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产杂交大豆新品种杂交豆2号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豆2号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05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高产制种技术是选择适宜的制种基地,合理安排播期和行比,及时放蜂,加强田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2015,(1):29-31
川香优569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高产、抗病、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特点,2014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根据川香优569亲本特征特性及多年制种经验,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2014,(5):83-85
两优289是湖北谷神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联合选育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于2012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抗倒性好、适应性广和易制种等特点。总结了其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杂交中籼稻351优1号具有高产、稳产、农艺性状较优、综合抗性强等优点,2009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阐述了351优1号及双亲的特征特性,从制种基地选择、肥水管理、九二0施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351优1号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5.
优质高产晚稻新组合中9优288于2004年通过国家和湖北省审定,具有优质、高产、抗白叶枯病、适应性广、易制种等特点,审定后被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文结合近几年试验和生产情况,介绍了中9优288的产量表现、主要农艺特性及其高产栽培和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2017,(1):78-80
C两优817系浙江省金华市农科院选育的杂交晚籼稻新组合,其母本为C815S、父本为金恢817。该组合具有抗稻瘟病、高产稳产、制种易获高产等特点,于201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2017,(5):27-29
盐两优2208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两系杂交籼稻组合,具有杂种优势强、熟期适中、适应性广、稳定性好、抗病性强等特点,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根据盐两优2208的亲本特征特性,结合多年制种实践经验,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8.
姜春阳 《杂交水稻》2004,19(4):20-21
杂交晚稻中优838具有优质、丰产、抗病性强等特点,2001年通过江西省审定.根据中优838亲本特性和制种实践,介绍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9.
旱优737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选育的节水抗旱稻杂交组合,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合直播等优点,2018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根据福建省建宁县的气候特点、旱优737亲本的特征特性和大面积制种的经验,总结出该品种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两系杂交稻新组合两优688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两优688是南平市农科所用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两系不育系SE21S和自选恢复系南恢688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晚稻新组合,200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两优688双亲特征特性,结合建阳、武夷山等地制种实践,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1.
太湖稻区机插稻高产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机插育秧专用肥、播种量、播栽期、栽插密度、氮肥等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机插稻获得大面积产量650 kg∕667 m^2,采用育秧基质和机插秧育秧专用肥、常规粳稻播种量干谷100~120 g/盘、湿谷120~150 g/盘,正常育秧肥用量适宜播栽季节,秧龄在18~20 d,可培育适于机插的壮秧;在每667 m^2插足1.8万穴,基本苗6万左右;同时要适期栽插,一般在6月10~20日栽插;适施氮肥,氮肥运筹前后比例以6:4较适宜,有利于足穗、大穗实现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及播期对丘区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麦/玉/豆"模式下,研究了不同品种与播期对丘区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以晚熟品种(贡选1号)的产量最高,达1375.11 kg/hm2,中熟品种(乐豆1号)次之,早熟品种(浙春3号)最低.与早中熟品种比较,晚熟品种表现为营养生长期较长,与玉米的生殖共生期为零,植株较高,茎粗增加0.13~0.16 cm,分枝多0.38~0.89个,主茎节数多4.47~7.12个,单株有效荚数、每荚粒数极显著高于早中熟品种,适合套作.播期间产量也有差异,以播期6月7日的产量最高.品种不同,表现略有差异.中晚熟品种的适宜播期为6月7日,表现为单株荚数、荚粒数较高;早熟品种以6月14日的产量较高,表现为单株荚数、荚粒数和百粒重较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多元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设计方法对采种甜菜高产栽培技术中5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求得采种甜菜优化农艺措施的产量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认为,采种甜菜亩产225kg以上的播期为8月上旬,种植密度为2769~2923株/亩,亩施硫铵51.5~56.0kg,过磷酸钙48.0~54.0kg,氯化钾11.0~12.5kg;5个因素中氮肥对采种甜菜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播期和钾肥;在交互作用中,以磷钾肥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不同播期试验结果表明,天优8012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稻种植,5月20日至6月9日播种均可正常抽穗结实,但随着播种期的推迟,齐穗期、成熟期也相应推后。该组合千粒重和结实率较高,但必须掌握适宜秧龄才能实现高产稳产。在本试验条件下,以5月25日播种、秧龄35 d的处理单位面积产量和日产量较高,均极显著高于其他4个播期处理。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扬麦16在不同播期与密度下的产量状况.结果表明,相同播期内,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穗也随之提高.相同密度内,前3个播期的有效穗差异不大,最后1个播期的有效穗最少.4个播期随各自群体密度的增加,实粒数和成穗率随之减少.不同密度、不同播期处理间千粒重和结实率则无显著差异.扬麦16在大面积生产上以播期10月28日,基本苗...  相似文献   

16.
陈军 《园艺与种苗》2021,(4):71-72,76
介绍了Ⅱ优7954及其亲本的特征特性,并从制种基地的选择、播期安排、种子处理、育秧管理、适时移栽、花期预测与调节、人工授粉、病虫害综合防治、及时除杂等方面对其在六安地区的高产制种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Effects of sowing date, fungicide seed treatments, and the head smut fungus Ustilago bullata Berk, on establishment, herbage, and seed production of prairie grass cv. Grasslands Matua ( Bromus willdenowii Kunth ) were measured in autumn- and spring-sown field trials in New Zealand.
Autumn seedling establishment from thiram-treated seed relative to untreated seed was increased by 27% from the earliest sowing (early March), and by 65% from the latest sowing 8 weeks later. Infestation of seed with ustilospores of U. bullata reduced seedling establishment at all but the latest autumn sowing. Fungicide seed treatments had little effect on spring seedling establishment, but V. bullata infestation of seed reduced establishment compared with healthy seed, particularly after late sowings (early November).
Herbage production was greater from early than from late sowings in both autumn and spring, and was less in plants grown from U. bullata infested seed than in plants from healthy seed. Enhanced autumn establishment from thiram-treated seed led to improved herbage production when plants were young, but this effect disappeared about 18 weeks after late autumn sowing. Overall herbage production from spring sowing was more than twice that from autumn sowing.
A 6-week delay in autumn sowing led to a 58% reduction in seed production the following summer.
Early autumn and spring sowings, together with adequate control of seedling diseases, are likely to give optimum herbage and seed production from prairie grass.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密度对单粒精播花生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为供试花生品种,设置 每穴单粒和双粒2种播种方式,9万穴/hm2(D1)、12万穴/hm2(D2)和15万穴/hm2(D3)3个种植密度,研究了密度对花 生冠层透光率、冠层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冠层中下部的透光率降 低,单粒播冠层透光率大于双粒播。D1密度下,花生冠层中上部的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单粒播低于双粒播,冠层 中下部高于双粒播,而D2和D3密度条件下,冠层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单粒播与双粒播差异不显著。随密度的增 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和公顷果数显著增加,而单穴果数减少,单粒精播侧枝数多于双粒播。随密度的增加,花生 荚果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2万穴/hm2的种植密度荚果产量最高,单粒精播花生产量略高于双粒播。总之, 合理密植是花生高产的重要措施,与双粒穴播相比,单粒精播花生冠层下部透光率和叶面积系数高,侧枝多、饱果 率高,是实现花生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给小麦新品种中麦895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2013-2015在关中中部灌区,采用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方法研究了播期与播量对中麦895产量及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显著影响中麦895的产量,其高产适宜的播期为10月12日-19日,适宜的播量为170.2 kg·hm-2~206.5 kg·hm-2。不同处理之间成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差异极显著,穗粒数差异显著。播量为185.5 kg·hm-2时,达到最高产量的适宜播期为10月14日-22日;播期为10月14日时,达到最高产量适宜的播量为130.5 kg·hm-2~207.3 kg·hm-2。播期和播量可显著影响中麦895的蛋白质含量和容重,对加工品质和拉伸品质没有显著影响;适期偏晚播种有利于提高中麦895的成穗数和千粒重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0.
播期和密度对玉米子粒机收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京农科728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期、5个密度处理,研究播期和密度对玉米子粒机收主要性状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条件下,京农科728产量6 723.0~7 972.5 kg/hm~2,6月10日、6月15日、6月20日3个播期产量达7 500 kg/hm~2以上,子粒机收主要质量指标(子粒含水率、杂质率)达到国家玉米机收子粒标准。不同密度条件下,以75 000株/hm~2密度处理子粒产量最高,达到国家玉米机收子粒标准。京农科728在5个播期处理条件下均能正常成熟,生育期随播期推迟呈缩短趋势;随种植密度增加,其生育期呈延长趋势。株高和穗位高随播期推迟及种植密度增加呈升高趋势;倒伏率随播期推迟呈降低趋势,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升高趋势。播期和密度与玉米子粒机收性状密切相关,京农科728在北京夏播以6月10~20日为最佳播期,75 000株/hm~2为最佳密度,可实现子粒直接机械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