水量(RW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叶绿素(Chl)、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SS)含量.结果 表明:在干旱胁迫下,11份草地早熟禾种质材料RWC和Chl含量显著降低,而SOD、POD、CAT、Pro、MDA和SS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利用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11份供试材料耐旱性强弱排序依次为10-202>秦州>橄榄球>午夜2号>清水>10-130>09-085>天水>解放者>蓝月>09-61.因此10-202和秦州可作为选育耐旱品种的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叶面喷施外源脯氨酸(10 mM)对低温胁迫(4℃)下垂穗披碱草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脯氨酸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垂穗披碱草幼苗的根长、地上和地下鲜重、地上和地下干重,与低温胁迫相比分别增加27.11%,48.80%,48.83%,51.74%,38.87%;外源脯氨酸增加了低温胁迫下内源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积累,分别增加42.96%和22.98%(P<0.05);而且脯氨酸处理提高了APXCATChICu/ZnSODCytCu/ZnSOD基因的表达水平以及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水平(P<0.05)。综上所述,脯氨酸能够增强低温胁迫下垂穗披碱草幼苗的渗透调节能力及抗氧化酶活性,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缓解其生长抑制,从而提高垂穗披碱草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深入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MsLEA4-4基因的抗逆性,本试验对前期获得的转MsLEA4-4基因的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株系进行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以验证MsLEA4-4基因在拟南芥植株体内的耐盐性。试验结果表明:盐胁迫后转基因株系的发芽率达到55%,比对照植株(Control plant,CK)高81%;转基因株系的鲜重、叶绿素含量均高于CK(P<0.05);盐胁迫后转基因株系的存活率比CK提高75.0%~81.3%;盐胁迫明显抑制根系生长,但转基因植株的侧根数量比CK多4~5根(P<0.05);盐胁迫后转基因株系体内的可溶性糖含量(P<0.05)和超氧化物歧化酶(P<0.01),过氧化氢酶(P<0.01),过氧化物酶(P<0.05)活性均高于CK,脯氨酸(P<0.01)和丙二醛(P<0.05)含量均低于CK。综上可得,MsLEA4-4基因参与了拟南芥体内的耐盐性调控,提高了转基因拟南芥对盐胁迫的耐受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MsLEA4-4在转基因紫花苜蓿盐胁迫中的功能及培育耐盐性紫花苜蓿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东北地区常见野生葱属植物耐旱能力,筛选野生葱属植物耐旱种质资源,本研究以野韭(Allium ramosum L.)、山韭(Allium senescens L.)和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 Regel)3种葱属植物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分析其种子萌发期渗透调节物质及酶活性的影响,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比较抗旱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3种葱属植物种子萌发期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种植物相比,山韭相对电导率最低,渗透调节物质积累量最高,酶活性变化明显。主成分分析表明,4种酶活性之间显示出强相关性。隶属函数分析得出3种植物种子的抗旱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山韭 > 野韭 > 蒙古韭。  相似文献   

14.
以光叉委陵菜的多年生植株作为试验材料,通过自然控水法,研究不同干旱处理对植株根系的表型特征、超微结构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探究光叉委陵菜的耐旱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光叉委陵菜根系总长度、总表面积、总体积和平均直径持续增加,根系干重在0~15 d增加,20~25 d干重显著降低(P<0.05)。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根系细胞壁变形破损,线粒体解体消失,淀粉粒出现并不断膨大。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在25 d内持续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0~15 d显著升高,在20~25 d均显著下降(P<0.05);复水后,脯氨酸含量下降但不显著(P>0.05),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综合来看,光叉委陵菜能耐20 d的自然干旱,具有较强的抗旱性,这为东北地区选育耐旱植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地理种源红砂幼苗对PEG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兰州、武威、张掖、酒泉4个地理种源红砂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PEG胁迫对红砂叶片的质膜透性、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红砂的脯氨酸(Pro)含量和可溶性糖(SS)含量均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武威种源渗透调节物质累积较其他种源的多。丙二醛(MDA)含量和质膜透性均随胁迫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武威种源增加幅度最小,说明武威种源红砂的组织受伤害较小,抵御干旱的能力较其他3个种源强。活性氧清除酶类(SOD,POD,CAT)活性均是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武威种源红砂始终比其他3个种源保持较高的POD和CAT活性。但在胁迫状态下植物体内保护酶对体内活性氧的清除能力有一个阈值,超过此阈值,则保护酶活性下降。相关性结果表明,4个地理种源红砂的细胞膜透性与MDA含量呈正相关,与游离Pro和可溶性糖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酶活性呈负相关。通过综合分析发现, 4个地理种源红砂的抗旱能力依次为:武威种源>酒泉种源>张掖种源>兰州种源。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青海野生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本试验以青海省野生草地早熟禾抗寒材料‘10-122’和低温敏感材料‘09-126’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理学测定方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低温胁迫下叶片的生理响应及代谢产物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低温敏感材料‘09-126’在低温胁迫下过氧化氢、丙二醛含量和超氧根自由基离子生成速率均显著增加,氧化损伤程度高于‘10-122’;低温胁迫下,‘09-126’和‘10-122’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常温处理提高了1.91倍和1.97倍,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常温处理提高了4.83倍和2.81倍。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进一步对差异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发现低温胁迫下,‘09-126’中差异代谢物有116个上调,30个下调,‘10-122’有66个上调,68个下调,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糖及糖醇代谢、氨基酸代谢和三羧酸循环代谢通路中,其中脯氨酸、亮氨酸、鸟氨酸和苏氨酸可以作为草地早熟禾响应低温胁迫的主要标志物,丙氨酸、天冬氨酸和丝氨酸含量的变化可能是‘10-122’抗寒性高于‘09-126’的主要原因。低温条件下‘09-126’中棉子糖含量的增加以及‘10-122’中海藻糖-6-磷酸含量的增加可能是其适应低温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