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分析棉花早衰的原因及表现、总结棉花高产栽培经验,对2014年河北威县3块早衰棉田的土壤养分状况、棉花生长情况和产量进行调查分析。分析表明:棉田起土、复耕棉田由于起土或持续失耕造成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等养分含量明显降低导致棉花早衰;前茬为苜蓿的棉田由于苜蓿的固氮作用,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等养分含量明显增加,能够减缓棉花早衰的发生。棉花早衰在冠层上表现为株高降低、棉株变细、叶绿素含量降低、果节数减少和最长果枝长度减小等方面,根系上表现为主根长和最长侧根长度变短、侧根数目变少,与相应对照棉田相比,本调查早衰棉田棉花主根长度和最长侧根长度分别降低9.7%和31%,一级侧根数减少36.4%。早衰棉花产量明显降低,主要原因是早衰棉花单株成铃数和铃重降低,起土棉田、复耕棉田和前茬棉花棉田棉花理论产量与相应对照棉田相比分别低29.3%,13.2%和4.3%。本调查说明土壤养分状况变差是造成棉花早衰的主要原因,棉田持续耕作可能造成棉花早衰。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河南省周口市棉田棉花早衰的现象普遍发生,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据调查,一般早衰棉田减产10%~30%,个别严重地块减产达50%以上.棉花早衰已成为制约棉花高产的重要因素.现将河南省周口市棉花早衰的原因及预防技术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棉花早衰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十分不利,常造成降质减产,轻度早衰棉田常减产10%左右,重度早衰棉田则可减产20%-50%,而且纤维品质指标也相应降低。鲁西地区一方面是在转Bt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和普及过程中,因棉田肥水运筹不合理、品种和栽培技术不配套等原因,棉花早衰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制约棉花优质高产的重要障碍;另一方面是棉花种植管理复杂,在棉花生产中出现了劳动力严重短缺的问题。针对抗虫棉生产中出现的这两个制约棉花生产的问题,开展抗虫棉防早衰简化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是十分必要的,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提高棉花单产和纤维品质,稳定棉花面积,促进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n’。  相似文献   

4.
棉花早衰指棉花提前衰亡或北方棉区棉花不能充分利用生产季节、光热资源过早死亡的现象。山东省是我国的传统棉花产区,近年来由于地力下降等原因棉花早衰现象日趋严重。据调查和田间观察,目前鲁西北植棉区一熟棉田早衰面积占当地棉田面积的70%,鲁北盐碱地和鲁西南两熟棉田也有20%左右出现早衰,全省发生早衰的棉田占棉田总面积的30%以上。  相似文献   

5.
2002年兴化市棉花大面积早衰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化市植棉历史悠久 ,植棉水平较高 ,近年来全市棉花单产水平一直稳定在每公顷 1 2 0 0 kg以上。但是由于棉花早衰发生面积及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 ,已成为棉花产量、品质和综合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的障碍因子。防止棉花早衰已是本市棉花栽培及棉田管理的重点研究内容。1棉花早衰的特点2 0 0 2年棉花早衰发生面积占棉田面积近30 %。一般在 9月中旬即开始表现 ,部分田块甚至在 8月下旬到 9月上旬就表现早衰症状 ,9月中旬叶片大量脱落 ,全棉田棉株只剩光秆和棉铃。棉花早衰有黄化型、红叶型和青枯型等三种类型 ,其中黄化型占早衰面积的 2 3.5 % ,…  相似文献   

6.
尹荣亮 《中国棉花》2006,33(5):30-31
芳草湖农场从2001年开始大面积推广棉花滴灌高密度种植技术,该技术节水增产效果显著,单产逐年提高,经济效益显著。但近年棉田有不同程度的早衰现象发生,且有日益加重之势,己成为制约棉花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的重大障碍。本文根据芳草湖农场多年的生产实践,对棉花滴灌高密度种植早衰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等问题进行探索。 1 棉花高密度种植早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棉花早衰的发生与防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我县棉花大面积发生了早衰。早衰面积约有14万多亩,占总棉田面积的35%左右,重于以往任何一年。据8月底调查,早衰棉田比不早衰棉田每亩少收皮棉  相似文献   

8.
棉花早衰是指棉花生长后期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叶片过早衰老、脱落,秋桃结铃少,棉铃瘦小、不充实,纤维变短、拉力下降,严重影响棉花产量的提高.引起棉花纤维品质变劣,造成棉花产量下降,经济收入减少,棉田经济效益下降,棉农减收.由于棉花的早衰可造成减产1成~3成.  相似文献   

9.
北疆棉蚜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蚜 ( Aphisgosspii Glover)是北疆棉区的主要害虫 ,是影响棉花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 1 991年、1 994年和 2 0 0 3年棉蚜在北疆各地普遍暴发成灾 ,损失率 1 0 %~ 30 %。为了掌握棉蚜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依据 2 0 0 3年北疆棉蚜发生特点 ,来商榷北疆棉蚜防治技术。1发生规律2 0 0 3年棉蚜在北疆各地发生较历年早 ,截止到6月下旬 ,棉蚜在棉田处于零星发生阶段 ,发生面积有限。6月底大量有翅蚜开始迁飞 ,造成棉田有翅蚜量回升 ,蚜源点较多 ,主要集中在市区周围的团场发生 ,而且发生较普遍。 7月上旬 ,棉蚜发生范围由市区周围团场 (乡 )扩展…  相似文献   

10.
北疆芳草湖垦区地处准噶尔盆地南缘,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年有效积温和光照条件较好,是我国优质陆地棉生产的重要商品棉基地,种植陆地棉面积2.0万多公顷。近几年来棉田出现中后期早衰的情况较为普遍,造成棉株中上部蕾铃大量脱落,吐絮不畅夹壳,僵瓣僵尖增多,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认真研究棉花早衰的原因及防治对策,对促进该地区棉花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早衰的原因1.1品种自身所致。由于芳草湖垦区目前种植的品种主要是新陆早13号、新陆早10号和98-2,虽然早熟性和丰产性突出,较易栽培管理,但对土壤条件和肥水条件要求较高,抗逆性…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棉花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苗期病害。它不但影响早苗、全苗、壮苗,而且土壤内积存的病菌和轻病未死苗,又是中后期棉株发生根腐和茎基腐的根源。棉田严重发病时,造成密度下降、棉株间生长不平衡、迟发及早衰等现象,造成棉花减产。据1973年和1975年的不完全统计,浙江省棉苗  相似文献   

12.
棉花早衰是指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温度条件能满足棉花生长发育的前提下,由于营养供应不足致使棉花提前衰老、死亡的一种现象.近年来,新疆塔里木垦区每年都有一定面积的棉田发生不同程度的早衰现象;尤其是2001年,自8月中旬开始,暴发早衰极为严重的,造成棉花减产和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3.
庞金柱 《中国棉花》2009,36(8):32-33
棉花是德州市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0万公顷左右。自2000年全面推广种植抗虫棉以来,有30%~40%的棉田在中后期出现不同程度的早衰现象,致使棉花产量、质量下降,重发年份减产严重。为此,自2003年起,对抗虫棉田早衰现象进行观察、记载、研究,找到了大量有关抗虫棉发生早衰的原因,提出控制和解决抗虫棉田发生早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临清市棉花种植面积2.8万公顷,发生早衰棉田达0.91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2.6%,超过了往年的发生水平(平均占播种面积的18.7%)。早衰地减产幅度一般在一至二成,重衰地达到三成以上。早衰棉花不仅严重减产,而且其铃重、衣分和纤维品质都有明显程度的下降,严重制约着棉花产量进一步提高和品质的改善。1早衰原因1.1因品种致衰。2005年临清市棉田全部种植的是抗虫棉,部分抗虫棉品种苗期生长迟缓,而进入蕾期后,现蕾早且多,结铃集中,负荷过重,后期易早衰;另外,一些品种抗病、抗虫特性差,发生病虫害严重,以致后期出现早衰。1.2与耕作制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江苏如东棉花早衰死亡的原因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江苏如东县棉花生产的自然条件较为复杂,针对部分棉田中后期棉花早衰死亡,造成较大损失的实际,为了查明早衰死亡原因及分布状况,为此作者于10月下旬开展了一些深入的田头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棉花是山东德州市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0万公顷左右。自2000年全面推广种植抗虫棉以来,有30%~40%的棉田在中后期出现不同程度的早衰现象,致使棉花产量、品质下降,重发年份减产严重,给当地棉农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成为阻碍鲁西北棉区提高棉花产量和实现高产的制约因素。自2003年起,经过长期对抗虫棉田早衰现象的观察、记载、研究,找到了大量抗虫棉发生早衰现象的原因,提出了控制和解决抗虫棉田发生早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棉叶螨在新疆一年发生8~15代,是新疆重要的棉花害虫,2004年北疆棉区棉叶螨严重发生,其发生面积大,分布广、进地早、为害时间长,是近10年最重的一年。本文就2004年北疆棉叶螨大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12004年棉叶螨在北疆发生的特点1.1棉叶螨进地早,螨量大,来势猛。北疆大部分地区于5月上旬在棉田始见叶螨,迁入棉田比2003年早7~15天,部分棉田螨量大,造成一定为害。如:农五师89团5月12日棉田始见叶螨,开发区1号井东条田边膜有螨株率达20%,百株螨量400头。1.2发生面积大,分布广,为害时间长。北疆农五、六、七、八师棉叶螨总发生面积13.67万公…  相似文献   

18.
赵文艳 《中国棉花》2012,39(2):44-44
唐山市丰南区常年棉花播种面积1万hm2。2011年7—8月的强降雨,造成丰南棉区部分低洼棉田受涝;部分棉田由于降水过多,棉株徒长,田间郁蔽,蕾铃大量脱落甚至烂铃;部分渍涝棉田发生早衰;部分棉田由于湿度大,加之高温,病虫害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19.
棉铃红粉病由粉红头孢菌[Cephalothecium roseum(Link)Corda]引起。棉铃红粉病是棉花铃期的一种常见病害,造成烂铃或僵瓣,影响棉花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棉铃红粉病在我国各棉区都有发生,一般在长江流域棉区发生较多。河北中南部棉区普通年份发病率在20%左右,在秋季多雨年份病情会加重。由于2010年8~9月降水较多,河北中南部很多棉田发病,有些密度大的地块发病率在60%左右。  相似文献   

20.
王腾飞 《中国棉花》2008,35(5):27-27
烟粉虱是近几年传入金乡县的一种杂食性害虫.随着抗虫棉的推广与普及,烟粉虱的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棉田的主要害虫.2007年在本县棉田暴发成灾,虫田率达100%,造成棉花减产30%~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