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氧基改性三硅氧烷(丝润)在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的作用不容忽视,是农业部农提出减化肥、减农药、增效益"两减一增"的绿色防控目标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手段,试验结果表明,在减少农药用量30%的情况下,使用乙氧基改性三硅氧烷能够达到甚至超过使用100%用量农药(不使用乙氧基改性三硅氧烷)的效果。使用乙氧基改性三硅氧烷(丝润)是"两减一增"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验证"三控"施肥技术在吉安市青原区的适应性,2016年开展了晚稻"三控"施肥技术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三控"施肥技术能增加有效穗和提高结实率,达到增产效果,既可实现化肥零增长目的,又可以有效地预防或减轻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减少农药喷施次数,实现农药减量,减少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3.
玉米丝黑穗病症状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玉米丝轴黑粉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轴黑粉菌属。丝黑穗病病菌危害果穗和雄穗,形成菌瘿。菌瘿内充满病原菌的冬孢子,并残留丝状维管柬残余物,故名"丝黑穗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玉米丝黑穗病在本县频发,虽然农业专家随后对本地玉米丝黑穗病进行了控制,但由于本地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本地农民的传统观念,大部分地区农民连续多年对玉米进行了连作,导致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玉米丝黑穗病症状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玉米丝轴黑粉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轴黑粉菌属。丝黑穗病病菌危害果穗和雄穗,形成菌瘿。菌瘿内充满病原菌的冬孢子,并残留丝状维管柬残余物,故名"丝黑穗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玉米丝黑穗病在本县频发,虽然农业专家随后对本地玉米丝黑穗病进行了控制,但由于本地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本地农民的传统观念,大部分地区农民连续多年对玉米进行了连作,导致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水体富营养化中的氮素污染及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目前严重的水污染问题,综述了河流和湖泊富营养化污染的形成原因、产生的危害和其中重要污染因素"氮素"的污染状况,并对消除氮素污染的生物防治技术从基本方法、原理和工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更好的解决水体氮素污染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病害种类众多,主要病害有大斑病、病毒病、小斑病、丝黑穗病和青枯病等。1.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开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危害相当严重,俗称"乌米"或"灰包"。1.1发病规律:病菌厚垣孢子落入土中,混入粪肥或被种子携带越冬。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厚垣孢子萌发并通过芽鞘侵入寄主幼苗。土壤温度较低比较干燥时,玉米出苗迟缓,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机会,发病率高。本病菌在土壤中可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再造烟丝、梗丝、膨胀丝(以下统称为"三丝")在不同掺配比例下对卷烟理化指标的影响,分别对"三丝"在五个掺配梯度下进行试验设计,在保证掺配后烟丝水分和卷制后烟支硬度稳定的条件下,考察掺配"三丝"后烟支的物理指标和卷烟烟气指标。结果表明,烟支重量、CO、TPM、烟碱、焦油随"三丝"掺配比例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卷烟吸阻与之相反;掺配再造烟丝对降低卷烟CO释放量效果较明显,膨胀丝的添加能够有效地降低卷烟重量并提高吸阻,掺配梗丝对降低卷烟TPM、烟碱、焦油的释放量效果显著,因此在烟支卷制过程中"三丝"应合理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8.
北京顺义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在北京顺义区农业用地采集了412份土壤表层样品,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6种重金属元素(Cu、Zn、Pb、Cd、As和Hg)的地积累指数(Igeo)平均值均小于0,处于无污染程度;但处于Hg、Zn和Cd"轻度-中等污染"和"中等污染"的土壤样本分别有12.6%、12.9%和17.0%。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93.07,属于轻度生态危害;轻度、中等和强度生态危害的比例分别为95.6%、3.9%和0.5%;均有超过20%的土壤样本处于Hg和Cd中等生态危害以上的水平;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样本的RI分析,菜地土壤RI平均值为109.55,达到中等污染等级的比例为14.3%。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生态危害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区域内潮白河、小中河和金鸡河对区域生态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在第45个"世界地球日"到来的前一周,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了全国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报告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在当前中国面临的空气、水资源和土壤三种污染问题中,土壤污染被视为最难解决。土壤污染直接危害农业,进而危害人的健康。环保部表示,我国的土壤污染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累积形成  相似文献   

10.
危害玉米的病虫害种类很多,主要病害有丝黑穗病、玉米大斑病和玉米小斑病和病毒病。主要虫害有玉米螟、粘虫、蚜虫等。在玉米生产中,都会影响玉米的产量与质量,如玉米螟在普通年份使产量下降10%,严重的年份,使产量下降30%。一、玉米病害(一)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或"灰包—。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开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危害十分严重。1、症状: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症状在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的高速发展,所引起的"基因污染"是唯一一种可以不断增殖和扩散的污染,其污染传统作物,可能增加害虫抗性和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通过分析"基因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风险,在剖析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探析我国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关于"基因污染"防治在法律规制层面上存在的缺乏可操作性、强制性和时代性等问题;相应地提出了健全我国"基因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制构想。  相似文献   

12.
棉花"三丝"是指混入原棉中的对棉花及其制品质量有严重影响的非棉纤维和有色纤维,如化纤、麻丝、塑料膜、塑料丝、线绳、布块、纸片及人、狗、鼠、鸡、鸭等动物毛发羽绒类等."三丝"便条干不均匀,棉纱的棉结和杂质粒数增加,强力下降,断头率增加,降低生产效率;织布时,断头率增加,布面质量下降;染色时,因着色不同,印染效果不理想,影响外观."三丝"问题是个困扰纺织企业的顽疾.棉花"三丝"控制工作既是生产成本控制的重点又是质量控制的难点.  相似文献   

13.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一种叫丝孢堆黑粉菌引起的病害,黑粉是该菌的冬孢子。发生地块的发病率在10-2%,个别地块发生率高达50-80%,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1、症状表现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危害果穗和雄穗。多数病株果穗较短,基部粗,顶端尖,近球形,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  相似文献   

14.
<正>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国玉米产区发生比较严重的病害。一旦发病,病株果穗(玉米棒子)全部变为黑粉,几乎没有收成,许多地区称为"乌米"或"灰包"。它的危害在一些地方已远远超过玉米大小斑病。1症状识别玉米丝黑穗病是一个系统性的侵染病害,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一般在穗期表现症状。受害严重的植株,在苗期也有症状,主要表现为植株丛生、矮化、叶色暗绿等症状。雄穗染病后,花器变形增生,  相似文献   

15.
<正>丌桃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温暖干旱条件下严重发生,除桃树外,还可危害核果类的其他树种。一、病原桃白粉病有两种病原。一种是三指叉丝单囊壳菌,发生较为普遍,主要危害桃叶,也可危害幼梢,其寄主还有李和樱桃。另一种是桃单壳丝菌,主要危害果实。二、危害症状桃叶片染病后,正面产生边缘极不明显的褪绿性淡黄色小斑,斑上着生白色粉状物(为分生孢子、菌  相似文献   

16.
聊城市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与治理措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聊城市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较为发达,农业面源污染情况也随之而来。从人口数量、经济需求、效率、产量需求、制度等方面,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原因,结果显示,农药、化肥、农膜的不合理或者过量使用,秸秆、畜禽类粪便的不合理处理构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从而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壤板结,形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地下水质量,污染饮用水源,影响人们身体健康以及白色污染等危害。为此,应从制度的设计、农业生态模式的优化、"末端治理"方法的推广、农民环保意识的提高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经调查,自2016年来,拉萨市城关区、聂当乡、柳梧新区和堆龙德庆区均发现河曲丝叶蜂危害柳树,发生面积逐年扩大,河曲丝叶蜂逐渐成为拉萨市危害最为严重的林业有害生物之一.分析了拉萨市河曲丝叶蜂发生的3种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8.
水环境的病原体污染是当今世界危害最严重的污染之一。水环境病原体健康风险评价以风险度作为评价指标,把水环境病原体污染与人体健康联系起来,能够定量描述其危害。对水环境中的病原体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病原体对人类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污染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石油污染现状和石油污染物对该地区土壤、水、空气以及对人类自身造成的危害,论述了石油污染土壤的各种生物修复技术特点及适用范围,并对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热点分析,最后结合"蓝、黄"两大发展战略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治理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汞是一种对人类和动植物具有毒害作用的金属元素,汞污染对食品、人体和环境都造成了严重影响。通过综述我国食品中汞污染的来源,分别从土壤、大气和水体三个方面分析了汞污染的危害,并提出了治理食品中汞污染的相关措施:加强汞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