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浙江省1997年审定的水稻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浙农921:系浙江农业大学选用高产早舢中浙1号与优质舢稻K125-3杂交后代为母本,再与中渐1号多次回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株高75cm,青秆黄熟,无芒。每德总粒10o粒左右,结实率70%~80%,千粒重27.5g。1994、1995年在浙江省早稻区试中,平均单产分别为6144和5500.5kg/hm‘,比对照渐852分别增产5.2%和9.3%;1996年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910kg/hm’,比斯852增产282%。该品种分自中等,丰产性好,较抗猪瘟病,中抗纹枯病,米质中等,全生育期比浙852长1.5~2天,为110天,属中熟早舢稻。适宜在浙江省中部、南部作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   

2.
(1)南京15号:原名32020,由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以特青与南京2157杂交,于1993年育成的中熟中轴稻品种。1995~1996年两年省区试试验,平均每667m~2产量604.65kg,比对照扬辐舢2号增产5.56%,达权显著水平,产量居第3位,日产量居第1位。199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每667m~2产量562.24kg,比对照扬辐税2号增产2.44%,丰产性、适应性较好。该品种株型较紧凑,株高105cm左右,茎秆粗壮,剑叶挺直,叶色浅绿,分率性较强,穗大粒多,相位结构较协调,一般有效稳255~270穗/m’,每税总粒数150余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5.5g左右…  相似文献   

3.
1996年5月13日,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组合)有9个,即皖稻61号、皖稻59号、皖稻28号、皖稻30号、皖稻32号、皖稻34号、皖稻36号、皖稻38号和皖稻40号。(1)晚稻61号(原名213选):系安徽省巢湖地区农科所从早籼213中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籼水稻品种。经1992~1994年省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浙辐802、二九丰、早籼213和8B40)增产4.7%~10.6%。一般单产约6000kg/hm2。该品种茎秆粗壮,株形紧凑,株高约86cm。每穗总粒数近110粒,结实率75%以上,千粒重24g,米质中等偏上,腹白较大。全生育期1…  相似文献   

4.
龙斌 《中国稻米》1997,(1):38-39
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1996年4月审定通过了10个水稻品种,简介如下:(1)I优802:系四川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核技术所以明恢63×紫圭已单株幼穗通过60Co-γ射线处理并进行花药培养育成的恢复系川恢802作父本,I-32A作母本配组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组合。全生育期150天左右,株型紧凑,分菜力较强,穗平均着粒153.2~157.2粒,结实率79.96%~82.40%,千粒重28g左右,糙米率80.0%,精米率70.5%,整精米率45.90%,加工、食味品质与汕优63相当。1994~1995两年四川省区试平均单产8516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2.59%,1995…  相似文献   

5.
施永基 《中国稻米》1995,(3):F004-F004
盐稻4号:原名91-3,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育成的中籼稻品种。该品种综合性状较好,产量结构协调,耐肥抗倒,穗大粒重,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较强:熟期适中(稍早于汕优63),米质较优。抗白叶桔病,高抗稻瘟病,纹枯病轻。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6.94公斤,比对照扬辐籼2号增产8.2% 达极显著水准,居各参试品种首位。1994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8公斤,比扬辐籼2号增产2.1%。适宜中籼稻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于1997年2月审定通过了10个水稻新品种。(1)湘早籼23号:原编号5882-3,是株州市农科所以湘早籼7号作母本,浙辐9号作父本杂交选育的中熟早籼品种。该品种株型适中,茎秆中粗,叶片直立,剑叶夹角小,叶鞘、叶耳、叶舌均无色,抽穗整齐,成熟落色好。株高78.25cm,穗粒数83粒,结实率84.9%,千粒重24.7g。糙米率81.5%,精米率68.1%,整精米率44%,垩白粒率575%,垩白大小13.5%。1994、1995年参加省区试,全生育期105天,比湘早籼13号短2.6天,单产6408kg/hm2,比湘早税13号增产1.3%。经抗性鉴定,…  相似文献   

7.
李玉玲 《玉米科学》1997,5(3):030-030
豫玉20(原名豫单15)是由河南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1990年以自选系S22作母本,外引系478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竖叶大穗型杂交种。1996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正式命名为豫玉20。该杂交种高产潜力大,稳产性能高,1993年参加河南省区试,各列第一,11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单产8095.5kg/hm2,比对照豫玉5号增产13.7%,达极显著水平。1994年省区试全部试点增产,平均单产7797.0kg/hm2,比对照1(豫玉5号)增产14.3%,比对照Ⅱ(豫玉12)增产20.1%,又达极显著水平。比掖单19增产9.10%。两年区试累计18个试点全部…  相似文献   

8.
1997年7月28~29日,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通过了11种作物的16个品种,其中认定通过了1个水稻新品种和1个水稻不育系。1.春江03粳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晚粳新品种,由孝南区农科所引进。该品种中熟偏迟,分繁力强,成穗率高,抗倒能力强,中抗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轻,综合抗性好。1995年参加省区试,平均单产6753kg/hm‘,比对照品种鄂宜105增产4.28%,增产极显著,居参试组合首位。1995年孝感试种13hm‘多,平均单产6921kg/hm’,1996年孝南区农科所1.2hm‘示范田,单产7635kg/hm‘。适宜湖北省双季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垦殖与稻作》2010,(5):F0004-F0004
由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1999年以“吉92D14”为母本.“长白9号”为父本杂交,通过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在吉林省气象条件下,为中熟品种,生育期137d左右,需≥10℃积温2800℃左右。株高101cm左右,株型较紧凑,叶色较绿.分蘖力较强。穗型半直立,穗长17cm左右.平均穗粒数116粒/穗,结实率90.9%.粒型椭圆,颖尖黄色.无芒,千粒重24g。精米率76.5%.粒长4.7mm,蛋白质含量7.9%,米质较好。人工接种鉴定,叶瘟和穗茎瘟表现中抗。纹枯病也表现为中抗。2007~2008年两年产量平均结果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增产5.3%。试验产量9000kg/hm2.生产潜力在100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0.
Ⅱ优2070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Ⅱ-32A与广亲和恢复系T2070配组而成的迟熟中轴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杂种优势强,适应范围广,产量高、抗性好,后期青秆黄熟,米质优。为进一步扩大示范,1996年临安市种子公司首次制种5.33hm2,平均单产3337.5kg/hm2,其中叶林元户0.207hm2,单产达3855kg/hm2,两项指标均创本市制种单产最高纪录。(-)江化2070制种的稳粒结构指标据调查,正优2O70制种单产2250~4500kg/hm’的穗粒结构如表1。单产375Okg/hm’,要求有效穗225~24O/m’,每稳134粒,结实率65%。(二)主要技术措施1.定准播种期和播…  相似文献   

11.
中106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高产早籼品种中156与军协/青四矮杂交育成的。1991年在中国水稻所试验基地进行的品比试验中,比对照广陆矮4号增产19.3%,达极显著,表现苗期耐寒,移栽后起发快,生长势旺,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穗大粒大。1996年5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截止1996年,已在浙江、江西、湖南等省累计推广1.6万公顷左右。(一)产量表现1.各级试验的产量表现1992年在浙江省联品迟熟组试验中,平均单产7602kg/hm2,分别比对照广陆矮4号和辐8-1增产12.6%和5.0%,达极显著水平。1993~1994年参加浙江省早籼区试…  相似文献   

12.
一、品种来源水稻新品种“世纪137”是福建农科院稻麦研究所,根据舢粳杂交稳定的“非F1优势”的理论,以舢粳杂交材料复交经多代选育而成的早晚兼用型新品种。其组合是矮窄/姬糯//C98/玉米稻///434大穗/FR1037。全生育期130d左右。1997年通过省区试。具有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米质好,增产潜力较大的突出优点。二、产量表现该品种一般单产7500~8250kg/hm2,高产田单产11100kg/hm2。1994年进行品比试验单产7425kg/hm2,比对照种荆糯6号增产11.4%,比78130增产16.5%。1995年参加品比试验,比满仓515增产6.8%,比荆糯6号…  相似文献   

13.
GKZ-23F1为转基因核不育两系抗虫杂交棉新品种(国审棉2005016),属大铃丰产型品种。2008年在江西省都昌县蔡岭镇松林村进行了2hm2集中示范种植,平均子棉单产达6430.5kg/hm2,并同步参加了与当地4个当家品种进行的对比试验,单产排名第1,子棉理论单产达6844.5kg/hm2。现将试验示范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中南山区、半山区及浙北少数地区种植单季稻面积已扩大到20万公顷以上。为筛选出高产、多抗、优质的组合(品种),1996年组织泰顺、开化、新昌、临安、嘉兴等10个市、县种子公司进行区试,参试组合(品种)共13个;其中杂交稻9个,常规粳稻3个、中籼稻1个。杂交稻及常规中籼稻插1粒谷秧苗,常规粳稻丛插。只治虫不防病,施肥管理与当地大田生产一致。区试结果汇总如下:(1)产量以协代9516最高,平均折单产8629.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68%,达显著水平,日产高达4.2kg。其次为常规中籼浙1500,平均折单产8479.5km/hm2,…  相似文献   

15.
徐稻5号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采用有性杂交和系统选育技术培育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全生育期150d左右,株高97.4cm,每穗总粒数135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6g;国家区试两年加权平均产量533.6kg/667m^2,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7.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72.9kg/667m^2,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9.4%;稻米品质达国家《食用稻品种品质》(NY/T593—2002)优质2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饲用甜菜新品种新甜饲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甜饲2号(原代号JZSL-18)是以多粒四倍体自交系NXSL-4为母本,以多粒二倍体授粉系SL-2和SL2-job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而成。杂交种父母本配制比例为2:6。该品种2005~2006年参加省饲用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块根产量152104.5kg/hm^2,较对照新甜饲1号增产20.0%;平均含糖率6.22%,较对照提高0.22度:块根千基粗蛋白含量13.95%。该品种2006年参加生产示范试验,2007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丰产性强,耐甜菜褐斑病、白粉病,适宜在新疆的南疆、北疆等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花生新品种豫花15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豫花15号由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于1986年以徐7506-57为母本,P1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连续参加了河南、安徽、北京及全国的花生试验,并分别通过了河南、安徽、北京及国家审定。该品种脂肪含量达到55.46%,高抗叶斑病、耐涝性强,在试验中平均单产4500kg/hm2左右,比对照豫花1号、鲁花9号增产均在10%以上,在高产示范中单产已突破7500kg/hm2,目前该品种已被列入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  相似文献   

18.
苎麻新品种“赣苎4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系统育种方法从湘苎2号种子繁殖后代选育成功赣苎4号(原代号93-24)新品种,全国区试平均原麻产量2556.6/hm^2,比对照品种湘苎2号增产15.5%;单纤维支数三季平均1825m/g。单纤维强力58.95CN。品系试验平均原麻产量2903.1kg/hm^2,比对照品种湘苎3号增产33.5%:单纤维支数2012m/g,强力29.2CN。生产试验中二、三龄麻平均产量2478kg/hm^2。比对照品种赣苎3号增产13.9%。该品种为中根丛生型。抗风性较强,高抗花叶病、炭疽病和根腐线虫病;生育期中熟偏晚,全年三季工艺成熟天数合计195天左右。该品种于2005年12月通过中国麻类作物品种鉴定委员鉴定井命名。  相似文献   

19.
刘传增 《中国稻米》2008,14(2):69-70
松粳9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第二水稻研究所培育的超级稻品种,通过不同施肥量和栽插密度试验,确定该品种实现超高产的最佳产量结构及相应的综合栽培技术。松粳9号品种超高产(单产650~700kg/667m。)产量构成:3.9~4.2万粒/m^2(305~330穗/m^2,20穴/m^2,15~17穗/穴,128.7实粒/穗),成穗率81%以上,结实率96%。  相似文献   

20.
水稻釉145是福建省稻麦所以卷一I/IR54//窄叶青/龙菲313复交育成的早晚兼用型水稻高产新品种,1996年早季平和县种子公司初次引进在县原种场(平原)和下寨洋坑村(山区)试种,平均单产524kg,比对照种七袋占亩增稻谷13kg,增产2.5%;比泉农3号亩增28kg,增产6%。该品种表现植株直立整齐,株叶结构好,茎杆坚韧弹性好,叶片狭窄挺直,分察力较强,一、成穗率达78%,抗稻瘟病性好,后期叶色青枝腊杆,适应性广,可早晚兼用。生育期12Bd,平均株高105cm,平均穗长21~23Cm,着粒较密,每穗135粒,结实率达96.5’%,_千粒重2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