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河北省862份大豆品种资源分析,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1.96%,脂肪平均含量为17.51%,夏大豆蛋白质含量高于春大豆,脂肪含量低于春大豆。籽粒以黄种皮,褐脐,椭圆形,中小粒种为主。黄种皮,褐脐,椭圆粒,大粒品种蛋白质含量高;青豆,浅脐,圆粒,极大和特大粒品种脂肪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来源甘蓝型黄籽油菜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7个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为材料,按Griffing方法Ⅱ配制28个组合进行试验,考查了皮壳纤维素含量、种子含油量、皮壳含油量、胚含油量、胚单宁含量、胚蛋白质含量、单株粒重、黄籽度、千粒重等9个性状。方差分析表明,重复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而9个性状组合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皮壳纤维素含量、种子含油量、皮壳含油量、胚含油量、胚单宁含量、千粒重、黄籽度在亲本间差异显著;进一步进行9个性状间的相关分析,以种子含油量与胚蛋白质含量为目标性状进行通径分析。该文还就油菜品质育种提出一些观点,作为甘蓝型黄籽油菜育种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向日葵品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与蛋白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其含量的高低是农作物品质性状的主要标志。向日葵作为一种油料作物,必然要求其品种具有较高的含油量,各国育种家们为此而持续努力并取得显著成果。目前向日葵子实含油量的最高水平已达到56.38%(苏),正在试验品种最高含油量已达到63%(美)和60%(苏)。向日葵也是高蛋白质食品,油用向日葵子实的蛋白质含量仅次于某些豆类作  相似文献   

4.
对云南省547份大豆地方种质资源的籽粒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4.36%,脂肪平均含量为17.41%,高蛋白种质资源非常丰富,高脂肪含量种质资源相对缺乏.蛋白种含量高的种质主要分布在滇东南的文山和滇西南的临沧地区,脂肪含量高的种质主要分布在滇东北的曲靖、昭通和滇中的昆明地区.籽粒以黄色种皮,褐色脐,扁椭圆,中粒的为主.从籽粒外观性状与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关系分析可知,绿种皮、深褐脐、扁圆粒、小粒品种蛋白质含量高;黄种皮、褐色脐、圆粒、极大粒品种脂肪含量较高.并从中筛选出一批优异的大豆地方种质资源供云南省大豆育种利用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有效拓宽油菜遗传背景,探明新型甘蓝型油菜遗传资源在育种上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对西藏芥菜型油菜品种与西藏甘蓝型油菜藏油5号进行种间有性杂交,研究获得的54个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的生育期、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结果】(1) 54个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的生育期102~125 d之间,平均119 d,生育期整体低于对照品种,呈现早熟的特点。(2)产量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千粒重大是参试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较对照品种较明显的特点,千粒重分布于2.74~5.42 g, 36个品系的千粒重大于对照品种,其中XZ6、XZ21、XZ42 3个品系的千粒重大于5 g;参试54个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单株粒重分布于12.21~55.29 g, 12个品系的单株粒重大于对照,其中XZ46、XZ47、XZ49 3个品系的单株粒重大于50 g,具有较高的产量优势。(3)品质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参试油菜品系含油量34.63%~51.50%,平均44.79%,其中有8个品系含油量超出了50%;油酸含量23.44%~69.52%,平均51.54%,13个品系超出对照,其中品系XZ11不仅表现含油量高,而且油酸含量也在65%以上,如果将其后代对油酸进行定向选育,有可能培育出油酸含量更高的品系。【结论】54个品系中发现了生育期短、千粒重大且产量性状优于甘蓝型亲本、含油量高于甘蓝型亲本、油酸含量高于65%、达到双低品质标准强于甘蓝型亲本。这些品系将为今后甘蓝型油菜育种提供优良的亲本资源。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海拔高度对甘蓝型油菜RIL群体主要性状的影响,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及通径分析方法,比较了在两种不同海拔环境条件下,两个甘蓝型油菜重组自交系(RIL)群体的种子千粒重、含油量、蛋白质含量、皮壳率以及黄籽度等5个主要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①5个性状都呈连续变异,表现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特点,其中千粒重、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频率分布符合正态分布;②高海拔环境的含油量要显著高于低海拔环境,低海拔的蛋白质含量要显著高于高海拔地区,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③高海拔环境中的含油量+蛋白质含量显著地高于低海拔地区;④海拔环境对黄籽度的影响不显著;⑤海拔环境对皮壳率和千粒重的影响可能与群体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7.
对收集到的15个国家的225份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的脂肪酸组份、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含油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为大多数来自欧洲国家的种质资源为低芥酸(<1%)品种,部分为双低(低芥酸、低硫甙)品种;高含油量(>45%)的品种仅在日本及德国品种中发现。通过鉴定筛选出22份优质油菜育种需要的优异种质资源,并成功地利用了其中的部分种质育成11个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种植60余万公顷。90年代,这些国外优异种质资源为云南省的优质油菜育种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不同海拔环境中甘蓝型油菜RIL主要性状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海拔高度对甘蓝型油菜RIL群体主要性状的影响,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及通径分析方法,比较了在两种不同海拔环境条件下,两个甘蓝型油菜重组自交系(RIL)群体的种子千粒重、含油量、蛋白质含量、皮壳率以及黄籽度等5个主要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①5个性状都呈连续变异,表现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特点,其中千粒重、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频率分布符合正态分布;②高海拔环境的含油量要显著高于低海拔环境,低海拔的蛋白质含量要显著高于高海拔地区,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③高海拔环境中的含油量+蛋白质含量显著地高于低海拔地区;④海拔环境对黄籽度的影响不显著;⑤海拔环境对皮壳率和千粒重的影响可能与群体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9.
《宁波农业科技》2007,(2):20-20
用一种聚合育种、诱变技术和小孢子培养相结合的新方法,我国科技人员在世界上首次选育出一种“特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系。检测显示,其种子含油量高达54.72%。比国际上报道的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最高纪录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此外这种油菜种子的含油量比目前长江中游大面积推广的普通油菜品种也高出25%以上。  相似文献   

10.
用一种聚合育种、诱变技术和小孢子培养相结合的新方法,我国科技人员在世界上首次选育出一种“特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系。检测显示,其种子含油量高达54.72%。比同际上报道的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最高纪录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此外这种油菜种子的含油量比目前长江中游大面积推广的普通油菜品种也高出25%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以8个不同来源的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氮素水平下粒色及其他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发现,施氮可使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度明显提高,但同时种子含油量有下降趋势;施氮后多数基因型的胚蛋白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密度对黄籽油菜粒色、种子含油量的影响因基因型而异;密度对胚蛋白质含量有负效应,即密度加大,胚蛋白质含量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为探讨不同田间环境条件下,同一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各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以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GH01为材料,研究了由播期与密度形成的9种田间环境条件下粒色及其它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黄籽度与胚含油量、种子含油量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6617和r=-0.7458*),胚含油量与胚蛋白质含量、种子含油量之间仍保持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9071**和r=0.8973**)。【结论】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度、种子含油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随供试基因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另一些品质性状(含油量、蛋白质含量)间的相关关系并不因供试基因型间的差异而改变。  相似文献   

13.
黄桃翠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451-12454,12463
该研究对108份甘蓝型油菜骨干系材料的含油量、蛋白质含量与种子色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种皮色素含量及胚花色素含量、总酚含量和黑色素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种皮和胚色素含量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与黑色素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种胚类黄酮含量与种子含油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值都较大,说明对种子含油量的贡献较大;蛋白质含量、种胚总酚含量和种皮黑色素含量与种子含油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负值,说明它们对种子含油量的贡献为负效应.种胚总酚含量和黑色素含量与种子蛋白质含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较大的正值,说明它们对种子蛋白质含量的贡献较大,为正效应;种胚类黄酮含量和种皮黑色素含量与种子蛋白质含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负值,说明它们对种子蛋白质含量的贡献为负效应.油菜籽的含油量提高受到蛋白质含量和种皮、胚色素的影响,蛋白质在合成过程中可能与油分合成竞争底物,与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代谢途径密切相关,种皮和胚色素含量分别在2个环境中相关性不一致,表明种皮和胚色素合成可能受不同遗传体系控制,色素在其合成代谢途径过程中的底物竞争性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4.
以8个不同来源的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氮素水平下粒色及其他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发现,施氮可使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度明显提高,但同时种子含油量有下降趋势;施氮后多数基因型的胚蛋白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密度对黄籽油菜粒色、种子含油量的影响因基因型而异;密度对胚蛋白质含量有负效应,即密度加大,胚蛋白质含量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5.
采用硝酸铝络合溶液提取比色法,对3类种皮色的22个绿豆品种进行种皮中黄酮类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3类种皮色绿豆皮中黄酮类物质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黑种皮>绿种皮>黄种皮,且绿豆种皮色与绿豆种皮中黄酮类含量呈现极显著相关关系;相同种皮色之间黄酮类含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黑种皮中黄酮类含量最高的是黑珍珠品种,含量为6.46%±0.30%,绿种皮中黄酮类含量最高的是1133-5-2-1-2品种,含量为5.59%±0.32%,黄种皮中黄酮类含量最高的是资源330品种,含量为4.09%±0.10%。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绿豆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研究了播期、密度对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及其他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与黄籽油菜粒色变化关系密切,随着播期的推迟,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度先升高后降低.正常播期范围内,早播有利于提高种子含油量.随播期的推迟,甘蓝型黄籽油菜的胚蛋白质含量却呈上升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甘蓝型黄籽油菜皮壳率逐渐增加而皮壳含油量和皮壳纤维素含量则呈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油分含量轮回选择不同周期的利得黄马牙(Reid Yellow Dent)玉米品种和亚里山索(Alexho)玉米综合种的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等各种成分的分析,发现运用核磁共振仪(NMR)对玉米子粒含油量一个指标的选择,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玉米油分含量,而且也使子粒的蛋白质含量和赖氮酸含量得到明显提高,但对蛋白质品质没有重大影响。在两个群体中,油分含量与蛋白质含量以及赖氨酸含量都存在着完全一致的显著正相关,说明高油玉米育种有可能全面提高玉米的营养品质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193份甘蓝型油菜籽粒进行常量样品(3.0 g)及小量样品(0.3 g) 含油量及硫甙含量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IRS)分析和回归模型研究,以期在育种过程中建立实用的油菜小样品含油量及硫甙含量测定数学模型。【方法】利用NIRS对甘蓝型油菜籽粒进行含油量及硫甙含量测定,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在众多回归模型中,对于小量样品籽粒含油量及硫甙含量,二次模型均为最优拟合模型,回归方程式分别为:y=40.190+0.892x-0.007x2(R2=0.970);y=-92.040+0.748x+0.002x2(R2=0.960)(y为常量测量结果,x为小量测量结果)。【结论】获得的二次回归方程式可以很好地将小量样品测定数据转化为常量样品分析结果,为高含油量和低硫甙油菜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193份甘蓝型油菜籽粒进行常量样品(3.0 g)及小量样品(0.3 g)含油量及硫甙含量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IRS)分析和回归模型研究,以期在育种过程中建立实用的油菜小样品含油量及硫甙含量测定数学模型.[方法]利用NIRS对甘蓝型油菜籽粒进行含油量及硫甙含量测定,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在众多回归模型中,对于小量样品籽粒含油量及硫甙含量,二次模型均为最优拟合模型,回归方程式分别为:y=40.190+0.892x-0.007x2(R2=0.970);y=-92.040+0.748x+0.002x2(R2=0.960)(y为常量测量结果,x为小量测量结果).[结论]获得的二次回归方程式可以很好地将小量样品测定数据转化为常量样品分析结果,为高含油量和低硫甙油菜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