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推动有机农业发展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十七大报告中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为有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也为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有机农业,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加以推动和引导。文章阐述了有机农业与生态文明在自然观、价值观和发展观三方面的辩证统一,指出了应从七个方面重点突破,促进有机农业走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包括加强认证认可监管体系建设,推进有机农业模式的研究与突破,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机产品消费模式,提高有机农民生态文明水平,制定促进有机农业和生态文明建设良性互动的经济激励政策,以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为突破口推动有机农业和加强对有机农业节能减排增加土壤碳汇的研究。旨在为我国有机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的有机生产和加工基本标准(IBS)是世界各国政府、民间有机产品标准制定机构及认证机构制定有机产品认证标准的基础,了解和掌握TBS各版本及其发展规律,可以适应并预测全球有机农业运动的发展,并了解国际有机产品标准的变化,从而为中国有机产品标准的制定或修订提供参考,为中国有机农业事业与世界有机农业运动接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与有机产品认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起源及中国有机农业的现状,就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了探讨,明确有机农业应该与有机认证分别对待,有机农业关注的是农业和生态,有机认证关注的落脚点是产品,对中国有机产品认证进行了简单描述,并就人们所关注的有机产品的安全营养做了进一步论述。  相似文献   

4.
夷陵区具有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目前有机农业发展面临生产规模小品种相对单一,实施费用高投资风险 大,认证机构多认证费用高,消费群体少产品销路窄等问题。建议科学合理规划发展有机,提供有机生产技术帮扶,地 方政府加强政策扶持,强化宣传引导和拓宽消费渠道。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10月15日,2015'国际有机农业区域产业发展论坛暨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工作会议在南充举行。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张梅颖参会并致辞。会上,西充县、蒲江县、赤壁市、建德市、万载县、武义县、洋县、潍坊市峡山区、安溪县等9县市区获批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此外,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研究基地与国际有机运动联盟亚洲科研  相似文献   

6.
根据学习经历及从相关部门收集调查的相关数据、文献资料,概述了澳大利亚有机农业系统包括生产成本控制、认证管理和分销渠道管理,可为广西有机农业发展提供有效建议,如有机农业生产、产品分布、有机认证管理.澳大利亚有机农业发展良好,其先进的技术和结构化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可作为参考的技巧和经验.根据澳大利亚的经验,为了促进广西有机农业获得可持续发展优势,须提高人们环保意识,从而激励农民继续有机农业;须与更多的经销商合作,从而为消费者购物提供一个更便捷的途径;必须发展国际标准化,此外产品市场分布及认证管理等相关政府部门需要被IFOAM认可.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现代有机农业日益复杂的网络结构及生产组织下有机农业认证中心空间区域格局与核心区(即北京市)综合影响力的类型特征,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法、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和综合评价法,基于有机农业企业的认证数据,对中国有机农业认证中心的发展演化、区域格局及北京市有机农业认证中心的综合影响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近10年来有机农业认证中心发展呈现初期平缓后期持续不断增长的态势,其空间分布具有不均衡性、地域极化特征显著性、区域集聚性和市场腹地渐次地域扩大化特征与趋势。2)有机农业认证中心三大片区内部分布格局分为高—高型、中—中型和低—低型等10种类型。3)核心区北京市各市辖区有机认证产品产量和有机生产企业数量空间分布同样存在着内部不均衡性特征。4)北京市有机农业认证中心影响力评价主要可分为综合性、均衡性、成长性和起步性有机农业认证中心四类,具有不同的功能特征与市场结构。针对中国有机农业认证中心的空间布局与空间联系及组织有效性问题,政府应建立有效的有机认证财政补助体系,培育起中西部的区域性有机农业认证中心,并推进起步性和成长性有机农业认证中心应学习均衡性和综合性有机农业认证中心的发展经验,发挥自身优势,打造起自主品牌;综合性有机农业认证中心应开拓国外市场,推动中国有机认证产业与国际市场接轨,从而推动中国有机认证产品的扩大出口和提高其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正>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对有机农业的定义:有机农业是促进和加强包括生物多样性、生物循环和土壤生物活动的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整体生产管理系统。有机农业生产系统基于明确和严格的生产标准,致力于实现社会、生态和经济持续性的最佳化。有机农业的特征:·不使用人工合成物质,如化学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生产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保持和谐一致,采用一系列与生态和环境友好的技术,维持一种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农业生产过程。·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有机产品介绍,简单地说,有机产品就是通过有机农业  相似文献   

9.
有机农业好     
解决现代农业所导致的诸多环境问题的办法是发展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成本比常规农业减少40%,而有机农产品比普通农产品的价格高20%~50%——   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的农业生产体系.有机农业的概念于20世纪20年代首先在法国和瑞士提出.从80年代起,随着一些国际和国家有机标准的制定,一些发达国家才开始重视有机农业,并鼓励农民从常规农业生产向有机农业生产转换,这时有机农业的概念才开始被广泛接受.   有机农业的发展可以帮助解决现代农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严重的土壤侵蚀和土地质量下降、农药和化肥大量使用给环境造成污染和能源的消耗、物种多样性的减少等等,还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在我国,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较为熟悉,而对有机食品比较陌生.有机食品是目前国际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有机食品通常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产品、蜂蜜、水产品等.   在中国发展有机农业具有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在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地力常新、农牧结合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也是有机农业的精髓.有机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依靠现代的科学知识,在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等科学原理指导下,对传统农业反思后的新的运用.其次,中国有其地域优势,农业生态景观多样,生产条件各不相同,尽管中国农业主体仍是常规农业,依赖于大量化肥、农药,但仍有许多地方,多集中在偏远山区或贫困地区,农民很少或完全不用化肥农药,这也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基础.第三,有机农业的生产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一种产业,我国农村劳动力众多,这有利于有机食品发展,同时也可以解决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第四,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日的临近,中国农产品的出口会受到绿色非贸易壁垒的限制,有机食品的发展能与国际接轨,可以开拓国际市场.同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有机食品的国内市场在近几年内将有较大发展,因此有机食品在国内外都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要发展中国的有机农业,国家要进行合理的政策引导和调控,针对有机农业在国内的发展势头,制定一系列发展规划并对其发展进行调控,在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化期给予农民一定的经济支持.还要加强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由于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禁用化学合成物质,因而势必要求较高的生产技术与之配套,只有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解决好这些技术问题,才能使有机农业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有机农业认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河南省有机农业生产概况,结合各省管市的经济、生态指标分析各省管市有机认证的关系,分析河南省各省管市有机认证特征、有机认证风险。对于了解河南省有机农业生产和规避有机农业生产误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台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构建起步早,并逐步形成体系相对独立、功能互为补充、并行推动管理的4大认证产品,及其配套标准体系、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福建则以农业"三品"为重点,并逐步推行农产品可追溯制度。比较闽台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认证机构、管理机构和认证体系的发展特点,福建应重视对台湾认证标准的研究、消化和借鉴,规范认证机构管理并提高公信力,推进两岸安全管理机构合作,逐步与国际通用认证方式接轨。  相似文献   

12.
王淑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111-5112
寒地黑土是一种适宜农耕的高肥力土壤,是稀缺、存续相当脆弱,不可再生的战略性资源。黑龙江省绥化市位于我国寒地黑土的核心区域,目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降低、物理性状恶化,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必须认真采取、落实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改革寒地黑土产权制度,推广适用技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保护这一涉及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资源,做到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依赖于 “高消耗、高污染 ”的发展模式,这与国家所倡导的积极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理念相违背。目前,我国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面临着优质耕地资源稀缺,化肥使用率过高,农业技术不能满足农民需求等挑战,从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出发,提出应该建立健全生态农业规章制度,规范农业有机认证,引进先进国家农业技术,加强对农民自身的教育和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现代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采集了某地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种植模式下的土壤进行了有机质的测试分析,并对有机质测定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测试方法污染小、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大批样品的分析,基层环境检测单位的分析工作者可以参考使用。有机质测试数据显示,生态农业种植模式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现代农业高35%,这说明生态种植模式显著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生态农业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优于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重金属、有机污染物造成的土壤复合污染是我国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当前,我国对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的生物、物理、化学等修复方法,而对于不同修复方法联合修复复合污染土壤的研究较少。从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修复、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修复、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修复三方面全面综述了我国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张玉红 《北京农业》2011,(18):214-216
怀仁县实施了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基础的全县耕地质量调查和评价工作,对促进怀仁县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肥料等资源浪费、防止壤退化和污染、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玉红 《北京农业》2011,(27):28-30
山西省怀仁县实施了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基础的全县耕地质量调查和评价工作,对促进怀仁县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肥料等资源浪费、防止壤退化和污染、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e traditional command and control approach and the more recent free market have proven inadequate for promoting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Organic certification represents a regulated market mechanism with the potential to stimulate ecologically based agricultural research, extension, and investment. Recent linkages between the global organic food industry and loca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provide an opportunity to test this potential. The article examines Chinas two largest organic certification systems for their potential to promote the adoption of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 as a key compon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Organic certification is providing a format for research, extens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PM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and has the potential to do much more. However, possibl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ecological and market rationality, inherent in organic certification and marketing systems, may be exacerbated by the authoritarian political economy of rural China.Paul Thiersi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Political Science at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Vancouver where he teaches comparative politics, political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in the Program in Public Affairs.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political dynamics of globalization in rural China, with a particular emphasis on Chinas integration into global food trade and food standards.  相似文献   

19.
秸秆还田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目前提倡高产、高效和生态农业的大背景下,秸秆还田作为一项有效的农业措施得到了大力地推广应用。为此,从秸秆还田的基本概念开始,综合阐述了国内、国外秸秆还田的研究进展情况,重点分析了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土壤温度、土壤微生物、稻草腐解规律、水稻稻米品质以及作物杂草情况等的影响,指出了秸秆还田在生理生态效应方面的广泛应用,提出了秸秆还田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研究重点。以期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