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云南传统栽培品种漾濞泡核桃、娘青核桃、云新301、云新303为试材,通过去雄套袋、切除柱头处理,测定云南核桃无融合生殖率和果实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云南核桃的无融合生殖率为2.77%~44.89%,其中云南传统栽培品种的无融合生殖率高于杂交品种的无融合生殖率,分别为2.77%~44.89%和3.79%~10.04%;切柱头处理的无融合率高于去雄套袋处理,分别为7.28%~44.89%和2.77%~6.8%;切柱头处理的果实生长与自然授粉基本一致,而去雄套袋处理的果实生长相对较慢。不同处理的无融合生殖率有显著差异,无融合生殖的果实发育晚于自然授粉,不同处理的无融合生殖果实生长量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研究蒙古蒲公英生殖特性可为其野生抚育与人工培育提供理论基础。通过野外观测、显微观察和套袋试验,计算杂交指数和花粉-胚珠比,对蒙古蒲公英开花动态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蒙古蒲公英单花开放过程中花柱逐渐生长至柱头开裂呈羊角状,花药在靠近柱头一侧开裂,花粉在花柱生长过程中被带出花药;群体花期一般为19d,每年5月上旬开始到下旬结束,花期重叠,其花粉和柱头活力在9:00~10:00活力最强;异交指数(OCI)=5、花粉胚珠比(P/O)=2460,为异花授粉且需传粉者,套袋试验中异花授粉与自然对照结实率接近,分别为97.8%和95.7%,去雄去柱头后套袋结实率为50.8%;风对其远距离传粉作用不明显。蒙古蒲公英有异花授粉特征,且需昆虫传粉,并具无融合生殖倾向。  相似文献   

3.
以二倍体水稻京花101和89选两品种为母本,第一天下午人工去雄,第二天上午分别授以玉米3151品系和高粱356品系的花粉,以水稻自花授粉为对照。对授粉后的部分子房用苯胺蓝染色,压片观察花粉萌发;另在授粉后不同时间分别取颖花用冷多夫改良纳瓦兴(甲、乙)液固定,石蜡切片,番红固绿染色,以观察受精过程及早期的胚胎发育。部分玉米和高粱的花粉能在水稻柱头上萌发,但授粉后30min 才可看到,而且花粉管的  相似文献   

4.
同源四倍体结球甘蓝胚胎发育和结实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lankling荧光染色和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同源四倍体和二倍体结球甘蓝的授粉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探讨了同源四倍体结籽率降低的原因。结果表明:四倍体结球甘蓝自交授粉后部分胚囊能够正常受精和胚胎发育,最终形成正常的种子;但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雌蕊柱头上花粉萌发量相对较少,进入花粉管的胚珠数和完成受精的胚珠率明显降低;胚胎发育进程一般晚2~3 d;胚乳发育无明显的细胞化阶段。因此认为导致结球甘蓝四倍体结籽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四倍体花粉在其柱头上的萌发率和胚囊正常受精率都较低所致。  相似文献   

5.
草地早熟禾胚发育类型及无融合生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草地早熟禾不同时期胚囊发育过程的观察,掌握其胚囊类型和无融合生殖胚囊发育特征,为更深入了解无融合生殖的机理、选育中国本土草地早熟禾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改良的石蜡切片技术,即FAA固定材料,多梯度二甲苯透明,切片厚度8 µm,苏木精(30 min)伊红(5 min)双重染色,观察并分析草地早熟禾的胚囊发育类型和特征。【结果】在石蜡切片中,观察到草地早熟禾巴润生殖过程中的5种胚囊类型,有性生殖胚囊所占比例为21.44%、体细胞无孢子生殖胚囊为49.67%、孤雌生殖胚囊为10.72%、助细胞胚胎和反足细胞胚囊分别为4.82%和7.66%,其中,体细胞无孢子生殖胚囊为主控型胚囊;草地早熟禾有性生殖胚囊为典型的蓼型胚囊;草地早熟禾同一胚珠中存在有性生殖胚囊、体细胞无孢子生殖胚囊或无配子生殖胚囊共存于一体的多胚现象,多胚出现频率为5.69%,其中,卵细胞形成的有性生殖胚囊与助细胞形成的胚囊极性相同,反足细胞形成的胚囊与卵细胞有性生殖胚囊极性相反;无孢子胚囊发育极不规则,通常单个发生或2个以上发生而形成多胚,2个胚囊并存现象居多。【结论】草地早熟禾生殖方式多样,具备有性生殖和无融合生殖2种生殖方式,为兼性无融合生殖植物,其无融合生殖方式以体细胞无孢子生殖为主,此外还有少量孤雌生殖和极少量的无配子生殖。  相似文献   

6.
为从细胞水平探明朝鲜蒲公英花粉败育的原因,通过卡宝品红染色和石蜡切片法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及雄配子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大量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断片、染色体分离不同步以及不均等分裂等异常情况,染色体行为异常导致四分体时期出现二分体、三分体、含微核的异常四分体以及多分体等现象;朝鲜蒲公英成熟花粉为3–细胞型,存在多核的异常花粉粒。综合分析,认为朝鲜蒲公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和雄配子的生殖核异常发育是导致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以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为母本,用"红丽"观赏海棠花粉进行人工授粉,设计不去雄不授粉不套袋、去雄授粉套袋、套袋花开后去雄授粉和去雄不授粉套袋四个处理,利用物理统计、显微观察、流式细胞仪等技术,研究不同授粉处理平邑甜茶坐果率、果实生理性状、后代实生苗杂种率和倍性的差异,进一步探索平邑甜茶的生殖机能,选择出平邑甜茶杂交率较高的时期以增加平邑甜茶的杂交率和杂交种子数,扩大选择范围,提高育种效率,为育种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经授粉处理后,平邑甜茶种子千粒重增加约8.7%;坐果率显著提高,10月时相比自然授粉状态下提高约10.1%。自然状态下平邑甜茶无融合生殖率约为43.70%,各处理杂交后代实生苗大部分为三倍体,少数为二倍体、四倍体、五倍体和非整倍体,且花开前去雄授粉套袋处理显著提高四倍体形成率。综上所述,人工授粉有助于提高坐果率,促进种子形成;平邑甜茶以无融合生殖为主,同时也进行有性杂交,且花开前授粉能显著提高四倍体形成率。但三倍体后代实生苗是经有性生殖还是无融合生殖产生,需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牛蒡生殖特性,为其栽培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野外观察,运用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及套袋试验等研究方法对大连地区辽宁中医药大学内牛蒡的花部特征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牛蒡群体花期一般为34~35 d,花期重叠,每年6月下旬开始到7月末结束,其花粉和柱头具有活力且柱头在全天都具有活力;OCI为4,P/O为5 666,异花授粉需要传粉者,风对其传粉作用不明显;套袋试验中自然套袋与自然对照均可结实,结实率分别为99.0%和69.5%,去雄去柱头后套袋结实率为0,不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结论]牛蒡具有异交特性且自花授粉可结实,风媒传粉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9.
采用石蜡切片法、超薄切片法和胚囊酶法分离技术。观察了“梅花霞”等枇杷品种的胚胎发生.枇杷柱头的中央有传递细胞,胚珠的外珠被细胞和内珠被细胞结构明显不同.胚囊属蓼型胚囊,胚囊内有典型的卵器。受精卵发育为原胚,经历球形、心形、鱼雷形期后,成为成熟胚,核型胚乳于心形胚时形成细胞壁,文中还就一些胚胎学问题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薄壳山核桃雄花发育及花粉粒萌发特性,以‘Mahan’为研究对象,系统观测雄蕊开花习性,从显微结构水平跟踪掌握薄壳山核桃雄花发育过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Mahan’花粉粒结构及其在雌花柱头表面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3月下旬的解剖切片观察到雄花芽内有3束葇荑花序,雄蕊原基形成并分化,至4月中旬雄蕊基本形成;4月下旬雄蕊进一步分化形成小花,花药内形成4个花粉囊,花粉囊壁分为绒毡层、纤维层和中层,其内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至4月底绒毡层解体,四分体也解体形成4个单胞花粉粒;5月上旬花粉粒继续发育形成2-胞花粉粒,此时花粉完全成熟。人工授粉4 h后,花粉在柱头表面开始萌发;授粉12~24 h花粉普遍萌发,花粉管伸入柱头向下生长;2 d后花粉管继续伸入胚珠,柱头表面花粉管皱瘪;4 d后花粉管伸入到胚珠位置。  相似文献   

11.
榛子花粉生活力和柱头可授性与结实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平榛与平欧杂交榛品种达维为材料,对柱头长度变化、花粉在柱头的附着、萌发特征、柱头可授性随时间的变化和人工授粉后结实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平榛与达维经4 ℃低温保存50 d的花粉在各自柱头上的萌发率分别为47.2%和74.3%。2)自然授粉条件下,2个品种的柱头长度均以花后第5天时最长,此后迅速枯萎变短;套袋雌花柱头在花后30 d内长度可保持最长伸长状态。3)达维柱头对花粉粒的附着能力远大于平榛。自然授粉条件下,平榛与达维在花后4 d柱头附着的花粉粒数量最多,分别为40.6和84.6粒,此后迅速减少;套袋后平榛与达维在花后30 d时花粉粒数量分别为58.1和78.5粒。4)平榛与达维花粉在柱头24 h即可延伸至柱头的基部。5)套袋后平榛与达维在花后30 d时可授性柱头分别达87.3%和92.1%。6)平榛不可食用果实比例达50%以上,空果是造成果实不可食用的主要原因;达维不可食用果实比例少于15%;异花授粉可降低平榛与达维的落花率,但不能降低不可食用果实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研究柱头直接授粉法、柱头直接授粉+切花柱授粉法、柱头直接授粉+花柱嫁接法等技术对克服百合杂种系内及杂种系间受精前杂交障碍的影响。结果发现:所试验的几个杂种系内杂交组合中,柱头直接授粉法能使各组合结果率均达到100%。所试验的几个杂种系间杂交组合中,柱头直接授粉法不能促使父本花粉管进入子房;柱头直接授粉+切花柱授粉法能促使部分花粉管进入子房,但定向转向珠孔端的花粉管不多,该方法使亚洲百合(♀)×东方百合3个组合中获得果实及少量种子;柱头直接授粉+花柱嫁接法使亚洲百合(♀)×东方百合组合有少量花粉管进入子房,并可能发生向珠孔端的定向生长,采用离体子房切片-胚珠培养后,有一个组合获得1株小苗。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观察,运用人工授粉、噻唑蓝(MTT)、柱头压片等方法,对广玉兰开花动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雌雄异熟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广玉兰为期5—6d的单花开花过程中,存在二次开合现象;2)广玉兰开花后花粉活力随开花进程逐渐减弱,初次开放阶段是柱头最佳可授期,对异株异花、同株异花及自花授粉皆具可授性;3)广玉兰...  相似文献   

14.
草莓胚和胚乳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哈尔滨地区推广的“戈雪拉”和“小实”草莓品种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荧光技术和透射电镜技术,对草莓受精、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其结果如下:1.草莓属于多心皮离生单雌蕊,柱头较小,表面有栅状排列的乳突细胞,花柱细长,中央可见有较发达的引导组织,子房内1枚横生胚珠,单珠被,厚珠心,蓼型胚囊,利用荧光法可清楚看到落在柱头上的花粉萌发,花粉管的延伸途径,即由柱头一花柱引导组织—子房内壁—胎座—胚珠表面—进入珠孔。2.胚的发育过程与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基本一致,先后经历了合子—二细胞原胚—球形原胚—心形胚—鱼雷形胚—成熟胚等阶段,胚发育属紫菀型,胚的形态呈直立型。3.草莓属核型胚乳,先后经历初生胚乳核—胚乳游离核—胚乳细胞—胚乳逐渐被胚吸收等过程,戈雪拉品种幼胚发育中,在其周围具有一个特殊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月季柱头形态发育进程与可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月季柱头的形态发育进程与可授性的相互关系,提高授粉效率。以切花月季为材料,显镜观察柱头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变化,田间定期授粉后荧光显微观察柱头花粉萌发情况,并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检验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月季柱头发育阶段可分为4种形态时期,分别为柱头中间凹陷期、丫状期、柱头2裂片平展期、柱头乳突组织衰老期;最佳授粉时期为柱头2裂片平展180°左右时,持续时间24~60h;定期授粉观察以及联苯胺-过氧化氢检验发现,柱头不同形态时期的可授性结果一致。说明月季柱头形态发育与可授性存在直接联系,可通过观察柱头形态来确定最佳授粉时期。  相似文献   

16.
对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菘蓝的生殖方式进行观察,观察结果表明:(1)菘蓝花两性,四强雄蕊,花粉较多,主要靠昆虫传粉;(2)P/O(花粉/胚珠)值为9 426~28 280,属于异交繁育系统,其传粉过程观察、自异交试验及花粉在柱头上萌发的显微观察结果也证明菘蓝主要以异花传粉的方式进行交配;(3)菘蓝花期自交结实率只有7.8%,具有较强自交不亲和性,自交不亲和的作用部位是柱头表面,属于孢子体自交不亲和型。  相似文献   

17.
异源三倍体(ACC)与结球甘蓝回交的受精及胚胎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结球甘蓝与大白菜杂交获得的异源三倍体(2n=28,ACC)为母本,二倍体结球甘蓝(2n=18,CC)为父本,在蕾期和花期分别进行回交,采用荧光显微技术和石蜡切片等方法对其回交的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①花粉萌发数量很少,萌发的花粉管大部分弯曲变形或不能伸入柱头,柱头乳头细胞产生的大量胼胝质进一步阻碍了花粉管的进入,只有少数花粉管能够到达珠孔并进行受精;②受精胚珠在授粉11~13 d后,球形胚开始退化死亡,游离胚乳核已解体,未受精的胚珠已完全退化,仅残存珠柄;③回交后代结子率极低,仅为0.01%。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野外观察,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殊比、人工授粉和套袋等方法,对珙桐的开花状态、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群平均花期为26d,但同一地点的不同年份,相同年份的不同地点均有所不同;同一棵树树冠预部枝条和基部枝条开花时间也有差异。花序从开始散粉到散粉末期一般持续8-10d,开花过程中柱头高于花药的位置,雄花的花药散粉时间早,两性花2-3d。两性花柱头具可授性的时间早两性花花药开裂1-2d。由于其杂交指数等于4,花粉-胚珠比等于14885.2,结合人工套袋和授粉试验结果确定该种的繁育系统以异交为主,还有一定程度的自交。花粉竞争可能是珙桐结籽率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以抗赤星病烤烟 CV87为供体、感病烤烟 NC89为受体 ,采用子房注射 ( ZZ)、柱头滴加( DZ)和切柱头后滴加 ( QD)等 3种方法 ,将供体总 DNA导入受体。收获的种子发芽 ,得到的是 D1代个体 ,对其根尖及亲本的根尖进行细胞学观察测。结果显示 ,导入外源 DNA能够提高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畸变的发生率。 ZZ、 QD和 DZ的 D1代的染色体畸变发生率 (变异率 ) ,细胞水平上较亲本分别提高 5.50 %、18.10 %和 3.80 % ,个体水平上较亲本分别提高 4 .80 %、13.30 %和 2 .4 0 %。畸变的类型以染色体落后为最多 ,其次是染色体桥 ,染色体断片及其他畸变类型出现很少。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绿豆花芽分化及其相应植株形态特征的观察,把绿豆花芽分化过程,划分为花芽原始体形成期;花萼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雌蕊分化期;胚珠、花药、柱头形成期;花粉粒形成期等7个时期。描述了各期解剖形态特征,划定了持续时间,为栽培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