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们对人工孵化的最佳翻蛋频率的研究由来已久。Olsen在1930年就注意到自然孵化的母鸡每天翻蛋96次。Olsen和Byerley(1936)报道与每天翻3次相比,人工孵化每天翻48或者96次提高了孵化率。其他人(Kuiper和Ubbels,1951,Kaltofen和Ubbles,1954,Km.hofen1955,1956)也报道了每天翻24次比更少次孵化率高。高翻蛋率如480次/d孵化率反而比96次/d更低(Robertson,1961a)。Wilson(1991)得出结论:96次/d是最佳孵化率的翻蛋频率,而实践上多采用24次/d。  相似文献   

2.
前言长期以来,人们对种蛋在孵化期内最适翻蛋次数十分关注。Olsen(1930)和Landauer(1967)曾观察到母鸡在自然孵化过程中,每天翻蛋96次。Kuiper和Ubbels(1951)、Kaltofen和Ubblels(1954)、Kaltofen(1955,1956)认为,在人工孵化中,每天翻蛋24次比低于24次翻蛋的受精蛋孵化率高。而Robertson(1961)研究表明,过高频率的翻蛋,会降低种蛋的孵化率,例如每天翻蛋480次比每天翻蛋96次的种蛋孵化率低。Wilson(1991)研究结果表明,每天翻蛋96次可获得最高的受精蛋孵化率。Deeming(1989)和Wilson(1991)都认为最关键的翻蛋时期应从孵化期的第三天开始…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对种蛋在孵化期内最适翻蛋次数十分关注。Olsen(1930)和Landauer(1967)曾观察到母鸡在自然孵化过程中,每天翻蛋96次。Kuiper和Ubbels(1951)、Kaltofen和Ubblels(1954)、Kaltofen(1955,1956)认为,在人工孵化中,每天翻蛋24次比低于24次翻蛋的受精蛋孵化率高。而Robertson(1961)研究表明,过高频率的翻蛋,会降低种蛋的孵化率,例如每天翻蛋480次比每天翻蛋  相似文献   

4.
翻蛋频率对肉种鸡蛋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 37、4 1、5 9和 6 3周龄肉种鸡蛋存放于 18℃和 75 %相对湿度的环境中 1~ 2d ,孵化的第3~ 11天每天翻蛋 2 4 ,4 8或 96次。所有鸡蛋 1~ 2d和 12~ 18d每天翻 2 4次。 37周龄和 4 1周龄的受精卵孵化率要好于 5 9和 6 3周的 ,这主要是因为后者早死胚胎的增加。与每天 2 4次或 4 8次相比 ,每天翻蛋 96次增加了孵化率 ,这主要是因为后期胚胎死亡率减少。在孵化期对孵化率或胚死率来说 ,种鸡周龄与翻蛋频率没有显著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影响鸟类自然孵化的四个重要因素是温度、湿度、翻蛋频次和气体交换。本文通过使用无线温湿度记录仪和行为取样法对卷羽鹈鹕(Pelecanus crispus)的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条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卷羽鹈鹕的自然孵化核心温度极显著低于人工孵化温度(P0.01);自然孵化湿度极显著高于人工孵化湿度(P0.01);自然孵化的翻蛋频率高于人工孵化设置的翻蛋频率;卷羽鹈鹕通过调整孵化方向和翻蛋等行为促进巢穴内的气体交换。建议优化人工孵化参数:保持人工孵化温度37.5℃;适当提高孵箱内湿度至55.7%左右;增加翻蛋频率至1次/h;在胚胎发育后期,适当增加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6.
收集37、41、59和63周龄的罗斯肉鸡种蛋,在18℃、75RH的环境下保存1~2天,然后进行人工孵化。在孵化期3~11天内分别以每天24、48、96次进行转蛋,其余1~2天和12~18天以每天24次转蛋。实验结果表明:37和41周龄肉鸡种蛋的孵化率显著高于59和63周龄肉鸡的种蛋,这主要是由于59和63周龄肉鸡的种蛋在孵化中有较高的早期胚胎死亡率;每天转蛋96次的种蛋孵化率显著高于每天转蛋24或48次,这主要是由于转蛋次数的增加可降低孵化后期胚胎死亡率;种蛋品质与影响种蛋孵化率或死胚率的转蛋次数间没有显著互作。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为肉鸽的人工孵化与亲鸽孵化对比试验,采用随机分组方式进行。人工孵化温度全期控制在38.3-38.8℃,相对湿度为60%-65%。每天翻蛋1.7 h/1次。出雏温度为37.8℃,相对湿度为60%。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肉鸽人工孵化的方式,可使种蛋破蛋率显著降低14.52%(P 0.01),受精蛋孵化率显著提高15.79%(P 0.01)。同时,不同的种蛋摆放方式对人工孵化效果的影响差异显著,种鸽蛋平放的摆放方式孵化效果优于竖直摆放方式。  相似文献   

8.
肉用鹧鸪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孵化:家养鹧鸪采用人工孵化繁殖,孵化可用电器孵化,也可用煤油灯或热水袋孵化.人孵前种蛋要消毒,孵化室内温度为37~38℃,相对湿度7 d内55%~60%,7~18 d 50%~55%,18~24 d 70%~75%,入孵后20 d必须每隔2 h时翻蛋1次,20 d到出壳(24d)可以不翻蛋.孵化中期,每次晾蛋10~15 min,后期或天热每次晾蛋30 min,23~24 d不再晾蛋.孵化期照蛋2次,头照在7~8 d,2照在第20天,适当增加水盘,提高湿度,以利出壳.  相似文献   

9.
番鸭肉质鲜美,肌肉丰厚,含脂肪低;番鸭耐粗饲,适旱养,生活力强,其销路广、市价高、经营有利,很有发展前途。但由于孵化期长达33~35天,人工孵化出壳率偏低(蛋壳较厚)影响了番鸭的发展。本人一年多来用热水床孵化番鸭取得成功,7028枚蛋平均孵化率达85.5%,最高一次达90.78%,比国内外报道的番鸭蛋孵化水平都高些,例如以色列报道的番鸭孵化率仅82%。现绍介如下: 一、热水床孵化的构造。孵化8000枚番鸭蛋的设备是:①2米×1.9米的棉被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在澳大利亚和英格兰,鸵鸟种蛋的孵化率低于或接近 50%,而在南非,不同农场的孵化率相差很大,从 35%到 70%不等,而且最终的孵化率通常较低。由于人工孵化的成功率比自然孵化的成功率低,所以急需优化鸵鸟种蛋的孵化技术。 1种蛋的处理   为了得到高孵化率,正确地处理和保存种蛋很关键。要求尽可能快地收集和运输种蛋以避免任何损伤或震动。大多数禽蛋在孵化前保存不应超过 7 d(但存在着品种差异 ),这对鸵鸟蛋也适用。野生的鸵鸟巢中,一窝蛋中第一只常导致死胚,这只蛋在孵化开始时可能已经产下 18~ 21 d了。   南非现…  相似文献   

11.
浙江大部分地区鹅蛋孵化仍习惯采用母鹅抱窝天然孵化 ,机器孵化技术尚未普及。近年来 ,我们根据鹅蛋特点 ,采用前期机器孵化 ,后期摊床孵化方法 ,对鹅蛋孵化温度、湿度、翻蛋角度、通风换气等关键环节进行分析和研究 ,经 1 5批次 6 450 0枚鹅蛋的实际孵化测定 ,受精蛋孵化率 85.2 %,入孵蛋孵化率70 .9%,达到或超过母鹅抱窝孵化方法。1 温度鹅蛋人工孵化有恒温、变温孵化两种。我们采用变温孵化法 ,具体标准为孵化期的前1 0 d1 0 0 .5 ,1 0~ 1 6 d1 0 0 ,2 2 d前 99.5 ,2 2 d后 99~ 99.5 。另外 ,摊床孵化时 ,鹅蛋盖被 (棉絮等 )和放蛋 (…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开展了大雁种蛋人工孵化技术研究,通过孵化温度、湿度和翻蛋时间三因子三水平的L9(34)正交试验,研究确定了大雁种蛋人工孵化的工艺参数,受精蛋孵化率达到了88.80%,健雏率达到了94.50%,为大雁养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翻蛋是人工孵化获得高孵化率的必要条件之一。翻蛋的目的在于改变胚胎方位,防止胚胎与壳膜粘连,促进胚胎运动,使胚胎受热均匀,发育整齐、良好,帮助羊膜运动,改善羊膜血液循环,使胚胎发育前中后期血管区及尿囊绒毛膜生长发育正常,“合拢”、“封门”良好,蛋白顺利进入羊水供胚胎吸收,初生重合格。翻蛋还可以减缓羊水的损失,使胚胎在湿润的环境下顺利啄壳、出壳。翻蛋在禽蛋孵化过程中对胚胎发育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那么翻蛋具体怎样操作,翻蛋角度和翻蛋频率如何确定,这在孵化实践中和许多专著中已有多种方案和观点。一般翻…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不同孵化方法对骡鸡种蛋孵化率的影响,通过在孵化中后期采用不同凉蛋时间、恒温与变温孵化、不同湿度条件下孵化3种方法对种蛋进行孵化率比较试验.结果:在孵化中后期每天凉蛋30 min比15 min孵化率高5.8个百分点(P>0.05);变温比恒温孵化率高0.6个百分点(P>0.05);相对湿度60%~70%比55%~...  相似文献   

15.
近日我做了凉蛋对孵化影响试验,经试验证明鸡胚孵化到16~19天每天凉蛋2次,20天一出雏每天凉蛋2次比3次孵化效果好,即鸡胚孵化到第16天开始,每天凉蛋2次孵化效果最好。那么,凉蛋影响孵化率的原因是什么据报道,凉蛋降低了胚胎的代谢率,减缓代谢过量的热应激。也有人认为,凉蛋给予胚胎冷刺激,有利于胚胎发育。笔者认为,鸡胚发育到第16天,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氧气进行气体交换,另一方面鸡胚自身产生大量的代谢热需要及时散发,而现有孵化设备不能满足鸡胚发育的这种需要,此时通过凉蛋不仅能够提供新鲜空气有利于鸡胚…  相似文献   

16.
<正>1孵化厅的发展史人工孵化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在(古)埃及,当时的孵化厅能孵化15 000多个蛋,孵化率达到70%以上。使用明火,没有强制通风,没有温度计。在20世纪,工程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够日益准确地控制温湿度、强制通风、自动翻蛋和进行大规模鸡蛋处理。  相似文献   

17.
高原条件下藏鸡人工孵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原地区藏鸡种蛋进行了4组人工孵化试验,测定不同的孵化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胚胎发育、受精蛋孵化率及健雏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林芝地区藏鸡种蛋在不同的人工孵化温度、湿度条件下,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对比筛选出孵化的最佳条件:孵化温度在1~6d为37.68C,7~14d为37.65C,15~20d为37.56C,21d为37.48C;相对湿度1~6d为54%~56%,7~14d为61%~63%,15~20d为64%~65%,21d为63.8%。其受精蛋孵化率可达88.9%,健雏率达97.0%。  相似文献   

18.
1材料与方法种蛋来源于罗斯308高产母鸡与罗斯344公鸡所产。公母每1d光控8h分开饲养,饲养和体重标准按罗斯育种公司标准执行。种蛋为连续2d收集,在18℃和70%相对湿度下边收集边分类边存放1~2d直至这些种蛋进入各处理组孵化器。短暂的存放保证了入孵蛋的蛋白质质量(Brake等,1997)。每1d收集的蛋平均分入各处理组以减少保存期不等造成的误差。设置24次/d,48次/d及96次/d三种频率,试验期为第3~11d。各组翻蛋机试验过程中要换动。孵化前2d后7d所有蛋翻动频次率为24次/d。第一个试验期收集的是37和59周龄的蛋,第二个试验为41和63周龄。每个试…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AA+肉种鸡种蛋在储存期不同时间内翻蛋与否及放置方式对种蛋孵化成绩的影响。本研究选取相同种蛋来源的种蛋2688枚,在平均温度18℃、相对湿度65%的条件下,根据种蛋的保存时间(1~3d、4~6d、7~9d、10~12d)、放置方式(大头朝上、大头朝下)、翻蛋与否,随机分为16个处理,在同一台巷道孵化机内同其他种蛋一起入孵。试验结果表明:保存时间对种蛋孵化率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种蛋保存时间最好不超过10d,否则孵化率会极显著(P0.01)下降。翻蛋与否对种蛋孵化成绩的影响不显著(P0.05),不过保存期间进行翻蛋可以保持种蛋的活性,孵化成绩较好于不翻蛋的情况。放置方式对种蛋孵化成绩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大头朝下会使胚胎死亡率降低,受精率稳定,进而降低了孵化率的下降幅度,更有利于种蛋的保存。  相似文献   

20.
正禽蛋的人工孵化是现代家禽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家禽的繁殖和生产经营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高而稳定的孵化率是种鸡场、孵化场以及饲养者共同追求的目标。种蛋的孵化,主要是通过控制温度、相对湿度、通风换气、翻蛋等而实现的。其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因素,在种蛋孵化过程中,只有保证最适胚胎发育的温度,才能达到高而稳定的孵化率。适当的湿度也有利于孵化初期胚胎受热以及孵化后期胚胎散热和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