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随机选取的1.5岁左右秦川公牛、阉牛和母牛各20头进行肥育试验,经过10d的预试期和90d正式育肥试验。肥育试验结果显示,公牛平均日增重达到1.10kg,最高达到1.22kg,最低为0.96kg;阉牛平均日增重为0.98kg,最高达到1.04kg,最低为0.87kg;母牛平均日增重为0.96kg,最高达到1.00kg,最低为0.90kg;公牛、阉牛、母牛三者平均日增重达到1.01kg。屠宰试验显示,公牛屠宰率、净肉率、眼肌面积、高档牛肉产率和优质肉切块率分别达到64.54%、53.27%、85.04cm2、9.45%和53.27%,阉牛、母牛次之;三者平均值依次为62.32%、51.53%、77.26cm2、9.08%和50.65%,说明性别对青年秦川牛肥育及产肉性能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月龄组的对比肥育和屠宰测定结果,说明渤海黑牛公、阉牛的适宜肥育期为14—24月龄。在14—18月龄期间,在中等营养水平下,经120天短期肥育,渤海黑牛平均日增重迭1kg左右;每kg增重需TDN5.64kg,ME20.44Mcal、DCP747.60克,优亍其他各年龄组;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分别达58.95%、51.12%、86.71%,与其它各月龄组差异不显著;眼肌面积、脂肉比、骨肉比、经济效益显著大于其他各年龄组。肉中蛋白质氨基酸含量达95.11%,其中必需氨基酸(不含色氯酸)40.85%,与秦川牛和日本和牛相近。从公、阉牛平均日增重、饲料报酬、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牛肉可食部分对比分析,公牛优于阉牛。同时可看出,渤海黑牛骨量较轻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秦川肉牛甲烷产量和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秦川肉牛公牛、阉牛、母牛各3头,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3头牛。3种粗蛋白水平相同(16.44%)的日粮,精粗比分别为30∶70(低能组)、50∶50(中能组)、70∶30(高能组)。试验牛饲养在环境控制代谢仓实时测定甲烷气体排放量;采用瘤胃穿刺技术采取瘤胃液分析瘤胃发酵情况。结果表明:(1)日粮精粗比的提高显著降低了秦川肉牛公牛、阉牛和母牛的甲烷排放量(P0.05),且在高能组能量水平下,秦川肉牛阉牛的甲烷排放量显著低于母牛和公牛(P0.05);(2)在瘤胃发酵指标方面,日粮精粗比的提高显著降低了秦川肉牛公牛、阉牛和母牛的瘤胃pH(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秦川肉牛公牛、阉牛和母牛瘤胃NH3-N浓度(P0.05);(3)日粮精粗比的提高显著提高了秦川肉牛公牛、阉牛和母牛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5),并显著降低了乙酸丙酸比值(P0.05)。在中等能量日粮下,阉牛和母牛的乙酸丙酸比值显著高于公牛(P0.05)。日粮精粗比的提高显著提高了公牛、阉牛瘤胃发酵中的丁酸浓度(P0.05),母牛瘤胃发酵中丁酸浓度有上升趋势,但不显著(P0.05),在高能组下,阉牛的丁酸浓度最高(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舍饲条件下,提高秦川肉牛日粮精粗比,可显著降低甲烷气体的排放,且阉牛甲烷排放量最低,其次为母牛、公牛;在舍饲育肥条件下,提高日粮的精粗比可以显著提高舍饲秦川肉牛瘤胃丙酸的浓度,且阉牛的乙酸丙酸比值最低。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将16头青年秦川阉牛分4组以4种营养水平日粮进行6个月的舍饲肥育,测定了试牛肥育期体增重、饲料报酬、胴体性状及肉质特性。研究发现,高档营养Ⅰ组(HⅠ)肥育期体增重最大,分别比中档营养Ⅰ组(MI)和Ⅱ组(MⅡ)高出46.0kg和55.5kg,提高52.9%(P<0.05)和71.6%(P<0.01)。高档营养Ⅱ组(HⅡ)体增重低于MⅠ组而明显高于MⅠ和MⅡ组。日粮营养水平(总代谢能)与肥育期体增重相关系数高达0.93(P<0.05)。各试验组在增重饲料报酬上的差异与体增重类似,也以HⅠ组最高。屠宰结果表明,平均宰前重、胴体重、净肉重和总脂重等绝对肉用性能指标均以HⅠ组最高,HⅡ组次之,中档营养两组最低,而屠宰率、净肉率及胴体产肉率3项相对产肉指标组间差异不明显。本研究可得出初步结论,肥育日粮营养水平对青年阉牛肉用性能有极为明显的影响,在现行肥育条件下,以本试验HⅠ组日粮营养水牛对肥育青年秦川阉牛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早胜牛(秦川牛优秀类群)是役用品种,其母牛泌乳性能差,犊牛生长发育缓慢,牛只体躯长、宽、深度不理想,尻部尖斜,大腿肌肉不丰满,饲料报酬差。应当导入什么品种杂交,向什么方向发展,是一个严肃认真的问题,必须慎重对待。据我市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类似小型肉牛安格斯(公牛活重800~900kg,母牛体高122cm)品种的海福特肉牛(公牛活重800~1100kg,母牛体高126cm)为父本杂交改良我市原区本地牛,杂交一代公母牛初生至6月龄平均日增重为469g,体高为86.4cm,比同龄本地公母牛(日增重503.5g,体高93.25cm)分别增长-7.36%和-7.93%,18月龄体重为316.42kg,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56.65%和51.65%,比同龄本地阉牛平均体重(322.13kg)、屠宰率(56.79%)和净肉率(50.87%)相对增长-1.80%、0.32%和0.78%。另据有关资料报道,山东省与我市同期引用海福特、安格斯改良鲁西黄牛,造成鲁西黄牛后代体型变小,引起省内大面积群众不满和抑制,曾轰动全国畜牧界,引起了中国畜牧总局高度重视,“山东省鲁西黄牛改良所走的弯路,教训是十分深刻的,也是沉痛的”。因此早胜牛改良引用安格斯牛为父本关系到我市黄改工作的成败,也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利害关系,应慎重对待,绝不能掉以轻心。现就这些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略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以供决策部门和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11头蒙贝利亚母牛和9头蒙贝利亚公牛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跟踪测定,并与同期荷斯坦母牛的生长发育、产奶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蒙贝利亚母牛与荷斯坦母牛初生重无显著差异;4~18月龄,蒙贝利亚母牛体重均明显高于荷斯坦母牛同期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蒙贝利亚母牛与荷斯坦母牛日增重变化规律相似,lOB龄平均日增重最大,17月龄平均日增重最小。蒙贝利亚母牛各阶段体高、体长与荷斯坦母牛无显著差异,14月龄体高可达127cm,达到配种体高。蒙贝利亚母牛头胎305d产奶量为7241kg,对照组荷斯坦母牛头胎305d产奶量为9589kg,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蒙贝利亚公牛初生重较大,至24月龄体重接近荷斯坦公牛同期体重。12~24月龄,荷斯坦公牛体高、体斜长、胸围均明显高于蒙贝利亚公牛,差异板显著(P〈0.01);蒙贝利亚公牛初生重48kg,蒙贝利亚母牛初生重42kg,二者差异显著(P〈0.05)。蒙贝利亚公牛各阶段睾丸周径均显著高于荷斯坦公牛,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7.
我国主要黄牛品种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秦川牛。主要产地在秦岭以北,湃山以南,渭河流域的陕西关中平原地区,其中以咸阳、兴平、武功、礼泉、长安、乾县等地的为最著名。秦川牛的主要特点是:被毛呈紫红色或黄色,体躯高大,骨骼粗壮,肌肉丰厚,头的大小适中,眼睛圆大,口方面平,鼻镜宽大,角短细致,颈短而薄厚适中,公牛颈部隆起,垂肉发达。公牛体重为450~650公斤,母牛为300~450公斤。阉牛平均体重为500公斤左右。秦川牛肉质细嫩,易育肥。在中等营养水平的状况下,个体屠宰率为53%,净肉在45%左右。2.鲁西黄牛。原产地在山东省的济宁和荷泽、鲁南地区、河南省…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性别对关岭牛产肉性能的影响,选择生长发育正常、健康无病、8~10月龄、体重135±13.8 kg的关岭牛公牛、阉牛、母牛各8头,按性别分为试验Ⅰ组(公牛)、试验Ⅱ组(阉牛)、试验Ⅲ组(母牛),3组试验牛的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选3头牛屠宰测定。试验结果: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试验Ⅰ组的体尺指标、宰前活重、屠宰率、净肉率、眼肌面积、高档肉块重最高,试验Ⅱ组次之,试验Ⅲ组最低;试验Ⅱ组的肉质指标最优,试验Ⅲ组次之,试验Ⅰ组最差。结果表明:后备牛阉割后进行育肥,可显著提高牛肉品质,同时可获得较高的增重速度。  相似文献   

9.
一、品种:要选择最优的杂交肉牛品种,如夏洛来、西门塔尔杂交一代公牛的育肥效果较好,平均日增重1.25kg和1.12kg。我国的良种黄牛如秦川牛、南阳牛等,平均日增重也可达到1kg以上。  相似文献   

10.
(二)肉牛我国无专用的肉牛品种,以往一般都是老残耕牛屠宰后供肉用。建国后,从国外先后引进10几个肉牛品种(包括兼用品种),除纯繁外,并用来改良本地黄牛。各地黄牛经国外肉牛品种改良后,产肉性能显著提高。例如,内蒙古黑城子种畜场和畜牧研究所用利木赞公牛改良蒙古杂种牛,对杂种一代公牛进行强度肥育试验,13月龄体重达到407.8kg,在82天的肥育期平均增重117kg,日增重1,429g,屠宰率56.7%,净肉率47.3%。这批牛运到香港试销,深受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