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丝兰轮纹斑菌为丝兰褐斑病病原菌。菌落在15~35℃下均可生长,25℃是其最适生长温度,蔗糖、葡萄糖和牛肉膏、硫酸铵是其利用率较高的碳源和氮源,最适pH为6~8,光暗交替利于该菌生长;该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度为25℃,最适pH为4~8,水膜是其萌发的必要条件,营养对其萌发无影响。菌落PSA培养基上产孢最多,产孢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黑暗条件利于产孢。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了解番茄灰霉病的发病规律,对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25℃,最适温度为20℃;在pH 3~12条件下均能萌发,最适pH为5;分生孢子在各种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在10%的蔗糖液中萌发最好,其次为番茄汁液;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8℃,5 min.番茄灰霉病菌在大多数培养基上均能良好生长,其中PDA+番茄汁(1∶1)培养基最适宜菌丝生长,产孢的最适培养基为PDA.病菌在5~30℃均能生长,适温为20~25℃,30℃以上生长受抑制;在10~30℃条件下均能产孢,最适产孢温度为20℃;在pH 3~12均能生长及产孢,适宜pH为4~7,最适pH为5.黑暗或交替光照条件,有刺激产生分生孢子的作用,交替光照条件下产孢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尾孢菌所致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为其防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对引起玉米灰斑病的玉米尾孢菌(Cercospora zeina)和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s)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种尾孢菌的生物学特性存在明显的差异,玉米尾孢菌的最适培养基是PDA、PSA和MEA,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和麦芽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硝酸钾和牛肉膏,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30℃,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 H值为9~10;而玉蜀黍尾孢菌的最适培养基是PDA、PSA、Czapek和OA,最适碳源为果糖、甘露糖和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牛肉膏,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 H值为8~11。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新疆棉铃红粉病致病菌,分析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该菌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病菌的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以及病原菌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病原鉴定。设置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对该菌菌落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进行测定。【结果】 引起新疆棉铃红粉病的病原菌为Trichothecium roseum;该菌在10~35℃均可生长,生长最适温度为25℃左右,在5℃以下及40℃以上时不能生长;完全黑暗和光暗交替有利于产孢;最适孢子萌发温度为20~25℃,小于5℃或大于40℃均不能萌发;孢子在完全黑暗、完全光照和光暗交替的条件下均可萌发,完全黑暗最适萌发;80%以上的相对湿度萌发率最高。【结论】 棉铃红粉菌的致病菌是T. roseum。温度在25℃左右、完全黑暗和光暗交替有利生长和产孢;温度为20~25℃、完全黑暗、80%以上的相对湿度有利于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5.
番木瓜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番木瓜Carica papaya L.炭疽病果组织进行分离、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初步鉴定为胶孢炭疽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0~30℃和25~30℃,适宜pH值分别为7~9和6~10。供试的9种碳源中以葡萄糖和蔗糖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以蔗糖有利于该菌分生孢子的萌发;供试的9种氮源中,以蛋白胨和酵母浸膏最有利于菌丝生长,以酵母浸膏最有利于该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完全黑暗与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6.
水葫芦生防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p.)的分离与生物学性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研究了光照、温度、pH、湿度和介质对水葫芦生防真菌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p.)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全黑暗和光暗交替处理有利于该菌菌丝的生长和孢子萌发;光照处理对产孢量无显著影响。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 ̄35℃;菌丝生长、产孢最适温度25℃;孢子萌发最适温度35℃。该菌生长和产孢的pH范围为5.0 ̄9.5;最适生长pH为5.6 ̄6.0;最适产孢pH6.6、7.5;孢子萌发的pH范围为3.6 ̄8.0,最适pH5.0、6.6。在相对湿度为75% ̄100%和水滴中,孢子均可萌发,最适湿度90% ̄100%。玉米粉、1%蛋白胨等介质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胡颓子锈生座孢产孢和孢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广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399-1401
研究了牛奶子锈病菌(Aecidium elaeagni-umbellatae)重寄生菌胡颓子锈生座孢(Tuberculina elaeagni)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葡萄糖、蔗糖等5种碳源中以葡萄糖产孢最好;NH4Cl、KNO3等7种氮源中以蛋白胨产孢最好;25℃、pH值6和光照等条件适合产孢。25℃为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在相对湿度65%以上的条件下,分生孢子均能萌发,以水滴中萌发最好,萌发率达80.4%。pH值5~6和光照条件有利于孢子萌发,孢子致死温度为43℃10 min。  相似文献   

8.
水葫芦生防菌Cercospora piaropi菌株WH9BR的生物学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尾孢菌属的Cercospora piaropi是一种有潜力开发成为防治水葫芦的生物除草剂的真菌。文中研究了光照、温度、pH、碳源、氮源、湿度和介质对该真菌WH9BR菌株的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全黑暗条件有利于WH9BR的菌丝生长和产孢,而全光照有利于其孢子萌发。WH9BR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产孢最适温度为25~3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其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pH分别为8.6、8.0~9.0和7.0。碳源中,甘露醇最适于WH9BR生长,葡萄糖和蔗糖有利于WH9BR产孢。以尿素作氮源时,WH9BR菌丝生长最快,而硝酸钠作氮源时,WH9BR产孢量最高。WH9BR的孢子在水滴中萌发率达到最高。玉米粉、蛋白胨、葡萄糖和蔗糖对WH9BR的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越橘灰霉病进行了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室内药剂筛选研究.形态特征鉴定与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f.jlnd09菌株鉴定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GenBank登录号为GU395993).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培养基为PDA,菌丝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甘露糖和蛋白胨,而产孢最适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蛋白胨,4~35℃条件下均可生长并产孢(最适20℃),病菌在pH为4.0~10.0条件下均能生长并产孢(最适5.0);孢子萌发最适pH为6.0,最低相对湿度为80%,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37℃.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0%金万霉灵WP、70%甲基托布津WP和53%金雷多米尔GR 3种杀菌剂对越橘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药剂.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苜蓿茎点霉叶斑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并研究了温度、培养基、pH、光照、碳氮源及湿度对病原的影响。结果显示:被鉴定病原为苜蓿茎点霉(Phoma medicaginis)。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20和25℃;最适培养基有V8培养基、苜蓿煎汁培养基和葡萄糖蛋白胨培养液;pH 3~12均能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pH均为6;全光照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不同光照处理对分生孢子萌发差异不明显;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碳源分别为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最适氮源分别为牛肉膏、蛋白胨和酵母膏;分生孢子萌发需要较高的湿度,在相对湿度(RH)85%以下不萌发,在水滴中萌发好。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50℃(10min)和44℃(10min)。  相似文献   

11.
番茄灰霉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番茄灰霉病菌(Batryliscinerea) ̄[1,2,3]菌丝生长发育适温20~25℃。病菌对碳源的利用以果糖、木糖最佳。氮源利用以蛋白胨和牛肉胨最佳。菌丝生长对光照要求不强。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25℃,适宜pH值为5.29~6.41。在不同的营养液里以牛肉胨、麦芽糖、木糖、蔗糖液中孢子萌发最好。孢子萌发对光照选择性不强,各光照处理均能萌发。孢子萌发对湿度要求较高。根据室内药效测定以速克灵和扑海因抑菌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温度、pH对稻曲病菌生长及其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PSA适合病菌生长.该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均为15 -30℃,最适温度均为28℃;pH 4-11适合其生长和萌发,最适pH均为6.病菌在PSB培养液中培养13 d的菌丝干重最大(16.48 mg·mL-1),培养9d的分生孢子数量...  相似文献   

13.
南方红豆杉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福建明溪南方红豆杉苗木炭疽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病原菌菌丝在查氏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最适pH值为7;产孢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8;光暗交替最有利于菌丝生长,自然散光最有利于产孢;对碳源的利用,葡萄糖最有利于菌丝生长,蔗糖最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对氮源的利用,蛋白胨最有利于菌丝生长,牛肉浸膏最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5℃,最适pH值为6;RH在70%-100%均能萌发,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为76.18%;RH低于60%不萌发;光照有利于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4.
大叶黄杨褐斑病的病原菌为坏损尾孢(Cerospora destructive rav.)。分生孢子在25℃时萌发率最高;浓度为5%的葡萄糖和浓度为5%的蔗糖液中分生孢子的萌发率相近,且稍高于在大叶黄杨叶片煎汁和自来水中的孢子萌发率;分生孢子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都能萌发,但在酸性条件下萌发率更高,在pH值为4时萌发率最高;不同的光照条件对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熙英  李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014-15017
[目的]系统研究人参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Per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在田间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人参灰霉病病组织,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菌,获得纯培养,研究培养基、温度、pH值、碳源、氮源对人参灰霉病菌孢子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人参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及产孢最适温度为25℃,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025℃;病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最适宜pH值为6.0。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最佳,其次为葡萄糖和果糖;氮源以蛋白胨最佳,其次为牛肉膏、酵母汁、丙氨酸、硝铵;在不同的培养基里以PDA培养基中培养的菌丝生长最快,产生灰色菌丝,菌落浓密。菌核、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60、55和50℃。[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人参灰霉病发病规律的研究和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山药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四川雅安山药根腐病主要致病菌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研究不同温度、pH、光照、碳源、氮源和微量元素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腐皮镰孢菌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10~40℃,最适温度为30℃;适宜pH范围为4~10,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且在连续光照条件下生长较佳。不同微量元素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产生作用不同,Mg2+有利于病菌产孢,Zn2+抑制菌落生长和产孢。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连续光照,分生孢子和菌丝的最低致死温度为60℃,处理时间为10min。【结论】该病原菌对酸碱度不敏感,不同微量元素对病原菌生长有促进或抑制的作用,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防治山药根腐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西南地区玉米灰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防治玉米灰斑病奠定基础,对西南地区玉蜀黍尾孢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病原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pH 4~11都能生长,以pH 5~7为最适pH值;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5~35℃,最适温度为20~25℃;光照对菌丝和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病原菌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致死温度为55℃(10 min)。  相似文献   

18.
番茄尾孢叶霉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河南省新乡市郊保护地发生的番茄尾孢叶霉病的病原、症状、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该病的病原菌为番茄煤污尾孢 (CercosporafuligenaRoldan) ,主要危害叶片 ,形成近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灰黑色病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 2 5~2 7℃ ,最适 pH值为 6~ 7,致死温度为 5 3℃ 1 0min ,水滴是孢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紫外光对分生孢子有很强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杏果实斑点病菌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杏果实斑点病菌—嗜果刀孢(Clasterosporium carpophilum)菌丝生长发育温度幅度为5~35℃,最适温度为20~25℃。在pH值3.5~9.0范围内生长良好,但以pH值4.5生长最佳,且产生的孢子量最多。病菌的分生孢子在pH值3.5~9.0的磷酸缓冲液中均能萌发,最适为4.0~7.0。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40℃,最适温度为20℃。孢子萌发对湿度的要求较高;对光照选择性较强,12小时散射光加12小时黑暗下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