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产母猪繁殖状况对提高猪场生产力至关重要。生产实践中,母猪产一胎前后遭淘汰比例较大且生产技术指标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繁殖障碍。现统计我场几年来初产母猪繁殖技术指标,分析繁殖障碍原因,探讨提高其繁殖性能的有效途径。   一、初产母猪繁殖性能   1.产仔情况初产母猪窝均产仔 8.87头,弱仔率 11.3%,死仔率 8.9%,流产、死胎、胎儿消化占 18.6%,较经产母猪窝均减少 2.43头、弱仔率高出 7.1%,死仔率高出 5.3%,流产死胎率高出 13.9%,其产仔性能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有:初产母猪性成熟程度较低,排卵数目相对减少,免疫…  相似文献   

2.
初产母猪繁殖性能低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产母猪因繁殖障碍常致繁殖力低下,且所产仔的死淘率明显高于经产母猪。据统计,初产母猪窝均产仔数比经产猪少21.5%,弱仔产出率高1.7倍,产死仔率高1.5倍,流产死胎率18.6%,比经产猪多3倍。仔猪增重效果低30%,情期受胎率低19.6%。1影响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1.1初配过早初配过早,体、性成熟不同步,恶果是产仔少,死胎多,体质弱,初生重小,成活率低,生长缓慢。也使母猪发育不良,未老先衰,将直接影响后代的生产力。1.2母猪过肥或过瘦初产母猪过肥,使子宫周围沉积大量脂肪而影响子宫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保持母猪良好繁殖性能,可大大提高养猪生产技术指标,是猪场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1 建场之初母猪繁殖状况某场1992~1994年,母猪群繁殖障碍严重,母猪三年平均产仔率61.5%,窝平产弱仔2.4头,窝平产死仔1.7头,母猪流产、死胎、木乃衣占6.2%;仔猪42日龄断奶存活率仅66%,共死亡仔猪2344头.瘦弱和过肥母猪比例较大,占32.5%.窝平产仔仅9.4头.如1993年,母猪存栏179头,应产仔358  相似文献   

4.
<正> 在生产实践中提高外来瘦肉型良种母猪的繁殖力和仔猪哺育率,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摸清我区外来的良种母猪繁殖性能和育成率,我们分别对全区13个外贸基地(场、点)的845头长白、大约和外来品种间杂交的生产母猪进行了调查。母猪存栏总头数1065头,其中后备母猪220头,生产母猪845头,上半年总产仔窝数775窝,生产母猪上半年头平产仔0.92窝;总产仔数8283头,其中产活仔数为7822头,占产仔总数的94.4%,窝平产活仔10.09头;产死仔数为461头,占产仔总数  相似文献   

5.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产死胎、木乃伊胎、流产等等,母猪产仔日期比预产期推迟或提前,而弓愧母猪繁殖障碍的因素又较多,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大类,如细小病毒、乙型脑炎、伪狂犬病、猪瘟、李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弓形体、衣原体等都能引起母猪发生流产或产死胎,后备母猪过早地提前使用,热应激等也可以造成产死胎。流产。红星牧业公司下属某猪场从1992-1993年母猪分娩728窝,其中产死胎或木乃伊胎共818头,总产仔76op头,死胎率10.64%,在所有分娩母猪中,有37头次产全死胎,占分娩窝数的5.08%。该场产死胎…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在许多猪场都有较严重的发生。我场建场初期(1991~1994)该病发生率很高,危害巨大,成为危害猪场的主要疫病之一。经过几年努力(1995~1997年),该病发生率大大下降,生产技术指标提高,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采用本场生产技术统计资料,按经产与初产母猪分类,分2个阶段(1991~1994年和1995~1997年)统计分析,对比其窝平活产仔数、死产仔数、弱仔数、死胎率、弱胎率、木乃伊、畸型胎率、产仔不足(5头以下/胎)率和屡配不孕率。品种为“长大“母本…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是湖北省养猪业的重要疾病之一,以母猪流产、死产、干尸化胎、畸形、弱仔、产仔不足和不育为其主要特征。据19个有代表性猪场2—10年(4—19个产仔期)调查资料,在8235头次生产母猪中,有繁殖障碍综合征者3390头次(41.17%),其中流产162头次(4.78%),死产1723头次(50.83%),干尸化胎460头次(13.57%),产弱仔542头次(15.99%),畸形胎71头次(2.09%),窝产仔5头以下443头次(13.07%),母猪不育501头次(6.08%)。在生产的84392头仔猪中,损失仔猪10849头(12.86%),相当于百头母猪场五年产仔的总和。病的发生无明显品种、胎次和季节性差异,常使养猪单位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在某些猪场或某一产仔季节常呈毁灭性,因此,应加强对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诊断和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8.
仔猪黄、白痢病一般没有很理想的预防方法。笔者在新建县某猪场使用仔猪大肠埃希氏菌三价灭活苗预防该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发病情况1996年某猪场存栏初产母猪96头,经产母猪150头,1996年l~2月产仔56窝,其中初产22窝,产活仔196头,窝均产活仔8.9头;经产34窝,产活仔380头,窝均产活仔11.2头。发病情况如下:1.122头初产母猪的仔猪大部分出生后3d左右拉黄色水样粪便,有的数小时或l~Zd后死亡,用抗菌素、磺胺类等药物治疗均无明显效果。经江西农大化验.病源为大肠杆菌,确诊为仔猪黄痢。22窝初产母猪的仔猪有16窝发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选用猪细小病毒灭活苗对41窝阳性后备母猪进行免疫注射,与41窝未免疫组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窝均产仔数增加0.44头,窝均死仔减少0.66头,窝均活仔数增加1.1头,产活仔率提高7%。表明猪细小病毒灭活苗对预防猪细小病毒引起的繁殖障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厦门某猪场母猪存栏120多头,专业提供商品猪苗,全场存栏商品猪300多头。2003年7月下旬发生2窝死胎,推迟分娩,至8月份共发生19窝死胎、木乃伊胎,其中2头母猪流产,弱仔数增多,每窝死胎率占40%~100%。母猪发生繁殖障碍头数占总母猪头数的17.5%。此期母猪返情率高,配种28头,出现8头返情,返情率达28.57%。饲养员反映此期母猪发生子宫炎比以前明显增多,且大部分发病的是初产母猪。该场长年有免疫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链球菌病等疫苗。  相似文献   

11.
提高初产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允波  郭金彪 《养猪》2004,(1):8-12
通过分析初产母猪的繁殖障碍以及主要发病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提早青年母猪的初情期,提高初产母猪的受胎率和窝产活仔数,缩短产后空怀期。  相似文献   

12.
母猪繁殖障碍症是妊娠母猪以流产、死胎、木乃伊和产弱仔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该病已是我县不少猪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少数感染较重的猪场初产母猪,几乎每窝都不同程度地出现死胎,个别甚至全为死胎,给养殖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母猪繁殖障碍症的成因一般分为病原性和非病原性。  相似文献   

13.
78窝豫农白猪的产仔资料分析表明,当母猪分娩持续时间在120-240min之间,平均产仔间卫小于15min时,产仔数、产活仔数较高。产仔成活率在母猪分娩持续时间大于240min为84.21%,平均产仔间隔大于30min为84.94%。窝产仔10头以上产仔间卫为17.27min,窝产仔10砂以下产仔间隔为25.17min,两者差异显著,初产与经产母猪 间隔相差不显著。产仔间隔时间与产仔数呈中等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猪细小病毒是引起母猪发生繁殖障碍的重要病原之一,其危害主要是导致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发生流产或产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弱仔等.  相似文献   

15.
如何提高母猪年产窝仔数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农村母猪平均一年只能产1.6窝,本镇母猪繁殖大户王著标,采用科学技术,1982~1992年共为社会提供良种仔猪2636头,瘦肉型肉猪556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是1992年全场引进和更新繁殖母猪44头,全年配种122胎次,情期受胎率达gi.8/,当年产仔97窝.共产活仔963头,均窝产仔9.93头,母猪头均年产仔2窝,获仔19.86头,繁殖指标达到了国内较先进水平。现将其提高母猪产仔数经验报道如下。2缩短繁殖周期母猪从配种到哺乳期结束原来至少需要190天。要缩短繁殖期,必须从抓紧配种和缩短哺乳期来实现。该场把配种…  相似文献   

16.
猪产仔间隔对繁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78窝豫农白猪的产仔资料分析表明,当母猪分娩持续时间在120~240min之间,平均产仔间隔小于15min时,产仔数、产活仔数较高。产仔成活率在母猪分娩持续时间大于240min为84.21%,平均产仔间隔大于30min为84.94%。窝产仔10头以上产仔间隔为17.27min,窝产仔10头以下产仔间隔为25.17min,两者差异显著(P<0.05)。初产与经产母猪产仔间隔相差不显著。产仔间隔时间与产仔数呈中等负相关,与初生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选用猪细小病毒灭活苗对41窝阳性后备母猪进行免疫注射,与41窝未免疫组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窝均产仔数增加0.44头,窝均死仔减少0.66头,窝均活仔数增加1.1头,产活仔率提高7%。表明猪细小病毒灭活苗对预防猪细小病毒引起的繁殖障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秋季初产母猪死胎预防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们1982~1987年的研究,认为秋季初产母猪死胎主要是由PPV和JEV两种病毒所致。本项预防方法的研究,是在四川、广西、广东和河北四省区进行的。通过301头秋季初产母猪的试验,证明PPV灭活苗JEV弱毒苗组是预防秋季初产母猪死胎的最佳组合,预防效果极显著,死胎率和死仔率显著下降,活仔率上升至95.92%、96.04%,平均每窝多生仔猪3.37头,净增仔猪2.59头,死仔率由对照组68.57%、40.65%下降至4.08%、3.96%,P<0.01。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研究产仔月份及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四川某猪场2~5胎次经产长大二元母猪1581头为研究对象,从产仔月份与母猪繁殖性能、背膘厚度与母猪繁殖性能两个方面进行生产数据统计分析。一方面收集不同产仔月份母猪窝产健子数、断奶7 d发情率、母猪死亡率|另一方面对妊娠30、75、105 d的母猪进行背膘测定,同时收集相应母猪的窝产仔数、活仔数、健仔数、弱仔数等数据。结果分析表明,母猪产仔窝均健仔数在3、4、5、6月份较高,在1、7、11、12月份较低|7、8月份母猪死亡率较高|断奶7 d发情配种率在3、4、5、6月份较高,1、11月较低|母猪妊娠30 d时妊娠母猪最佳背膘厚为15~16 mm,妊娠中期母猪最佳背膘厚为17~18 mm,妊娠后期母猪最佳背膘厚为19~20 mm。产仔月份、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产仔月份|背膘厚度|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20.
将长×大二元经产母猪30头60窝,随机分为母猪定位栏和传统母猪舍2组,同等条件饲养繁殖,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增加仔猪初生重0.04公斤,提高产活仔率4.1%,提高育成仔率6.7%,增加断奶窝重17.8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