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是搞好试验工作的前提种子的区域试验是科研育种走向生产用种的中间环节,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纽带。品种区域试验布点多,范围广,能在较多样的生态环境和接近大田生产的条件下进行。通过区域试验,可以对参试品种的适应性和丰产性作出较正确的评价,为参试品种的适应范围、推广地区、适宜的栽培条件与生产水平等提供依据,为新品种的推广价值和适应范围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的结果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搞好这项工作不是件容易的  相似文献   

2.
杨恩琼 《种子》2003,(4):112-112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是指新选育或引进的品种经育种单位试验表现优良并有推广可能时 ,在试验主持单位的统一安排下 ,在不同生态区域内选有代表性的若干地点 ,采用同一试验设计所进行的联合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试验 ,又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是科研育种走向生产用种的中间环节 ,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纽带。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布点多 ,范围广 ,能在较多样的生态环境和接近大田生产的条件下进行试验。通过区域试验 ,可以对参试品种的适应性和丰产性作出较正确的评价 ,为试验品种的适应范围、推广地区和适宜的生产水平与栽培条…  相似文献   

3.
1试验的分类按新品种选育到推广的过程可分为初比试验、品比试验、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等。初比试验和品比试验一般说来都是在育种单位内部实施的品种选育的试验程序;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是国家、省、市等农业主管部门主持、由各承试单位实施的正规试验,也是当前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必不可少的试验环节。按试验目的可分为产量比较试验、抗逆性鉴定试验和栽培试验等。  相似文献   

4.
区域试验就是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鉴定新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它是品种审定、品种合理布局和生态区划的重要科学依据,是客观评价优良品种特征特性并确定其适应区域的最好办法。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如何搞好玉米区域试验,维护品种区试的公正性、严肃性、科学性,为农业生产筛选优质、高产、高效品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现对如何搞好玉米区域试验工作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水稻品种区域试验是从水稻育种研究到生产应用必须经过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评定新育成品种和引进品种在不同生态地区的丰产性、适应性、产量稳定性、抗逆性、品质以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以确定新品种推广价值和适应的区域以及适宜的栽培条件等,为新品种审定、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13个玉米品种的种植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兵团第六师垦区自然条件下栽培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玉米新品种,为农业生产中合理选用玉米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新品种试验是反映参试品种特征特性及品种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和品质情况的真实结果,但实践中存在着诸多影响试验准确性因素。本文通过对文山州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做好杂交籼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切合实际而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品种试验是品种审定的主要依据,是品种从选育到推广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新品种试验可以客观评价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品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明确新品种的利用价值和适宜区域,对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区域试验是连接品种选育、审定和推广的桥梁,是了解品种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对新品种展示的窗口,是品种审定的基础性工作区。区域试验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是否客观公正,直接关系到品种审定的正确与否,关系到科技成果的转化。品种区域试验是新品种从选育到生产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是品种审定的主要依据。其目的是通过多年多点试验,客观评价农作物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为品种的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用种和农业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9.
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是为了合理选用玉米新品种,指导农业生产并提供科学依据。本次试验从审定和推广品种中选择,经鉴定比较、生产示范,筛选出适宜本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下栽培的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对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优良品种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推广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也是实现农产品优质高效的核心。据报道,日本水稻单产提高过程中优良品种的贡献率在60%以上。在生产实践中,主要农作物新品种一般都要经过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品种审定后方可在农业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因此,区域试验是新品种能否审定并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鉴定评价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等农艺性状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关于改进超级稻品种区域试验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品种区域试验是水稻育种研究到生产应用必须经过的重要中间环节,是育种和用种的桥梁.其主要目的是评定新育成品种和引进品种在不同生态地区的丰产性、适应性、产量稳定性、抗逆性、品质以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以确定新品种推广价值和适应的应用区域以及适宜的栽培条件等,为品种审(认)定、推广提供可靠的依据.可以说区域试验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新品种(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关系到育种工作者)的命运和前途.因此,确保区域试验结果准确客观,对实现品种布局区域化、促进育种事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豆新品种比较试验是从审定和推广品种中选择,经鉴定比较、生产示范,从中筛选适宜本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下栽培的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为指导农业生产、合理选用玉大豆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种子推广单位,还是生产经营单位,如何搞好区域试验,选拔适应本地区土壤及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滦县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5.6万hm2,县种子公司每年接受国内各科研、生产、经营单位选送玉米新品种不下百余个,并担负国家小区和省大区域试验。在常年工作中,对区域试验总结归纳出一系列相关技术要领。1多点选取试验地在本区域范围内分别按照不同自然小气候和生产条件划分5个以上区域做为试验地块,而且每个区域试验不低于3次重复。首先要详细了解参试品种特性和试验目的,并贯彻到试验中去,确保试验…  相似文献   

14.
玉米新品种新玉18号(原品系代号35—15)是农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4年自选高代品系H32为母本、D48为父本进行杂交选配的组合,属中晚熟品种。1996年在生产上进行了少量的试种,1999年进行品比试验,2002-2003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春播玉米区域试验,2003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春播玉米生产试验,2004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15.
任秀玲 《种子科技》2012,30(8):31-33
品种区域试验是新品种从选育到生产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通过多年多点试验,对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品质及适应性等做出判断,为品种的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其实质是将不同的基因型放入相同的环境以观察其表现情况,分析基因与环境的互助关系,选择更适应生产和社会需求的品种,这就是区域试验的基本目的。  相似文献   

16.
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是鉴定参试品种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的重要手段,是玉米新品种走向生产应用的桥梁。只有充分认识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存在的问题,科学规范试验设计,强化承试人员培训与技术交流,持续保障试验经费投入,才能客观、科学、公正地为新品种的审定和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试论国家农作物区域试验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世贤 《作物杂志》1996,12(5):14-15
试论国家农作物区域试验问题孙世贤(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100026)要加快国家品种审定制度改革,首先必须完善规范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区域试验是新品种选育后和推广前的中间性试验,是连接从品种育成到生产应用的纽带和桥梁,一般都是通过品种区域试……  相似文献   

18.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是客观、科学、公正评价农作物新品种的丰产性、生育期、综合性及遗传稳定性、适应性,客观评价农作物新品种的产量、品质、抗性及熟期类型等主要农艺性状,鉴定其应用价值和适宜种植区域,为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是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的基础工程,是加快提供优良品种、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根本保证,是提高科研育种水平、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品种更新、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1区域试验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9.
长江流域棉区1974年棉花品种联合区域试验,在1973年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试点及参试品种略有调整。试验设计按1972年长江流域陆地棉新品种选育协作会议制定的区域试验方案实施。全流域分上、中、下游三片,各片分别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棉花试验站、湖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负责组织观摩交流及年终总结。现将各片点的试验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做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工作的体会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朝晖 《中国种业》2013,(11):37-37
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目的是通过田间试验,客观评价参试品种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新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各承试单位提供的客观、公正的试验数据是科学统计分析与品种评价的基础,区域试验质量直接关系到数据的可靠和品种审定的准确性,关系到品种选育者、种子经营者和广大农民的利益,关系到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