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一些报刊上发表了不少论述树根作品的文章,关于它的名称,主要有“根雕艺术”、“树根造型艺术”、“根的艺术”等几种。笔者认为,前两种提法容易产生误解。“根雕”,这是根据树根作品加工中的一种方法命名的,意即利用树根进行雕刻而成的艺术。这与古代的“木雕”(如东阳木雕)没有本质区别。“树根造型”与“根雕”有类似的含义,即树根作品是  相似文献   

2.
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树根艺术品贵在发现。发现什么?首先,根艺作者要善于发现“先天”条件好的材料,这是好的根艺品的物质基础。一件根艺品的艺术价值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根料“先天”条件的优劣。因为根艺有别于人工巧作的木雕,它是以自然造化之美、天然巧成之趣而见长。所以根料的“基调”要美、雏形要  相似文献   

3.
第一类:“根睢艺术”。是指作者采用天然形成的根料,运用精雕细刻手法,将根料雕成具体物象,展示出雕刻的艺术美。如古代的实用根雕工艺品,多采用浅雕、浮雕式深雕等技法,在竹树根上刻划出人物、山水、房舍、花鸟等造型,或像近代,单独雕刻成“老寿星”、“菩萨”、“熊猫”、鸟类等作品。而采用这种手法,形象大多较逼真,让人一见便知是何物;但保留了树根的特征,让人观后知道利用树根雕成。第二类:树根造型。指作者采用多块根料,选出  相似文献   

4.
每一种艺术都有每一种艺术的创作基点。每一种艺术创作基点,构成了每一种艺术特质。根艺创作似乎并不难,每一个稍许摆弄过树根的人,都会“创作”。然而论及根艺创作基点,大多语焉不详。原因,根艺创作迄今并未形成“硬性”规矩。只要是树根(有时甚至不是树根而是树干、树枝和树瘤等),只要这树根被人们“摆弄”过一下(且不论如何“摆弄”),都可以堂而皇之地称之为“根艺”。根艺“热”于此,也将“冷”于此。  相似文献   

5.
树根艺术,说到底是“发现”艺术。在创作根艺品时,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发现物象上,而不是放在雕琢上。发现物象,除了要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外,还有个审美观察方法问题。在实践中,如何观察发现物象,我的体会是以下“四法”。一、角度观察法:树根中具有物象,不是从根的各个角度显示出来,而往往是从根的一个角度或两个角度上显示出来。对每一块根都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审美观察,角度不同,发现的物象也不同。苏轼描写庐山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根艺学会的学术研究范围,我很同意加上石头。石头也好,树根也好,最主要的要看欣赏对象。根艺、石艺与雕刻艺术不同。比如砖头都可以雕刻,但就没有独立性了。石头的艺术价值,没有加工的,不能叫石艺。石头美、木头美,究竟叫什么,要研究一下,要讲清楚、准确,不要让人家误会。天然的东西,不能说没有加工,树根也可以剪裁,有相当的加工,树枝剪裁也算加工。但是加工是次要的,石、木以固有姿态为主,加工选择不是主要的。现在,学校要加强艺术欣赏和美育教育。包括老师在内,都需要美育。对会员要提高审美能力,没有审美眼光,好多美的东西就被丢掉了,就发现不了美  相似文献   

7.
关于“树根艺术”这一名称,给人的直觉是树根(自然物)等于艺术,而根据我国语文结构来看,历来各艺术的名称都不是把自然物与艺术两名词直接相连。泥、石、木、竹、花等是自然物,均可成为艺术品的原材料,而成品被命名为“泥塑”“石雕”“石刻”“木雕”“竹刻”“插花”,诸如此类等等。当他们和艺术两字相连时,均有一动词出现,这标志着人是主体。从这可以看出,作为一种艺术的名称必须表达出  相似文献   

8.
目前根艺作品必独体为多。很多作者刻意追求。但是,独件而完整又能具有“三味”(意味、根味、趣味)的作品,就比较难得。其实难就是难在树根素材不容易觅得。作者近年来就苦于这材料问题。而创作出根艺组合——根艺雾化盆景。这也是“三味”。不过这  相似文献   

9.
一门艺术有一门艺术的特点,各具自己的“味”。树根艺术也有自己的特性,这就是“根味”。所谓“根味”,就是树根所独有的“野味”、“土味”。一件好的根艺作品,一定要保留其“根味”,绝不要以个人意识去损伤它。  相似文献   

10.
这几年从事树根艺术的人很多。在理论上加以探讨的文章也不少。这里,我仅就根的艺术和曲线美的关系,谈点粗浅的看法。根的芝术主要是“弯”,是“就弯”。从事树根艺术的人都爱弯根,“不厌其弯,但嫌其直”。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树根的盘结、挂搭、粗细交错、瘤疖斑疤以及根条本身的隆突、臃肿、孔洞亘生的变化,形成了多层次的丰富多采的曲线美。曲线在艺术中是可贵的。它在人们的意念中,最易诱发联想,产  相似文献   

11.
竹根艺术     
竹根艺术,线条简洁明快,富于质感,深受行家青睐。但同树根艺术相比,素材较单调、雷同,变化不大。一般取其一截,表现人物的头部,以竹须作胡须,把五官雕刻而成的居多。要创作一件富于动感,而又妙趣天成的竹根艺术品,往往是“踏破铁鞋”,万中求一。这里介绍几幅,供同好赏评。  相似文献   

12.
树根生长在大自然中,千姿百态,无奇不有。经过艺术大师巧妙加工的“飞禽走兽”、“人物”栩栩如生,百看不厌。由此我得到启发,心想:树根既然酷肖动物,它的苍劲古拙、屈曲蟠虬,不是更肖形某些汉字吗?树根是否也可以造字呢?1979年冬,我开始探索用树根做书法(称根书)的创作。十多年来,我怀着一  相似文献   

13.
事物的名称取决于事物的本质属性或主要特征,离开这一点来给事物命名,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我认为“树根艺术”这一名称,尚不能包含它的本质属性或主要特征,不如用“根形艺术”这个概念为好。因为“树根”二字首先限制了这门艺术的取材范围,岂止是树根可以塑造形象,各种滕本植物的根、竹根也可以塑造形象。其二,树根的“根”与“根形艺术”中的“根”,  相似文献   

14.
较长时期以来,对于用树根为材料,运用各种可能的造型手段,创作出各种样式的艺术作品来的这种艺术形式,人们对其有着各自不同的命名与称谓。如“树根工艺”“树根造型”“树根艺术”“根雕”“树根工艺美术”等等。一种事物的名称或给一种事物命名,都标志着一种范畴的存在或成立。作为“约定俗成”的范畴,上述那些名称作为“俗称”“俗名”是可以存在的。但作为科学学科,一种事物的名称必须是符合规范的,必须是能够进入学科学术研究范畴的“学名”。而一种  相似文献   

15.
树根造型艺术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纯朴的艺术,其特点在于通过艺术的挖掘,向人们展示大自然的纯朴美。一件树根造型艺术品是不是上品,不只看它是否具有某种形象,首要的,是看它是不是一具完整的天然根系。一件作品不但要造型好,而且还须是一具完整的根系。如果一件作品,其理想的造型纯粹是拼接雕刻而成,不论拼接或雕刻技艺何等巧妙,已从根  相似文献   

16.
从发表的不少根艺文章中反映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认为竹根、藤根不是树根,因此以竹根、藤根为材料创作的艺术品不属于树根造型艺术的范畴,应另当别论等等。这种认识其实是大错而特错了。按照树木学或园林树木学的分类来看,竹子、藤木仍属于“树木”的范畴,人为地把竹、藤从树木学中“开除”出去是不科学的。竹子在分类学上属于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竹亚科植物。我们通常拿来做根艺的材料是刚竹属的植物毛竹。如在1987年全国根艺展览中获奖作品“岁月的雕塑”、“北大荒的儿子”等皆然。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说称“树根艺术”不确切呢?是因为其中并不含有人创造的意思。比方说人们称用贝壳做成的粘贴画谓之“贝雕”而不叫“贝壳艺术”;同样.我们也不能称国画艺术为“水墨艺术”,虽然它使用的材料是纸、水和墨;我们更不能把石雕、水晶雕、玛瑙雕、树根雕称作“玉石艺术”、“水晶艺术”、“玛瑙艺术”和“树根艺术”。就是因为这里没有包含人创造的意思,而非人造的美不属于艺术的范畴。象自然界  相似文献   

18.
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璀灿的文化遗产,寓言作为民间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源远流长。中国的寓言,有着丰富的艺术内涵,每一则寓言,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和一首“动人的诗”。树根艺术也是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将树根巧妙地加以组合,表现寓意深长的寓言故事,不仅符合大众的欣赏欲望,且能使作品增添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意象”根艺品,不是对外界事物一味地摹仿以求形象的逼真和细节的完整,而是作者通过寻找树根本身内在的自然美,适当运用种种技术和艺术手段,赋予作品“景外生景,韵味无穷”的美学意境,使作品成为作者审美理想和情趣的载体和媒介。因此,“意象”根艺品具备“意”(意境)、“象”(充满情趣与艺趣形象)两方面的审美特征。以“写意”为主的根艺品,大都  相似文献   

20.
根艺作品的创作过程,通常主要有如下三方面程序,即发现、再现和表现。而前者则是根艺创作成败的关键。选材得当,构思成熟,便会成竹在胸,加上作者略施小技,一件生动的形象便呈现在眼前,这样的作品会令观者驻足观赏,回味无穷。但是,也有不少根艺者为了使其作品达到所谓“形神兼备”和“逼真”的程度,不惜动用刀凿,在本来已经完成的作品头部生硬地雕刻出一只眼来,名曰“点睛”,人为地破坏了本来就很自然的树根形象,实在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